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露:此處表達的觀點和意見僅屬於作者,不代表 crypto.news 編輯部的觀點和意見。

區塊鏈技術的前景不僅限於貨幣和金融應用。區塊鏈可以創建去中心化的協議,從而徹底改變社區的運作方式,在協議層面執行不同參與者之間的互動規則。這種轉變用技術共識取代了社會共識,促進了基於協議的社會互動,涵蓋了商業和社會治理。

你可能還喜歡:加密行業在混沌中不斷前行 | 觀點

雖然在不久的將來我們可能不會看到由去中心化自治組織(DAO)管理的國家;但是,運作良好的 DAO 已經管理着爲生態系統運營制定規則的加密社區。這些設置將不可避免地影響現實世界,從而導致基於 DAO 模型的“現實世界”企業的出現。

目前,我們可以看到加密啓發機制與傳統業務的融合,可分爲三個高級類別:

1)用於記錄保存和自動交易的不可變賬本

區塊鏈可以充當不可變的賬本,通過智能合約促進記錄保存和自動化商業交易。一個典型的例子是房地產,所有權可以在鏈上追蹤和驗證,產權可以代幣化爲 NFT 並進行相應的轉讓。供應鏈管理和物流也受益於區塊鏈,使業務流程防篡改和自動化。

2)標記化

代幣化允許任何現有價值在區塊鏈上表示。例如,忠誠度獎勵計劃可以將忠誠度積分轉換爲代幣,並在每次翻譯時分發給用戶,從而創建忠誠度獎勵市場並吸引更多客戶。分佈式協作網絡,例如去中心化物理基礎設施網絡 (DePIN) 和人工智能網絡,會用可在生態系統內使用的代幣獎勵參與者,從而創建一個自給自足的經濟。

3)分佈式治理

實施分佈式治理方法來制定商業決策並根據 DAO 啓發的想法構建業務結構將是將區塊鏈技術應用於現實世界業務的更全面的方法。

DAO 方法

爲了說明這一點,讓我們考慮一個基於 DAO 方法的拼車業務。生態系統包括司機、乘客、支付提供商和基礎設施提供商。支付和基礎設施提供商維護網絡、處理支付並開發底層協議。智能合約管理司機-乘客匹配並跟蹤乘車流量,並在鏈上記錄聲譽分數。現金直接從乘客流向司機,增加了司機的利潤,而一部分被路由到基礎設施提供商以維持網絡。司機和乘客作爲忠誠度獎勵獲得的生態系統治理代幣允許所有參與者影響系統參數,靈活平衡利益。

Waves 是 2016 年推出的首批 L1 區塊鏈之一,我們一直對治理模式很感興趣。2022 年,我們推出了 Power Protocol 來推進區塊鏈治理。

然而,FTX 破產和 Luna 穩定幣脫鉤引發了 Waves 生態系統的壓力測試。Waves 的算法穩定幣 USDN 未能維持其 1 美元的掛鉤,導致 Waves 代幣被拋售並引發緩慢的死亡螺旋。Waves 上的許多產品都依賴於 USDN,從而產生了傳染效應。儘管個人努力減輕損失,但唯一的解決方案是通過推出新產品和創造價值來繼續生態系統發展。

這就是 DAO 模型發揮作用的地方——生態系統融資流程完全去中心化。Waves DAO 推出後,Waves 網絡驗證者和活躍的社區成員決定如何使用驗證者賺取的部分通脹來進一步推動生態系統並推出新產品。

Power Protocol 的一個重要部分是削減機制。它爲決策過程提供問責制。DAO 在推出之前就建立了某些 KPI;如果治理過程導致滿足這些 KPI,決策者將獲得獎勵,他們的投票權也會增加;否則,他們將受到削減,投票權也將被剝奪。在我看來,這對於 DAO 的實際應用至關重要;通常用於加密貨幣的簡單 DAO 模型實際上比“鏈下”治理更糟糕,因爲它們沒有任何針對操縱和濫用的制衡措施,通常只是根據代幣餘額實現加權投票,其中擁有最多代幣的持有者羣體可以提出任何得到 DAO 批准的提案。

在 Waves 的 DAO 中,slashing 爲 DAO 參與者提供了更高級別的責任,並使 DAO 專注於其主要目標——資助開發過程並推動整個生態系統向前發展。

Waves 的例子表明,DAO 模型可以在中心化模型失敗的地方取得成功。正確實施的去中心化治理可以比中心化治理更加穩健和有彈性。這種方法不僅限於區塊鏈,還可以通過使治理更具包容性、設定明確的 KPI 和優化現金流來改變任何商業模式。

閱讀更多:利用 DAO 掀起新興經濟體的革命 | 觀點

作者:薩沙·伊萬諾夫

Sasha Ivanov 是 Waves 的創始人。自 2013 年以來,他一直致力於將區塊鏈技術融入金融領域,創辦了多家初創公司。2016 年,他創立了 Waves,如今已發展成爲龐大的 Waves Tech 生態系統。Sasha 不斷推出突破性創新,包括 Waves 中的 Ride 智能合約語言、開創性的去中心化金融解決方案和先進的加密金融管理工具。他的領導還促成了 2023 年 Power Protocol 的開發,該協議將所有生態系統項目轉移到 DAO,從而實現社區治理。2024 年,Ivanov 推出了 Units.Network,這是一個互聯的區塊鏈生態系統,通過跨鏈解決方案促進協作和創新,克服了可擴展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