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寶泉投資有限公司董事長。期貨圈的一個傳奇,連續22年盈利,交易的勝率極高,從未爆過倉。

作爲國內期貨市場第一代場內紅馬甲,他對盤面價格波動極爲敏感,曾在10000美元以上高位大舉做空LME期銅,也在日元低至80時全力做多,投資風格爲短線、中長線和套利等多種模式組合。

●1994年開始參與外盤交易;

●2009年開始主要轉戰全球市場,以外匯、期指、石油交易爲主;

●2015年1月23日“寶峯資產管理計劃一號”成立。產品規模3.64億,截止2015年8月7日累計收益19.1%;

●2015年2月27日寶峯資產管理計劃二號成立。產品規模1.389億,截止2015年8月7日累計收益15.3%;“寶峯資產管理計劃三號”已經募集成功,初始規模1.551億。

上個世紀90年代,王寶峯放棄了在當時被稱爲“鐵飯碗”的國企,進入尚不成熟的期貨市場,然而熱愛自由的他在六個月以後就結束了“紅馬甲”的工作,開始自己做交易,十幾年的場內交易員工作對王寶峯的投資生涯影響極大,使他對價格波動變得敏感,敢拼敢闖的他少年時總是多了份輕狂,大膽地向自己不熟悉的品種伸手,很快就遇到了挫折,不過得益於他的好天賦,而且悟性又高,在那以後就小心下手,而且幸運的是又得到了啓發,還從中建立了止損、資金管理的理念。

在很多人的傳統觀念裏,投機取巧是一個貶義詞,大多數的教育都是讓我們不要投機取巧,然而王寶峯卻不走尋常路,生來的性格就是不太接受傳統的東西,從小就對投機比較感興趣的他認爲沒有天賦也可以做投機,而投機的本領是可以培養的,就如他所說,交易的時候經常會從另外一個側面去介入,例如王寶峯說如果要跟劉翔比跑步、跟姚明比打籃球,知道自己肯定比不過,所以可能會跟他們比游泳,因爲他倆游泳不見得比自己好,如果他們游泳也好,那跟他們比橋牌,總有一項比他們強,這就是從另一面去做事情,同時這也是在規則允許的情況下的一個投機取巧,而不是不誠信。

王寶峯在做交易時有着自己嚴格的計劃,他信奉“天道酬勤”,他強調的專注、用功,這些在他自己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他在場內做“紅馬甲”的時候,每天下場時,都會用一些彩色的便籤粘紙把自己今天要做的一些事情,包括自己的倉位寫在上面,假如做錯了頭寸,哪些是必須斬掉的,哪些是到了什麼價可能會平倉,重大的提醒都會寫在上面,自己的倉位也寫得很清晰,在盤中的時候自己也會進行檢查。

逐漸地,王寶峯就形成了一個習慣,每天都寫交易日誌,二十多年從不中斷,如果某一天因爲一些事要到凌晨兩點鐘,那麼他五點鐘就一定會起來,把前一天的交易日誌給補上,比如每一個戶頭的倉位、資金狀況等,雖然他的記憶力是非常好的,但是很多東西他還是會寫下來,不管是記在本子上還是電腦或者說是手機的備忘錄裏,這樣一來,他有很多可以查證的記錄。

正因爲如此,王寶峯每天回家就要做一個十到十五分鐘的分析總結回憶,他認爲第二天的計劃在睡前是必不可少的。

假如做國內的話,

王寶峯在8點40分左右會再重新對他的計劃做一個調整或者是規劃,等到盤中又會做一個計劃和調整,

在三點鐘收盤以後他開始做一個計劃大綱,

等到晚上八、九點鐘重新再做一個計劃調整,每天都是這麼做。

當週末的時候,王寶峯一定把所有的交易計劃都寫得很完整,

早上五點鐘起來,大概把事情做到七、八點鐘,有時候遇到採訪或者需要等別人,或者是其他時間,他就會在這間隙重新做一個調整。

如王寶峯所說,如果下一個禮拜可能要見什麼,開個什麼戶,或許還有一些家庭的瑣事什麼的,都會把它寫下來,這樣都習慣一直持續至今。也正是因爲如此,王寶峯對別人的技術分析基本不怎麼用,而是用自己總結出來的技術應用,再加上自己過人的記憶力,能夠複述出每天的高點低點,一個禮拜甚至一個月的高點低點比價,最高最低,盤中走勢,然後大概的五天線的位置,或者三天線的位置,絕對的回撤等數據。

然而與他在期貨市場的處事方式不一樣的是,在平時的生活中,王寶峯卻是一個隨性,沒有計劃的人,他喜歡自由,嚮往簡單生活,選擇隨遇而安,是一個徜徉於天地之間的人,除了交易,他最愛的就是旅行,從來都不在乎目的地,在乎的是沿途的風景,他可以一天從倫敦飛巴黎,再一路開車到瑞士,這些年,他的足跡遍佈五洲四海。這與他在期貨市場中實現了最終的財富自由是密不可分的。

不過,雖然王寶峯隨心所欲的愛自由、愛旅行,但是他卻從來不忘交易計劃,在旅途中,想到重要的事情,或者新的思路,依然會拿出隨身攜帶的本子記在上面,就如他自己所說:“一邊看風景,一邊想價格,並不衝突,旅行和交易可以相輔相成”。

每次的旅途之中,遇到好的風景,就會找個地方坐下來靜思,讓自己的思路會更清晰。而且對王寶峯來說,旅行的另外一個好處就是不僅讓他體驗到歐洲的文化、美國的現代化、新西蘭的自然質樸等各國特色,也打開了他的投資視野,並且督促自己學習新的知識,瞭解別國的資本市場、交易理念等。例如有一次王寶峯和他的兒子在牛津參加一個柯達資金資助的牛津大學教授的告別party,那天晚上除了他們父子以外,其他所有人都是級別非常高的教授,當說起王寶峯從事的職業的時候,這些教授似乎都歧視他,認爲這樣的職業對社會進步沒什麼好的。但是在中國,國人會覺得掙得錢越多,就越敬仰對方,他們是不會說對社會進步到底怎麼樣。這就是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不同所導致的觀念差異。

除了旅行和交易,王寶峯還在做慈善基金,叫做“芝麻開花全人格教育基金”,

關於慈善基金他提到了兩點:

第一,改變國內的慈善模式,因爲現在國內一說慈善,就是跑到哪裏去捐錢,可以通過模仿耶魯的模式,把錢捐到耶魯,交給專業的管理人來管理,產生收益的部分來做一些事,不過這首先需要捐出一個資本,利用這個資本賺錢,其中的5%-10%作爲每年的理財回報拿回去,剩餘的收益,通過甄選去做一些教育方面的資助,不能僅僅是窮的人,因爲不是把人餵飽就完事,還可以選擇一些優秀的,人品好的人,而且對於這樣的這種模式而言,支出的錢都不算是捐出來的,只是拿出了一個本金,每年還能獲得收益。

第二,王寶峯希望這種相對的慈善跟下一代結合起來,因爲現在很多人家庭條件好了,但是在子女的培養上卻很失敗,光想着把錢傳給下一代,而忽略了培養他們獨立自主的能力,尤其是文化或者理念不是特別夠,如果都是這樣的話,這個民族就垮掉了,

王寶峯說道:“這個基金成立的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在挑選受捐者、挑選學校等方面向西方的模式做一些努力,能夠被下一代接過去,繼續做一些資助,甚至造一個大學”。這是王寶峯的一個高大上的理想。


#美联储何时降息? #币安上线ZK #LayerZer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