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上Blast就到了空投季了,Blast从出生那天就是带着非凡的色彩,而且还有这别人没有的“三大”搞事基因大,蛋糕大,实力大。从大的环境看,上一周期大家都摸透了割韭菜的逻辑,之前的用户激励一直停留在defi挖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经历过FTX和LUNA事件后,大家都很清楚自己来币圈的目的,不是推翻华尔街,也不是来推动中心化建设。所以,在现在高度同质化的基础建设中,可拓展性和低GAS费相比,谁能设计更好的激励政策和运营生态并且能够产生造富效应才是最重要的。

 

Blast不管是在团队阵容上还是金主爸爸,还有策略角度都是可圈可点的。既有可以在技术创新和安全上提供支持和背书的 Paradigm,又有强大的 KOL 阵容 egirl Capital 和 loomdart 等矩阵喊单。

 

Blast 是由Blur创始人 Pacman 发起的 Layer 2 。去年11月21日正式上线,仅仅用了48个小时就吸引了 2.3 亿美元的TVL。Blast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资金,并且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不能瓦提卖的,这样就会导致用户“被迫”继续在Blast生态找项目继续交互。

 

Blast还是第一个专门为Layer 2账户内资金提供了分区收益可能性的网路。Blast的用户和开发者的资产余额会自动进行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余额会逐渐增加,从而收益。Blast的收益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ETH质押收益,二是稳定币利息收益。

并且Blast 还引入了名为 USDB 的自动基础稳定币,价值始终等于1美元。USDB 的作用是为 Blast提供一个统一的计价单位,想想这个事例,是不是又能想到我国第一个统一货币的君主了哈哈,另外还有在跨链转移和收益分配的用户在Blast上进行交易时,以USDB作为计价单位,无论是买卖ETH还是其他代币。用户在退出Blast上时,可以将USDB兑换成任何支持的稳定币或ETH,并桥接回Layer 1。这样,Blast 网路可以实现一个无缝的跨链体验,同时还能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Blast采用了一种称为Gas收入消耗的机制,即用户在Blast进行交易时,需要支付一定的Gas费用,这些Gas费用会被收集起来,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用户。这样,Blast可以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即用户越多,交易越多,Gas越多,收益越多,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开发者加入。

 

虽然Blast网路的崛起为Layer 2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是我们常说风险与机遇并存,Blast的风险可能就是流动性下降,收益可持续性下降。还有市场投机风险。

Blast的高流动性可能会吸引其他L2的流动性,从而造成竞争加剧。这可能导致其他流动性减少,它们可能为了留住用户和投资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抢流动性,这个画面就和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创想季一样,具体的手段可能就是增加奖励或降低手续费。

虽然Blast解决了其他Layer 2链上存入资金没有基准利率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Blast无法持续提供吸引人的收益,可能会导致资金回流和投资者信心下降,这样就会影响其收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Blast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其高额收益和空投预期,但也可能导致用户的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或者Blast的空投价值不符合用户预期,用户数量可能会大幅波动,导致Blast的TVL和用户数大幅下降。

生态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规模扩展:Blast能够为用户提供 ETH 和稳定币的初始收益,以及空投奖励和邀请的社交裂变机制,这些都是其他 L2 网路所没有的,还有就是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团队阵容。

初生牛犊不怕虎,Blast对L2市场的整顿,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助力市场重新洗牌程度,但也可能引发一定的市场震荡和不确定性。部分协议可能因此被淘汰或强制改进,这对背后的VC以及投资者都会可能带来影响。

所以,Blast是一条具有创新和潜力的L2网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ETH和稳定币的原有收益,以及空投奖励和邀请制作的社交裂变机制,改变了L2网路的竞争性补充。

Blast网路仍需要保持其用户并形成资金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以及在竞争激烈的L2市场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良性的网路效应,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和不断发展发展的去中心化金融格局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