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安全性一直以來都是投資者關注的焦點。雖然加密資產本身可以通過複雜的加密算法保證交易的安全,但其存儲和管理卻常常成爲被攻擊的薄弱環節。

近日,一則關於加密貨幣冷錢包在中國海關處差點被沒收的事件引發了廣泛關注。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海關對電子設備檢查的嚴格性,也提醒了許多出入境旅客在攜帶數字資產時應更加謹慎。

图片

化名爲DARTER的網友分享道,他在入境杭州時未遇問題,但在準備返臺過安檢時卻被攔下。海關發現他的包包裏有兩個“隨身碟”(外觀看似隨身碟,實際是冷錢包)後,進行了詢問,DARTER迴應道:“平常喜歡攝影,把照片存裏面的,隨意看無所謂”。隨後海關看了看他的冷錢包,經同事確認後才放行,這讓DARTER長舒一口氣。

DARTER回憶當時的心情:“當場心裏百感交集,滿腦子就想着,完了,這要是真扣留了,些許家產在裏頭也不好使啊”。幸運的是,他平安過關了。不過,這也讓他特別警告網友:若要出入中國,爲了確保資產安全,千萬別隨身攜帶冷錢包。

图片

此外,他提到朋友的經歷,提醒大家千萬別隨身攜帶冷錢包和助記詞。曾有真實案例是,身邊的朋友帶着冷錢包回國,被抓住了,個人和公司資產歸零,今年上半年才取保候審出來。如果冷錢包被沒收,只要還有助記詞就有辦法復原。但如果兩者都被沒收,那資產可能就不保了。

DARTER認爲,中國海關檢查隨身碟的原因可能包括資安及國防、國家機密保護與間諜行爲、對敏感信息控管以及贓物和非法信息審查。他推測這主要是基於防範個人非法行爲的考量,並從國家整體的資安和國防的角度來理解此舉。

图片

值得注意的是,這一事件或與中國在2024年7月1日實施的新國安法密切相關。根據該法律,海關有權擴大對電子設備的檢查權限,包括手機、電腦和其他存儲設備。這一新規的實施背景是中國政府對國家安全的重視,尤其是在信息安全和防範間諜活動方面。

生效的新法包括國安部於4月發佈的(國家安全機關行政執法程序規定)及(國家安全機關辦理刑事案件程序規定)。其中,前者賦予國安部門查驗個人及組織所持電子裝備的權力,引發了對入境中國可能被查手機的擔憂。

根據中國國安部的說明,查驗需符合三個原則:

  • 查驗前提明確:僅在合法執行反間諜任務時纔可查驗。與反間諜工作無關的情況下,不得隨意查驗。

  • 查驗對象明確:查驗對象必須與反間諜工作相關,僅限於被懷疑從事間諜行爲的人員,而非無關人員與普通入境人員。

  • 查驗流程明確:查驗必須經由市級以上國安機關負責人批准。若遇緊急情況,執法人員可在獲批後,經出示人民警察證或偵察證當場查驗。

雖然有這三個原則,但由於中國有關部門在認定涉嫌危害國安的行爲時,允許對電子設備進行臨時檢查,並可能實施扣押或罰款,這使得出入境的旅客面臨更大的不確定性,尤其是在攜帶冷錢包等存儲加密貨幣的設備時,風險顯著增加。因此,建議民衆在中國時應避免使用VPN訪問中國禁止的應用程序,以及避免隨身攜帶冷錢包,或避免攜帶外觀像電子設備的冷錢包,以降低資產被扣押風險。

冷錢包作爲一種離線存儲設備(硬件設備或紙質錢包等),被認爲是目前最爲安全的加密貨幣存儲方式之一。它的核心原理是將私鑰與互聯網隔離,從而避免黑客攻擊、病毒入侵等安全威脅。相比於在線錢包(熱錢包),冷錢包在加密資產的保護方面具有更高的安全性。然而,冷錢包並非絕對安全,其使用也伴隨着潛在風險,比如丟失、物理損壞或被盜等。

這起差點被海關沒收的事件凸顯了冷錢包在跨境過程中的監管盲區。雖然冷錢包只是一個存儲工具,並不直接涉及任何非法資金轉移,但其包含的資產可能引發相關監管部門的疑慮。海關人員並不總是具備足夠的技術知識去識別冷錢包的用途或理解加密資產的合法性。因此,冷錢包的跨境運輸可能會引發類似的誤會。

對於加密貨幣投資者來說,這起事件無疑是一個重要的提醒。首先,投資者需要明確所在國家對加密貨幣的法律規定,尤其是在跨境時,務必瞭解是否需要申報相關資產。其次,雖然冷錢包提供了極高的安全性,但在跨境攜帶時可能會引發監管問題,因此建議投資者事先了解相關流程,避免因誤解而導致資產損失或其他麻煩。

此外,隨着加密貨幣的普及,投資者應當更加重視資產的合規性。在全球範圍內,許多國家都開始對加密資產的合法性進行審查,這意味着不論是持有者還是交易者,都必須遵循各國的法律規定。通過合法合規的方式管理和存儲加密資產,才能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權益。

图片

總的來說,這起冷錢包差點被海關沒收的事件,再次凸顯了保護數字資產不僅僅是技術問題,更是法律和政策環境下的挑戰。在未來,瞭解和適應這些變化,將是每一個加密貨幣投資者必須面對的課題。通過採取適當的預防措施,個人可以更好地保護自己的資產,降低因法律和政策變動帶來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