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世界因为比特币实现无缝跨境支付的突破性能力而全面接受它时,以太坊却通过引入智能合约颠覆了加密货币行业。将 Move 系的高性能架构与 EVM 系的流动性和用户群打通,未尝不是一个融合技术叙事和生态逻辑的完美爆点。

想象一下,如果任意一个Solidity开发者,都可以直接在Move上近乎0门槛构建、迁移更安全高效的DApp ,是不是会非常酷。

2019年,搅动整个科技行业又迅速凋零的Libra可能做梦也不会想到,在自己折戟沉沙之后,Aptos、Sui、Linera、Movement会相继接过衣钵,反而把Move系新公链推向了一个小高潮。

然而,这一创新也带来了对网络需求的增加,导致了多年来的可扩展性挑战。 这引发了各种L1和L2解决方案的出现来解决这些问题。但是,如果存在一个框架,不仅可以解决可扩展性问题,还可以统一这些不同的区块链,推出MOVE,将MOVE编程语言带入不同生态系统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MOVE语言起源于Facebook团队在开发Diem区块链时。在监管打击之后,该团队分裂为Aptos和SUI,这是第一个基于Move的区块链。

从公链角度看的话,Move语言称得上是专为数字资产而生——与Solidity等区块链编程语言相比,Move在核心逻辑上就专门突出了“资产安全性”和“原生高性能”这两个关键词。

一方面,它以Rust为基础,被设计为一种面向对象的语言,用于编写具有安全资源管理的智能合约,着重强化了数字资产的地位,使得开发者能够更灵活、安全地在链上定义和管理数字资产;

另一方面,基于Move语言的源代码Move IR可以使得Move系公链的TPS 往往能达到上万甚至10万级别,大幅高于EVM系公链的性能;

简言之,基于Move搭建的区块链网络,天然具备优于Solidity系公链的安全性和高性能优势,这也为新开发人员构建链上应用程序提供了一个更好的切入点。

不过对公链来说,技术叙事往往不是竞争的主战场,能否吸引足够的用户和资金入场才是公链角逐的关键,这也是近些年来鲜少有人提及“以太坊杀手”的核心原因——相比以太坊层出不穷的应用层创新,绝大部分新公链饱受“鬼城效应”诟病,大多数网络的用户和流动性都十分惨淡。

也正因如此,Movement @movementlabsxyz 选择另辟蹊径,致力于将Move系智能合约的安全性和高性能优势,与EVM系的流动性和用户群优势打通,即借助“将Move引入以太坊”的思路来把二者的各自优势进行结合。

譬如 Movement 旗下的M1和M2公链架构,就既天然具备高效交易处理的优势,同时又特别集成了以太坊虚拟机,允许开发者无需编写Move代码,即可在M2上启动并引入EVM系上成熟的DApp。

也就是说Movement可自动将Solidity脚本转换为Move可以理解的操作码,使得Move能获得与以太坊及其它EVM网络的互操作性。

所以与其说Movement是将Move引入EVM生态,倒不如说是在将EVM的资金和用户纳入Movement Labs堆栈和泛Move生态,最终虹吸EVM生态的流量,构建起一个更安全、更高效的区块链系统。


Movement Labs利用其创新架构获得了众多优势,包括高TPS:Movement Labs 预估其TPS理论值将达到100K+,这是通过从Diem继承Block-STM并行化并结合本地市场费用和模块化架构实现的。这些进步使他们能够轻松实现数万TPS。

M2上执行的交易会通过M1排序器网络,将交易数据打包发回给以太坊,通过Prover Marketplace 的zk-provers 网络进行有效性证明的最终性,并将 ZK 证明的结果放到以太坊主网上,并将其交易详细的数据发布的Celestia中,从而实现两者的数据状态同步。

借助Blobstream技术,可将Celestia的模块化数据可用性层传输到以太坊,且开发者可以如同开发智能合约一样通过集成Blobstream来创建高吞吐量的以太坊L2。


说白了,M1负责共识层和交易排序,M2负责Solidity-Move的转换和交易执行,Celestia以太坊则负责最终的数据可用性和状态安全,这种模块化的架构无疑最大限度融合了Move的高性能、安全性和EVM的用户和流量优势。

自成立以来,运动实验室已经取得了许多里程碑,从25位投资者处筹集4800万美元,其中包括 Polychain Capital、Binance、OKX等大型风险投资公司。超过100个dApp的生态系统devnet中区块链最高TPS达到160k。


技术叙事之外,能否快速从0开始构建一个庞大且繁荣的生态,至关重要,而目前Movement Labs开发的Movement SDK、消息传递基础设施Hyperlane 和Movement共享排序器等工具套件,也都是为了向开发人员提供必要的资源,从而使其能够基于Move轻松地构建和部署应用程序。
且据官方披露,Movement Labs运行环境计划于Op、Polygon和Arb等公司的许多 Rollup框架兼容。

那从这个角度看,接下来 M1、M2 和Move Stack等套件的结合,或将催生一个涵盖Solidity生态和Aptos Move、Sui Move生态在内的MoveVM宇宙,从而实现其他非基于Move语言的协议对Move功能的利用,扩大Move语言的影响力。

这样任何一个开发者都能在去中心化、安全的前提下,满足未来高性能 DApp 运行的需求,解决资产转移交换等过程中的扩展性和性能问题,从而达到可商用的级别。

虽然说Movement发展尚处于早期,但顶级VC机构无疑已经看到了这种 Move-Solidity融合的潜在机会,并开始抢先布局,以寻求终结“可扩展性瓶颈”和“高性能鬼城”这两个对立极端的全新解决方案。

如果一切顺利,这一套组合拳也不排除会为新一波的场景用例、新用户以及最终泛Move-Solidity生态的增长奠定基础,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