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二戰爆發的原因或許大家會下意識的認爲,是經濟大蕭條的產物,還有人會以爲主要是猶太人的問題嗎,所以引起的歐洲以及世界的經濟危機,讓矛盾激化,導致了nc黨上臺。但事情遠遠沒有這麼簡單。早一百年左右,也就是1929年美國的股市崩盤引起的大蕭條很嚴重,但沒有達到失控的地步,各國就已經處在一個很蕭條的狀態,所以大蕭條加劇了全球性的經濟危機,但引火線並不是它。

大概是1931年德國的經濟危機,讓整個世界陷入恐慌和衰退,並且導致nc黨開始在德國掌權的。一戰的問題持續發酵:債務與賠款,從而導致國際協調失敗,引發德國政府一系列錯誤的政策,引發的一場金融危機,從而動搖了不太堅定的議會民主制,同時摧毀了很多民衆堅定的信心,給了希掌權登臺的機會。

*

大概在1930年,美國也進入大蕭條第二年,但歐洲政府官員,包括經濟學家等都持有非常樂觀的態度,雖然沒有反彈,但是已經觸及地步。 但這個時候,有一個奧地利經濟學家確站出來表示,自1929年只是經濟蕭條十年的開始。並且推斷是由於德國銀行體系出現問題,也就是歐洲經濟危機源頭。這個經濟學家叫索瑪瑞。

讓我們來看一下他是如何推理和辯證自己的觀點的。

開頭也說過,一戰結束後會引發債務與賠款的問題,那麼德國作爲,一戰敗國,根絕協約國支付的平民損失,大概爲1320億馬克,再來看看1921年的“倫敦付款時間表”,全部款項爲2260億馬克,直到近幾十年才付完本金,也就是1983年,2011年左右才支付完剩餘的利息。

大概自戰敗以後,德國的依附貸款開支依舊大方,主要用來自國外貸款。並沒有因爲戰爭的賠款而節衣縮食,也沒有消減民衆的福利,並且還開始一系列的就業工程,修建公租房。通過貸款大幅修建廠房,完善機械設備,改革新式管理制度,這種工業生產效率使得製造成本降低,也讓德國在歐洲成爲不多的一個繁榮國家,大概在1920年代。

我們在回到當時經濟學家索瑪瑞的質疑,他覺得德國的銀行業馬上爆雷?爲什麼呢?這種繁榮在他看來比較畸形:通貨膨脹導致人民不願儲蓄。德國恢復出口,工人工資收入變高,更願拿到消費。所以德國發放給各個企業的貸款是來自於國外,而不是本國儲蓄。外國也樂意放款給德國,德國銀行給企業的利息達到10%,加上利潤,導致企業貸款利率超過了平均利潤率。其次,德國銀行短期貸款總數接近了270億馬克私人外債裏,一半爲短期。

這裏也會反應一個問題,就是透支,提前消費新舊債務交替還款運轉。到1929年底,外債高額爲3100億馬克,算上賠款,佔據了整個GDP的86%,這裏可以看出來,其實經濟非常脆弱。只要有一點債務以及賠款的波動,都會引發爆雷。這裏也驗證了索瑪瑞所看到的問題。

*

德國在一戰戰敗後,揹負賠款,錢是怎麼賠的呢,一共被分爲三部分,其中兩期500億要儘早支付,另外還有820億是戰勝國爲民間輿論而設置,激怒了民衆。在這種情況下,不管誰掌權,都不敢積極主動的賠付,因爲這個舉動會導致失去民心,也就是相當於在失去選民的支持,也要避免消減福利和徵稅的手段。於是,德國開始濫發紙幣,導致惡性通脹,兩年時間(1921-1923)從原本的2000馬克兌1美元,變成了10000馬克。當馬克變廢,經濟開始崩盤,也就開始了道威斯計劃。

讓我們先來看一下什麼是道威斯計劃的主要部分:賠款有義務,支付總額應該維持經濟運轉。有一個專門的機構監督德國的各個領域,以確保能夠支付限額。馬克必須成爲穩定貨幣,並且價值於黃金掛鉤,沒有對應黃金儲備,不能發行。在這種情況爲了保持德國有足夠的黃金就必須提供貸款。欠了這麼多鉅款,狗都知道,沒有誰會伸手拉一把。這個時候計劃就設置了“轉移保護條款”,也就是可以延期。內債因爲惡性通脹暫緩,加上完整的工業體系等等,讓華爾街投資家,嗅到一個優質借貸方:發行了一筆“道威斯國際貸款”,認購超預計10倍。

英法支持道威斯計劃因爲一戰後財政壓力巨大,希望通過捆綁德國賠款和美國貸款問題減少財政負擔。英法各自有各自的小算盤:德國是英國最大的貿易伙伴,英國希望德國經濟復甦。法國則擔憂德國再次威脅安全,再打一次戰,法國勢單力薄無法對抗德國,希望通過賠款,讓英美站在自己這邊。

所以當時的德國外交部長施特萊斯曼認爲,欠錢越多越安全。原本的新舊債務交替就可以維持運轉,但因爲道威斯計劃是爲期五年的臨時計劃,協約國必須一個永久計劃解決賠款,也就是楊格計劃,並且對“轉移保護條款”進行了修改。前面我們也知道,德國可以延期賠款,但楊格計劃中有一個“絕對年金”,什麼意思呢,就是我們現在接觸到的每月最低還款額度,不管經濟如何發展,必須支付一筆固定的賠款。雖然不多,只有6億多馬克,但是由於德國的經濟非常脆弱,都是致命性的打擊。一個不把戰爭條款賠款當一回事,卻因爲每月新增的債務成了一個老賴皮,哈哈哈,笑死我

爲什麼會這樣呢?因爲德國的經濟在道威斯計劃的扶持下持續發展,繁榮昌盛,軍事也因此慢慢恢復了,雖然在1918年把自己遠洋商船隊都給了協約國,但戰後重新再次打造了一支,第四支。讓一讓英國感到害怕,站在了法國這一邊,不能讓德國太舒適,加上美國,默許了楊格計劃。這個計劃出來後,新舊債務交替就沒法玩了,哈哈哈。

*

那該怎麼玩呢?這個時候政商就要一個保經濟又擺脫賠款的計劃,這個時候財政專家布呂寧出了一套自以爲高明的計劃,他也是1930年被任命爲總理。

布指出,德國從上到下借新還舊卡在楊格計劃,那就把錢用在最能產生效益的方向,同時,還可以再繼續爭取外國貸款,加稅以及消減等拾起來,就是犧牲民衆保財政就企業。當然他也想通過此舉,引發英法同情,不把德國視爲敵對。

推行這樣的舉動,開頭也說過,容易在政治上失去民衆支持,因爲選票再民衆手中,但其他政黨不會一起背鍋,鬧劇開始發生,要求加稅以及消減等沒有得到國會的支持,布沒辦法,把國會都解除了,強行通過年度預算案,把緊縮財政變成了法律。這樣的掘洞讓政界撕裂和經濟危機急劇激化。一系列行爲導致德國民衆的失業率增加,大部分失業者希望能夠得到政府救濟近,但布卻將緊縮政策列爲重點。持續的貧困化,從而導致了反政派的產生,他也認爲可以在一年內打到極右勢力。

這個時候,nc黨希拿德國貧苦化的民衆大做文章,以此攻擊布。早在1923年惡性通脹高峯,希就發動過“啤酒館政變”但失敗告終。但加上後期的楊格計劃和布的緊縮政策,讓希有了更多支持者,也得到了一個媒體大亨的支持,至於支持背後的其他原因,先不寫了。宣傳力度加大了不少,讓希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支持和擁護者,使nc黨迅速成爲了第二大黨。布也是水生火熱,開啓了“德奧關稅同盟計劃”,對外採取統一關稅,對內可以安撫j右和nc。

j右和nc認爲布山窮水盡,想把他趕下臺。他推行的方案也激怒了法,因爲法認爲德通過欺詐的方式欺騙協約國換取同情賴賬。 到1931年6月,德的經濟處於崩盤,英法對布也秉持懷疑沒有伸出援助。德國只剩下美來幫,在當年6月20日,美公佈胡佛計劃,大概就是德暫停向英法賠款,英法暫停向美支付貸款。法公開反對此計劃。直到7月6日法批准了計劃,但這個時候,原本脆弱的德國經濟崩潰爆雷了。德儲戶把存款變現金或外匯,意味着將席捲整個歐洲,7月13日德國銀行停止提款,7月14日取消金本位,開始實行了外匯管制。德信用崩潰引發一系列歐洲經濟危機。甚至波及大西洋,1931年秋,美國銀行也開始倒閉,導致了經濟衰退。

1932年布倒臺,1933年1月希上臺,把自己推向了征服世界的戰車。哈哈哈哈。

回望這段歷史,揭示了一戰後的歐洲政治秩序及美國的影響力對德國及全球經濟的深遠影響。美國作爲債主未願繼續援助歐洲,而凡爾賽體系使德國揹負沉重賠款,加劇了德國經濟困境。德國政府的經濟政策導致民衆遭受通脹和通縮的雙重打擊,加劇了對現狀的不滿。這一過程爲卻爲nc崛起創造了條件。

哈哈哈哈,當故事看吧!!!!費腦子

#美国5月核心PCE物价指数年率增幅创2021年3月以来新低 #币安合约锦标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