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很久以前,在東方,有一位君主向所羅門王請求一句無論逆境還是順境都適用的座右銘。

所羅門王斟酌片刻,將座右銘賜予君主:

「這也將會過去。

這句「This too shall pass」不僅適用於成功與失敗、激情與懊惱,也包括順境與逆境。無論你正面對何種境況,它提醒我們,時間會治癒一切,即便在困境中,也要相信,這一切終將過去。

因此,無論你對當前生活感到不滿,想要換工作、遷居或告別某段關係,都不必擔心新環境的適應問題。即使當前局勢尚未結束,我們的心態也在逐漸適應。

列維特想了一個辦法,在網站上搞一個硬幣遊戲,如果你猶豫是否要改變,網站會給你一枚虛擬硬幣,根據規則,正面就改變,反之,維持現狀。大概有兩萬人做了實驗,調查表明:哪些因爲硬幣指引而做了相應改變的人,比維持現狀的人要幸福的多。生活中大部分人沒有投硬幣的鼓勵或者積極心理暗示,所以固步不前,錯誤的堅守着。

當你猶豫是否需要改變的時候,也就意味着你對你自己所處的現狀並不是很滿意,那麼改變肯定會變得更好,不要害怕或猶豫不決,覺得改變之後的不確定性,因爲你的思維陷入一個固定模式,一種習慣化思維模式。

還有一些研究顯示,剛開始確實會感到不適應。例如,美國的數據顯示,每個行業中約有三分之一至四分之一的員工會在入職六個月內離職。這種適應期是正常現象。然而,只要你能堅持一段時間,幾個月後你會發現,最初的困難並不算什麼,因爲你已經適應了新環境。用老話說就是沒有什麼過不去的坎,“「該喫喫該喝喝,啥事別往心裏擱」”,人對困難環境的適應度是非常高的。

比如歷史經驗 ,二戰期間,倫敦每晚都遭受德軍的轟炸。儘管面臨生命威脅,倫敦人卻依然過着相對正常的生活。他們繼續睡在自己的牀上,繼續去餐館就餐,享受音樂會。這表明,即使局勢艱難,人們也能適應,並且幸福感並未因此減少。

即便局勢未變,你的痛苦感也將逐漸減少。

想象未來的某個事件與真正經歷時是不同的。經濟學家斯蒂芬·列維特進行了一項有趣的研究,證明人們往往低估了自己適應變化的能力。

當你在猶豫是否改變當前生活時,可能需要一點決斷果斷。列維特的實驗表明,那些依據硬幣抉擇改變生活的人,事後通常更幸福。

如果你發現自己猶豫不決,表明你已對當前狀態感到不滿意,那麼從統計學角度來看,改變往往更有利於提升幸福感。不必擔心改變帶來的不確定性,因爲你會適應新環境。

有時候,變化是不期而至的。項目可能失敗,關係可能破裂,親人可能離世等等。然而,這些困難也將隨時間流逝。

人們往往高估了負面情緒的持續時間,例如,失戀後,許多人預期自己數月後仍會情緒低落,但實際上情緒很快會恢復平靜。

然而,每個人的適應速度不同。

馬丁和羅納德是兩位學生,都期待考試取得高分,但最終只考了85分。兩人都感到沮喪,但馬丁只需幾個小時便恢復了正常,而羅納德則需要更長時間。

在新冠疫情期間,英國有兩位單身母親,雪莉和維羅妮卡,不得不在家工作並照顧孩子。儘管處境相似,但雪莉適應得更快,維羅妮卡則需要更長時間。這種差異可能與個人心理健康和適應能力有關。

習慣化的正確方式是在承認現實的基礎上積極生活。馬丁反思了未能取得高分的原因,但很快將注意力轉移到其他事物上。雪莉在家工作時重新佈置環境,以更好地適應新生活方式。

然而,像反芻這樣的消極習慣可能會加重痛苦。反芻是一種過度思考、不斷回想過去困擾的現象,這種心理狀態不利於適應新環境。

在面對恐懼和不安時,最有效的方法可能是暴露療法,逐步接觸和適應所恐懼的對象,循循漸進的接納它。

儘管每個人的適應能力不同,習慣化本身並非一成不變。像比爾·蓋茨和沃倫·巴菲特這樣的成功人士,雖然風格不同,但都展示了自己在適應變化方面的獨特方式。

比爾·蓋茨每週要閱讀一本書,涉獵範圍心理學,經濟學哲學等什麼都讀。巴菲特更勤奮,每天要看500頁,興趣更專,主要是商業投資類。

每個人的習慣和做事風格一樣,比爾蓋茨喜歡新東西涉獵各個不同的領域,而巴菲特喜歡看公司財報,興趣也沒有那麼廣泛。

習慣化是一種思想對現實的適應過程。很多事更多的是和人生經歷以及遺傳有關,都是一種正常現象,不需要在意他人的指指點點。

有時候“痛苦是不可避免的,但受苦是可以選擇。”我們的心態可以容易被一些不切實際的事物影響,如社交網絡帶來的負面影響,就像你所看到的展現的光鮮亮麗,分享的高光時刻,可能不一定是真正的生活。社交網絡改變了你的預期,導致現在很多人非常不習慣自己的生活。

身居陋室,也從來不相信所謂的都是:“什麼最好的安排”等這類雞湯。拒絕現狀,敢想敢做,不要好高騖遠,立即改變,理解和適應,並保持內心的平靜與堅定纔是真正的英雄。

#以太坊ETF批准预期 #币安合约锦标赛 #心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