聊一下昨晚#CPI ,CPI與核心CPI雙利好,月率甚至是負的0.1,風險資產苦苦等待的降息好像近在眼前,CME FedWatch上9月降息的概率已經飆到了將近90%,美指和美債暴跌是正常反應。但其他市場的反應有些不同尋常,首先是科技大盤股集體回調,大餅二餅半死不活,反而羅素2000這種小盤股飛的很快。它們之間的關係可以比喻大河跟支流,納指maga7相當於是大江大河,羅素2000是支流,大餅只能算是支流下的支流。在退潮的時候,最先乾涸的是小河小溪,寶貴的資金一起進入大江大河;而在Fed量化緊縮即將結束、降息即將開始時,市場預期資金會增加,風格逐步反轉,就像海水漲潮一樣,有一部分資金開始蠢蠢欲動,開始流向更高風險盈虧比更高的小盤股裏。

首先是美股,大盤下跌可以有兩種截然不同的理解:

1.市場對降息的預期從未像昨晚這麼確定。在之前的不確定時期,安全資產首選短債和黃金,風險資產優選科技大盤股。如今大家預期打滿了,如果真的所有人都覺得降息近在眼前,很多美股資金就開始抱團從大盤撤出,嘗試博弈盈虧比更高的小盤股,佈局降息前的最後一漲。

2.美國經濟跟美股業績牛市強相關,通脹降低意味着經濟走弱,所謂“壞數據就是壞數據”,簡單說就是市場開始從“交易降息”轉向“交易衰退”了,這是6月FOMC會議後就提過的一種可能性。

兩種解釋的區別導致結果不同,第一種說明接下來大盤指數震盪,可能還是上行,但重心會是板塊會輪動,許多沒漲過的小盤股概念股會重新支楞起來。第二種解釋意味着避險情緒升高,市場恐慌要麼就需要美聯儲提前主動釋放流動性,要麼就是醞釀一場危機後被動救市。我個人還是傾向於第一種解釋,畢竟下週銀行業績,下下週科技公司業績,大盤沒有悲觀的理由。況且之前提到的對衝基金long γ策略提供的護盾還在,昨晚還有110億,實際波動率還在5-6%之間,這是保護大盤韌性的主要力量。

大餅還是老問題,5月份#降息 博弈正烈時,不管是月初非農,還是月中CPI,只要稍微釋放利好信號就能帶來一波不錯的漲幅。之後美聯儲的表態說人話就是“我們看到通脹在降,但得等明年纔會達到降息前提;失業率是挺嚴峻,但4%我們能接受,4.1也不是不行,除非來個4.5%”。這種預期管理使得大餅進入了宏觀數據的“脫敏期”,最近基本都是利好數據,但比特幣卻未受益。最近幣圈不跟美股漲也側面說明市場上的錢確實不夠,堪堪夠支撐單一資產的漲勢,沒法形成普遍溢價進入其他資產。大餅也只能被一些圈內的獨立利空帶着跑(門頭溝+德國),需要等待利空出清,雖然這些賣幣的行動產生了一定影響,但價格下跌的主要驅動因素是更廣泛的市場敘事和情緒。這兩週能改變情緒的就是兩個東西,一個是昨晚的CPI,另一個以太ETF,相比之下ETF的分量會更重要一些。等月底拋售事件的影響減弱,以太ETF也差不多能度過灰度拋壓最強的時期,情緒才能全面轉好。

儘管市場現在非常篤定9月降息,但我個人至少從心理上還是認爲11月首降會更好一點,這個其實只能等7月底的fed會議才能確認。美元強勢地位仍需要維持一段時間給國內輸送利益,美國經濟目前是由“服務業、金融業、輕資產“主導,不像工業國家那樣對高息環境很敏感,更何況財政部自從縮表以來一直靠政府赤字在”偷偷放水“,只要國債還發的出去,經濟就不需要擔心。降息落地變利空(昨晚CPI就有點這個意思),風險資產在降息週期開始的至少大半年普遍是震盪下行。雖然想要博漲幅可以靠ETF不靠降息,但如果真的9月降息,大餅就沒有這個窗口期實現流動性大牛前的“最後一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