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能的投研?

不知道爲什麼,最近投研這個詞總是出現在我耳邊和眼前。

我刷朋友圈的時候,看到很多人都在說投研。

我在線下跟人聊天的時候,也動不動就提到投研。

尤其是做社區的,彷彿不帶投研的社區都是垃圾社區一樣。

似乎投研成了法寶,成了萬能解藥。

也似乎只要做了投研,財富就能滾滾而來。

就在今天上午,橘座在新的羣裏看他們在聊一個項目發空投了——正好是我退圈期間出來的一個項目,我便好奇問了一嘴。

收到的答案亦是——投研一下。

图片

投研這個詞,在幣圈人嘴裏,似乎已經約等於百度。

過去是,不懂,你就去百度一下,

現在是,不懂,你就去投研一下。

2.投研就賺錢的時代過去了

在橘座印象中,投研這個詞興起於21年,那時候正是defi summer。

很多人因爲投研做得好,實現了千倍甚至萬倍的收益,成了一種全新的造富方式。

因此越來越多的人加入了投研大軍,在這一波造富運動中喫到了肉,甚至直接上岸。

但讓橘座沒想到的是,在3年後的今天,投研這個詞依然能大行其道,依然有那麼多人將投研視爲屠龍寶刀。

在這裏橘座想問一個問題,投研的本質是什麼?

你可以代入這個問題思考五秒鐘,然後做出本能的回答。

图片

在橘座看來,投研的本質是信息差。

我們回看21年的投研,當時處於一個什麼樣的時代背景下:

當時網信等相關部門出臺規定,不允許國內平臺給區塊鏈、加密貨幣領域引流,因此當時很多大號、媒體平臺都在這一階段倒下。

隨後繼交易所出海之後,又開啓了一波浩浩蕩蕩的項目出海。

而在這個期間內,形成了國內外的信息差。

因爲受制於政策,所以很多新項目的信息都只在推特、TG、discord等平臺上做宣發。

而早一步使用這些平臺的人,也就更早於國內用戶獲取了重要的信息。

大家會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可以把先手拿到的信息,在建倉完成後同步到國內,由國內的韭菜們擊鼓傳花,自己則順手出貨——不管他們當時是怎麼想的,但在最後都是這麼做的。

尤其是在牛市的行情下,這個行爲可以持續很長一段時間,並且可以批量化流水線生產項目。

所以更精明的人在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後開始迅速包裝自己的項目,然後有更多的聰明人進入做相同的事情。

這也就導致了後來項目收益率的攤薄,甚至到最後的rug。

而再看看如今,橘座認爲這種信息差雖然還存在,但已經不像三年前那麼明顯了。

3.投研到最後是拼資本

我說這麼多,不是標榜投研無用論,因爲投研對一個人的成長還是有很大在用的,尤其是在於對行業的體感上。

橘座想表達的是,投研有用,卻沒那麼有用了

一來,全民涌入推特的時代已經過了,項目方也不可能再從推特上收割到流量,kol也沒過去那麼好做了。

二來,項目方現在是越來越玩明白了,說句不中聽的,之前能從項目上獲取超額收益,是因爲有一部分項目方也沒玩明白,在操盤的過程中有樣學樣,這纔給了投研黨更長的套利機會。

三來,雖然同處牛市,但是羣魔亂舞的山寨季已經沒有了,都是在主流傳統的幣種上持續發力,流動性的池子確實越來越深,但並沒有外溢到山寨多少。

基於以上的背景,再加上項目方經歷了這麼長時間的歷練,早就玩得比投研黨們明白了。

接下來我以一個項目方的視角,來卡死你們這些投研黨。

图片

假設我是一個很有良心的項目方,是真捨得發空投的那種。

操作起來也非常簡單,在代幣經濟模型裏,我會直接算明白空投比例。很容易就得出代幣總量*空投比例=初期流通籌碼的數據。

根據項目估值,就知道項目流通籌碼的價值。

再反向制定空投策略就可以了。

我會讓你賺錢,但比例很低。

我會讓你砸盤,但砸起來費勁。

簡單來說,一個賬戶你來做交互,你來刷數據,然後我給你大概200u一個賬戶,你不能說我黑心吧。

我還沒上反女巫手段和積分制呢。

你除去gas和賬戶成本,算你50u好了,4倍收益對得起你了吧。

那你能做多少賬戶,就看你自己本事了。

我這算是還是良心項目方,沒女巫,沒反擼,且在短週期內發幣,不耗費你們的青春和資金成本。

哪怕如此良心,但到了最後你會發現,決定你收益上限的,到底是投研,還是你的資金體量?

再說兩條關於孫割的信息,你就知道這個行業的真相了。

图片

第二條就是,在前段時間孫割瘋狂購入以太坊,當時以太坊跌穿了孫割的建倉價格,有一幫人出來嘲笑孫割,結果短短半個月過後,以太暴漲。

你可以說孫割壞,不可以說孫割菜。

所以橘座的觀點很明確:你的投研水平,是由你的財富量級決定的。

這句話值得所有做投研的人反覆琢磨十遍以上。

你有錢有資本+投研能力,可以放大你的財富水平。

你沒錢有時間+投研能力,你跟我說你什麼時候能發財。

4.投研,不存在了

橘座之所以這麼說,是因爲現在做投研的人實在太多了,也太迷信投研的功效了。

橘座對於個人的建議是,可以通過投研建立你對行業的體感,但沒必要花那麼多時間投研。

我們假設大家一開始的投研方向是隨機分佈的,但時間長了之後你會發現,能拿得出手的,值得大家關注的項目也都是各個細分賽道的頭部纔有機會。

在經歷了行業共識篩選之後,能夠剩下的項目,每個人都再去做一遍投研,這種重複造輪子的工作意義何在?

图片

如果大家最後都關注到的是這些賽道的頭部,那麼項目方自然會變得傲嬌起來,給你上反女巫手段,上積分制,限定時間段等各種約束性手段全給你上一遍。

然後呢?然後你發現到最後還是比誰有錢且誰更能肝。

图片

況且這種情況也不太現實,因爲玩投研的,基本不會只重倉一個項目,更多是會選擇廣撒網,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裏,賭的就是一個全面開花。

但這樣的話,你在本金有限且籌碼分散的情況下,收益率又能做到多高呢?

且最終的收益率,也不復當年的榮光。

所以投研,到底是投重要,還是研重要呢?

還是說,投研壓根就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