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LIVE
界上聚合
@Square-Creator-46b514392
🔍【加密圈的卓越聚合中心】强大的线下社区和媒体矩阵,专注于优质项目的运营、孵化和投研,提供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致力成为加密领域的首选合作伙伴。🚀 #BTC #ETH #运营 推特@Jieshang_Juhe
关注
粉丝
点赞
分享
全部内容
LIVE
--
空投杀神上线,前有ZK,后有ZRO,突发领空投竟然还要花钱?!暴跌怎么还未发生!最近总有人说大的要来了,没错没错,ZK是个大的,LayerZero也是个大的,那ZRO会和ZK表现一样吗?文内有揭露! LayerZero(以下简称L0)是一种全链互操作性协议,专为跨链的轻量级消息传递而设计。其协议特性表现为不可变、抗审查、无需许可。项目投资机构阵容豪华:红杉资本、a16z、Coinbase、Binance、Uniswap和PayPal Ventures领投1.7亿美元,力图打造叱咤全链的天王级项目。 L0代币名称 $ZRO ,豪华投资机构,目标天王,正是这样让人万众瞩目的项目,一系列骚操作寒了撸子们的心,大呼天亡。 L0上线时间和狗ZK一样鸽了又鸽,又在空投方面和ZK一样割了又割。时间上L0鸽了大家两年多,天王被人笑称天亡都未能催促项目尽快上线。空投上也是骚操作不断——首先,在空投快照完成后,官宣为期1个月的空投女巫审查行动,鼓励自曝、鼓励互相举报。这引起同行之间的互相倾轧,为期1个月的女巫清洗活动可谓血流成河——有80.3万个地址被审判为女巫!1000万枚代币被追回。 同时女巫审查活动期间,L0增加了特定规则筛查——同一个IP查询空投信息即视为女巫,这让一大批撸子工作室防不胜防!两年来兢兢业业做完交互,眼看要收获,却失足掉坑摔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我觉得这招真的是太狡诈了,撸子谁不关心自己是否中号?等待了这么久,空投公布了肯定是要查的,L0这招兵不厌诈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女巫结束后,你有幸通过了审查,翘首以盼的结果让你还是有可能笑不出来,因为L0给你的ZRO数量会让你哭出声。不少撸子们反馈,自己花了百刀交互的号,却只得了25枚ZRO空投,按当前场外4刀价格计算,妥妥的亏本生意。更有甚者只得了0.9枚ZRO,简直无处说理去! L0甚至也涉及到了老鼠仓嫌疑,持有一个 Kanpai Pandas NFT ,什么交互都不用干,你就可以领到100枚ZRO!不是,请问Kanpai pandas到底牛在哪儿?听都没听过的一个项目竟然螳螂在后。如果真是老鼠仓,必须狠狠再骂一次狗项目!如果不是老鼠仓,不知项目方午夜梦回时想起给你免费打工两年的撸毛用户,会不会羞愧? 曾经新人入圈最保险的操作就是撸空投,毕竟这风险最小,暴富的机会还很大。对于之前有热度的空投项目,大家还能笑称领到了低保。近日的ZK和L0,妥妥的反撸大白眼狼,让职业撸子崩溃,让新人撸子寒心。撸毛事业是否终结,我不知道,或许另有转机,但这两次的撸毛血祭,一首《凉凉》先送给大家! 空投吐槽完了,接下来我们分析下ZRO开盘价格几何: 代币经济学: $ZRO,总量10亿枚。 社区:3.83亿枚,占比38.3%,TGE流通13.5%,其中空投8.5%,流动性共性5%。 战略合作伙伴:3.22亿枚,占比32.2%,锁仓1年后2年解锁; 核心贡献者:2.55亿枚,占比25.5%,锁仓1年后2年解锁; 回购:4000万枚,占比4%,已被回购,并将投入社区份额。 同时已知了L0做市商有六家,分别是 GSR、Wintermute、Amber Group、Auros、Animoca Brands 以及一家未知机构。 根据代币经济学模型,今晚TGE市面上流动总供应量是2.5亿枚。按照目前场外价格4刀/枚计算,ZRO市值将在10亿美金,FDV在40亿美金。那么上线后价格到底是否能维持在4刀往上? 从FDV和市值来看,L0作为全链协议,如果对标L2 四大天王, $ARB 、 $OP 、 $STRK 、 $ZK (撇开ZK), ZRO 目前至少有1倍的空间,4刀往上大有可为!大胆者1倍空间可以畅想! 但是!鉴于 ZRO 和 ZK 在空投方面一样的狗,目前二者的FDV估值相近,不看好项目的,可以在震荡时低价购入,博短线投机。 目前ZRO明确已有6家做市商入场,我感觉6家太多了,VC盘就是这么豪气吗?价格在他们手下怎么走?我不知道,友友们你们怎么看? 最后,刚才LayerZero宣布推出一种捐赠证明,用户领取ZRO代币时,必须为每个ZRO捐赠0.1美元的 USDC 、 USDT 或者原生 ETH 。WTF?项目方逮着一根羊毛薅到底,想钱想疯了吧?!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不看好 ZRO 了,后续我会持续追踪ZRO的上线情况,友友们可以关注我,有重大消息马上报告给各位友友! #ZRO #LayerZero #ZK 如果觉得不错的话点个赞吧~!

空投杀神上线,前有ZK,后有ZRO,突发领空投竟然还要花钱?!暴跌怎么还未发生!

最近总有人说大的要来了,没错没错,ZK是个大的,LayerZero也是个大的,那ZRO会和ZK表现一样吗?文内有揭露!

LayerZero(以下简称L0)是一种全链互操作性协议,专为跨链的轻量级消息传递而设计。其协议特性表现为不可变、抗审查、无需许可。项目投资机构阵容豪华:红杉资本、a16z、Coinbase、Binance、Uniswap和PayPal Ventures领投1.7亿美元,力图打造叱咤全链的天王级项目。

L0代币名称 $ZRO ,豪华投资机构,目标天王,正是这样让人万众瞩目的项目,一系列骚操作寒了撸子们的心,大呼天亡。

L0上线时间和狗ZK一样鸽了又鸽,又在空投方面和ZK一样割了又割。时间上L0鸽了大家两年多,天王被人笑称天亡都未能催促项目尽快上线。空投上也是骚操作不断——首先,在空投快照完成后,官宣为期1个月的空投女巫审查行动,鼓励自曝、鼓励互相举报。这引起同行之间的互相倾轧,为期1个月的女巫清洗活动可谓血流成河——有80.3万个地址被审判为女巫!1000万枚代币被追回。

同时女巫审查活动期间,L0增加了特定规则筛查——同一个IP查询空投信息即视为女巫,这让一大批撸子工作室防不胜防!两年来兢兢业业做完交互,眼看要收获,却失足掉坑摔倒在了黎明前的黑暗!我觉得这招真的是太狡诈了,撸子谁不关心自己是否中号?等待了这么久,空投公布了肯定是要查的,L0这招兵不厌诈真是让人防不胜防!

女巫结束后,你有幸通过了审查,翘首以盼的结果让你还是有可能笑不出来,因为L0给你的ZRO数量会让你哭出声。不少撸子们反馈,自己花了百刀交互的号,却只得了25枚ZRO空投,按当前场外4刀价格计算,妥妥的亏本生意。更有甚者只得了0.9枚ZRO,简直无处说理去!

L0甚至也涉及到了老鼠仓嫌疑,持有一个 Kanpai Pandas NFT ,什么交互都不用干,你就可以领到100枚ZRO!不是,请问Kanpai pandas到底牛在哪儿?听都没听过的一个项目竟然螳螂在后。如果真是老鼠仓,必须狠狠再骂一次狗项目!如果不是老鼠仓,不知项目方午夜梦回时想起给你免费打工两年的撸毛用户,会不会羞愧?

曾经新人入圈最保险的操作就是撸空投,毕竟这风险最小,暴富的机会还很大。对于之前有热度的空投项目,大家还能笑称领到了低保。近日的ZK和L0,妥妥的反撸大白眼狼,让职业撸子崩溃,让新人撸子寒心。撸毛事业是否终结,我不知道,或许另有转机,但这两次的撸毛血祭,一首《凉凉》先送给大家!

空投吐槽完了,接下来我们分析下ZRO开盘价格几何:
代币经济学:
$ZRO ,总量10亿枚。
社区:3.83亿枚,占比38.3%,TGE流通13.5%,其中空投8.5%,流动性共性5%。
战略合作伙伴:3.22亿枚,占比32.2%,锁仓1年后2年解锁;
核心贡献者:2.55亿枚,占比25.5%,锁仓1年后2年解锁;
回购:4000万枚,占比4%,已被回购,并将投入社区份额。

同时已知了L0做市商有六家,分别是 GSR、Wintermute、Amber Group、Auros、Animoca Brands 以及一家未知机构。

根据代币经济学模型,今晚TGE市面上流动总供应量是2.5亿枚。按照目前场外价格4刀/枚计算,ZRO市值将在10亿美金,FDV在40亿美金。那么上线后价格到底是否能维持在4刀往上?

从FDV和市值来看,L0作为全链协议,如果对标L2 四大天王, $ARB $OP 、 $STRK 、 $ZK (撇开ZK), ZRO 目前至少有1倍的空间,4刀往上大有可为!大胆者1倍空间可以畅想!

但是!鉴于 ZRO 和 ZK 在空投方面一样的狗,目前二者的FDV估值相近,不看好项目的,可以在震荡时低价购入,博短线投机。

目前ZRO明确已有6家做市商入场,我感觉6家太多了,VC盘就是这么豪气吗?价格在他们手下怎么走?我不知道,友友们你们怎么看?

最后,刚才LayerZero宣布推出一种捐赠证明,用户领取ZRO代币时,必须为每个ZRO捐赠0.1美元的 USDC 、 USDT 或者原生 ETH 。WTF?项目方逮着一根羊毛薅到底,想钱想疯了吧?!看到这个消息我真的不看好 ZRO 了,后续我会持续追踪ZRO的上线情况,友友们可以关注我,有重大消息马上报告给各位友友!

#ZRO #LayerZero #ZK
如果觉得不错的话点个赞吧~!
空投丑闻发酵,ZK在群嘲下强势上线,暴跌为何还没发生!ZK火了,ZK上线了,现在价格低得要死,到底是炒还是抛?二级要不要进场?空投要不要继续持有?我拿数据分析给你看!   先来看看ZK是什么。zkSync,是L2零知识证明Rollup ,无需信任的协议,它帮助EVM项目轻松利用高速、低成本的交易扩展以太坊。在ZKsync Era中,计算在链下执行,大多数数据也存储在链下。ZK链从上线以来,目前已完成3.9亿笔交易,由于gas稳定低廉,交易成功率在97.7%左右,共有691万个钱包地址,生态一片欣欣向荣,可以媲美OP、ARB成为当红炸子鸡。   ZK这么火为什么还被骂?给还不了解情况的友友们说一下情况:代币总量210亿,空投占总量的17.5%。此次空投共空投36.75亿枚。按现价0.25的价格计算,空投总价值在9.4亿美金。但是项目方的空投规则很新颖,直接抛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规则,POW转POS,一击命中工作室命门,卒了大部分追求极致资金利用率的撸毛工作室。导致ZK链总钱包691万个,符合空投资格的却只有69.5万个,直接砍掉了90%以上的用户。同时又有人爆料项目方搞空投老鼠仓,至少85%以上的空投都被项目方自己的撸毛工作室给撸走了。这么算下来,只有不到10.5万个地址真正撸到了毛。   这就让撸毛党生气了啊:我建个工作室花了几十万刀的成本去建设生态(撸你的毛),结果分币没挣反被撸?拿人利益犹如杀人父母,撸毛党当然不愿意干了!狗项目方你必须死!于是ZK红了,全网挨骂,口水都要把你淹死! 更有某些大V还信誓旦旦宣布看哪个交易所敢让ZK上线,谁上线就卸载谁,力争让交易所失去他这个宝贵用户!   可话不要说太满,不然容易真香!今天币安、大B网、Bitget、HTX、Gate.io等相继宣布上线ZK。所谓黑红也是红,ZK上线、ZK空投占尽了话题度,流言蜚语也无法挡住黑神上线收割的脚步。不知道某大V脸还疼吗?现在卸载币安没有?别到时候又偷偷下回来哦。下载回来了也没什么,就是你发了个煞笔誓,会被粉丝看不起!   回到友友们最关心的价格上,前面说到空投里真正被拿到的代币份额为空投部分的15%,那么真正的散户空投总价值在1.41亿美金。如果加上老鼠仓,空投部分其实待变现总价值在9.4亿美金。现在代币解锁方面只有空投全解锁,所以市值也是9.4亿左右。虽然现在币价不咋地,比场外低了50%。但是,ZK做这么大项目不是为了反撸工作室大毛的。毕竟它PUA了用户4年,狗项目实至名归。融资再多都不是为了给别人送钱的。市场目前空投抛压仍在,项目方不可能花钱狂往上拉,所以我认为一定是洗盘后再往上走。但是走到多少价格?   现在很多人前期把ZK对标OP和ARB,咱看市值,OP市值21亿,ARB市值21亿,粗看起来ZK可能有2倍多的空间,冲击价格在0.6附近。但它们都没有ZK代币总量多啊!ZK涨两倍市值直接100亿了,不管这个项目前期存在多久,但它现在是新币!新币上线就想干到100亿?做你的梦吧!   不过从FDV来看,OP现在FDV 85亿美金,ARB目前FDV 87亿美金,按照这样计算,ZK可冲击0.4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ZK声名未臭尽归零之前,有投机的机会,可以在震荡低点进仓,博0.4附近出。后期我会一直盯紧这个狗项目,会把每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都扒出来公布给大家,跟紧我,看看ZK如何进入垃圾堆。    

空投丑闻发酵,ZK在群嘲下强势上线,暴跌为何还没发生!

ZK火了,ZK上线了,现在价格低得要死,到底是炒还是抛?二级要不要进场?空投要不要继续持有?我拿数据分析给你看!
 
先来看看ZK是什么。zkSync,是L2零知识证明Rollup ,无需信任的协议,它帮助EVM项目轻松利用高速、低成本的交易扩展以太坊。在ZKsync Era中,计算在链下执行,大多数数据也存储在链下。ZK链从上线以来,目前已完成3.9亿笔交易,由于gas稳定低廉,交易成功率在97.7%左右,共有691万个钱包地址,生态一片欣欣向荣,可以媲美OP、ARB成为当红炸子鸡。
 
ZK这么火为什么还被骂?给还不了解情况的友友们说一下情况:代币总量210亿,空投占总量的17.5%。此次空投共空投36.75亿枚。按现价0.25的价格计算,空投总价值在9.4亿美金。但是项目方的空投规则很新颖,直接抛出让人意想不到的新规则,POW转POS,一击命中工作室命门,卒了大部分追求极致资金利用率的撸毛工作室。导致ZK链总钱包691万个,符合空投资格的却只有69.5万个,直接砍掉了90%以上的用户。同时又有人爆料项目方搞空投老鼠仓,至少85%以上的空投都被项目方自己的撸毛工作室给撸走了。这么算下来,只有不到10.5万个地址真正撸到了毛。
 
这就让撸毛党生气了啊:我建个工作室花了几十万刀的成本去建设生态(撸你的毛),结果分币没挣反被撸?拿人利益犹如杀人父母,撸毛党当然不愿意干了!狗项目方你必须死!于是ZK红了,全网挨骂,口水都要把你淹死! 更有某些大V还信誓旦旦宣布看哪个交易所敢让ZK上线,谁上线就卸载谁,力争让交易所失去他这个宝贵用户!
 
可话不要说太满,不然容易真香!今天币安、大B网、Bitget、HTX、Gate.io等相继宣布上线ZK。所谓黑红也是红,ZK上线、ZK空投占尽了话题度,流言蜚语也无法挡住黑神上线收割的脚步。不知道某大V脸还疼吗?现在卸载币安没有?别到时候又偷偷下回来哦。下载回来了也没什么,就是你发了个煞笔誓,会被粉丝看不起!
 
回到友友们最关心的价格上,前面说到空投里真正被拿到的代币份额为空投部分的15%,那么真正的散户空投总价值在1.41亿美金。如果加上老鼠仓,空投部分其实待变现总价值在9.4亿美金。现在代币解锁方面只有空投全解锁,所以市值也是9.4亿左右。虽然现在币价不咋地,比场外低了50%。但是,ZK做这么大项目不是为了反撸工作室大毛的。毕竟它PUA了用户4年,狗项目实至名归。融资再多都不是为了给别人送钱的。市场目前空投抛压仍在,项目方不可能花钱狂往上拉,所以我认为一定是洗盘后再往上走。但是走到多少价格?
 
现在很多人前期把ZK对标OP和ARB,咱看市值,OP市值21亿,ARB市值21亿,粗看起来ZK可能有2倍多的空间,冲击价格在0.6附近。但它们都没有ZK代币总量多啊!ZK涨两倍市值直接100亿了,不管这个项目前期存在多久,但它现在是新币!新币上线就想干到100亿?做你的梦吧!
 
不过从FDV来看,OP现在FDV 85亿美金,ARB目前FDV 87亿美金,按照这样计算,ZK可冲击0.4的可能性很大!所以在ZK声名未臭尽归零之前,有投机的机会,可以在震荡低点进仓,博0.4附近出。后期我会一直盯紧这个狗项目,会把每一个阶段的数据变化都扒出来公布给大家,跟紧我,看看ZK如何进入垃圾堆。
 
 
一文读懂zkLink从Layer 1、Layer 2再到Layer 3,区块链孤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多链互联也更加备受关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脱离不了归一。L3往上是否还会有 L4、L5、Ln谁也不知道,但是当下最紧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将分散的流动性孤岛结合起来。 用《小岛经济学》的模型,想象一下,假如有一个由海岛组成的国家,交通不便且金融体系还未成熟,每个小岛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和交易系统。你想在不同的小岛之间购物,但每次跨岛都需要换货币、交手续费,还得担心钱丢了。这就是目前区块链用户面临的交互困境:流动性分散,交易成本高,还不安全。 但是如果,这个海岛国家有了一个综合交易中心,把不同小岛的货币汇集在一个平台上,不再需要频繁换货币、支付高昂手续费或担心资产安全。这就是 zkLink实现的多链流动性聚合功能,让它的功能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跨链桥。 基于这个,zkLink打造了两大主要产品:zkLink Nova和zkLink X。   zkLink Nova是第一个构建在以太坊和以太坊L2上的聚合L3 zkEVM Rollup 网络,利用零知识以太坊虚拟机汇聚以太坊多个L2网络上的资产,解决以太坊的流动性和资产分散问题。 zkLink X是一个支持定制化多链dApp开发的聚合Rollup基础设施,连接L2 和L1,让开发者感觉像是在单链上构建应用,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访问多链的流动性。 回到刚才的比喻中,zkLink Nova就像visa卡,可以让你在各种不同小岛的商场之间自由购物(交互),就不需要反复兑换货币。 而 zkLink X就像万能工具箱,无论想建造什么类型的商场店铺(dapp),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如同搭积木,并且这些店铺也支持来自不同小岛的货币。 这样一来,zkLink不仅整合了分散在不同链上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安全风险,还简化了dApp的多链部署,改善用户体验并且确保dApp开发的安全性。 多链、跨链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需要知道,zkLink不是跨链桥,是一条聚合多链流动性的链。 zkLink 协议是一个由四个层次组成的多链 ZK-Rollup 基础设施,包括结算层、执行层、排序层和数据可用性层,这些层次相互独立,支持定制化的应用Rollup部署。但是,zkLink协议的核心价值主要在结算层和执行层。   zkLink的结算层作为最核心的部分,类似一个聚合的结算中心,可以集成多条链,并通过同步技术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在多个链上验证,防止欺诈操作。 传统跨链 vs 多链聚合,在不同区块链之间交易会导致成本增加、体验变复杂,不论是传统跨链还是多链聚合,都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然而,跨链代币交易的成本仍然很高,用户仍然难以在不同链之间进行无缝且便宜的代币交互。还有一点,跨链一直是资产安全的最大风险地带,传统跨链方案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化程度,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zkLink创造性地将零知识证明应用于多链互操作,采用去中心化的分权设计,无需第三方来保证资产和交易的安全,同时确保了交易和状态转换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减小了资产托管的风险,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 除了多链聚合,zkLink 还有个亮点在于它构建了第三层 zkLink Nova,把以太坊 L2 的流动性孤岛结合起来。 L2 热潮的兴起为以太坊加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让交易更快更便宜,但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不可互操作且分散的区块链格局,其中流动性被困在孤立的链上。 与大多数旨在满足特定应用程序需求并部署在单个L2,zkLink Nova是构建在以太坊和多个L2网络之上的通用L3聚合网络,以太坊及其L2共同充当了结算层。 所以zkLink构建L3 zkLink Nova不单是奔着每一层都比上一层便宜去套娃,更是抱有“一个 Nova走天下”的愿景。 简单来说,从不同 L2 存入的 ETH 在 Nova上会自动合并为同一个ETH。与之不同,zkLink Nova连接的任何第2层上的资产都可以桥接到第3层网络,以实现快速且可互操作的交易。虽然牺牲了交叉汇总交易的原子互操作性,但提供了能够聚合整个以太坊生态的最广泛流动性。   说完技术的创新新,再看项目发展,从2024年3月主网推出以来,zkLink Nova生态系统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截至6月初已经涵盖90多个项目合作伙伴项目涉及 DeFi、工具、社交、游戏和NFT等。 3月14日zkLink Nova顺势推出Aggregation Parade第一季奖励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包括 ETH、L2 原生代币、稳定币、LST与LRT等代币都有机会获得 Nova 积分,鼓励用户将资产存入L3 Nova主网。 简单说,用户通过跨链、质押和邀请新用户获得Nova积分,未来可兑换 ZKL 代币。 目前,Aggregation Parade第二季奖励活动正在进行中,可以通过与zkLink Nova合作的dApp互动来提升Nova积分。   从上可以看出,团队在推进 zkLink Nova生态系统的用户增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数据表现同样也很亮眼。 目前运行的 Alpha 主网已使用zkLink技术进行了超1000万笔交易,生成80万个唯一地址。   融资方面,zkLink今年1月份通过 CoinList 社区销售筹集了468万美元,去年5月 zkLink 完成1000万美元战略融资,Coinbase Ventures、SIG、BigBrain Holdings 等参投。 到目前为止,zkLink 总融资达到了2318万美元,将进一步发展Nova协议。 目前zkLink Nova主网已经上线,团队正在升级验证跨链状态的轻节点预言机网络 ZK Oracle,作为改善zkLink X协议的一部分。 未来 zkLink 也将进行一系列重要升级,包括支持外部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去中心化的证明拍卖市场等。 现在 zkLink 的排序服务是中心化管理的,团队计划未来整合Espresso、Astria和Fairblock等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以减少中心化风险。此外,ZKL代币也即将推出,团队正在为TGE做准备。可以看出,zkLink在为以太坊及其 L2 带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聚合的道路上不断改进。 如果说此前实现“无缝衔接的链上交互”是南柯一梦,那么或许zkLink正在将梦境变为现实。   说到最后,L1、L2 和 L3之争究竟哪一层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唯有时间能揭晓答案。同时,市场也会告诉我们,L1和L2总会有其存在的必要,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未来注定是多链共存的时代,而zkLink 也将成为关键枢纽,连接L1和L2生态系统的各个组件和系统。可以想象,zkLink正引领着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多链新时代,带来更多新机遇。      

一文读懂zkLink

从Layer 1、Layer 2再到Layer 3,区块链孤岛效应越来越明显,多链互联也更加备受关注。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脱离不了归一。L3往上是否还会有 L4、L5、Ln谁也不知道,但是当下最紧要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将分散的流动性孤岛结合起来。
用《小岛经济学》的模型,想象一下,假如有一个由海岛组成的国家,交通不便且金融体系还未成熟,每个小岛都有自己独立的货币和交易系统。你想在不同的小岛之间购物,但每次跨岛都需要换货币、交手续费,还得担心钱丢了。这就是目前区块链用户面临的交互困境:流动性分散,交易成本高,还不安全。

但是如果,这个海岛国家有了一个综合交易中心,把不同小岛的货币汇集在一个平台上,不再需要频繁换货币、支付高昂手续费或担心资产安全。这就是 zkLink实现的多链流动性聚合功能,让它的功能已经超过了传统的跨链桥。
基于这个,zkLink打造了两大主要产品:zkLink Nova和zkLink X。

 
zkLink Nova是第一个构建在以太坊和以太坊L2上的聚合L3 zkEVM Rollup 网络,利用零知识以太坊虚拟机汇聚以太坊多个L2网络上的资产,解决以太坊的流动性和资产分散问题。
zkLink X是一个支持定制化多链dApp开发的聚合Rollup基础设施,连接L2 和L1,让开发者感觉像是在单链上构建应用,但实际上他们可以访问多链的流动性。
回到刚才的比喻中,zkLink Nova就像visa卡,可以让你在各种不同小岛的商场之间自由购物(交互),就不需要反复兑换货币。
而 zkLink X就像万能工具箱,无论想建造什么类型的商场店铺(dapp),都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定制,如同搭积木,并且这些店铺也支持来自不同小岛的货币。
这样一来,zkLink不仅整合了分散在不同链上的流动性,降低了交易成本和安全风险,还简化了dApp的多链部署,改善用户体验并且确保dApp开发的安全性。
多链、跨链已经是老生常谈的话题,但我们需要知道,zkLink不是跨链桥,是一条聚合多链流动性的链。
zkLink 协议是一个由四个层次组成的多链 ZK-Rollup 基础设施,包括结算层、执行层、排序层和数据可用性层,这些层次相互独立,支持定制化的应用Rollup部署。但是,zkLink协议的核心价值主要在结算层和执行层。

 
zkLink的结算层作为最核心的部分,类似一个聚合的结算中心,可以集成多条链,并通过同步技术确保每笔交易都能在多个链上验证,防止欺诈操作。
传统跨链 vs 多链聚合,在不同区块链之间交易会导致成本增加、体验变复杂,不论是传统跨链还是多链聚合,都是针对这一问题的解决方案。
然而,跨链代币交易的成本仍然很高,用户仍然难以在不同链之间进行无缝且便宜的代币交互。还有一点,跨链一直是资产安全的最大风险地带,传统跨链方案通常具有较高的中心化程度,容易受到黑客攻击。
zkLink创造性地将零知识证明应用于多链互操作,采用去中心化的分权设计,无需第三方来保证资产和交易的安全,同时确保了交易和状态转换的安全性和一致性,减小了资产托管的风险,大大提升了安全性和效率。
除了多链聚合,zkLink 还有个亮点在于它构建了第三层 zkLink Nova,把以太坊 L2 的流动性孤岛结合起来。
L2 热潮的兴起为以太坊加上了一条高速公路,让交易更快更便宜,但与此同时也创造了一个不可互操作且分散的区块链格局,其中流动性被困在孤立的链上。
与大多数旨在满足特定应用程序需求并部署在单个L2,zkLink Nova是构建在以太坊和多个L2网络之上的通用L3聚合网络,以太坊及其L2共同充当了结算层。
所以zkLink构建L3 zkLink Nova不单是奔着每一层都比上一层便宜去套娃,更是抱有“一个 Nova走天下”的愿景。
简单来说,从不同 L2 存入的 ETH 在 Nova上会自动合并为同一个ETH。与之不同,zkLink Nova连接的任何第2层上的资产都可以桥接到第3层网络,以实现快速且可互操作的交易。虽然牺牲了交叉汇总交易的原子互操作性,但提供了能够聚合整个以太坊生态的最广泛流动性。

 
说完技术的创新新,再看项目发展,从2024年3月主网推出以来,zkLink Nova生态系统可以说取得了巨大的发展, 截至6月初已经涵盖90多个项目合作伙伴项目涉及 DeFi、工具、社交、游戏和NFT等。
3月14日zkLink Nova顺势推出Aggregation Parade第一季奖励活动,活动持续一个月,包括 ETH、L2 原生代币、稳定币、LST与LRT等代币都有机会获得 Nova 积分,鼓励用户将资产存入L3 Nova主网。
简单说,用户通过跨链、质押和邀请新用户获得Nova积分,未来可兑换 ZKL 代币。
目前,Aggregation Parade第二季奖励活动正在进行中,可以通过与zkLink Nova合作的dApp互动来提升Nova积分。

 
从上可以看出,团队在推进 zkLink Nova生态系统的用户增长方面下了很大功夫,数据表现同样也很亮眼。
目前运行的 Alpha 主网已使用zkLink技术进行了超1000万笔交易,生成80万个唯一地址。

 
融资方面,zkLink今年1月份通过 CoinList 社区销售筹集了468万美元,去年5月 zkLink 完成1000万美元战略融资,Coinbase Ventures、SIG、BigBrain Holdings 等参投。
到目前为止,zkLink 总融资达到了2318万美元,将进一步发展Nova协议。

目前zkLink Nova主网已经上线,团队正在升级验证跨链状态的轻节点预言机网络 ZK Oracle,作为改善zkLink X协议的一部分。
未来 zkLink 也将进行一系列重要升级,包括支持外部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去中心化的证明拍卖市场等。
现在 zkLink 的排序服务是中心化管理的,团队计划未来整合Espresso、Astria和Fairblock等去中心化解决方案,以减少中心化风险。此外,ZKL代币也即将推出,团队正在为TGE做准备。可以看出,zkLink在为以太坊及其 L2 带来前所未有的流动性聚合的道路上不断改进。
如果说此前实现“无缝衔接的链上交互”是南柯一梦,那么或许zkLink正在将梦境变为现实。

 
说到最后,L1、L2 和 L3之争究竟哪一层会成为最后的赢家,唯有时间能揭晓答案。同时,市场也会告诉我们,L1和L2总会有其存在的必要,这并不是一场零和游戏。
未来注定是多链共存的时代,而zkLink 也将成为关键枢纽,连接L1和L2生态系统的各个组件和系统。可以想象,zkLink正引领着一个更加互联互通的多链新时代,带来更多新机遇。
 
 
 
风水轮流转——Defi聚合器本文为长文,阅读需3分钟 从Web2到Web3的过渡代表了数字领域的范式转变。Web3以去中心化协议和点对点网络为特征,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支柱。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中,传统中介机构被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取代,为去中心化金融等创新金融铺平了道路。 DeFi已成为Web3最具变革性的方面之一,它通过消除对中介机构的需求并实现点对点交易,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与依赖银行和金融机构促进交易的中心化金融不同,DeFi在去中心化平台上运作,为用户提供对其资产和金融活动的更大控制权。借助DeFi,任何拥有互联网连接的人都可以访问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借贷、交易和赚取利息,而无需依赖传统中介机构。 DeFi聚合器是聚合来自各种DEX和协议的流动性的平台,允许用户访问跨多个网络的最佳价格和流动性池。本质上,它们还是充当用户和DEX之间的中介,通过将订单路由到最有利的市场来优化交易并减少滑点。通过利用智能合约技术,DeFi聚合器可以自动完成寻找最佳价格的过程,为用户提供无缝高效的交易体验。 在快速扩张的DeFi生态系统中,浏览众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和流动性池对用户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DeFi聚合器通过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流动性来解决这一挑战,为用户提供单一界面来访问各个区块链上的最佳价格和流动性。此外,DeFi聚合器通过聚合订单并将其路由到流动性最强的市场,帮助降低与无常损失和低流动性相关的风险。因此,它们在简化和优化DeFi领域用户的交易体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eFi聚合器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法来访问各种DEX和协议中的流动性,为用户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点。 还有,用户需求在推动DeFi聚合器增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DeFi协议的采用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们也在寻求无缝且经济高效的交易解决方案。DeFi聚合器通过简化跨多个区块链和流动性池的交易流程来满足这一需求。通过聚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流动性,DeFi 聚合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以最优价格执行交易的便捷方式,而不管底层区块链是什么,从而促进了更加互联互通、更易于访问的DeFi生态系统。 DeFi聚合器在促进跨链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户能够轻松访问不同区块链上的流动性。这种互操作性对于扩大去中心化金融的覆盖范围和吸引新用户加入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无论是交换代币、提供流动性,还是参与去中心化借贷,DeFi聚合器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可与不同区块链上的各种DeFi协议互动。 在熙熙攘攘的DeFi世界中,格局在不断演变,新的协议和项目不断涌现,以满足对高效交易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DeFi聚合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访问各种DEX和协议中的流动性。2024年,几个杰出的项目在DeFi聚合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彻底改变了用户与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互动的方式。 DeFi聚合器领域的前沿是创新协议,它们正在重新定义去中心化金融的格局。这些协议利用尖端技术聚合来自多个来源的流动性,为用户提供跨不同区块链的最佳价格和流动性池。 Magpie Protocol @magpieprotocol 是2024年受到关注的协议之一,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活跃链选择,成为增长领域的领导者。通过在短短一个月内将流入量增加了惊人的 1,823%,Magpie Protocol巩固了其在顶级 DeFi 聚合器中的地位,满足了以太坊、Arbitrum、Polygon、Avalanche、BSC、Optimism 和 Base 区块链交易者的需求。 除了新兴的聚合器协议外,一些杰出的项目在2024年为DeFi聚合器格局做出了重大贡献。WOWMax @WowmaxExchange 、Kana Labs @kanalabs 和 DEX Hunter @DexHunterIO 是吸引超过150万美元资金流入的著名项目之一。另外还有Jupiter @JupiterExchange 脱颖而出,专注于聚合Solana交易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随着 DeFi 聚合器领域的不断发展,这些项目将在2024 年塑造去中心化金融和Web3增长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当我们展望2024年以后DeFi聚合器的未来时,我们发现该领域好像充满了增长潜力和机会。跨链互操作性的持续扩展是可能影响DeFi聚合器未来的趋势之一。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互联互通程度的提高,DeFi聚合器将在促进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无缝交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创新和协作开辟新的途径。

风水轮流转——Defi聚合器

本文为长文,阅读需3分钟

从Web2到Web3的过渡代表了数字领域的范式转变。Web3以去中心化协议和点对点网络为特征,是下一代互联网应用的支柱。在这个去中心化的生态系统中,传统中介机构被智能合约和区块链技术取代,为去中心化金融等创新金融铺平了道路。

DeFi已成为Web3最具变革性的方面之一,它通过消除对中介机构的需求并实现点对点交易,彻底改变了传统金融。与依赖银行和金融机构促进交易的中心化金融不同,DeFi在去中心化平台上运作,为用户提供对其资产和金融活动的更大控制权。借助DeFi,任何拥有互联网连接的人都可以访问各种金融服务,包括借贷、交易和赚取利息,而无需依赖传统中介机构。

DeFi聚合器是聚合来自各种DEX和协议的流动性的平台,允许用户访问跨多个网络的最佳价格和流动性池。本质上,它们还是充当用户和DEX之间的中介,通过将订单路由到最有利的市场来优化交易并减少滑点。通过利用智能合约技术,DeFi聚合器可以自动完成寻找最佳价格的过程,为用户提供无缝高效的交易体验。

在快速扩张的DeFi生态系统中,浏览众多去中心化交易所和流动性池对用户来说可能是一项艰巨的任务。DeFi聚合器通过整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流动性来解决这一挑战,为用户提供单一界面来访问各个区块链上的最佳价格和流动性。此外,DeFi聚合器通过聚合订单并将其路由到流动性最强的市场,帮助降低与无常损失和低流动性相关的风险。因此,它们在简化和优化DeFi领域用户的交易体验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DeFi聚合器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法来访问各种DEX和协议中的流动性,为用户提供最优惠的价格并最大限度地减少滑点。

还有,用户需求在推动DeFi聚合器增长方面起着关键作用。随着DeFi协议的采用率不断提高以及人们对去中心化金融的兴趣日益浓厚,我们也在寻求无缝且经济高效的交易解决方案。DeFi聚合器通过简化跨多个区块链和流动性池的交易流程来满足这一需求。通过聚合来自不同来源的流动性,DeFi 聚合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以最优价格执行交易的便捷方式,而不管底层区块链是什么,从而促进了更加互联互通、更易于访问的DeFi生态系统。

DeFi聚合器在促进跨链交易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使用户能够轻松访问不同区块链上的流动性。这种互操作性对于扩大去中心化金融的覆盖范围和吸引新用户加入生态系统至关重要。无论是交换代币、提供流动性,还是参与去中心化借贷,DeFi聚合器都为用户提供了一个多功能平台,可与不同区块链上的各种DeFi协议互动。

在熙熙攘攘的DeFi世界中,格局在不断演变,新的协议和项目不断涌现,以满足对高效交易解决方案日益增长的需求。其中,DeFi聚合器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简化的方式来访问各种DEX和协议中的流动性。2024年,几个杰出的项目在DeFi聚合器领域取得了重大进展,彻底改变了用户与去中心化金融生态系统互动的方式。

DeFi聚合器领域的前沿是创新协议,它们正在重新定义去中心化金融的格局。这些协议利用尖端技术聚合来自多个来源的流动性,为用户提供跨不同区块链的最佳价格和流动性池。

Magpie Protocol @magpieprotocol 是2024年受到关注的协议之一,它通过提供多样化的活跃链选择,成为增长领域的领导者。通过在短短一个月内将流入量增加了惊人的 1,823%,Magpie Protocol巩固了其在顶级 DeFi 聚合器中的地位,满足了以太坊、Arbitrum、Polygon、Avalanche、BSC、Optimism 和 Base 区块链交易者的需求。

除了新兴的聚合器协议外,一些杰出的项目在2024年为DeFi聚合器格局做出了重大贡献。WOWMax @WowmaxExchange 、Kana Labs @kanalabs 和 DEX Hunter @DexHunterIO 是吸引超过150万美元资金流入的著名项目之一。另外还有Jupiter @JupiterExchange 脱颖而出,专注于聚合Solana交易并占据市场领先地位。随着 DeFi 聚合器领域的不断发展,这些项目将在2024 年塑造去中心化金融和Web3增长的未来方面发挥关键作用。

当我们展望2024年以后DeFi聚合器的未来时,我们发现该领域好像充满了增长潜力和机会。跨链互操作性的持续扩展是可能影响DeFi聚合器未来的趋势之一。随着区块链技术的成熟和互联互通程度的提高,DeFi聚合器将在促进不同区块链网络之间的无缝交易方面发挥关键作用,为创新和协作开辟新的途径。
凡人要想成为通天代,只能靠旁氏#Meme #价值投资 今天这篇文章虽为随谈散文,但也有重点,而且写得非常好,主要说的是价值和Meme的事情,要点是: 1、价值币和市场状况 2、Meme币的兴起与风险 3、市场周期与投资策略的变化 4、旁氏策略的简要论述 5、投资逻辑与市场导航 最近两周工作直接饱和,我在天上飞,钱在链上亏。之前天天喊得埋伏价值币,到头来发现不如meme更有价值,前值是只拉满情绪价值,后者是全都要,既要情绪又要自由,今天只跟大家随谈一点关于价值和meme的事情。还是老样子这种就是想到哪儿说哪儿,说实话图都是后面随机插入的。 作为2024年成为“华尔街交易员”的我们,还记得你们最初是怎么看待区块链的吗,相信很多人最开始把区块链被看做是一场技术革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对具有革命性创新潜力的项目如以太坊、Solana等进行投资。 这些项目不仅技术前沿,而且在币圈建立了深厚的价值基础。但是,草根进入币圈不是为了年化10%来的,都是要逆天改命,跨越层级。所以,随着市场的成熟和项目估值的提升,很多早期投资者和机构开始寻求在牛市高点对散户进行围剿,从而完成资产转移。对,没想到吧,又被他们偷家了。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我们所谓的“价值”币解锁并流入市场,再加上本身流动性不足,场外资金偏移的现象,市场开始面临供过于求的问题。 解锁的节奏加快,就让市场上流通的资产增加,压低了价格。尽管ETF等投资工具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市场对这些所谓价值币的需求不足以吸收供应时,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跌。 再说meme,meme币的兴起说白了就是真实反映了韭菜想要获得一片天地的情绪,也是市场参与者对快速回报的渴望,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 虽然短期内Meme币能够提供显著回报,但这种投资往往缺乏持续的市场支持,一旦资金流入停止,价格便会迅速崩溃。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Meme币市场,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市场调整。 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后,投资者往往会重新评估他们的投资选择,回归到那些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项目。在这一阶段,可能会有一波基于基本面分析的投资热潮,推动市场恢复健康发展。 与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相伴随,一旦底部稳固,历经调整的Meme币可能会因为低估值而吸引投资者重新进入市场,带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 总的来说,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机遇。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需要保持警觉,理解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洞见,并帮助您更好地导航在这个多变的投资环境中。 币圈的变幻莫测,如同历史的车轮,总在不断的循环中前进。从价值投资到Meme币的炒作,市场的热情似乎总是在不断的燃烧与熄灭之间徘徊。 当市场深度调整,特别是在某些币种可能出现超过70%的跌幅时,总市值将重归较低水平,为下一个牛市的到来埋下种子。在这个时期,市场可能会经历一段较为平静的积累阶段,随后币圈的天平可能再次倾向于那些具有真正创新与价值的项目。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像人们在价值投资赚到的钱最终流入当时价格低迷的Meme币,可能带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在这过程中,作为投资者的热情大概率会被重新点燃,市场就会再次掀起一波投资热潮,即便是那些曾经被认为过时的投资策略也可能重获青睐。 进一步想,币圈什么钱最好赚,思来想去,赚得快的,是meme;赚得多的,是旁氏。meme+旁氏,天下无敌!还记得我很久前跟你写的公式吗,币圈就是娱乐圈,流量就是钱,项目的买单=传播人数*购买率*购买金额。 meme胜在传播,几张梗图,一段微信聊天记录,一张似有若无的截图,一句口号,一个故事一下子就在各个微信群传开了,meme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属性,而旁氏,我仔细思考其实是胜过技术创新的,或者说,技术创新最终的价值捕获者,还得是旁氏。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股票是旁氏吗?市盈率超过30倍,我认为就是旁氏,因为企业需要赚30年的钱,才能给到股东100%的回报啊,大家炒作的都是未来,谁先看到未来,谁先下注,谁占优势,贾跃亭的法拉第这两天火的一塌糊涂,你要说他不是旁氏吗?到现在交付车辆屈指可数,就是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才使得经济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加速。但也是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所以赚钱的速度提高了100倍,饶了一圈你懂我意思了吧。 旁氏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早点看破,勇敢入场。亏钱了人都说你傻逼,赚钱了那就都竖起大拇指了,meme不低俗,你知道,最简单的东西,才能覆盖最广的群体。 总之,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核心的投资逻辑—寻找并持有那些真正具有创新和潜力的加密资产—始终不变。这是一条可能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希望每位投资者都能在这场未知的旅途中,保持清醒,把握机会。

凡人要想成为通天代,只能靠旁氏

#Meme #价值投资

今天这篇文章虽为随谈散文,但也有重点,而且写得非常好,主要说的是价值和Meme的事情,要点是:
1、价值币和市场状况
2、Meme币的兴起与风险
3、市场周期与投资策略的变化
4、旁氏策略的简要论述
5、投资逻辑与市场导航

最近两周工作直接饱和,我在天上飞,钱在链上亏。之前天天喊得埋伏价值币,到头来发现不如meme更有价值,前值是只拉满情绪价值,后者是全都要,既要情绪又要自由,今天只跟大家随谈一点关于价值和meme的事情。还是老样子这种就是想到哪儿说哪儿,说实话图都是后面随机插入的。

作为2024年成为“华尔街交易员”的我们,还记得你们最初是怎么看待区块链的吗,相信很多人最开始把区块链被看做是一场技术革命,吸引了众多投资者对具有革命性创新潜力的项目如以太坊、Solana等进行投资。

这些项目不仅技术前沿,而且在币圈建立了深厚的价值基础。但是,草根进入币圈不是为了年化10%来的,都是要逆天改命,跨越层级。所以,随着市场的成熟和项目估值的提升,很多早期投资者和机构开始寻求在牛市高点对散户进行围剿,从而完成资产转移。对,没想到吧,又被他们偷家了。

但是随着越来越多我们所谓的“价值”币解锁并流入市场,再加上本身流动性不足,场外资金偏移的现象,市场开始面临供过于求的问题。

解锁的节奏加快,就让市场上流通的资产增加,压低了价格。尽管ETF等投资工具提供了一定的资金支持,但是当市场对这些所谓价值币的需求不足以吸收供应时,价格不可避免地下跌。

再说meme,meme币的兴起说白了就是真实反映了韭菜想要获得一片天地的情绪,也是市场参与者对快速回报的渴望,而忽视了其中的风险。

虽然短期内Meme币能够提供显著回报,但这种投资往往缺乏持续的市场支持,一旦资金流入停止,价格便会迅速崩溃。这种现象不仅影响到Meme币市场,还可能引发更广泛的市场调整。

市场经历深度调整后,投资者往往会重新评估他们的投资选择,回归到那些具有持续发展潜力的项目。在这一阶段,可能会有一波基于基本面分析的投资热潮,推动市场恢复健康发展。

与市场的周期性波动相伴随,一旦底部稳固,历经调整的Meme币可能会因为低估值而吸引投资者重新进入市场,带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

总的来说,加密货币市场的发展充满了不确定性和机遇。投资者在参与市场时需要保持警觉,理解市场动态,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希望本文能为您提供有价值的洞见,并帮助您更好地导航在这个多变的投资环境中。 币圈的变幻莫测,如同历史的车轮,总在不断的循环中前进。从价值投资到Meme币的炒作,市场的热情似乎总是在不断的燃烧与熄灭之间徘徊。

当市场深度调整,特别是在某些币种可能出现超过70%的跌幅时,总市值将重归较低水平,为下一个牛市的到来埋下种子。在这个时期,市场可能会经历一段较为平静的积累阶段,随后币圈的天平可能再次倾向于那些具有真正创新与价值的项目。

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就像人们在价值投资赚到的钱最终流入当时价格低迷的Meme币,可能带来新一轮的价格上涨。在这过程中,作为投资者的热情大概率会被重新点燃,市场就会再次掀起一波投资热潮,即便是那些曾经被认为过时的投资策略也可能重获青睐。

进一步想,币圈什么钱最好赚,思来想去,赚得快的,是meme;赚得多的,是旁氏。meme+旁氏,天下无敌!还记得我很久前跟你写的公式吗,币圈就是娱乐圈,流量就是钱,项目的买单=传播人数*购买率*购买金额。

meme胜在传播,几张梗图,一段微信聊天记录,一张似有若无的截图,一句口号,一个故事一下子就在各个微信群传开了,meme是非常重要的传播属性,而旁氏,我仔细思考其实是胜过技术创新的,或者说,技术创新最终的价值捕获者,还得是旁氏。

举个不恰当的例子,股票是旁氏吗?市盈率超过30倍,我认为就是旁氏,因为企业需要赚30年的钱,才能给到股东100%的回报啊,大家炒作的都是未来,谁先看到未来,谁先下注,谁占优势,贾跃亭的法拉第这两天火的一塌糊涂,你要说他不是旁氏吗?到现在交付车辆屈指可数,就是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才使得经济发展加速,技术创新加速。但也是因为股票市场的繁荣,所以赚钱的速度提高了100倍,饶了一圈你懂我意思了吧。

旁氏不可怕,可怕的是你没有早点看破,勇敢入场。亏钱了人都说你傻逼,赚钱了那就都竖起大拇指了,meme不低俗,你知道,最简单的东西,才能覆盖最广的群体。

总之,无论市场如何变化,核心的投资逻辑—寻找并持有那些真正具有创新和潜力的加密资产—始终不变。这是一条可能通往成功的道路,也是一条布满荆棘的道路。希望每位投资者都能在这场未知的旅途中,保持清醒,把握机会。
如何看待这次不同寻常的“减半” 这个更新拖了很多天,一个是在想这次的行情为什么走成这个样,到底是哪种力量在背后发力。 另外一方面这次的主要科技叙事迟迟不来,反倒是国际形势成了主要话题,东面打完西面打,倒是都是暗流涌动。回到正题,马上到了减半的预期,我又翻了一下中本聪对于这个的解读。字不多,但是信息量很大,尤其是最后几句。 “总发行量将为21,000,000枚硬币。它将在网络节点出块时分发给网络节点,每4年数量减少一半。前4年10,500,000个币 未来4年:5,250,000个币 未来4年:2,625,000个币 未来4年:1,312,500个币等……当该金额用完时,如果需要,系统可以支持交易费用。它基于公开市场竞争,并且可能总会有节点愿意免费处理交易。 ”——中本聪 说到这,我们再回头看在过去的比特币发展过程中,我们都是通过稳健、安全并且是静态的账本来看待比特币网络,但这次不一样了,现在的它正在经历创新和实验的复兴。Ordi、Stamps、Runes、BRC-20和ORC-20等,还有RGB、Mintlayer、Mercury Layer、Ark这些L 2项目以及@fedimint和@CashuBTC等 Chaumian ECash 项目,标志着创造力和技术的进化。这些进步不仅仅是技术进步;它们代表了比特币用途的扩展,把它从单纯的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转变为能够支持复杂金融工具、数字资产和隐私增强交易的平台。往小了说,这些创新与即将到来的减半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给网络费用带来新的动态,往大了说可能影响矿工的激励和比特币的整体经济格局。 比特币L2协议和侧链上的代币化、智能合约和私人交易等活动的激增提供了让人信服叙事,挑战了包括以太坊为中心的DeFi和NFT 。RGB、Liquid Network和Mintlayer等项目正在开创传统资产和比特币证券代币化的先河,同时也模糊了传统金融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数字资产经济之间的界限。增强比特币作为多功能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可扩展性和吸引力。 第四次比特币减半在这些创新中显得尤为突出,既是经济重新调整的催化剂,也是对比特币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考验。区块奖励的减少可能会加剧区块空间的竞争,可能会推高交易费用并提高网络的有效利用。这种情况都可能会激励用户寻找替代交易场所,反过来刺激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采用,这样就能让L2和侧链受益。 虽然大家对这些发展增强比特币实用性和市场地位的潜力持乐观态度,但也有人对网络拥堵、费用市场动态以及支撑比特币的去中心化重点考虑。这一系列新的L2、侧链项目以及减半引发的经济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塑造比特币未来几年的发展轨迹。 比特币网络上的代币化项目(例如 Ordi、Stamps 和 BRC-20)的兴起,引入了一种新颖且有些争议的活动层。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代币化工作产生的交易费用已经超过了当前 6.25 比特币的区块奖励,显示了它们对网络经济模型的潜在影响。比特币基础层通过这些代币存储非金融数据的创新用途引发了对区块空间的新需求来源,无意中提高了交易费用。 虽然这些项目无可否认地在短期内为费用收入的增加做出了贡献,但它们对比特币区块链现有结构的依赖意味着它们本质上受到区块空间需求增加所带来的可扩展性和成本限制的限制。 展望未来,即将到来的比特币减半将进一步加剧支撑这些代币化项目的经济动力。随着区块奖励减半,随之而来的新比特币发行的稀缺预计将推高交易费用作为矿工收入组成部分的价值。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区块空间费用增加,因为矿工寻求补偿区块奖励的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Ordis、Stamps 和 BRC-20 代币等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可能会受到挑战,因为将大量非金融数据嵌入区块链的成本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变得过于昂贵。减半后交易费用的预期增加可能会优先考虑金融交易而不是这些新颖的代币化用途,从而可能使后者成为可持续的费用收入来源。 Ordi、BRC-20代币和Stamps等非传统代币化项目暂时补充了比特币的费用市场,有时甚至超过了费用收入的区块奖励。然而,由于区块空间在减半后成为稀缺资源,交易费用预计会增加,这些项目的长期生存能力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这种即将到来的稀缺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的L2协议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费用收入来维持矿工的盈利能力。 闪电网络等L2解决方案和 Liquid 等侧链在扩展比特币交易容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保持了基础层的完整性和去中心化。通过促进快速、低成本的链外交易,这些协议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而且有可能通过通道开放和关闭交易等机制为矿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但是,这些链下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通过增加交易量来弥补减半的区块奖励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L2协议在维持矿工收入方面的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采用率、使用量的增加以及它们对链上结算交易的激励程度。 鉴于这些挑战,比特币社区可能需要探索其他策略以确保网络的长期经济可持续性。这可能涉及L2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费用市场机制的增强,甚至可以产生大量费用收入的新经济活动形式。目标是创建一个强大的、自我维持的经济模型,支持矿工盈利,保护网络安全,并维护比特币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核心价值观。 写在最后,即将到来的后减半时代给比特币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网络过渡到矿工以费用为主导的收入模式,L2协议的成功和新的费用产生活动的出现对于维护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比特币社区创新和调整其经济激励结构的能力将决定该网络在未来几年继续作为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加密货币的弹性和能力。

如何看待这次不同寻常的“减半”

这个更新拖了很多天,一个是在想这次的行情为什么走成这个样,到底是哪种力量在背后发力。

另外一方面这次的主要科技叙事迟迟不来,反倒是国际形势成了主要话题,东面打完西面打,倒是都是暗流涌动。回到正题,马上到了减半的预期,我又翻了一下中本聪对于这个的解读。字不多,但是信息量很大,尤其是最后几句。

“总发行量将为21,000,000枚硬币。它将在网络节点出块时分发给网络节点,每4年数量减少一半。前4年10,500,000个币 未来4年:5,250,000个币 未来4年:2,625,000个币 未来4年:1,312,500个币等……当该金额用完时,如果需要,系统可以支持交易费用。它基于公开市场竞争,并且可能总会有节点愿意免费处理交易。 ”——中本聪

说到这,我们再回头看在过去的比特币发展过程中,我们都是通过稳健、安全并且是静态的账本来看待比特币网络,但这次不一样了,现在的它正在经历创新和实验的复兴。Ordi、Stamps、Runes、BRC-20和ORC-20等,还有RGB、Mintlayer、Mercury Layer、Ark这些L 2项目以及@fedimint和@CashuBTC等 Chaumian ECash 项目,标志着创造力和技术的进化。这些进步不仅仅是技术进步;它们代表了比特币用途的扩展,把它从单纯的价值存储和交换媒介转变为能够支持复杂金融工具、数字资产和隐私增强交易的平台。往小了说,这些创新与即将到来的减半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给网络费用带来新的动态,往大了说可能影响矿工的激励和比特币的整体经济格局。

比特币L2协议和侧链上的代币化、智能合约和私人交易等活动的激增提供了让人信服叙事,挑战了包括以太坊为中心的DeFi和NFT 。RGB、Liquid Network和Mintlayer等项目正在开创传统资产和比特币证券代币化的先河,同时也模糊了传统金融市场和不断增长的数字资产经济之间的界限。增强比特币作为多功能金融基础设施的功能、可扩展性和吸引力。

第四次比特币减半在这些创新中显得尤为突出,既是经济重新调整的催化剂,也是对比特币不断发展的生态系统的考验。区块奖励的减少可能会加剧区块空间的竞争,可能会推高交易费用并提高网络的有效利用。这种情况都可能会激励用户寻找替代交易场所,反过来刺激这些领域的进一步创新和采用,这样就能让L2和侧链受益。

虽然大家对这些发展增强比特币实用性和市场地位的潜力持乐观态度,但也有人对网络拥堵、费用市场动态以及支撑比特币的去中心化重点考虑。这一系列新的L2、侧链项目以及减半引发的经济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可能会塑造比特币未来几年的发展轨迹。

比特币网络上的代币化项目(例如 Ordi、Stamps 和 BRC-20)的兴起,引入了一种新颖且有些争议的活动层。在某些情况下,这些代币化工作产生的交易费用已经超过了当前 6.25 比特币的区块奖励,显示了它们对网络经济模型的潜在影响。比特币基础层通过这些代币存储非金融数据的创新用途引发了对区块空间的新需求来源,无意中提高了交易费用。

虽然这些项目无可否认地在短期内为费用收入的增加做出了贡献,但它们对比特币区块链现有结构的依赖意味着它们本质上受到区块空间需求增加所带来的可扩展性和成本限制的限制。

展望未来,即将到来的比特币减半将进一步加剧支撑这些代币化项目的经济动力。随着区块奖励减半,随之而来的新比特币发行的稀缺预计将推高交易费用作为矿工收入组成部分的价值。这种转变可能会导致区块空间费用增加,因为矿工寻求补偿区块奖励的减少。在这样的环境下,Ordis、Stamps 和 BRC-20 代币等项目的经济可行性可能会受到挑战,因为将大量非金融数据嵌入区块链的成本对于许多用户来说变得过于昂贵。减半后交易费用的预期增加可能会优先考虑金融交易而不是这些新颖的代币化用途,从而可能使后者成为可持续的费用收入来源。

Ordi、BRC-20代币和Stamps等非传统代币化项目暂时补充了比特币的费用市场,有时甚至超过了费用收入的区块奖励。然而,由于区块空间在减半后成为稀缺资源,交易费用预计会增加,这些项目的长期生存能力笼罩在不确定性之中。这种即将到来的稀缺引发了一个关键问题:现有的L2协议是否能够产生足够的费用收入来维持矿工的盈利能力。

闪电网络等L2解决方案和 Liquid 等侧链在扩展比特币交易容量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保持了基础层的完整性和去中心化。通过促进快速、低成本的链外交易,这些协议不仅改善了用户体验,而且有可能通过通道开放和关闭交易等机制为矿工开辟新的收入来源。但是,这些链下解决方案是否可以通过增加交易量来弥补减半的区块奖励还是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L2协议在维持矿工收入方面的有效性将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的采用率、使用量的增加以及它们对链上结算交易的激励程度。

鉴于这些挑战,比特币社区可能需要探索其他策略以确保网络的长期经济可持续性。这可能涉及L2技术的进一步创新、费用市场机制的增强,甚至可以产生大量费用收入的新经济活动形式。目标是创建一个强大的、自我维持的经济模型,支持矿工盈利,保护网络安全,并维护比特币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核心价值观。

写在最后,即将到来的后减半时代给比特币带来了挑战和机遇。随着网络过渡到矿工以费用为主导的收入模式,L2协议的成功和新的费用产生活动的出现对于维护区块链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至关重要。比特币社区创新和调整其经济激励结构的能力将决定该网络在未来几年继续作为去中心化和抗审查的加密货币的弹性和能力。
超强形态——探索应用链以太坊一直是许多创新的基础,从Kitties到NFT,还包括用于借贷、资产管理和交易的 DeFi 协议。但是,随着项目的成熟并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它们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挑战:以太坊网络资源的压力。 AAVE、Uniswap 和 dYdX这些项目都是在以太中共存,每个项目都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来服务其用户。就是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网络权力的竞争,从而对应用程序及其用户产生负面影响。 就和俄乌战争一样,最后都是平民买单。所以这种项目的竞争最后也会变成用户承受Gas费上涨的负担。与此同时,由于费用不断上涨,DApp 在扩大用户群方面就会收到限制,阻碍了其潜在增长。这样我们常说的正向飞轮效应就很难实现了。   从本质上讲,这些应用程序的增长本身就受到以太坊本身的限制。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项目方无非就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在以太坊上的替代高性能链上启动该项目以进行部署。比如Sol或 Sei。但是问题又来了,必须要承认这些链缺乏以太坊的用户基础,虽然最近Sol的呼声很大,热度很高。另外一点,项目还是会受到这些链容量的限制,并且必须与其他项目竞争计算资源。 第二种选择,扩展到多个其他链可以解锁对不同用户群的访问,同时在某些链上提供较低的费用。这种多元化也分散了多个链上的流动性,可能导致次优结果。比如AAVE、Uniswap 和 Curve。 前面两种现在看都不是最优解的情况下就有了第三种选择——输入应用链。 应用链一词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区块链的缩写。应用链有多种形式——无论是第 1 层、第 2 层,甚至第 3 层——具体取决于基础设施和可定制性要求。性能问题完全消除,因为资源专用于您的应用程序,消除了竞争。通过调整区块空间、区块时间和其他参数,可以将交易费用优化到最低水平。 而且最牛的是,应用链还可以作为项目的额外收入来源。用户就不需要再向以太坊支付费用,直接向应用链支付费用。所以应用程序将不再需要支付“租用”以太坊的费用,它们就能够获得其产生的全部收入。   就拿Aevo来说,它是领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之一。他们利用 RaaS 提供商 Conduit 在以太坊上部署了自己的rollup。他们与Celestia 合作,单纯每个月就可以把数据可用性成本削减数万美元,同时还可以保留以太坊作为结算层。 通过选择应用链模式,Aevo 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整体性能,为无限的增长机会铺平了道路。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dYdX。在转向应用程序链模型之前,dYdX 订单簿是在链外维护的,所以并不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原因是底层区块链的出块时间长达数秒,交易延迟也只有几秒。这对于交易市场来说不是最佳的。也是后面得益于应用链模型,dYdX 能够分散订单簿,不是通过将其添加到链上,而是通过将其托管在验证器中。这使得 dYdX 真正去中心化,假如他们不用应用链,单单去中心化这一步估计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Lyra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期权协议。Lyra 最近推出了它的应用链,这一步骤可以让Lyra能够提供高吞吐量、低延迟和低成本,同时还仍然受益于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就是既要又要还要。另外,Lyra 还使用Celestia 作为数据可用性层,把数据从42 ETH 减少到0.5 ETH。 Zora是一个建立在 Zora 网络上的去中心化 NFT 平台,Zora 网络是使用 Optimism 堆栈构建的以太坊第2层。Zora可以让NFT 铸造速度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并且还可以扩展。我写到这的时候,Zora 已吸引了超过 90万名独特的收藏家和超过 3 亿美元的二次销售。   Stride是一个基于Cosmos的应用链,专注于流动性质押。借助链间账户,Stride 能够与Celestia和Dym等其他链进行交互,以质押用户的代币并创建这些代币的流动表示。到3月,Stride 的TVL超过 1.8 亿美元。 无可非议,应用链有着大好的未来。但是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会是打开上限的关键,其中一个关键领域是与其他链和生态系统的交互。闭关锁国的教训是我们都不能承受的,一样的道理,虽然建立自己的链可以提高性能和定制能力,但它也意味着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隔离。后面可能会阻碍许多应用程序的增长。 应用链还有一个叙事就是——模块化。灵活的设计,应用程序链可以定制其基础设施并利用各种模块化组件。比如,应用程序链集成Celestia实现数据可用性、利用Hyperlane实现链间连接,把Espresso作为共享排序器。 再加上最近的坎昆升级,应用链依靠这些方面的优势,其实说白了,在应用链上让我看到了拼多多,同样满足购物的需求下,最显著的就是便宜。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世界,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定制链,满足其特定需求,同时与其他应用程序保持互连。以太坊作为最终的结算层出现,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   这个可能就是区块链最后完整体了,七龙珠中,贝吉塔与悟空在是经典的搭档,往往根据变身时两人的形态而出现不同的合体形态。融合受力量大小的影响,越强则融合时间越短,应用链对于区块链来说也是一样,不要求单一的强悍,只要能满足需求就可以。    

超强形态——探索应用链

以太坊一直是许多创新的基础,从Kitties到NFT,还包括用于借贷、资产管理和交易的 DeFi 协议。但是,随着项目的成熟并在市场中找到自己的定位,它们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挑战:以太坊网络资源的压力。
AAVE、Uniswap 和 dYdX这些项目都是在以太中共存,每个项目都利用有限的计算资源来服务其用户。就是这种情况下,就会出现这种网络权力的竞争,从而对应用程序及其用户产生负面影响。
就和俄乌战争一样,最后都是平民买单。所以这种项目的竞争最后也会变成用户承受Gas费上涨的负担。与此同时,由于费用不断上涨,DApp 在扩大用户群方面就会收到限制,阻碍了其潜在增长。这样我们常说的正向飞轮效应就很难实现了。

 
从本质上讲,这些应用程序的增长本身就受到以太坊本身的限制。这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问题。
所以在处理这个问题时,项目方无非就三个选择,第一个选择是在以太坊上的替代高性能链上启动该项目以进行部署。比如Sol或 Sei。但是问题又来了,必须要承认这些链缺乏以太坊的用户基础,虽然最近Sol的呼声很大,热度很高。另外一点,项目还是会受到这些链容量的限制,并且必须与其他项目竞争计算资源。
第二种选择,扩展到多个其他链可以解锁对不同用户群的访问,同时在某些链上提供较低的费用。这种多元化也分散了多个链上的流动性,可能导致次优结果。比如AAVE、Uniswap 和 Curve。
前面两种现在看都不是最优解的情况下就有了第三种选择——输入应用链。
应用链一词是特定于应用程序的区块链的缩写。应用链有多种形式——无论是第 1 层、第 2 层,甚至第 3 层——具体取决于基础设施和可定制性要求。性能问题完全消除,因为资源专用于您的应用程序,消除了竞争。通过调整区块空间、区块时间和其他参数,可以将交易费用优化到最低水平。
而且最牛的是,应用链还可以作为项目的额外收入来源。用户就不需要再向以太坊支付费用,直接向应用链支付费用。所以应用程序将不再需要支付“租用”以太坊的费用,它们就能够获得其产生的全部收入。

 
就拿Aevo来说,它是领先的去中心化衍生品交易所之一。他们利用 RaaS 提供商 Conduit 在以太坊上部署了自己的rollup。他们与Celestia 合作,单纯每个月就可以把数据可用性成本削减数万美元,同时还可以保留以太坊作为结算层。
通过选择应用链模式,Aevo 不仅降低了成本,还提高了整体性能,为无限的增长机会铺平了道路。

 
还有一个老生常谈的dYdX。在转向应用程序链模型之前,dYdX 订单簿是在链外维护的,所以并不是真正去中心化的。原因是底层区块链的出块时间长达数秒,交易延迟也只有几秒。这对于交易市场来说不是最佳的。也是后面得益于应用链模型,dYdX 能够分散订单簿,不是通过将其添加到链上,而是通过将其托管在验证器中。这使得 dYdX 真正去中心化,假如他们不用应用链,单单去中心化这一步估计短时间内是无法实现的。
Lyra是一个去中心化的期权协议。Lyra 最近推出了它的应用链,这一步骤可以让Lyra能够提供高吞吐量、低延迟和低成本,同时还仍然受益于以太坊作为结算层。就是既要又要还要。另外,Lyra 还使用Celestia 作为数据可用性层,把数据从42 ETH 减少到0.5 ETH。
Zora是一个建立在 Zora 网络上的去中心化 NFT 平台,Zora 网络是使用 Optimism 堆栈构建的以太坊第2层。Zora可以让NFT 铸造速度更快、更具成本效益并且还可以扩展。我写到这的时候,Zora 已吸引了超过 90万名独特的收藏家和超过 3 亿美元的二次销售。

 
Stride是一个基于Cosmos的应用链,专注于流动性质押。借助链间账户,Stride 能够与Celestia和Dym等其他链进行交互,以质押用户的代币并创建这些代币的流动表示。到3月,Stride 的TVL超过 1.8 亿美元。
无可非议,应用链有着大好的未来。但是我觉得还有几个地方会是打开上限的关键,其中一个关键领域是与其他链和生态系统的交互。闭关锁国的教训是我们都不能承受的,一样的道理,虽然建立自己的链可以提高性能和定制能力,但它也意味着在自己的领域内进行隔离。后面可能会阻碍许多应用程序的增长。
应用链还有一个叙事就是——模块化。灵活的设计,应用程序链可以定制其基础设施并利用各种模块化组件。比如,应用程序链集成Celestia实现数据可用性、利用Hyperlane实现链间连接,把Espresso作为共享排序器。
再加上最近的坎昆升级,应用链依靠这些方面的优势,其实说白了,在应用链上让我看到了拼多多,同样满足购物的需求下,最显著的就是便宜。可以想象这样一个世界,每个应用程序都有自己的定制链,满足其特定需求,同时与其他应用程序保持互连。以太坊作为最终的结算层出现,确保整个生态系统的安全。

 
这个可能就是区块链最后完整体了,七龙珠中,贝吉塔与悟空在是经典的搭档,往往根据变身时两人的形态而出现不同的合体形态。融合受力量大小的影响,越强则融合时间越短,应用链对于区块链来说也是一样,不要求单一的强悍,只要能满足需求就可以。
 
 
Layer2的变革之路——Blast网络马上Blast就到了空投季了,Blast从出生那天就是带着非凡的色彩,而且还有这别人没有的“三大”搞事基因大,蛋糕大,实力大。从大的环境看,上一周期大家都摸透了割韭菜的逻辑,之前的用户激励一直停留在defi挖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经历过FTX和LUNA事件后,大家都很清楚自己来币圈的目的,不是推翻华尔街,也不是来推动中心化建设。所以,在现在高度同质化的基础建设中,可拓展性和低GAS费相比,谁能设计更好的激励政策和运营生态并且能够产生造富效应才是最重要的。   Blast不管是在团队阵容上还是金主爸爸,还有策略角度都是可圈可点的。既有可以在技术创新和安全上提供支持和背书的 Paradigm,又有强大的 KOL 阵容 egirl Capital 和 loomdart 等矩阵喊单。   Blast 是由Blur创始人 Pacman 发起的 Layer 2 。去年11月21日正式上线,仅仅用了48个小时就吸引了 2.3 亿美元的TVL。Blast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资金,并且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不能瓦提卖的,这样就会导致用户“被迫”继续在Blast生态找项目继续交互。   Blast还是第一个专门为Layer 2账户内资金提供了分区收益可能性的网路。Blast的用户和开发者的资产余额会自动进行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余额会逐渐增加,从而收益。Blast的收益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ETH质押收益,二是稳定币利息收益。 并且Blast 还引入了名为 USDB 的自动基础稳定币,价值始终等于1美元。USDB 的作用是为 Blast提供一个统一的计价单位,想想这个事例,是不是又能想到我国第一个统一货币的君主了哈哈,另外还有在跨链转移和收益分配的用户在Blast上进行交易时,以USDB作为计价单位,无论是买卖ETH还是其他代币。用户在退出Blast上时,可以将USDB兑换成任何支持的稳定币或ETH,并桥接回Layer 1。这样,Blast 网路可以实现一个无缝的跨链体验,同时还能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Blast采用了一种称为Gas收入消耗的机制,即用户在Blast进行交易时,需要支付一定的Gas费用,这些Gas费用会被收集起来,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用户。这样,Blast可以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即用户越多,交易越多,Gas越多,收益越多,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开发者加入。   虽然Blast网路的崛起为Layer 2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是我们常说风险与机遇并存,Blast的风险可能就是流动性下降,收益可持续性下降。还有市场投机风险。 Blast的高流动性可能会吸引其他L2的流动性,从而造成竞争加剧。这可能导致其他流动性减少,它们可能为了留住用户和投资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抢流动性,这个画面就和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创想季一样,具体的手段可能就是增加奖励或降低手续费。 虽然Blast解决了其他Layer 2链上存入资金没有基准利率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Blast无法持续提供吸引人的收益,可能会导致资金回流和投资者信心下降,这样就会影响其收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Blast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其高额收益和空投预期,但也可能导致用户的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或者Blast的空投价值不符合用户预期,用户数量可能会大幅波动,导致Blast的TVL和用户数大幅下降。 生态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规模扩展:Blast能够为用户提供 ETH 和稳定币的初始收益,以及空投奖励和邀请的社交裂变机制,这些都是其他 L2 网路所没有的,还有就是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团队阵容。 初生牛犊不怕虎,Blast对L2市场的整顿,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助力市场重新洗牌程度,但也可能引发一定的市场震荡和不确定性。部分协议可能因此被淘汰或强制改进,这对背后的VC以及投资者都会可能带来影响。 所以,Blast是一条具有创新和潜力的L2网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ETH和稳定币的原有收益,以及空投奖励和邀请制作的社交裂变机制,改变了L2网路的竞争性补充。 Blast网路仍需要保持其用户并形成资金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以及在竞争激烈的L2市场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良性的网路效应,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和不断发展发展的去中心化金融格局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    

Layer2的变革之路——Blast网络

马上Blast就到了空投季了,Blast从出生那天就是带着非凡的色彩,而且还有这别人没有的“三大”搞事基因大,蛋糕大,实力大。从大的环境看,上一周期大家都摸透了割韭菜的逻辑,之前的用户激励一直停留在defi挖矿,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尤其是经历过FTX和LUNA事件后,大家都很清楚自己来币圈的目的,不是推翻华尔街,也不是来推动中心化建设。所以,在现在高度同质化的基础建设中,可拓展性和低GAS费相比,谁能设计更好的激励政策和运营生态并且能够产生造富效应才是最重要的。

 
Blast不管是在团队阵容上还是金主爸爸,还有策略角度都是可圈可点的。既有可以在技术创新和安全上提供支持和背书的 Paradigm,又有强大的 KOL 阵容 egirl Capital 和 loomdart 等矩阵喊单。

 
Blast 是由Blur创始人 Pacman 发起的 Layer 2 。去年11月21日正式上线,仅仅用了48个小时就吸引了 2.3 亿美元的TVL。Blast模式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和资金,并且还有相当大的一部分是不能瓦提卖的,这样就会导致用户“被迫”继续在Blast生态找项目继续交互。

 
Blast还是第一个专门为Layer 2账户内资金提供了分区收益可能性的网路。Blast的用户和开发者的资产余额会自动进行复利,随着时间的推移,资产余额会逐渐增加,从而收益。Blast的收益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ETH质押收益,二是稳定币利息收益。
并且Blast 还引入了名为 USDB 的自动基础稳定币,价值始终等于1美元。USDB 的作用是为 Blast提供一个统一的计价单位,想想这个事例,是不是又能想到我国第一个统一货币的君主了哈哈,另外还有在跨链转移和收益分配的用户在Blast上进行交易时,以USDB作为计价单位,无论是买卖ETH还是其他代币。用户在退出Blast上时,可以将USDB兑换成任何支持的稳定币或ETH,并桥接回Layer 1。这样,Blast 网路可以实现一个无缝的跨链体验,同时还能避免汇率波动的风险。
Blast采用了一种称为Gas收入消耗的机制,即用户在Blast进行交易时,需要支付一定的Gas费用,这些Gas费用会被收集起来,并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给用户。这样,Blast可以实现一个良性的循环,即用户越多,交易越多,Gas越多,收益越多,从而吸引更多的用户和开发者加入。

 
虽然Blast网路的崛起为Layer 2生态带来了新的活力和机遇,但是我们常说风险与机遇并存,Blast的风险可能就是流动性下降,收益可持续性下降。还有市场投机风险。
Blast的高流动性可能会吸引其他L2的流动性,从而造成竞争加剧。这可能导致其他流动性减少,它们可能为了留住用户和投资者,采取更加激进的措施来抢流动性,这个画面就和最近上映的电视剧创想季一样,具体的手段可能就是增加奖励或降低手续费。
虽然Blast解决了其他Layer 2链上存入资金没有基准利率的问题,但也带来了一定的风险。如果Blast无法持续提供吸引人的收益,可能会导致资金回流和投资者信心下降,这样就会影响其收益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发展。
Blast的吸引力主要来自于其高额收益和空投预期,但也可能导致用户的投机心理和短期行为,一旦市场情绪发生变化,或者Blast的空投价值不符合用户预期,用户数量可能会大幅波动,导致Blast的TVL和用户数大幅下降。
生态发展前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规模扩展:Blast能够为用户提供 ETH 和稳定币的初始收益,以及空投奖励和邀请的社交裂变机制,这些都是其他 L2 网路所没有的,还有就是能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团队阵容。
初生牛犊不怕虎,Blast对L2市场的整顿,可能会对市场产生影响,助力市场重新洗牌程度,但也可能引发一定的市场震荡和不确定性。部分协议可能因此被淘汰或强制改进,这对背后的VC以及投资者都会可能带来影响。
所以,Blast是一条具有创新和潜力的L2网路,它能够为用户提供ETH和稳定币的原有收益,以及空投奖励和邀请制作的社交裂变机制,改变了L2网路的竞争性补充。
Blast网路仍需要保持其用户并形成资金的稳定性和忠诚度,以及在竞争激烈的L2市场中,打造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良性的网路效应,为以太坊生态系统和不断发展发展的去中心化金融格局带来更多的价值和创新。
 
 
Near进军模块化区块链大概的数了数,我单独拿出来说的模块化已经不少于十次了,真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奈何它就是时刻保持自己的热度。就是最近这种行情,还依然是整个加密行业的主要话题,尤其是经历了几个“天王”项目的空投,招蜂引蝶,Near @NEARProtocol 最近也是在模块化区块链领域踏上了自己的旅程,而且团队定目标还不仅仅是成为另一种 L1的替代品。 再笼统的总结一下,我们就直接进Near正题。单一区块链,比如 #以太坊 或 #Solana 将其所有功能放入跨网络运行的单个协议中。相比之下,模块化区块链将其功能划分为独立的组件,称为模块。通过这种方法,汇总或应用程序可以有选择地选择与其特定用例相符的模块,从而无需遵守一刀切的区块链模型。去年年底,Near 宣布开展——Near 数据可用性 (Near DA) 和与 Eigenlayer 的超快速最终层 (SFFL)。 Near DA是模块化区块链使用的模块,目的是解决因为以太坊的设计而带来的问题。在多链中,交易最初在第二层上处理,然后再通过汇总交易在以太坊上进行结算,所以说确保数据可用性 (DA) 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安全保证,参与者就无法独立确认区块是否有效,因为他们缺乏本地交易执行和结果验证所需的完整数据集。 将完整的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上的成本相当昂贵,即使是压缩形式也是如此。EIP-4484,目的是把向以太坊发布数据的成本降低10倍,这只是愿景,让以太坊能够充当更高效的数据可用性层。 比如Celestia新发布的DA的近协议,现在已经成了L2更便宜的数据可用性层替代品。这些外部数据可用性层专门关注数据存储、复制、提供状态快照以及确保链上交易执行引擎的可用性。 执行引擎在验证期间从可用性层按需访问必要的数据分片,就不需要承担完整的复制负担。通过使用 DA 层集中存储,数据可用性以及交易变得更具成本效益。 俗话说得好,拿多少钱办多少事,这种方式也有缺点,就是数据正确性的保证现在变成了外部数据可用性层,就不再是以太坊本身了。 DA发挥作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称为 blob 的新概念。Blob是很便宜的临时内存,主要用于承载数据。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交易的验证效率。网络就不需要再验证块中的每一笔交易,只需确认附加到块的 blob 携带正确的数据。相当于我是老师带着学生春游,到了景点,我跟大爷说我们使用一个班的,大爷为了方便只认证我的身份就可以。 实际上,这些 blob 是来自汇总的排序数据。当 blob 数据发布到 Near 时,它会在网络上存储相当于 36-60 小时。这为根据需要验证内容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这个时间结束后,Blob 会自动从 Near 中修剪并删除以节省空间。 但是,还是仍然可以从连接到近网络的归档节点和索引器无限期地访问数据。这些独立的节点存储历史状态,并且即使在从 Near 本身删除之后也可以按需检索旧的 blob 数据。 目前,Near DA 已经实现了与许多知名网络的集成,比如Op的 OP Stack、Polygon CDK 和 Arb Orbit。这些框架允许任何人启动自己的 L2 并利用DA(DA 的具体项目包括 Dymension、Caldera、Vistara、Fluent、Movement 和 StarkNet) 以太坊的 Roll-up 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扩展优势,但还是存在两个关键问题:Roll-up 中的流动性分散,还有就是因为时间太慢导致的不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Near 和 Eigenlayer 合作构建了超快速最终层(SFFL)。它充当的身份是相互协调层,相当于居间人。汇总可以和它集成,这样就能实现更快的最终确定和互操作性。再细节的大家到Near社区看看,因为SFFL还没有启动。在这我就不细说了。总结一个字就是——很快。 通过 Near DA 和 SFFL,Near Protocol 利用其快速、高吞吐量的第 1 层链来提供令人兴奋的新产品。NEAR 提供的两个新模块本质上都依赖于智能合约,使得快速的第一层链对其执行至关重要。尼尔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并意识到他们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机会。 因为Near DA和SFFL创建的所有交易都依赖于调用Near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并且这些新产品将在Near上产生交易量。Near 上 70% 的交易费用被烧毁。我们假设以太坊 Roll-up 生态系统继续发展(其实不用假设,这是必然事件)由于大量汇总之间存在许多跨链交易,重点来了——Near 可能会发生通缩效应。 还有一点就是,Near 和 Eigenlayer 的超快速最终层 (SFFL) 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Optimism 和 Polygon 都深挖开发无缝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但是,所有这些解决方案都需要汇总,才能使用各自的技术堆栈才能从互操作性中受益。比如,Optimism 超级链只会使用 Optimism 自己的技术堆栈无缝连接链。相比之下,SFFL 是中立的,可以将使用 Arbitrum 技术堆栈的汇总与使用 Optimism 或 Polygon 技术堆栈的汇总连接起来。很容易看出这种多功能性如何成为 SFFL 的竞争优势。 模块化区块链领域,现在还是处于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数据可供借鉴,也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谁将脱颖而出。可以确定的是模块化区块链已经成一块竞争激烈的领域。

Near进军模块化区块链

大概的数了数,我单独拿出来说的模块化已经不少于十次了,真是老生常谈了,但是奈何它就是时刻保持自己的热度。就是最近这种行情,还依然是整个加密行业的主要话题,尤其是经历了几个“天王”项目的空投,招蜂引蝶,Near @NEARProtocol 最近也是在模块化区块链领域踏上了自己的旅程,而且团队定目标还不仅仅是成为另一种 L1的替代品。
再笼统的总结一下,我们就直接进Near正题。单一区块链,比如 #以太坊 或 #Solana 将其所有功能放入跨网络运行的单个协议中。相比之下,模块化区块链将其功能划分为独立的组件,称为模块。通过这种方法,汇总或应用程序可以有选择地选择与其特定用例相符的模块,从而无需遵守一刀切的区块链模型。去年年底,Near 宣布开展——Near 数据可用性 (Near DA) 和与 Eigenlayer 的超快速最终层 (SFFL)。

Near DA是模块化区块链使用的模块,目的是解决因为以太坊的设计而带来的问题。在多链中,交易最初在第二层上处理,然后再通过汇总交易在以太坊上进行结算,所以说确保数据可用性 (DA) 至关重要。如果没有这些安全保证,参与者就无法独立确认区块是否有效,因为他们缺乏本地交易执行和结果验证所需的完整数据集。
将完整的交易数据发布到以太坊上的成本相当昂贵,即使是压缩形式也是如此。EIP-4484,目的是把向以太坊发布数据的成本降低10倍,这只是愿景,让以太坊能够充当更高效的数据可用性层。
比如Celestia新发布的DA的近协议,现在已经成了L2更便宜的数据可用性层替代品。这些外部数据可用性层专门关注数据存储、复制、提供状态快照以及确保链上交易执行引擎的可用性。
执行引擎在验证期间从可用性层按需访问必要的数据分片,就不需要承担完整的复制负担。通过使用 DA 层集中存储,数据可用性以及交易变得更具成本效益。
俗话说得好,拿多少钱办多少事,这种方式也有缺点,就是数据正确性的保证现在变成了外部数据可用性层,就不再是以太坊本身了。

DA发挥作用的核心部分是一个称为 blob 的新概念。Blob是很便宜的临时内存,主要用于承载数据。目的是为了提高这些交易的验证效率。网络就不需要再验证块中的每一笔交易,只需确认附加到块的 blob 携带正确的数据。相当于我是老师带着学生春游,到了景点,我跟大爷说我们使用一个班的,大爷为了方便只认证我的身份就可以。
实际上,这些 blob 是来自汇总的排序数据。当 blob 数据发布到 Near 时,它会在网络上存储相当于 36-60 小时。这为根据需要验证内容提供了充足的时间。这个时间结束后,Blob 会自动从 Near 中修剪并删除以节省空间。
但是,还是仍然可以从连接到近网络的归档节点和索引器无限期地访问数据。这些独立的节点存储历史状态,并且即使在从 Near 本身删除之后也可以按需检索旧的 blob 数据。
目前,Near DA 已经实现了与许多知名网络的集成,比如Op的 OP Stack、Polygon CDK 和 Arb Orbit。这些框架允许任何人启动自己的 L2 并利用DA(DA 的具体项目包括 Dymension、Caldera、Vistara、Fluent、Movement 和 StarkNet)
以太坊的 Roll-up 生态系统提供了巨大的扩展优势,但还是存在两个关键问题:Roll-up 中的流动性分散,还有就是因为时间太慢导致的不好的用户体验。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Near 和 Eigenlayer 合作构建了超快速最终层(SFFL)。它充当的身份是相互协调层,相当于居间人。汇总可以和它集成,这样就能实现更快的最终确定和互操作性。再细节的大家到Near社区看看,因为SFFL还没有启动。在这我就不细说了。总结一个字就是——很快。
通过 Near DA 和 SFFL,Near Protocol 利用其快速、高吞吐量的第 1 层链来提供令人兴奋的新产品。NEAR 提供的两个新模块本质上都依赖于智能合约,使得快速的第一层链对其执行至关重要。尼尔完全符合这一要求,并意识到他们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机会。
因为Near DA和SFFL创建的所有交易都依赖于调用Near区块链上的智能合约,并且这些新产品将在Near上产生交易量。Near 上 70% 的交易费用被烧毁。我们假设以太坊 Roll-up 生态系统继续发展(其实不用假设,这是必然事件)由于大量汇总之间存在许多跨链交易,重点来了——Near 可能会发生通缩效应。
还有一点就是,Near 和 Eigenlayer 的超快速最终层 (SFFL) 也面临着激烈的竞争。Optimism 和 Polygon 都深挖开发无缝互操作性的解决方案。但是,所有这些解决方案都需要汇总,才能使用各自的技术堆栈才能从互操作性中受益。比如,Optimism 超级链只会使用 Optimism 自己的技术堆栈无缝连接链。相比之下,SFFL 是中立的,可以将使用 Arbitrum 技术堆栈的汇总与使用 Optimism 或 Polygon 技术堆栈的汇总连接起来。很容易看出这种多功能性如何成为 SFFL 的竞争优势。
模块化区块链领域,现在还是处于早期阶段。几乎没有数据可供借鉴,也几乎没有迹象表明这个领域的发展方向以及谁将脱颖而出。可以确定的是模块化区块链已经成一块竞争激烈的领域。
BTC 64000了,它还会涨到哪儿?比特币涨的像18岁的少女!女大十八变啊,大饼涨的让我不认识它了!昨天在群里听到两种声音,“比特币要破新高”“我的山寨怎么还不涨”。 确实,这轮上涨让80%的人措不及防,之前说卖房梭哈的人,估计现在房子还没卖掉。Etf的效应确实来的比预期还要猛,资金就跟08和09年国内大放水一样,天天刷新交易量。 而且韭菜还都没上车,现在是老韭菜不敢上,新韭菜上错车。Fomo情绪说实话真不及前段时间的铭文。没有百倍千倍的故事。 还有一点,按照汇率来说当时69000的比特币,遵循RMB本位的话,大家现在都是盈利状态,我说这个居然还有人抬杠,难道你们的出入金不是用RMB? 现在如果让我再找价值洼地,感觉遍地黄金。我个人认为山寨币的疯狂可能不会这么早就来,看看之前的牛市,都需要满足一个必备条件——大放水。但是现在美联储的降息议程还在考虑中。所以我们还是从历史脚步中寻找机会。研究黄金 ETF 的通过历程和历史行情走势,对预判比特币 ETF 的未来行情有很大的参考意义,ETF会把比特币推向新高度。 比特币一直被称为“数字黄金”,今天早晨还有一个新闻我忘记保存了,有的单位打算把黄金和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你们可以自己去留意一下。我找了一下黄金 ETF 通过前后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和价格走势。 2003 年 3 月,Physical Gold 的全球第一只黄金 ETF 在悉尼上市,后面,黄金出现了大幅上涨,并且一直持续到美国 ETF 开始交易。 2004 年 10 月,SEC批准通过美国第一只黄金 ETF,黄金价格在批准通过之后继续小幅冲刺。2004 年 11 月,美国黄金 ETF GLD 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GLD 开始交易后的两个月市场下跌了约 9%,是跌破 ETF 通过时的价格。但是经过差不多8 个月的盘整之后,黄金开始进入高速上涨周期。黄金ETF的通过让更多的交易者可以通过 ETF 进行投资,这是不是和现在比特币很像,缺乏合规入场通道,在之后的几年内黄金 ETF 产品在全球引发了认购热潮,成为主流的黄金投资工具,吸纳了大量资金进场。市场普遍认为,黄金 ETF 的通过直接推动了此后黄金的 10 年大牛市,重点啊十年大牛市! 这个地方我插个题外话,看看美国的失业率和利率,和09年真的是太像了,但是历史也不能原封不动的复制,仅供参考,有心的可以自己去留意一下。 回到正题,现货ETF通过对 BTC 市场规模的影响先吹个牛,就想像一下这个,能源用比特币结算,这得是多大的资金敞口,现在拥有比特币ETF的公司实力也很雄厚,这些上市公司股票中机构持仓总市值规模超过了 600 亿美元。 由于这些资管机构本身已经向客户开展比特币相关业务,所以10% 至 20% 的上市公司股票仓位转向直接持有 BTC ETF 作为投资敞口是可能的,预估 AUM 规模在 60 亿至 120 亿美元之间。 然后就是从更宏观的层面看,美国财富管理行业可能是 BTC ETF 最直接的市场,其实这次比特币现货ETF通过最大好处,就是币圈的合规,目前币圈最缺的就是合规,通过了,那么相当于(仅仅是相当于)美国认可比特币的合规,其他亲美国家肯定会效仿,尤其是那个疯子阿根廷。所以比特币可能会成长到一个很夸张的数值哈哈。第二,就是用户买比特币更加的方便,不像之前的灰度,或者只能卖出这个期权,会有负溢价。 之前也说过,大牛市到来,加上比特币减半,以太坊坎昆升级,还有以太ETF,美联储放水,这是一套完美的组合拳,所以现在来看还是山底,根本不用怕。对于小币种来说,回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上车点,如果你还没有建仓的话,那得好好琢磨下,反复对比行业龙头性,潜力性,技术面等等综合指标。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最起码你跟他要有初恋的感觉,不能深爱但是也不能随手就扔了,一点要尝点甜头。好了今天属于加更,图少信息多,行情还是边走边看,但是策略不能轻易改变。希望我们都能在加密货币这片沃土,收获满满! #BTCETF

BTC 64000了,它还会涨到哪儿?

比特币涨的像18岁的少女!女大十八变啊,大饼涨的让我不认识它了!昨天在群里听到两种声音,“比特币要破新高”“我的山寨怎么还不涨”。

确实,这轮上涨让80%的人措不及防,之前说卖房梭哈的人,估计现在房子还没卖掉。Etf的效应确实来的比预期还要猛,资金就跟08和09年国内大放水一样,天天刷新交易量。

而且韭菜还都没上车,现在是老韭菜不敢上,新韭菜上错车。Fomo情绪说实话真不及前段时间的铭文。没有百倍千倍的故事。

还有一点,按照汇率来说当时69000的比特币,遵循RMB本位的话,大家现在都是盈利状态,我说这个居然还有人抬杠,难道你们的出入金不是用RMB?

现在如果让我再找价值洼地,感觉遍地黄金。我个人认为山寨币的疯狂可能不会这么早就来,看看之前的牛市,都需要满足一个必备条件——大放水。但是现在美联储的降息议程还在考虑中。所以我们还是从历史脚步中寻找机会。研究黄金 ETF 的通过历程和历史行情走势,对预判比特币 ETF 的未来行情有很大的参考意义,ETF会把比特币推向新高度。

比特币一直被称为“数字黄金”,今天早晨还有一个新闻我忘记保存了,有的单位打算把黄金和比特币作为价值储存。你们可以自己去留意一下。我找了一下黄金 ETF 通过前后的几个关键时间点和价格走势。

2003 年 3 月,Physical Gold 的全球第一只黄金 ETF 在悉尼上市,后面,黄金出现了大幅上涨,并且一直持续到美国 ETF 开始交易。

2004 年 10 月,SEC批准通过美国第一只黄金 ETF,黄金价格在批准通过之后继续小幅冲刺。2004 年 11 月,美国黄金 ETF GLD 正式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交易。

GLD 开始交易后的两个月市场下跌了约 9%,是跌破 ETF 通过时的价格。但是经过差不多8 个月的盘整之后,黄金开始进入高速上涨周期。黄金ETF的通过让更多的交易者可以通过 ETF 进行投资,这是不是和现在比特币很像,缺乏合规入场通道,在之后的几年内黄金 ETF 产品在全球引发了认购热潮,成为主流的黄金投资工具,吸纳了大量资金进场。市场普遍认为,黄金 ETF 的通过直接推动了此后黄金的 10 年大牛市,重点啊十年大牛市!

这个地方我插个题外话,看看美国的失业率和利率,和09年真的是太像了,但是历史也不能原封不动的复制,仅供参考,有心的可以自己去留意一下。

回到正题,现货ETF通过对 BTC 市场规模的影响先吹个牛,就想像一下这个,能源用比特币结算,这得是多大的资金敞口,现在拥有比特币ETF的公司实力也很雄厚,这些上市公司股票中机构持仓总市值规模超过了 600 亿美元。
由于这些资管机构本身已经向客户开展比特币相关业务,所以10% 至 20% 的上市公司股票仓位转向直接持有 BTC ETF 作为投资敞口是可能的,预估 AUM 规模在 60 亿至 120 亿美元之间。

然后就是从更宏观的层面看,美国财富管理行业可能是 BTC ETF 最直接的市场,其实这次比特币现货ETF通过最大好处,就是币圈的合规,目前币圈最缺的就是合规,通过了,那么相当于(仅仅是相当于)美国认可比特币的合规,其他亲美国家肯定会效仿,尤其是那个疯子阿根廷。所以比特币可能会成长到一个很夸张的数值哈哈。第二,就是用户买比特币更加的方便,不像之前的灰度,或者只能卖出这个期权,会有负溢价。

之前也说过,大牛市到来,加上比特币减半,以太坊坎昆升级,还有以太ETF,美联储放水,这是一套完美的组合拳,所以现在来看还是山底,根本不用怕。对于小币种来说,回撤就是一个非常好的上车点,如果你还没有建仓的话,那得好好琢磨下,反复对比行业龙头性,潜力性,技术面等等综合指标。选出最适合自己的投资,最起码你跟他要有初恋的感觉,不能深爱但是也不能随手就扔了,一点要尝点甜头。好了今天属于加更,图少信息多,行情还是边走边看,但是策略不能轻易改变。希望我们都能在加密货币这片沃土,收获满满! #BTCETF
最近下单的你,是在投资、投机还是赌博?BTC etf通过了,很多人利用这个消息在行情中大赚一笔,也有人爆仓亏空。通过2023的铭文热点,创造了一波从0到自由的财富神话。2023在币圈成就了不少造富故事,也遗憾巨多爆仓退网,还在市场行情随波逐利的我们可以说是行业传奇见证者。 有人巨赚,有人爆亏,都是同一个行情,人与人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总结起原因,有人说杠杆,有人说保证金,有人说仓位,有人说胆量。其实大部分的因素还是每人不同心理状态下做的决定导致的结果,我们把这些行为可以统分为三种:投资、投机和赌博。 投资是指基于对资产基本面的分析,长期持有资产的行为。投资者通常会对投资的资产进行深入研究,比如项目的自身规划、行业前景等。基本上投资是自己深思熟虑后做下的决策,并且我会有一个心理预期,在达到我的收益预期或者点位前,任何震荡都是被我无视的,我坚信行情会达到我的目标位。这种情况下我是用理性来对抗市场波动,即使是市场波动非常剧烈,我相较于投机赌狗来说,都能够保持相对平静。并且在大行情中持续关注市场基本面的变化和长期趋势,关注市场新闻和发展,更可能在市场下跌时寻找购买机会,拉低持仓成本价,寻求更多上涨的空间。持续关注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以确定是否调整持仓策略。目标坚定,在市场上涨时保持持仓状态,暴涨我都会持仓,直到达到目标位出货。投资者仓位都会做固定分配,在区块链这么动荡的行情中,定投或者低价买现货都是属于投资行为的一种,手拿现货者可以说是价值币布道者,保持看多,不会轻易陷入恐慌。 投机更多地是指基于市场趋势和价格波动来获取短期利润。投机者热衷于波段和趋势开单,对于市场新闻和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情绪波动比稳健投资者剧烈很多,小幅上涨时感到极度兴奋,小幅下跌时感到沮丧,基本上在盘面中情绪一直保持着过山车的状态,正如我们近来笑谈的:如果你不能承受80%的暴跌,就无法享受2%的涨幅。投机者在大行情中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策略,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但是投机要求我们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即时需求强反馈,这有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并可能在高压下或者行情剧烈波动时做出冲动决策。投机者现货爱高抛低吸,也热衷合约,波段多空下单,追求多空双吃,收割利润,调整中到高的杠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时也会冒险高仓位控制。投机者的我们在风险管理上更依赖于自己的直觉和市场感觉,全面的分析和策略规划相对来说影响比例更小。 赌博,最容易理解啦,赌博也属于投机的一种,是建立在概率和运气成分之上的一种决策,是一种完全基于机会的财富转移方式,胜利或失败完全取决于随机事件的结果,简单说就是听天由命。赌博者昵称赌狗,他们在大行情中可能经历极端的情绪波动,情绪完全受制于市场的随机波动。对于盘面分析几乎为0,很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吸引,热爱市价下单做多或做空,往往追求即时的、高风险的回报。这种追求可能导致赌狗们在大行情中采取过于冒险的策略,高杠杆、大仓位是他们的标配,追求极致刺激,试图以小搏大,要么暴富,要么爆仓,实际上爆仓的是大概率,赌徒就没有几个好下场的。回想起自己常戏称自己是合约赌狗,也是因为有无脑冲凭感觉冲的成分在。经常爆仓,还是经常冲。不好,不好,我反思,我改正。 今年的铭文市场,是典型的投机市场,也是风险最小的以小搏大,前期的 $ORDI ,极小的成本投入,轻松实现万倍收益,这是合约赌狗们做梦都想实现的效果。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开始迷糊,进区块链就是奔着发财来的,自己平时的操作手法,看起来既有投机行为又有赌博的冲动,我到底是投机者还是赌狗? 投机和赌博都是涉及较高的风险,渴望富贵险中求,期待普通投入可以收获高额回报。赌博属于投机者中更冒险的那一派,当你下单时忽视风险管理,无视政策变化,只随行情大仓位无脑冲,此时的你是无情的赌狗;而关注消息面基本面各种面再下单的你,就是个投机者或者理性的投资者。 总而言之, 理性分析,衡量仓位下单,专注长期,是投资行为; 快速获利,短线频繁操作,是投机行为; 无脑冲嘎嘎就是干,是赌狗行为。 传统金融市场百倍、千倍的项目几乎没有,也有一定的门槛。机构庄家控制下,散户很难挣到跨越阶级的资本,大鱼挣小鱼,小鱼挣虾米。但区块链给了大家后来居上的机会,这里有千倍、万倍项目,有散户共识,只要你踩得早,你就有机会顺风大翻盘:2020的DeFi,2021的GameFi,2022年的NFT,2023年的铭文,只要你踏对了,现在退休都没问题。 所以,在市场里的我们,谁不是心怀理想的赌徒呢?欢迎来到区块链,这个淘金胜地。

最近下单的你,是在投资、投机还是赌博?

BTC etf通过了,很多人利用这个消息在行情中大赚一笔,也有人爆仓亏空。通过2023的铭文热点,创造了一波从0到自由的财富神话。2023在币圈成就了不少造富故事,也遗憾巨多爆仓退网,还在市场行情随波逐利的我们可以说是行业传奇见证者。 有人巨赚,有人爆亏,都是同一个行情,人与人的命运为何如此不同?总结起原因,有人说杠杆,有人说保证金,有人说仓位,有人说胆量。其实大部分的因素还是每人不同心理状态下做的决定导致的结果,我们把这些行为可以统分为三种:投资、投机和赌博。 投资是指基于对资产基本面的分析,长期持有资产的行为。投资者通常会对投资的资产进行深入研究,比如项目的自身规划、行业前景等。基本上投资是自己深思熟虑后做下的决策,并且我会有一个心理预期,在达到我的收益预期或者点位前,任何震荡都是被我无视的,我坚信行情会达到我的目标位。这种情况下我是用理性来对抗市场波动,即使是市场波动非常剧烈,我相较于投机赌狗来说,都能够保持相对平静。并且在大行情中持续关注市场基本面的变化和长期趋势,关注市场新闻和发展,更可能在市场下跌时寻找购买机会,拉低持仓成本价,寻求更多上涨的空间。持续关注基本面和市场情绪,以确定是否调整持仓策略。目标坚定,在市场上涨时保持持仓状态,暴涨我都会持仓,直到达到目标位出货。投资者仓位都会做固定分配,在区块链这么动荡的行情中,定投或者低价买现货都是属于投资行为的一种,手拿现货者可以说是价值币布道者,保持看多,不会轻易陷入恐慌。

投机更多地是指基于市场趋势和价格波动来获取短期利润。投机者热衷于波段和趋势开单,对于市场新闻和价格变动非常敏感,情绪波动比稳健投资者剧烈很多,小幅上涨时感到极度兴奋,小幅下跌时感到沮丧,基本上在盘面中情绪一直保持着过山车的状态,正如我们近来笑谈的:如果你不能承受80%的暴跌,就无法享受2%的涨幅。投机者在大行情中可能会采取更激进的策略,以期获得更高的回报。但是投机要求我们保持高度的敏感性和即时需求强反馈,这有可能导致心理压力增大,并可能在高压下或者行情剧烈波动时做出冲动决策。投机者现货爱高抛低吸,也热衷合约,波段多空下单,追求多空双吃,收割利润,调整中到高的杠杆追求利润最大化,有时也会冒险高仓位控制。投机者的我们在风险管理上更依赖于自己的直觉和市场感觉,全面的分析和策略规划相对来说影响比例更小。

赌博,最容易理解啦,赌博也属于投机的一种,是建立在概率和运气成分之上的一种决策,是一种完全基于机会的财富转移方式,胜利或失败完全取决于随机事件的结果,简单说就是听天由命。赌博者昵称赌狗,他们在大行情中可能经历极端的情绪波动,情绪完全受制于市场的随机波动。对于盘面分析几乎为0,很容易被市场的短期波动所吸引,热爱市价下单做多或做空,往往追求即时的、高风险的回报。这种追求可能导致赌狗们在大行情中采取过于冒险的策略,高杠杆、大仓位是他们的标配,追求极致刺激,试图以小搏大,要么暴富,要么爆仓,实际上爆仓的是大概率,赌徒就没有几个好下场的。回想起自己常戏称自己是合约赌狗,也是因为有无脑冲凭感觉冲的成分在。经常爆仓,还是经常冲。不好,不好,我反思,我改正。

今年的铭文市场,是典型的投机市场,也是风险最小的以小搏大,前期的 $ORDI ,极小的成本投入,轻松实现万倍收益,这是合约赌狗们做梦都想实现的效果。 很多人看到这里会开始迷糊,进区块链就是奔着发财来的,自己平时的操作手法,看起来既有投机行为又有赌博的冲动,我到底是投机者还是赌狗? 投机和赌博都是涉及较高的风险,渴望富贵险中求,期待普通投入可以收获高额回报。赌博属于投机者中更冒险的那一派,当你下单时忽视风险管理,无视政策变化,只随行情大仓位无脑冲,此时的你是无情的赌狗;而关注消息面基本面各种面再下单的你,就是个投机者或者理性的投资者。 总而言之, 理性分析,衡量仓位下单,专注长期,是投资行为; 快速获利,短线频繁操作,是投机行为; 无脑冲嘎嘎就是干,是赌狗行为。 传统金融市场百倍、千倍的项目几乎没有,也有一定的门槛。机构庄家控制下,散户很难挣到跨越阶级的资本,大鱼挣小鱼,小鱼挣虾米。但区块链给了大家后来居上的机会,这里有千倍、万倍项目,有散户共识,只要你踩得早,你就有机会顺风大翻盘:2020的DeFi,2021的GameFi,2022年的NFT,2023年的铭文,只要你踏对了,现在退休都没问题。 所以,在市场里的我们,谁不是心怀理想的赌徒呢?欢迎来到区块链,这个淘金胜地。
把“安全”摆上货架——EigenLayer  自打EigenLayer 引入了重新抵押的概念以来,重新抵押的热度也水涨船高 ,逐渐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并且EigenLayer在几个月内锁定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总价值。而且现在市场上似乎又达成了共识,都觉得EigenLayer 会成为今年最有利可图的“空投挖矿”项目之一。要不说你懂我懂他不懂,这样的买卖才会有人赚钱。我最开始看到EigenLayer的时候就觉得是Lido的仿盘,没啥可看的,但是最近发现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EigenLayer 发明了“重新抵押”的概念,这样能够在共识层上使用 ETH把加密经济安全性扩展到构建到合约层上面的其他应用程序。作为用户也可以选择“重新质押”其原生ETH或选择流动质押的ETH,这样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奖励。 其实EigenLayer 的业务模型很简单——平台把构建在智能合约层之上的应用程序或者是他们自己所谓的“主动验证的服务”所产生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这一部分服务可以是任何东西,从预言机、排序器网络甚至汇总。 这个模式是真的和龙头的流动质押协议 Lido非常相似,因为这两种协议都通过从产生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来产生收入。主要区别在于 Lido 从存入平台的 ETH 产生的本机收益中抽取一部分;而 EigenLayer 则是抓取构建在其之上的附加服务所产生的收益。 再通过lido的一些收入数据我们对比一下,Lido 目前可以从大概 200 亿的总 TVL 中产生了接近 9000 万的年化营收费用。Lido 目前的FDV接近 30 亿 。也就是和收入和FDV相差30倍。   但是, EigenLayer 和 Lido之间还是有关键的区别,首先,Lido 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将随着收集的ETH 数量线性扩展;但 EigenLayer 不会。它还是需要在 EigenLayer 上构建多个应用程序,以使智能合约层产生正现金流。这种需求侧驱动的动态可能是盈利的主要障碍,而Lido是一个供应驱动的业务, Lido是通过收集资产来盈利。   因此,有人可能会认为 Lido 和 EigenLayer 不应该具有相同的费用倍数,因为这两种应用程序的增长情况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EigenLayer 的总目标市场相对来说我感觉是还没确定;从正常理论角度看,我是做业务的,需求肯定不能够被自己限制,本身就是做安全性的平台,并且从平台获得正向收益,所以可能会有无限的应用程序正在从 EigenLayer 上获取安全性。 Tia是另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与 EigenLayer 相媲美的市场。但是,这个地方要圈重点,在EigenLayer上有一个验证服务——EigenDA,他的业务很容易和Tia搞混,实际上也是一个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 Tia是进行 DA 采样。Tia网络中的每个 DA 节点都必须存储所有数据,就是因为这个模式,导致Tia的数据存储量很大。所以,Tia又增加了一个叫做 Halo Network 的轻节点网络,就是用来证明每个 DA 节点仍然保存着数据。如果 DA 节点无法证明他们拥有数据,他们的 $TIA 代币权益将被削减。毕竟,Celestia 是一个成熟的链。但是在这我们考虑一下 Celestia 实际提供的服务 - 他们实际上是在向 Rollups 出售一个共识层,这个共识就是众多DA构建的数据库,并且这一层还具有更便宜的数据可用性成本。所以,Celestia 是在安全需求中积累价值,这样确保他的生态系统中的集体资产价值。 DA节点必须确保它们存储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所需数据;否则他们就会被砍掉。换句话说,Celestia其实是一家“销售”卖的就是安全。 EigenLayer 说到底也在销售“安全”,但是这个安全是指发生意外事件时,一些加密经济价值将被放弃。正如前面提到的,流动质押的 ETH 可以重新质押,以将加密经济安全性扩展到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利益相关者正面临额外的“削减”风险。应用程序正在有效地将加密经济的大部分外包给来自 EigenLayer 的重新抵押的 ETH。 EigenLayer 和 Celestia 提供的基本功能之间肯定存在一些重大差异;但本质上,这两种协议都从加密经济价值中获利或积累价值。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框架结构中,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根本性差异,可能会影响公平估值。 再回到刚才说的出售安全问题,首先是“安全”从何而来的区别。Tia是引导自己的验证器集,并且通过本机代币通胀向验证器支付费用,这样“保护”网络并提供共识;而 EigenLayer 从愿意承担更多削减风险的重试者那里获得“集合安全”。 然后就是一个谁买单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时谁来负责。EigenLayer 将承担更多风险,并且当满足自定义条件时,他们以 ETH 计价的“权益”将被大幅削减。对于 Celestia 来说,这更加简单,因为如果 DA 节点无法提供所需的证明,他们的权益将被削减。如果未来有一种代币,与 Celestia 相比,EigenLayer 的代币不应该积累那么多价值。 我觉得 EigenLayer 的定价应该更接近 tia,而不是 Lido,虽然它们的业务和收入模式非常相似。但是在估值上,更偏向tia。虽然Celestia 从发布时的 2 u上涨到 17u,我是看不懂这个操作,但还是要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Celestia 生态系统已经成熟,Rollups 实际上是采用了他们的技术,比如 Manta Network。这也有可能是Celestia开始通过利用“安全”的需求来积累更多价值的原因。 虽然EigenLayer 不是“销售”网络本身引导的安全性,但是他们成功地把产品商品化,并通过销售给有需要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商业化,围魏救赵的做法让他们再回后面的发展中可以避开资金的流失,进而保证应用再平台上开发的安全,从而保证他们的安全性,这个飞轮效应这样看其实也能实现。 后面就是要看EigenLayer什么时候决定推出自己的治理代币,到时候我们再研究,写这篇的时候大盘还在往下走,借这个机会简单说一下,4.2K的月线压力打破后,后面再上涨就可能是等月线启动,但是中间再有像铭文这种新叙事,新的代币分发模式,还是要关注,不必在意大盘走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把“安全”摆上货架——EigenLayer

 

自打EigenLayer 引入了重新抵押的概念以来,重新抵押的热度也水涨船高 ,逐渐成了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并且EigenLayer在几个月内锁定了超过 10 亿美元的总价值。而且现在市场上似乎又达成了共识,都觉得EigenLayer 会成为今年最有利可图的“空投挖矿”项目之一。要不说你懂我懂他不懂,这样的买卖才会有人赚钱。我最开始看到EigenLayer的时候就觉得是Lido的仿盘,没啥可看的,但是最近发现他的目标远不止于此。
EigenLayer 发明了“重新抵押”的概念,这样能够在共识层上使用 ETH把加密经济安全性扩展到构建到合约层上面的其他应用程序。作为用户也可以选择“重新质押”其原生ETH或选择流动质押的ETH,这样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奖励。
其实EigenLayer 的业务模型很简单——平台把构建在智能合约层之上的应用程序或者是他们自己所谓的“主动验证的服务”所产生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这一部分服务可以是任何东西,从预言机、排序器网络甚至汇总。
这个模式是真的和龙头的流动质押协议 Lido非常相似,因为这两种协议都通过从产生的收益中抽取一部分来产生收入。主要区别在于 Lido 从存入平台的 ETH 产生的本机收益中抽取一部分;而 EigenLayer 则是抓取构建在其之上的附加服务所产生的收益。
再通过lido的一些收入数据我们对比一下,Lido 目前可以从大概 200 亿的总 TVL 中产生了接近 9000 万的年化营收费用。Lido 目前的FDV接近 30 亿 。也就是和收入和FDV相差30倍。

 
但是, EigenLayer 和 Lido之间还是有关键的区别,首先,Lido 的现金流产生能力将随着收集的ETH 数量线性扩展;但 EigenLayer 不会。它还是需要在 EigenLayer 上构建多个应用程序,以使智能合约层产生正现金流。这种需求侧驱动的动态可能是盈利的主要障碍,而Lido是一个供应驱动的业务, Lido是通过收集资产来盈利。

 
因此,有人可能会认为 Lido 和 EigenLayer 不应该具有相同的费用倍数,因为这两种应用程序的增长情况完全不同。

另一方面,EigenLayer 的总目标市场相对来说我感觉是还没确定;从正常理论角度看,我是做业务的,需求肯定不能够被自己限制,本身就是做安全性的平台,并且从平台获得正向收益,所以可能会有无限的应用程序正在从 EigenLayer 上获取安全性。
Tia是另一个经常被提及的与 EigenLayer 相媲美的市场。但是,这个地方要圈重点,在EigenLayer上有一个验证服务——EigenDA,他的业务很容易和Tia搞混,实际上也是一个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
Tia是进行 DA 采样。Tia网络中的每个 DA 节点都必须存储所有数据,就是因为这个模式,导致Tia的数据存储量很大。所以,Tia又增加了一个叫做 Halo Network 的轻节点网络,就是用来证明每个 DA 节点仍然保存着数据。如果 DA 节点无法证明他们拥有数据,他们的 $TIA 代币权益将被削减。毕竟,Celestia 是一个成熟的链。但是在这我们考虑一下 Celestia 实际提供的服务 - 他们实际上是在向 Rollups 出售一个共识层,这个共识就是众多DA构建的数据库,并且这一层还具有更便宜的数据可用性成本。所以,Celestia 是在安全需求中积累价值,这样确保他的生态系统中的集体资产价值。
DA节点必须确保它们存储该生态系统中的所有所需数据;否则他们就会被砍掉。换句话说,Celestia其实是一家“销售”卖的就是安全。
EigenLayer 说到底也在销售“安全”,但是这个安全是指发生意外事件时,一些加密经济价值将被放弃。正如前面提到的,流动质押的 ETH 可以重新质押,以将加密经济安全性扩展到网络上的应用程序;利益相关者正面临额外的“削减”风险。应用程序正在有效地将加密经济的大部分外包给来自 EigenLayer 的重新抵押的 ETH。
EigenLayer 和 Celestia 提供的基本功能之间肯定存在一些重大差异;但本质上,这两种协议都从加密经济价值中获利或积累价值。这种属于我们自己的心理框架结构中,但是还是存在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或根本性差异,可能会影响公平估值。
再回到刚才说的出售安全问题,首先是“安全”从何而来的区别。Tia是引导自己的验证器集,并且通过本机代币通胀向验证器支付费用,这样“保护”网络并提供共识;而 EigenLayer 从愿意承担更多削减风险的重试者那里获得“集合安全”。
然后就是一个谁买单的问题,如果出现问题时谁来负责。EigenLayer 将承担更多风险,并且当满足自定义条件时,他们以 ETH 计价的“权益”将被大幅削减。对于 Celestia 来说,这更加简单,因为如果 DA 节点无法提供所需的证明,他们的权益将被削减。如果未来有一种代币,与 Celestia 相比,EigenLayer 的代币不应该积累那么多价值。
我觉得 EigenLayer 的定价应该更接近 tia,而不是 Lido,虽然它们的业务和收入模式非常相似。但是在估值上,更偏向tia。虽然Celestia 从发布时的 2 u上涨到 17u,我是看不懂这个操作,但还是要承认的一个事实就是Celestia 生态系统已经成熟,Rollups 实际上是采用了他们的技术,比如 Manta Network。这也有可能是Celestia开始通过利用“安全”的需求来积累更多价值的原因。
虽然EigenLayer 不是“销售”网络本身引导的安全性,但是他们成功地把产品商品化,并通过销售给有需要的应用程序来实现商业化,围魏救赵的做法让他们再回后面的发展中可以避开资金的流失,进而保证应用再平台上开发的安全,从而保证他们的安全性,这个飞轮效应这样看其实也能实现。
后面就是要看EigenLayer什么时候决定推出自己的治理代币,到时候我们再研究,写这篇的时候大盘还在往下走,借这个机会简单说一下,4.2K的月线压力打破后,后面再上涨就可能是等月线启动,但是中间再有像铭文这种新叙事,新的代币分发模式,还是要关注,不必在意大盘走势。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Web3.0概念落地——DePIN要说最会讲故事说概念的还的是币圈,各种花活轮番来,铭文搞完,搞符文,符文还没起势,又开始炒DePIN(分散式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其实在过去一年中话题度一直趋于上升趋势,奈何有点不近人情,不容易让人理解。DePIN 的核心承诺是将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原则,引入物理“事物”和基础设施的世界,简言之就是“物联网pro max”无论是WiFi、安全摄像头还是计算服务器。   DePIN 涵盖很多项目。从耳熟能详的Arweave和Fil等去中心化存储网络,到Helium等去中心化WiFi连接,再到Hivemapper等社区软件应用程序,所有这些都被称为“DePIN”。Messari把 DePIN 分为 4 个主要领域:去DePIN,中心化服务器、无线、传感器和能源网络。   在最初的 Messari 报告中,有关的这些项目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包括集体所有权、分布式基础设施成本、随着更多用户进入生态系统而逐渐扩大规模经济。我们用 Messari 的 DePIN 飞轮中进行总结,解释如何通过代币激励来促进这一点。 上面的 DePIN 飞轮最初的构想只是包含“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例如 Fil 和 Helium,用户为网络提供资源,作为回报获得代币奖励,然后允许网络拥有更多容量来吸引更多用户。 But,这个飞轮并不局限于硬件基础设施,对于数据基础设施也有类似的争论。这其中涵盖这消费者的数据收集和协调为中心的项目,使用区块链和代币作为通用接口来协调新的基于数据的经济。这方面的例子包括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比如Messari 指出的“传感器网络项目”和“去中心化 Uber”等项目,以及供应链或物流管理中潜在的面向企业的区块链用例。 所以,把DePIN 概念化为一种趋势的一种可能方法可能是将去中心化硬件层与社区拥有的新数据经济相融合,最终实现飞轮长久稳定运行。我根据现有的模型找到几个大家可以看看,如果后面有更具创新的再补充。 Helium是最古老、最著名的DePIN 项目之一,主要在通过让用户以去中心化方式部署 LoRa 网关来扩展宽带基础设施的公司 。2017 年,该网络决定抓住加密货币的发展势头,开始通过自己的 L1 区块链网络提供加密货币支付,半路出家,但是拳拳到位,在当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把加密货币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公司。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Helium 不仅成为 DePIN 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成为加密行业的典范。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把它称为“人民网络”,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使用代币来激励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Helium 网络和协议都遇到了流动性和采用问题,网络的每周收入一直面临稳步下降。更多人开始觉得网络的用例被夸大了,并且激励措施不可持续。 今年四月,Helium 完成了从自己的 L1 区块链到 Solana 上的应用程序的转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用户的覆盖范围和流动性,并利用 Solana 的高交易吞吐量来扩展。 Helium这个时候开始凸显了 DePIN 领域的一些关键机遇和风险。代币在启动现实世界用例的行为方面非常有效,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足够的理由和兴趣水平是相当困难的,随着 L1 和 L2 逐渐整合,很难证明运行独立链而不是利用另一个更广泛采用的链的可扩展性、基础设施和流动性的论点是合理的。 Hivemapper是 Solana 网络上另一个著名的 DePIN 项目,是要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谷歌地图”。本质上,该项目的用户在他们的汽车中安装行车记录仪,并与 Hivemapper 分享实时录像,以获得 HONEY 代币作为回报。然后,该公司使用所有这些分布式数据来构建具有应用程序 API 接口的去中心化地图   Hivemapper 相对于 Google 地图的关键优势在于,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代币激励的网络,它能够以更便宜、更快的方式完成代币映射过程。反过来,Hivemapper 能够提供更便宜的 API,作为“打破”Google 地图垄断的一种方式Hivemapper 强调了 DePIN 的核心“飞轮”原理,即我们使用代币以有效的方式执行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任务。在Messari 报告中,Messari 将 Hivemapper 描述为“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示例。当时有人可能会说这并没有充分体现 Hivemapper 的真正创新。但是实际上,Hivemapper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收集的去中心化数据——然后通过提供 API 访问将该数据基础设施货币化。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些数据不是由“传感器网络”生成,而是通过其他活动产生的,比如浏览器,商场里的收款码还有各种日常生活要用到的载体,或者由用户与人工智能交互生成,相同的整体模型也可能成立。DePIN利用代币激励,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产生海量数据。之前总结过流量带人,人带钱,现在要在流量前面加一个数据。 DePIN趋势的增长也对去中心化治理产生下游产生影响。因为在发行代币后启动一个由基于代币的投票协调的DAO,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基金会的惯例,所以,很多著名的 DePIN 项目在其路线图上都有 DAO 治理。 比如,现在很多著名的 DAO,例如 Uniswap、Comp和 MakerDAO,本质上只处理数字或金融化资产。但是伴随着 DePIN 项目的成熟并逐渐将治理移交给 DAO,有对DAO有了重新的考量,DAO 协调物理设备(服务器、传感器、硬盘)的购买、使用和维护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所以,DePIN 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将 DAO 的治理任务从数字资产扩展到实物资产,最终创建可能要求 DAO 的运营和行为更像传统公司的任务。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web3”在“现实世界”中的落地运用。                      

Web3.0概念落地——DePIN

要说最会讲故事说概念的还的是币圈,各种花活轮番来,铭文搞完,搞符文,符文还没起势,又开始炒DePIN(分散式物理基础设施网络),DePIN其实在过去一年中话题度一直趋于上升趋势,奈何有点不近人情,不容易让人理解。DePIN 的核心承诺是将区块链应用程序的原则,引入物理“事物”和基础设施的世界,简言之就是“物联网pro max”无论是WiFi、安全摄像头还是计算服务器。

 
DePIN 涵盖很多项目。从耳熟能详的Arweave和Fil等去中心化存储网络,到Helium等去中心化WiFi连接,再到Hivemapper等社区软件应用程序,所有这些都被称为“DePIN”。Messari把 DePIN 分为 4 个主要领域:去DePIN,中心化服务器、无线、传感器和能源网络。

 
在最初的 Messari 报告中,有关的这些项目是有很多相似之处的,包括集体所有权、分布式基础设施成本、随着更多用户进入生态系统而逐渐扩大规模经济。我们用 Messari 的 DePIN 飞轮中进行总结,解释如何通过代币激励来促进这一点。

上面的 DePIN 飞轮最初的构想只是包含“物理基础设施”网络,例如 Fil 和 Helium,用户为网络提供资源,作为回报获得代币奖励,然后允许网络拥有更多容量来吸引更多用户。
But,这个飞轮并不局限于硬件基础设施,对于数据基础设施也有类似的争论。这其中涵盖这消费者的数据收集和协调为中心的项目,使用区块链和代币作为通用接口来协调新的基于数据的经济。这方面的例子包括面向消费者的应用程序,比如Messari 指出的“传感器网络项目”和“去中心化 Uber”等项目,以及供应链或物流管理中潜在的面向企业的区块链用例。
所以,把DePIN 概念化为一种趋势的一种可能方法可能是将去中心化硬件层与社区拥有的新数据经济相融合,最终实现飞轮长久稳定运行。我根据现有的模型找到几个大家可以看看,如果后面有更具创新的再补充。
Helium是最古老、最著名的DePIN 项目之一,主要在通过让用户以去中心化方式部署 LoRa 网关来扩展宽带基础设施的公司 。2017 年,该网络决定抓住加密货币的发展势头,开始通过自己的 L1 区块链网络提供加密货币支付,半路出家,但是拳拳到位,在当时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把加密货币和基础设施连接起来的公司。
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Helium 不仅成为 DePIN 的典型代表之一,也成为加密行业的典范。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把它称为“人民网络”,人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如何使用代币来激励对社会有益的行为。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Helium 网络和协议都遇到了流动性和采用问题,网络的每周收入一直面临稳步下降。更多人开始觉得网络的用例被夸大了,并且激励措施不可持续。
今年四月,Helium 完成了从自己的 L1 区块链到 Solana 上的应用程序的转变,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增强用户的覆盖范围和流动性,并利用 Solana 的高交易吞吐量来扩展。
Helium这个时候开始凸显了 DePIN 领域的一些关键机遇和风险。代币在启动现实世界用例的行为方面非常有效,但在较长时间内保持足够的理由和兴趣水平是相当困难的,随着 L1 和 L2 逐渐整合,很难证明运行独立链而不是利用另一个更广泛采用的链的可扩展性、基础设施和流动性的论点是合理的。
Hivemapper是 Solana 网络上另一个著名的 DePIN 项目,是要创建一个去中心化的“谷歌地图”。本质上,该项目的用户在他们的汽车中安装行车记录仪,并与 Hivemapper 分享实时录像,以获得 HONEY 代币作为回报。然后,该公司使用所有这些分布式数据来构建具有应用程序 API 接口的去中心化地图

 
Hivemapper 相对于 Google 地图的关键优势在于,作为一个去中心化的、代币激励的网络,它能够以更便宜、更快的方式完成代币映射过程。反过来,Hivemapper 能够提供更便宜的 API,作为“打破”Google 地图垄断的一种方式Hivemapper 强调了 DePIN 的核心“飞轮”原理,即我们使用代币以有效的方式执行分布式、去中心化的任务。在Messari 报告中,Messari 将 Hivemapper 描述为“传感器网络”的主要示例。当时有人可能会说这并没有充分体现 Hivemapper 的真正创新。但是实际上,Hivemapper 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收集的去中心化数据——然后通过提供 API 访问将该数据基础设施货币化。
我们可以想象,如果这些数据不是由“传感器网络”生成,而是通过其他活动产生的,比如浏览器,商场里的收款码还有各种日常生活要用到的载体,或者由用户与人工智能交互生成,相同的整体模型也可能成立。DePIN利用代币激励,通过去中心化的方式产生海量数据。之前总结过流量带人,人带钱,现在要在流量前面加一个数据。
DePIN趋势的增长也对去中心化治理产生下游产生影响。因为在发行代币后启动一个由基于代币的投票协调的DAO,已经成了现在很多基金会的惯例,所以,很多著名的 DePIN 项目在其路线图上都有 DAO 治理。 比如,现在很多著名的 DAO,例如 Uniswap、Comp和 MakerDAO,本质上只处理数字或金融化资产。但是伴随着 DePIN 项目的成熟并逐渐将治理移交给 DAO,有对DAO有了重新的考量,DAO 协调物理设备(服务器、传感器、硬盘)的购买、使用和维护的需求将会不断增加。
所以,DePIN 可能成为一种趋势,将 DAO 的治理任务从数字资产扩展到实物资产,最终创建可能要求 DAO 的运营和行为更像传统公司的任务。从长远来看,这可能是一个转折点,标志着“web3”在“现实世界”中的落地运用。
 
 
 
 
 
 
 
 
 
 
 
AXIE经典重新回归,GameFi谁与争锋?11月22日,@AxieInfinity官宣经典回归,介绍了游戏更新,包括AXP继承、AXS奖励池,比赛赢终极奖品神秘斧头。 为了重燃游戏热情,Axie还把此前游戏进入竞技场的通关要求更改:在前三天,通关地图10的硬性要求被取消,玩家可以直接进入竞技场。同时删除了游戏的能量要求,玩家可以不需要能量无限制畅玩。 游戏方面的更新,重新点起了老玩家的激情和新玩家的兴趣;同时链游近期有崛起的势头,Axie昔日链游大佬在此时公布更新,引起了不少追随者的轰动。短短4天时间内,Axie Classic 每周活跃用户已达到 10 万。 更新发布之后,盘面随后开始启动。在无快讯和新闻通稿的曝光下,随着项目利好的预热,Axie在22日至27日五天时间内币价显著上升,从5.47稳步走到7.51,创下5天37%的涨幅,全网41750万美元的交易量,并且达到今年下半年来的币价最高点。 没有新闻媒体披露,仅在自己官方账号上公布更新,就达到了堪称以漲服人的这个成绩,着实令人眼红啊!链游大佬的正宫位置,真的不是小币种可以随便撼动。 为什么这么眼红?因为韭菜的我22日第一时间看到了项目的更新,却没吃上这波肉。后悔,捶墙。 28日下午3点,Axie创始人@Jihoz_Axie官宣奖励系统已上线并且Axie Part Evolutions 即将到来。这次的更新可能并未如大家想象,能给币价带来多大利好, $AXIE 在短暂上冲趋势未形成太久,开始震荡下跌,并且到目前一直维持震荡姿势。 其实从22日开始,链游龙头 $AXS 、 $SAND 、 $MANA 普涨,均实现了20%以上的涨幅。此等涨势喜人,不禁让人有了链游春天又回来了的希望。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SEC ) 在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 的诉讼中将 16 种加密代币认定为证券。令牌包括 #ADA 、 #AXS 、 #ALGO 、 #ATOM 、 #CHZ 、 #COTI 、 #DASH 、 #FIL 、 #FLOW 、 #ICP 、 #MANA 、 #MATIC 、 #NEAR 、 #OMG 、 #SAND 和 #SOL 。其中一些代币在 SEC 之前针对 Coinbase 和 Binance 的诉讼中也得到了强调。 上述被指控代币中链游三巨头 #AXS 、#SAND 和 #MANA 均在列,无疑是SEC给了链游板块的肯定。链游的影响力在区块链中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明后年的牛市,链游极有可能又是一个爆发点,新兴的@SpaceNationOL制作精良,测试版体验性极佳,不输端游。链游就跟传统游戏一样,制作好,玩的人越多,它的币价就有机会水涨船高,项目就能发展壮大起来。 区块链春天不远,我们正在黑暗里勘探前进中,大饼不管有没有利好消息,都在维持上探形态,这是个好势头。努力的歪脖山人们,黎明不远! ———————————————————————————————————————— 我们是界上聚合工作室,专业为区块链优质项目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包括知名度提升、市值管理、应用开发、线下大会、社区运营、经济模型优化、交易所对接、一级市场融资、IDO管理和公共关系运营等服务。我们致力于满足各种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欢迎项目方、交易平台、机构/VC、媒体和KOL联系合作。

AXIE经典重新回归,GameFi谁与争锋?

11月22日,@AxieInfinity官宣经典回归,介绍了游戏更新,包括AXP继承、AXS奖励池,比赛赢终极奖品神秘斧头。

为了重燃游戏热情,Axie还把此前游戏进入竞技场的通关要求更改:在前三天,通关地图10的硬性要求被取消,玩家可以直接进入竞技场。同时删除了游戏的能量要求,玩家可以不需要能量无限制畅玩。 游戏方面的更新,重新点起了老玩家的激情和新玩家的兴趣;同时链游近期有崛起的势头,Axie昔日链游大佬在此时公布更新,引起了不少追随者的轰动。短短4天时间内,Axie Classic 每周活跃用户已达到 10 万。 更新发布之后,盘面随后开始启动。在无快讯和新闻通稿的曝光下,随着项目利好的预热,Axie在22日至27日五天时间内币价显著上升,从5.47稳步走到7.51,创下5天37%的涨幅,全网41750万美元的交易量,并且达到今年下半年来的币价最高点。

没有新闻媒体披露,仅在自己官方账号上公布更新,就达到了堪称以漲服人的这个成绩,着实令人眼红啊!链游大佬的正宫位置,真的不是小币种可以随便撼动。 为什么这么眼红?因为韭菜的我22日第一时间看到了项目的更新,却没吃上这波肉。后悔,捶墙。 28日下午3点,Axie创始人@Jihoz_Axie官宣奖励系统已上线并且Axie Part Evolutions 即将到来。这次的更新可能并未如大家想象,能给币价带来多大利好, $AXIE 在短暂上冲趋势未形成太久,开始震荡下跌,并且到目前一直维持震荡姿势。

其实从22日开始,链游龙头 $AXS $SAND $MANA 普涨,均实现了20%以上的涨幅。此等涨势喜人,不禁让人有了链游春天又回来了的希望。

近期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 ( #SEC ) 在针对加密货币交易所 Kraken 的诉讼中将 16 种加密代币认定为证券。令牌包括 #ADA 、 #AXS 、 #ALGO 、 #ATOM 、 #CHZ 、 #COTI 、 #DASH 、 #FIL 、 #FLOW 、 #ICP 、 #MANA 、 #MATIC 、 #NEAR 、 #OMG 、 #SAND 和 #SOL 。其中一些代币在 SEC 之前针对 Coinbase 和 Binance 的诉讼中也得到了强调。
上述被指控代币中链游三巨头 #AXS 、#SAND 和 #MANA 均在列,无疑是SEC给了链游板块的肯定。链游的影响力在区块链中占据不可小觑的地位,明后年的牛市,链游极有可能又是一个爆发点,新兴的@SpaceNationOL制作精良,测试版体验性极佳,不输端游。链游就跟传统游戏一样,制作好,玩的人越多,它的币价就有机会水涨船高,项目就能发展壮大起来。
区块链春天不远,我们正在黑暗里勘探前进中,大饼不管有没有利好消息,都在维持上探形态,这是个好势头。努力的歪脖山人们,黎明不远!

————————————————————————————————————————
我们是界上聚合工作室,专业为区块链优质项目提供全面的一站式运营解决方案,包括知名度提升、市值管理、应用开发、线下大会、社区运营、经济模型优化、交易所对接、一级市场融资、IDO管理和公共关系运营等服务。我们致力于满足各种需求,提供全方位支持。欢迎项目方、交易平台、机构/VC、媒体和KOL联系合作。
革命性defi协议Frax曾几何时,“露娜”女神不再是算稳的代名词,却成了“破产”系列。正好frax的V3版本更新,接着这个机会我们聊聊被誉为算稳新王的Frax。 过去十年,币圈世界扩张迅速,新的创新项目和技术不断涌现。Frax Finance 就是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那么,什么是Frax金融?Frax Finance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跨链协议,目的是建立一种可扩展的、供应灵活、由算法和抵押品支持的数字货币。   要想真正了解 Frax的重要性,就要先从了解它背后的历史开始。Frax是由Sam Kazemian、Travis Moore和Jason Huan于 2019 年创立的去中心化协议。以前称为 Decentral Bank,其使命是通过使用名为 FRAX 的分数算法稳定币提供稳定且去中心化的货币。 受到学术论文的启发,Frax 协议于 2020 年 12 月 20 日在以太坊主网上启动,早期用户在一个月前在测试网上进行了测试。启动后一小时内,该协议的tvl超过 4300 万美元。到 2021 年 2 月,Frax Finance 成为第一个在币安上市的算法稳定币。 在 2020 年 (Frax) 推出之前,现有的稳定币要么有抵押品支持,要么完全依赖算法铸造和销毁过程。抵押稳定币在资本使用方面效率不高,而完全算法稳定币本质上是很脆弱的,在不可预测的市场条件下很容易失败。 但是,Frax Finance 成功地结合了两种模型的优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数算法稳定币协议,解决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Frax Finance 也是一个多链协议,目前与多个区块链兼容,包括以太坊、Dogechain、Avalanche、Fantom、BSC、Polygon、Arbitrum 和 Moonbeam。该协议提供三种 DeFi 金融服务:稳定币、流动性和借贷市场。 2022 年 1 月,Frax Finance 扩大了与 Chainlink 的合作,将美国 CPI 数据上链,以支持 Frax 价格指数。 最初,Frax 稳定币由 USDC 和 Frax Shares(FXS)部分抵押。抵押品比率,或支持 1美金 FRAX 所需的抵押品金额,由市场力量决定并随时间变化。 该协议还利用算法机制来维持 FRAX 价值的稳定。如果 FRAX 的价格跌破 1 美元,套利者就会被激励购买 FRAX 并将其兑换为 USDC,从而增加需求并稳定价格。同样,如果 FRAX 的价格上涨到 1 美元以上,套利者可以通过提供 USDC 和 FXS 铸造新的 FRAX 代币,并在市场上出售,从差价中获利,从而增加供应并稳定价格。   这种抵押和算法机制的结合使 Frax 能够创建一种可扩展、去中心化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的稳定币。这一功能还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稳定且去中心化的货币,可用于从支付到借贷等广泛的金融应用,同时避免与其他加密货币相关的波动性。 现在,尽管 Frax Finance 过去在 FRAX 的算法支持方面采取了保守的做法,但该项目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都看到了去年 Luna-Terra 生态系统和其他算法加密项目发生的事情。 为了避免 Frax Finance 生态系统也发生这种情况,团队想出一个办法,让 FRAX 成为用户可以放心长期持有而无需任何激励的资产。这个想法是增加 FRAX 的“货币”属性,具体来说,是将抵押率 (CR) 提高到 100%。 就这样提出了V3的提案,该提案将增加协议资产,并消除锁定流动性所需的 FXS 排放。此外,它还授权协议控制者每月战略性地将高达 300 万美元的协议资产交换为 frxETH,这将增加 CR 以及 frxETH 和验证器的供应。 这意味着 FRAX 稳定币现在得到的资产支持至少相当于 FRAX 未偿供应的价值(与 USDC 的支持比例为 1:1)。   为了实现已正式确定的提案,Frax Finance 开发了一个算法市场运营控制器 ( AMO ) 模块,旨在维持 FRAX 价格挂钩的稳定性。这个模块可以自主执行公开市场操作,但不能凭空铸造 FRAX,因为这样做会挂钩。 在这种新模式下,Frax Finance 的 AMO 在维持 FRAX 与 USDC 的挂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 AMO 将闲置的 USDC 抵押品部署到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中,以创造流动性并收紧挂钩。  Frax 协议中AMO的实现,是通过动态调整抵押比例来维持其稳定币的稳定价值。这些 AMO 旨在以资本高效的方式自动化 FRAX 及其抵押品在 DeFi 生态系统中的移动。   在这种新模式下,Frax Finance 的 AMO 会调整流通中 FRAX 的供应量,以维持其价格稳定。因此,FXS 支持的抵押品比率也由市场力量决定。这类似于央行为其经济进行开放货币操作。 到目前为止,Frax Finance 的完全抵押模式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因为即使在市场动荡期间,FRAX 尚未与 USDC 挂钩。 Frax Finance 拥有Frax-3CRV池和 Curve 上的Frax 基础池 ( FRAXBP )的很大一部分,这是 DEX 上最大的两个稳定币池,这使他们能够拥有强大的协议拥有流动性 (POL) 储备和持续的收入来源。 目前,FRAX3CRV 池的TVL为 10 亿美元,成了Curve 上最大的稳定币池。它最近超过了由 DAI、USDC 和 USDT 组成的 3Pool,此前持有价值超过 30 亿美元的流动性。 又到了最后说拜拜的时候了,算法稳定币还是一个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市场,因为该赛道还没有出圈的明星选手,上波出圈的luna已经是“破产”系列了。所以这块应该还是有些漏洞,但是要知道这个市场蛋糕太大了,肯定会有冒险者来闯入抢夺这块蛋糕的。简直是躺赚。然后抵押稳定币赛道有maker了,而中心化的又需要抗审查,busd一被审查就蔫了,只有算法稳定币这块是兼得不需要抵押,也很透明的特性,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      

革命性defi协议Frax

曾几何时,“露娜”女神不再是算稳的代名词,却成了“破产”系列。正好frax的V3版本更新,接着这个机会我们聊聊被誉为算稳新王的Frax。
过去十年,币圈世界扩张迅速,新的创新项目和技术不断涌现。Frax Finance 就是这样一个备受关注的项目。那么,什么是Frax金融?Frax Finance是一种去中心化的跨链协议,目的是建立一种可扩展的、供应灵活、由算法和抵押品支持的数字货币。

 
要想真正了解 Frax的重要性,就要先从了解它背后的历史开始。Frax是由Sam Kazemian、Travis Moore和Jason Huan于 2019 年创立的去中心化协议。以前称为 Decentral Bank,其使命是通过使用名为 FRAX 的分数算法稳定币提供稳定且去中心化的货币。
受到学术论文的启发,Frax 协议于 2020 年 12 月 20 日在以太坊主网上启动,早期用户在一个月前在测试网上进行了测试。启动后一小时内,该协议的tvl超过 4300 万美元。到 2021 年 2 月,Frax Finance 成为第一个在币安上市的算法稳定币。
在 2020 年 (Frax) 推出之前,现有的稳定币要么有抵押品支持,要么完全依赖算法铸造和销毁过程。抵押稳定币在资本使用方面效率不高,而完全算法稳定币本质上是很脆弱的,在不可预测的市场条件下很容易失败。
但是,Frax Finance 成功地结合了两种模型的优点,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分数算法稳定币协议,解决了它们各自的缺点。
Frax Finance 也是一个多链协议,目前与多个区块链兼容,包括以太坊、Dogechain、Avalanche、Fantom、BSC、Polygon、Arbitrum 和 Moonbeam。该协议提供三种 DeFi 金融服务:稳定币、流动性和借贷市场。
2022 年 1 月,Frax Finance 扩大了与 Chainlink 的合作,将美国 CPI 数据上链,以支持 Frax 价格指数。
最初,Frax 稳定币由 USDC 和 Frax Shares(FXS)部分抵押。抵押品比率,或支持 1美金 FRAX 所需的抵押品金额,由市场力量决定并随时间变化。
该协议还利用算法机制来维持 FRAX 价值的稳定。如果 FRAX 的价格跌破 1 美元,套利者就会被激励购买 FRAX 并将其兑换为 USDC,从而增加需求并稳定价格。同样,如果 FRAX 的价格上涨到 1 美元以上,套利者可以通过提供 USDC 和 FXS 铸造新的 FRAX 代币,并在市场上出售,从差价中获利,从而增加供应并稳定价格。

 
这种抵押和算法机制的结合使 Frax 能够创建一种可扩展、去中心化且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市场条件的稳定币。这一功能还为用户提供了一种稳定且去中心化的货币,可用于从支付到借贷等广泛的金融应用,同时避免与其他加密货币相关的波动性。
现在,尽管 Frax Finance 过去在 FRAX 的算法支持方面采取了保守的做法,但该项目的情况已经发生了变化。都看到了去年 Luna-Terra 生态系统和其他算法加密项目发生的事情。
为了避免 Frax Finance 生态系统也发生这种情况,团队想出一个办法,让 FRAX 成为用户可以放心长期持有而无需任何激励的资产。这个想法是增加 FRAX 的“货币”属性,具体来说,是将抵押率 (CR) 提高到 100%。
就这样提出了V3的提案,该提案将增加协议资产,并消除锁定流动性所需的 FXS 排放。此外,它还授权协议控制者每月战略性地将高达 300 万美元的协议资产交换为 frxETH,这将增加 CR 以及 frxETH 和验证器的供应。
这意味着 FRAX 稳定币现在得到的资产支持至少相当于 FRAX 未偿供应的价值(与 USDC 的支持比例为 1:1)。

 
为了实现已正式确定的提案,Frax Finance 开发了一个算法市场运营控制器 ( AMO ) 模块,旨在维持 FRAX 价格挂钩的稳定性。这个模块可以自主执行公开市场操作,但不能凭空铸造 FRAX,因为这样做会挂钩。
在这种新模式下,Frax Finance 的 AMO 在维持 FRAX 与 USDC 的挂钩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这些 AMO 将闲置的 USDC 抵押品部署到不同的去中心化交易所 (DEX) 中,以创造流动性并收紧挂钩。
 Frax 协议中AMO的实现,是通过动态调整抵押比例来维持其稳定币的稳定价值。这些 AMO 旨在以资本高效的方式自动化 FRAX 及其抵押品在 DeFi 生态系统中的移动。

 
在这种新模式下,Frax Finance 的 AMO 会调整流通中 FRAX 的供应量,以维持其价格稳定。因此,FXS 支持的抵押品比率也由市场力量决定。这类似于央行为其经济进行开放货币操作。
到目前为止,Frax Finance 的完全抵押模式已被证明是成功的,因为即使在市场动荡期间,FRAX 尚未与 USDC 挂钩。
Frax Finance 拥有Frax-3CRV池和 Curve 上的Frax 基础池 ( FRAXBP )的很大一部分,这是 DEX 上最大的两个稳定币池,这使他们能够拥有强大的协议拥有流动性 (POL) 储备和持续的收入来源。
目前,FRAX3CRV 池的TVL为 10 亿美元,成了Curve 上最大的稳定币池。它最近超过了由 DAI、USDC 和 USDT 组成的 3Pool,此前持有价值超过 30 亿美元的流动性。
又到了最后说拜拜的时候了,算法稳定币还是一个有很大想象空间的市场,因为该赛道还没有出圈的明星选手,上波出圈的luna已经是“破产”系列了。所以这块应该还是有些漏洞,但是要知道这个市场蛋糕太大了,肯定会有冒险者来闯入抢夺这块蛋糕的。简直是躺赚。然后抵押稳定币赛道有maker了,而中心化的又需要抗审查,busd一被审查就蔫了,只有算法稳定币这块是兼得不需要抵押,也很透明的特性,所以是兵家必争之地。
 
 
 
Layer 2网络的左膀右臂——应用程序链文章最初发布于2023年11月2日 投资应用程序链,是我认为在币圈除了合约赌性最大的,但是收入也一样,因为应用程序链的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就像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这么多app要求生存,竞争还是很激烈。前面几期一直给大家说模块化区块链,不知道大家当时记不记得有一个胖子协议“Fat Protocol Thesis”,这个现在来看是符合当时项目方要求,但是不适合市场要求,因为那个时候按照他的逻辑就不应该有模块化和应用程序链。   我们今天讲讲L2的左膀右臂——应用程序链,先说历史,inj今年团队宣布成立一个由 Pantera Capital 和Jump Crypto 等公司支持的生态系统基金,主要负责支持在应用程序特定层上面搭建其他应用程序,至此开创了应用程序链协议。     这些应用程序链的协议能够推动原生网络代币投机价值的正反馈循环;币价上升,然后开发者和投资者通过把收入投入到生态系统中,然后让这个飞轮能够转起来。 从应用扩展层面来说,随着原生代币需求的增加,协议可以捕获应用程序层创造的价值,我们成天说的gas费就会在这出现,所以,从理论层面上讲,app把更多的交易放入协议,协议也就能够捕获更多的价值。 “胖子协议”出来的时候,各路大佬都各抒己见,这样也对好的东西是要经得起推敲的,但是最后还是偏繁琐一方占据上分,那个时候像我们今天说的模块化,还有应用程序链这些连概念都还没有。 主张从繁解决的无非就是关乎到自己的收入问题,如果使用模块化,如此丰富的区块空间会挤压用户的gas费,还有就是应用程序链可以在多个链上启动,对那些单一的协议不太友好。这样一来我们上面说的飞轮也就停下了。 应用链的设计是为特定使用构建的区块链;说以设计上还是有一定的优点,比如更好的价值累积,像是我们说的区块链三选二的问题,应用链就可以对本机网络代币进行质押,相比其他的链供应池的安全系数会高一点,而且还可以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中获取价值。开发者可以出于特定目的(比如吞吐量和最终性)自由定制技术堆栈中的任何配置,并根据最适合应用程序的方式进行权衡。 比如,还是说老朋友dydx,在V4中,是通过 Cosmos-SDK 驱动链上实现的;它承诺交易者将不再支付交易的汽油费;但费用将根据交易规模收取,模仿集中交易平台上的交易体验。   (微信直接翻译的) 再说刚才上面提到的商业价值,这其实我也没深究,只能给他们提一提,比如uni,opensea等等现在在app商店都可以下载,因为伴随着L2的崛起,更多协议现在开始以用户为中心转向企业为中心,表现方式就是数据可用、共识付费。这是应用程序现在估值总数也都超过10亿美金。总的来说还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把一些非必要的外包出去,依旧能实现同样的目标。 应用程序链本身还是有一些缺点,因为这个概念从出现到落地时间也不长,很多东西还没有完全普及。比如流动性分散性和可组合性;因为保留在特定应用程序链中的原生资产是无法与其他链中的资产交互的,除非这些资产受到别家小伙子的各种糖衣炮弹和甜言蜜语,并且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这样,这家的公主才有可能上车。 现在看来,应用链的商业模式非常适合当前的市场结构;因为协议可以从更多可持续的信息中积累价值。并且尝试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充分利用 Inj 和 Cosmos这些协议的技术。 应用程序链不再与替代基础层或汽油费较低的协议竞争;但相反,他们找到了一种更可靠、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市场同意公平的价格;也解决了第一代“胖协议论文”的价值增值问题。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应用链的历史,inj今年的运行证明了“Fat App Chain Thesis”最开始是作为独立的永续期货应用链;inj运行典型的订单簿模型;并且首创零gas以避免抢先交易等恶意MEV。 inj想着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们也找到了建设这个生态的大门,具体进门后再怎么改造,还有给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作为一个投资应用链的标的,比如最像它的就是Sei。Sei 被广泛认为是业内最接近 Inj 的公司。两者都作为订单簿运行;Sei 的原生代币不会像 Inj 那样累积价值,恰恰相反,它充当的是网络的原生天然气代币。      相对而言,sei在这个赛道中,还是会有不错的表现的,包括它生态中的一些比较不错的协议mars,levana。Sei的团队也在围绕AMM去搭建他们的生态。对于我们,拿好筹码剩下的交给时间。    

Layer 2网络的左膀右臂——应用程序链

文章最初发布于2023年11月2日
投资应用程序链,是我认为在币圈除了合约赌性最大的,但是收入也一样,因为应用程序链的功能从根本上来说就像一个独立的应用程序,打开手机应用商店,这么多app要求生存,竞争还是很激烈。前面几期一直给大家说模块化区块链,不知道大家当时记不记得有一个胖子协议“Fat Protocol Thesis”,这个现在来看是符合当时项目方要求,但是不适合市场要求,因为那个时候按照他的逻辑就不应该有模块化和应用程序链。

 
我们今天讲讲L2的左膀右臂——应用程序链,先说历史,inj今年团队宣布成立一个由 Pantera Capital 和Jump Crypto 等公司支持的生态系统基金,主要负责支持在应用程序特定层上面搭建其他应用程序,至此开创了应用程序链协议。
   

这些应用程序链的协议能够推动原生网络代币投机价值的正反馈循环;币价上升,然后开发者和投资者通过把收入投入到生态系统中,然后让这个飞轮能够转起来。
从应用扩展层面来说,随着原生代币需求的增加,协议可以捕获应用程序层创造的价值,我们成天说的gas费就会在这出现,所以,从理论层面上讲,app把更多的交易放入协议,协议也就能够捕获更多的价值。
“胖子协议”出来的时候,各路大佬都各抒己见,这样也对好的东西是要经得起推敲的,但是最后还是偏繁琐一方占据上分,那个时候像我们今天说的模块化,还有应用程序链这些连概念都还没有。
主张从繁解决的无非就是关乎到自己的收入问题,如果使用模块化,如此丰富的区块空间会挤压用户的gas费,还有就是应用程序链可以在多个链上启动,对那些单一的协议不太友好。这样一来我们上面说的飞轮也就停下了。
应用链的设计是为特定使用构建的区块链;说以设计上还是有一定的优点,比如更好的价值累积,像是我们说的区块链三选二的问题,应用链就可以对本机网络代币进行质押,相比其他的链供应池的安全系数会高一点,而且还可以从区块链的商业模式中获取价值。开发者可以出于特定目的(比如吞吐量和最终性)自由定制技术堆栈中的任何配置,并根据最适合应用程序的方式进行权衡。
比如,还是说老朋友dydx,在V4中,是通过 Cosmos-SDK 驱动链上实现的;它承诺交易者将不再支付交易的汽油费;但费用将根据交易规模收取,模仿集中交易平台上的交易体验。

 
(微信直接翻译的)
再说刚才上面提到的商业价值,这其实我也没深究,只能给他们提一提,比如uni,opensea等等现在在app商店都可以下载,因为伴随着L2的崛起,更多协议现在开始以用户为中心转向企业为中心,表现方式就是数据可用、共识付费。这是应用程序现在估值总数也都超过10亿美金。总的来说还是让专业的人干专业的事,通过把一些非必要的外包出去,依旧能实现同样的目标。
应用程序链本身还是有一些缺点,因为这个概念从出现到落地时间也不长,很多东西还没有完全普及。比如流动性分散性和可组合性;因为保留在特定应用程序链中的原生资产是无法与其他链中的资产交互的,除非这些资产受到别家小伙子的各种糖衣炮弹和甜言蜜语,并且满足她的一切要求。这样,这家的公主才有可能上车。
现在看来,应用链的商业模式非常适合当前的市场结构;因为协议可以从更多可持续的信息中积累价值。并且尝试建立自己的生态系统,这样才能充分利用 Inj 和 Cosmos这些协议的技术。
应用程序链不再与替代基础层或汽油费较低的协议竞争;但相反,他们找到了一种更可靠、更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市场同意公平的价格;也解决了第一代“胖协议论文”的价值增值问题。
就像我们开头说的应用链的历史,inj今年的运行证明了“Fat App Chain Thesis”最开始是作为独立的永续期货应用链;inj运行典型的订单簿模型;并且首创零gas以避免抢先交易等恶意MEV。
inj想着建立一个生态系统,而且他们也找到了建设这个生态的大门,具体进门后再怎么改造,还有给时间,但是从长远来看,可以作为一个投资应用链的标的,比如最像它的就是Sei。Sei 被广泛认为是业内最接近 Inj 的公司。两者都作为订单簿运行;Sei 的原生代币不会像 Inj 那样累积价值,恰恰相反,它充当的是网络的原生天然气代币。

 
   相对而言,sei在这个赛道中,还是会有不错的表现的,包括它生态中的一些比较不错的协议mars,levana。Sei的团队也在围绕AMM去搭建他们的生态。对于我们,拿好筹码剩下的交给时间。
 
 
回头看人工智能的“发动机”——Acash Network文章最初发布于2023年10月24日 开头先唠两句,大家有没有被昨天的涨幅涨服了,各种消息,各个板块,有点拐头的意思,但是只是有点,要我说真正确定还是要等宏观条件满足,没有水,大家这艘船都高不起来,这种行情一定要keep calm,拿好自己手中的标的,静等花开。我对象手里除了以太满手手的AI,等了一天都没啥动静,差点换仓,好在晚上有几个表现一下的,要不然女人变心很快的。正好最近一直看板块发动机,之前讲了rwa和defi,今天就给大家复习一个AI的发动机-Akash Network。 Akash Network 今年5月的时候表现出色,在人工智能大的叙事条件推动下,价格从 0.2一路拉升到 1.6。但是随着话题的炒作水消云散后,价格也正常化;现在是重新审视 Akash 网络基础知识的好时机。进入新的一年时,Akash 可能会卷土重来。   简而言之,Akash Network 是也是 Cosmos生态的产物,构建的第 1 层链,最初是一个去中心化计算网络;想要满足内存存储等云计算服务的需求与市场的供给侧相匹配。简单说就是做二手服务的,最初设计不是这样,但是被市场驯化了,后面发现做二手很赚钱,刚过完年的时候,Akash 团队推出了 AkashAI,是一个点对点市场,通过利用闲置的GPU 来共享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     至于上游GPU提供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芯片和显卡,美女不多的美国人天天搞事,所以受限于供应链的问题,很多GPU十分稀缺,所以AKT发现市场机会巨大。给大家举个做租赁搞起一片天地的公会——YGG(懂得都懂)。 而且,目前大家天天听到的看到的人工智能,都是经过长时间模型训练而来的,这其中又分为很多子类,很多时候需要对经过训练的模型进行微调;模型推理。这个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对比华为的问界系列,ASD2.0全国可用要到年底,大家可以想想这个训练学习的过程,我看过一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训练市场仍占生成式 AI 市场的 90% 以上,谷歌、微软和 Meta 等这些超大规模企业都在争先开发其基础模型。 训练市场上游 GPU 提供商的收入机会可以量化为每个超大规模企业训练其基础模型所需的高密度GPU数量。 目前的收入机会可能在数百亿美元范围内;如果我们假设中国和美国的超大规模企业将训练 5 到 10 个具有数万亿个参数的基础模型;以及同时10到30个具有数百亿参数的较小模型。根据Nvidia的研究,训练具有 1 万亿个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需要超过3k个GPU;按照目前每台 A100 的售价为 25,000 美元。截至目前,市场总价值为 3 至 50 亿美元;随着需求转向推理和微调市场,预计未来增长将停滞。话虽如此; 培训市场并不是 Akash Network 计划涉足的领域。   另一方面,微调和推理市场相对新生,目前规模甚至更小。就今天的规模而言,可能会被认为有点夸大其词;因为除了openai和国内几个大厂做的,其他的还没有看到更多基于人工智能构建的日常用例。 话是这么说,事还是要细看,随着市场转向推理,甚至在成熟时微调训练模型,这类可能会取代训练。截至目前,推理市场估计为十亿美元个位数;我估计在之后的五到七年内这个数字要增长 10 倍。 对于上游GPU厂商来说,推理市场的收入机会可以定义为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云AI计算服务所承担的成本部分,在这我要提一下,提供云服务点对点才是akt的初衷。所以,大家懂了吧,它把上游GPU做成租赁,下游产业做成服务。但是这个收入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 Chat GPT 和 Bard AI 等能够实现的渗透。 AkashAI 的价值主张清晰明了;去中心化网络使高密度 Nvidia GPU 可供用户轻松使用,并解决了需求和供应方面的根深蒂固的问题。 至于上游GPU,有点垮学科了,我放一个图大家能看懂的看看,看不懂也不影响,反正就是英伟达牛掰。   再说到需求方,常规的小散户或者其他用户可以到 Azure 等超大规模提供商或 Lambda Labs 或 CoreWeave 这种集中提供商租用,但是有可能会导致可用性问题,因为这些超大规模提供商更喜欢与成熟的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大佬是看不上小虾米的,或者直接从GPU厂家手里买,成本效率极低,源头一手货。后面不知道有没有拼多多。 相对而言,akt通过把这些高密度 GPU 带到模型所在的位置,有效解决了该问题;更不用说它还提供对上述 Nvidia 生态系统软件的访问,Akash可能会追加销售更加异构的现有服务,例如 CPU 和内存存储;他们称之为“超级云”。 最近, Akash 还与 Hugging Face 集成,为了让多个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在开源网络上运行,这家伙真是从备孕到生孩子,最后结婚生子全给你安排明白了,也方便了开发者。 对于供应方来说,Akash 网络,本质上是向中心化 GPU 提供商提供额外的现金流,因为用户可以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并且不需要预付款。 由于供应链限制、制造瓶颈等原因,GPU供应短缺问题持续加剧;但是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是不断增加。谷歌和 Meta 等科技巨头正在囤积高密度 GPU。前几天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又一次制裁,让各大网址直接下架了。 Akash Network 正在与 CoreWeave 和 Lambda Labs 等公司合作,通过将网络集成到他们的产品中,将这些芯片提供给普通用户,将高度分散的市场整合到一个去中心化平台上。 想象一下,以后的场景,你不知道你用的谁的GPU,而且想要的模型随手就有,售后还嘎嘎好。 说到最后了,再聊聊估值方面,我认为 Akash Network 目前产生的费用并不代表该项目的价值;更不用说该团队也正在摆脱现有的云 CPU 业务。 从单位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目前A100的租赁价格为2美元/小时;以及年化 GMV,假设 Akash 网络授予对 10k Nvidia A100 芯片的访问权限;这将有效转化为年化商业价值 1.75 亿美元。Akash目前在 GMV 的基础上收取 20% 的平台利用率,这最终将使顶线收入达到 3500 万美元。 随着技术的进步,老一代GPU总会有市场需求;随后,调整后的小时租金价格也会反映这一点。 现在市场目前关注的还是大饼ETF 的故事;至于什么时候轮到AI谁也说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重新关注人工智能。让我硬要预估一下,先看明年初举行的Tesla AI Day和等 GPT 5 发布。从k线上,周线级别也有势能再动,大家都清楚的我瞎看哈哈,咱只从第三人称看项目,不了走势,时间无所谓,相对之前现在不是已经好起来了,项目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今天要把slogan换一个,借用一下“仙人”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下期见Respect !!!!            

回头看人工智能的“发动机”——Acash Network

文章最初发布于2023年10月24日
开头先唠两句,大家有没有被昨天的涨幅涨服了,各种消息,各个板块,有点拐头的意思,但是只是有点,要我说真正确定还是要等宏观条件满足,没有水,大家这艘船都高不起来,这种行情一定要keep calm,拿好自己手中的标的,静等花开。我对象手里除了以太满手手的AI,等了一天都没啥动静,差点换仓,好在晚上有几个表现一下的,要不然女人变心很快的。正好最近一直看板块发动机,之前讲了rwa和defi,今天就给大家复习一个AI的发动机-Akash Network。
Akash Network 今年5月的时候表现出色,在人工智能大的叙事条件推动下,价格从 0.2一路拉升到 1.6。但是随着话题的炒作水消云散后,价格也正常化;现在是重新审视 Akash 网络基础知识的好时机。进入新的一年时,Akash 可能会卷土重来。

 
简而言之,Akash Network 是也是 Cosmos生态的产物,构建的第 1 层链,最初是一个去中心化计算网络;想要满足内存存储等云计算服务的需求与市场的供给侧相匹配。简单说就是做二手服务的,最初设计不是这样,但是被市场驯化了,后面发现做二手很赚钱,刚过完年的时候,Akash 团队推出了 AkashAI,是一个点对点市场,通过利用闲置的GPU 来共享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计算能力。

 

 
至于上游GPU提供商,我们也都知道,对于芯片和显卡,美女不多的美国人天天搞事,所以受限于供应链的问题,很多GPU十分稀缺,所以AKT发现市场机会巨大。给大家举个做租赁搞起一片天地的公会——YGG(懂得都懂)。
而且,目前大家天天听到的看到的人工智能,都是经过长时间模型训练而来的,这其中又分为很多子类,很多时候需要对经过训练的模型进行微调;模型推理。这个过程耗费的人力物力财力都是巨大的,对比华为的问界系列,ASD2.0全国可用要到年底,大家可以想想这个训练学习的过程,我看过一个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训练市场仍占生成式 AI 市场的 90% 以上,谷歌、微软和 Meta 等这些超大规模企业都在争先开发其基础模型。
训练市场上游 GPU 提供商的收入机会可以量化为每个超大规模企业训练其基础模型所需的高密度GPU数量。
目前的收入机会可能在数百亿美元范围内;如果我们假设中国和美国的超大规模企业将训练 5 到 10 个具有数万亿个参数的基础模型;以及同时10到30个具有数百亿参数的较小模型。根据Nvidia的研究,训练具有 1 万亿个参数的大型语言模型需要超过3k个GPU;按照目前每台 A100 的售价为 25,000 美元。截至目前,市场总价值为 3 至 50 亿美元;随着需求转向推理和微调市场,预计未来增长将停滞。话虽如此; 培训市场并不是 Akash Network 计划涉足的领域。

 
另一方面,微调和推理市场相对新生,目前规模甚至更小。就今天的规模而言,可能会被认为有点夸大其词;因为除了openai和国内几个大厂做的,其他的还没有看到更多基于人工智能构建的日常用例。
话是这么说,事还是要细看,随着市场转向推理,甚至在成熟时微调训练模型,这类可能会取代训练。截至目前,推理市场估计为十亿美元个位数;我估计在之后的五到七年内这个数字要增长 10 倍。
对于上游GPU厂商来说,推理市场的收入机会可以定义为云服务提供商提供云AI计算服务所承担的成本部分,在这我要提一下,提供云服务点对点才是akt的初衷。所以,大家懂了吧,它把上游GPU做成租赁,下游产业做成服务。但是这个收入需要有一个前提,就是 Chat GPT 和 Bard AI 等能够实现的渗透。
AkashAI 的价值主张清晰明了;去中心化网络使高密度 Nvidia GPU 可供用户轻松使用,并解决了需求和供应方面的根深蒂固的问题。
至于上游GPU,有点垮学科了,我放一个图大家能看懂的看看,看不懂也不影响,反正就是英伟达牛掰。

 
再说到需求方,常规的小散户或者其他用户可以到 Azure 等超大规模提供商或 Lambda Labs 或 CoreWeave 这种集中提供商租用,但是有可能会导致可用性问题,因为这些超大规模提供商更喜欢与成熟的人工智能公司合作,大佬是看不上小虾米的,或者直接从GPU厂家手里买,成本效率极低,源头一手货。后面不知道有没有拼多多。
相对而言,akt通过把这些高密度 GPU 带到模型所在的位置,有效解决了该问题;更不用说它还提供对上述 Nvidia 生态系统软件的访问,Akash可能会追加销售更加异构的现有服务,例如 CPU 和内存存储;他们称之为“超级云”。
最近, Akash 还与 Hugging Face 集成,为了让多个人工智能模型能够在开源网络上运行,这家伙真是从备孕到生孩子,最后结婚生子全给你安排明白了,也方便了开发者。
对于供应方来说,Akash 网络,本质上是向中心化 GPU 提供商提供额外的现金流,因为用户可以按需获取计算能力,并且不需要预付款。
由于供应链限制、制造瓶颈等原因,GPU供应短缺问题持续加剧;但是对人工智能的需求是不断增加。谷歌和 Meta 等科技巨头正在囤积高密度 GPU。前几天的新闻大家都看到了,又一次制裁,让各大网址直接下架了。
Akash Network 正在与 CoreWeave 和 Lambda Labs 等公司合作,通过将网络集成到他们的产品中,将这些芯片提供给普通用户,将高度分散的市场整合到一个去中心化平台上。
想象一下,以后的场景,你不知道你用的谁的GPU,而且想要的模型随手就有,售后还嘎嘎好。
说到最后了,再聊聊估值方面,我认为 Akash Network 目前产生的费用并不代表该项目的价值;更不用说该团队也正在摆脱现有的云 CPU 业务。
从单位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目前A100的租赁价格为2美元/小时;以及年化 GMV,假设 Akash 网络授予对 10k Nvidia A100 芯片的访问权限;这将有效转化为年化商业价值 1.75 亿美元。Akash目前在 GMV 的基础上收取 20% 的平台利用率,这最终将使顶线收入达到 3500 万美元。
随着技术的进步,老一代GPU总会有市场需求;随后,调整后的小时租金价格也会反映这一点。
现在市场目前关注的还是大饼ETF 的故事;至于什么时候轮到AI谁也说不准,不知道什么时候大家重新关注人工智能。让我硬要预估一下,先看明年初举行的Tesla AI Day和等 GPT 5 发布。从k线上,周线级别也有势能再动,大家都清楚的我瞎看哈哈,咱只从第三人称看项目,不了走势,时间无所谓,相对之前现在不是已经好起来了,项目的基本面没有发生变化。今天要把slogan换一个,借用一下“仙人”的-寒雪梅中尽,春风柳上归。下期见Respect !!!!
 
 
 
 
 
 
怎样才能在合约交易里做到常胜将军首先讲下什么叫做合约?合约能玩吗?那就要问自己想不想了解它?学习它?投资大师索罗斯说过,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控制风险是一切投资的灵魂所在。在很多人眼里,合约就是风险的代名词,就认为现货都没赚到钱,做合约更加没法赚钱。这其实是对合约的一种误解,人们觉得合约风险大的原因是因为杠杠,但这句话本身是个伪命题,杠杠只是工具,它是不会造成风险,造成风险的是人心中的贪念。 如果不懂什么叫做杠杆,我说个最简单的比喻,比如说你买一套房总价是100万,但是你只首付了1万,你是不是用1万的杠杆去撬动了100万的资产?如果你的房子三年内从100万涨到了200万,但是你的成本只是1万,你是不是三年轻轻松松就赚了100倍?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给力的生意吗?没有了吧,1:100的回报,你说诱不诱人?你给他一点爱,他给你全世界。 所以合约杠杆就此而来,如果不是因为加入了金融杠杆,99%的人都不可能全款买到房子,如果光靠打工上班,你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跟金融杠杆打交道,只是你没深入研究,感觉不出来而已 阿基米德定律相信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都知道,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这个就是杠杆的作用,如果没有杠杆,撬个毛的地球,撬得动吗? 合约在我眼里最大的优势在于机会,合约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双向交易带来的是相当于现货双倍的机会。而对于现货,一但市场进入熊市,根本就没法找到盈利的办法。正确认识合约,正确使用杠杠和双向交易,是我们迈向正确交易的第一步,当然学会玩合约不是一天就能学成,关键你要迈出第一步接触了解它,学习他,再加以运用,也许你会从此爱上合约,毕竟一块钱能赚10块,甚至赚100块的地方,就是在合约里面,也许现在你很担心,但是担心都是多余的,毕竟谁都不是天才,一出生就会的,学习它不就完了吗?只要不是蠢驴,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现在币圈趋于稳定,很难再出现几十倍几百倍的暴涨币,想要在币圈里面赚到钱,只能通过玩合约,虽然说高风险,但是风险这个东西是可以控制的,合约只是一个工具,使用他的是人,关键在于人,合约好不好,学习过实践过的人才有发言权,而不是听外行的一派胡言,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做个人云亦云的跟风者。 制定自己的交易系统: 喜欢做什么标的(什么币) 保守型还是激进型 适合做短线单还是长线单 每天哪个时间段做单:网络不好不做单 没时间看盘不做单等等 下注资金多少范围是自己能淡定接受 仓位管理(杠杆100倍) 很多时候我们在合约中亏钱大多都归根于技术不行 建仓错了,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仓位和心态。所有的风险从根本上来说都源于仓位,通过仓位管理来控制交易中的风险是投资者规避损失的有力武器,只有十分重视仓位管理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交易时机的问题。对仓位的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的管理,而对资金的管理,常常包括建仓、加仓、减仓、止损、止盈、平仓等内容。一般来说,投资者如果想在数字货币市场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行情分析的对错只占30%,资金与风险管理的因素却占了50%。 仓位管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交易系统选择 1,一锤定音策略平推法(适合短线单):开仓保证金不超过总仓位10% 亏损后继续开仓10% 日内最高亏损控制在30% 2,步步为赢策略金字塔法(适合长线单):首次开仓占总仓位2--5% 当我们开仓后 行情还一直继续随着我们方向走,逐渐减少追加的资金量 假设总仓位有1万美元,我们开多比特币在10000美金买入500美元;待价格到11000美金,认为产还将继续上涨,但已经有一段的涨幅了,后面的上涨空间可能有限,因而再次买入时的资金量减少到300美元;到12000美金还在上涨,认为产品还会继续上涨,但此时上涨空间可能更小,所以又投入了100美元的资金。此策略需要对行情把控非常精准 每次加仓单的止损位是不同 3,步步为赢策略倒金字塔法(适合长线单):首次开仓占总仓位2--5% 当我们开仓做错的情况下 行情还一直继续随着我们反方向走,逐渐加大追加的资金量。假设总仓位有1万美元,我们开多比特币在10000美金买入500美元;待价格到9000美金,再次买入时的资金增加到1000美元;到8000美金又投入了15000美元的资金。此策略一定要结合减仓法  当补完仓后有盈利一定要平掉补仓部分  止损价格都是同样 4,平均加仓法 即每次加仓的资金量都相同,又叫固定加仓法。此方法介于前面两种方法之间,较为中庸。交易者对后续可能获利空间的判断和对行情准确把握的程度都介于前面二者之间。 止损(止损是合约交易里最核心部分) 1,止损的定义: 所谓止损真正的定义,在于所设定的止损价格不应该随随便便被击穿,止损区域将被市场的趋势所保护,是一个绝佳的防守点,当市场价格接近达到止损区域,那么市场将有很大的概率将发生反转,当市场价格击穿止损区域,那么市场必将触发大量的止损盘,高还有更高,低还有更低,如果没带止损价将会把自己置于逆势风险中,这是交易中的大忌。 2,止损的必要性: 合约交易中止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犹如汽车中的刹车装置,遇突发情况会“刹车”才能保证安全。止损的目的是保存实力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避免小错铸成大错、甚至全军覆没。止损不能规避风险,但可以减少损失避免遭到更大的意外风险。 不可预测性和波动性是合约市场最根本的特征,这是合约市场存在的基础,也是合约交易中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特征。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会不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我们所有的技术分析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根据这种可能性进行的交易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行为必须得有措施来控制其风险的扩大,止损就这样自然而然产生的。 合约的止损行为是人类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亏损失败的经验自然产生的,并非刻意制作,这是一种保护机制,是投资者为了生存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市场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止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功的合约交易者可能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方式,但止损却是保障他们获取成功的共同特征,就如同健康的人一旦有病他们都会去治病一样。 交易里我们无法决定百分之百盈利,但我们能百分之百控制损失,只要能合理损失早晚都会在交易里成功。 高杠杆小止损,小杠杆大止损,我们一线乾坤采用的是前者,用小损失成就大利润 交易心态 常见的错误交易心态 1,不怕亏损,就怕踏空:不小心踏空没有进场,貌似错失了大行情,好像错过了几个亿一样,反思、懊悔自己怎么不能知行合一?为啥就没进场呢?其实真的进场了,由于每个人的交易水平不同,也有可能只赚一点就落袋为安,赚不到整段行情的钱,而没有下单时算的却整段行情的利润,预期差会让错失行情的你懊悔不已,实际真的操作可能只赚小钱。行情天天有 别为错过的行情影响情绪  一旦影响情绪可能就会带来后期错误 2,不做就对,做了就错:有种被主力针对的感觉?不进时,价格就朝着预想的方向,一进就反着走呢?错觉!真的继续交易了,你有可能做对,也有可能做错。但由于没有下单,主观就会忽略可能做错的单,然后对那些看对却没做到的行情耿耿于怀,懊悔不已,久而久之就有种做的单子老亏损,但看对的行情不敢做。 3,涨了很多就要跌  跌了很多就要涨:自己思维瞎预判行情,如果自己感觉这么牛还要技术指标干嘛?回头想想以前预判做单的结局 哈哈 4,开单后喜欢到处打听是涨还是跌:每个人做单的标准不一样,策略不同,你问到的答案不一定是符合你的单子情况 所以别打听 别被外界因素干扰你的计划 5,梭哈:交易是概率学,而不是赌博 通过某一次中奖暴富 交易是通过胜率高于败率反复操作赚取收益 6,害怕止损,出现止损以后压力加大,哪怕看到机会了,也会犹豫,不敢进单 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开仓资金偏大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赌博心理,要么就是没有开单计划。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敢下单,有时候也是好事,而并非坏事,更多是错过了风险,而非错过了利润 7,不想止损,再等等,改动设置好的止损价:很多人不愿意止损或改动设置好的止损,主要是心里深处有几个关过不了:侥幸关,羞辱关,不在乎 侥幸关:也许再等等就解套了,也许奇迹会出现,这几乎是阻碍止损最大的心理障碍。很多人不愿意止损,或者在止损问题上犹豫不定,就是有这个思想作祟.其实,此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我还愿意在这个点位开仓吗?如果不愿意,那我就应该止损 羞辱关:万一止损后价格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怎么办?绝大多数不愿意止损的人都有这种心理作怪。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痛苦远远大于在下一次赚钱带来的心理安慰。为了扭转这个心理误区,我们应该转念想下:止损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负责,即使它明天给出了我们想要的价格,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它们是两个逻辑。止损后发现错了,那顶多让我们亏损一点,而一旦我们不止损则有可能会走上穷途末路,亏掉所有。 不在乎:有时不止损的原因仅是因为亏得还不够多,小亏看起来不要紧,但是很多大亏都是从小亏来的,很多人不止损就是因为一开始是小亏,不屑于止损,后来变成大亏,又慌了死扛下去,我已经亏这么多了,再止损还有什么意义?说白了,这是麻木,是破罐子破摔,如果能回头看看太多的行情,就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一旦结束了一个趋势的行情,方向就会逆转,如果不止损,也许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导致爆仓或者大亏 总结止损误解:资金是被频繁止损止完的、止损说明不会买,会买就不用止损、止损是没有本事。这些误解导致大部分人在交易里亏钱 8,敢输不敢赢 很多人虽然口头上都说怕亏,但行动可不是这样的。亏损了很平静很冷静,经常的习惯了。盈利了,呀,赚钱了,解套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跑的比谁都快。表面上是看大家都怕亏,本质上是都怕赢! 制定合理的盈亏比,长期下来才能赚钱。有了盈利先用移动止损锁住本金,再去拿更大利润,假设打了移动止损就当这单没做呗.

怎样才能在合约交易里做到常胜将军

首先讲下什么叫做合约?合约能玩吗?那就要问自己想不想了解它?学习它?投资大师索罗斯说过,投资本身没有风险,失控的投资才有风险,控制风险是一切投资的灵魂所在。在很多人眼里,合约就是风险的代名词,就认为现货都没赚到钱,做合约更加没法赚钱。这其实是对合约的一种误解,人们觉得合约风险大的原因是因为杠杠,但这句话本身是个伪命题,杠杠只是工具,它是不会造成风险,造成风险的是人心中的贪念。
如果不懂什么叫做杠杆,我说个最简单的比喻,比如说你买一套房总价是100万,但是你只首付了1万,你是不是用1万的杠杆去撬动了100万的资产?如果你的房子三年内从100万涨到了200万,但是你的成本只是1万,你是不是三年轻轻松松就赚了100倍?世界上还有比这个更给力的生意吗?没有了吧,1:100的回报,你说诱不诱人?你给他一点爱,他给你全世界。
所以合约杠杆就此而来,如果不是因为加入了金融杠杆,99%的人都不可能全款买到房子,如果光靠打工上班,你到猴年马月才能买得起一套房?其实我们每个人每天都在跟金融杠杆打交道,只是你没深入研究,感觉不出来而已
阿基米德定律相信很多人读书的时候应该都知道,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把地球撬起来,这个就是杠杆的作用,如果没有杠杆,撬个毛的地球,撬得动吗?
合约在我眼里最大的优势在于机会,合约可以做多,也可以做空,双向交易带来的是相当于现货双倍的机会。而对于现货,一但市场进入熊市,根本就没法找到盈利的办法。正确认识合约,正确使用杠杠和双向交易,是我们迈向正确交易的第一步,当然学会玩合约不是一天就能学成,关键你要迈出第一步接触了解它,学习他,再加以运用,也许你会从此爱上合约,毕竟一块钱能赚10块,甚至赚100块的地方,就是在合约里面,也许现在你很担心,但是担心都是多余的,毕竟谁都不是天才,一出生就会的,学习它不就完了吗?只要不是蠢驴,没有什么是学不会的。
现在币圈趋于稳定,很难再出现几十倍几百倍的暴涨币,想要在币圈里面赚到钱,只能通过玩合约,虽然说高风险,但是风险这个东西是可以控制的,合约只是一个工具,使用他的是人,关键在于人,合约好不好,学习过实践过的人才有发言权,而不是听外行的一派胡言,从而失去了独立思考能力,做个人云亦云的跟风者。

制定自己的交易系统:
喜欢做什么标的(什么币)
保守型还是激进型
适合做短线单还是长线单
每天哪个时间段做单:网络不好不做单 没时间看盘不做单等等
下注资金多少范围是自己能淡定接受
仓位管理(杠杆100倍)

很多时候我们在合约中亏钱大多都归根于技术不行 建仓错了,然而真正的原因是仓位和心态。所有的风险从根本上来说都源于仓位,通过仓位管理来控制交易中的风险是投资者规避损失的有力武器,只有十分重视仓位管理的问题,才能够更好的把握交易时机的问题。对仓位的管理其实就是对资金的管理,而对资金的管理,常常包括建仓、加仓、减仓、止损、止盈、平仓等内容。一般来说,投资者如果想在数字货币市场获得长期稳定的盈利,行情分析的对错只占30%,资金与风险管理的因素却占了50%。

仓位管理是需要根据自己的交易系统选择
1,一锤定音策略平推法(适合短线单):开仓保证金不超过总仓位10% 亏损后继续开仓10% 日内最高亏损控制在30%
2,步步为赢策略金字塔法(适合长线单):首次开仓占总仓位2--5%
当我们开仓后 行情还一直继续随着我们方向走,逐渐减少追加的资金量
假设总仓位有1万美元,我们开多比特币在10000美金买入500美元;待价格到11000美金,认为产还将继续上涨,但已经有一段的涨幅了,后面的上涨空间可能有限,因而再次买入时的资金量减少到300美元;到12000美金还在上涨,认为产品还会继续上涨,但此时上涨空间可能更小,所以又投入了100美元的资金。此策略需要对行情把控非常精准 每次加仓单的止损位是不同
3,步步为赢策略倒金字塔法(适合长线单):首次开仓占总仓位2--5%
当我们开仓做错的情况下 行情还一直继续随着我们反方向走,逐渐加大追加的资金量。假设总仓位有1万美元,我们开多比特币在10000美金买入500美元;待价格到9000美金,再次买入时的资金增加到1000美元;到8000美金又投入了15000美元的资金。此策略一定要结合减仓法  当补完仓后有盈利一定要平掉补仓部分  止损价格都是同样
4,平均加仓法
即每次加仓的资金量都相同,又叫固定加仓法。此方法介于前面两种方法之间,较为中庸。交易者对后续可能获利空间的判断和对行情准确把握的程度都介于前面二者之间。

止损(止损是合约交易里最核心部分)
1,止损的定义:
所谓止损真正的定义,在于所设定的止损价格不应该随随便便被击穿,止损区域将被市场的趋势所保护,是一个绝佳的防守点,当市场价格接近达到止损区域,那么市场将有很大的概率将发生反转,当市场价格击穿止损区域,那么市场必将触发大量的止损盘,高还有更高,低还有更低,如果没带止损价将会把自己置于逆势风险中,这是交易中的大忌。
2,止损的必要性:
合约交易中止损是保护自己的重要手段,犹如汽车中的刹车装置,遇突发情况会“刹车”才能保证安全。止损的目的是保存实力和规避不必要的风险,避免小错铸成大错、甚至全军覆没。止损不能规避风险,但可以减少损失避免遭到更大的意外风险。
不可预测性和波动性是合约市场最根本的特征,这是合约市场存在的基础,也是合约交易中风险产生的原因,这是一个不可改变的特征。谁都无法预测未来会不会发生什么突发事件,我们所有的技术分析仅仅是一种可能性,根据这种可能性进行的交易是不确定的,不确定的行为必须得有措施来控制其风险的扩大,止损就这样自然而然产生的。
合约的止损行为是人类在交易过程中通过亏损失败的经验自然产生的,并非刻意制作,这是一种保护机制,是投资者为了生存保护自己的一种本能,市场的不确定性造就了止损存在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成功的合约交易者可能有各自不同的交易方式,但止损却是保障他们获取成功的共同特征,就如同健康的人一旦有病他们都会去治病一样。
交易里我们无法决定百分之百盈利,但我们能百分之百控制损失,只要能合理损失早晚都会在交易里成功。
高杠杆小止损,小杠杆大止损,我们一线乾坤采用的是前者,用小损失成就大利润
交易心态
常见的错误交易心态
1,不怕亏损,就怕踏空:不小心踏空没有进场,貌似错失了大行情,好像错过了几个亿一样,反思、懊悔自己怎么不能知行合一?为啥就没进场呢?其实真的进场了,由于每个人的交易水平不同,也有可能只赚一点就落袋为安,赚不到整段行情的钱,而没有下单时算的却整段行情的利润,预期差会让错失行情的你懊悔不已,实际真的操作可能只赚小钱。行情天天有 别为错过的行情影响情绪  一旦影响情绪可能就会带来后期错误
2,不做就对,做了就错:有种被主力针对的感觉?不进时,价格就朝着预想的方向,一进就反着走呢?错觉!真的继续交易了,你有可能做对,也有可能做错。但由于没有下单,主观就会忽略可能做错的单,然后对那些看对却没做到的行情耿耿于怀,懊悔不已,久而久之就有种做的单子老亏损,但看对的行情不敢做。
3,涨了很多就要跌  跌了很多就要涨:自己思维瞎预判行情,如果自己感觉这么牛还要技术指标干嘛?回头想想以前预判做单的结局 哈哈
4,开单后喜欢到处打听是涨还是跌:每个人做单的标准不一样,策略不同,你问到的答案不一定是符合你的单子情况 所以别打听 别被外界因素干扰你的计划
5,梭哈:交易是概率学,而不是赌博 通过某一次中奖暴富 交易是通过胜率高于败率反复操作赚取收益
6,害怕止损,出现止损以后压力加大,哪怕看到机会了,也会犹豫,不敢进单
出现这种情况更多的是开仓资金偏大 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赌博心理,要么就是没有开单计划。从另一个角度看不敢下单,有时候也是好事,而并非坏事,更多是错过了风险,而非错过了利润
7,不想止损,再等等,改动设置好的止损价:很多人不愿意止损或改动设置好的止损,主要是心里深处有几个关过不了:侥幸关,羞辱关,不在乎
侥幸关:也许再等等就解套了,也许奇迹会出现,这几乎是阻碍止损最大的心理障碍。很多人不愿意止损,或者在止损问题上犹豫不定,就是有这个思想作祟.其实,此时我们应该扪心自问: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我还愿意在这个点位开仓吗?如果不愿意,那我就应该止损
羞辱关:万一止损后价格向自己想要的方向走怎么办?绝大多数不愿意止损的人都有这种心理作怪。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种痛苦远远大于在下一次赚钱带来的心理安慰。为了扭转这个心理误区,我们应该转念想下:止损是我们对自己过去的错误负责,即使它明天给出了我们想要的价格,但那是另外一个问题,它们是两个逻辑。止损后发现错了,那顶多让我们亏损一点,而一旦我们不止损则有可能会走上穷途末路,亏掉所有。
不在乎:有时不止损的原因仅是因为亏得还不够多,小亏看起来不要紧,但是很多大亏都是从小亏来的,很多人不止损就是因为一开始是小亏,不屑于止损,后来变成大亏,又慌了死扛下去,我已经亏这么多了,再止损还有什么意义?说白了,这是麻木,是破罐子破摔,如果能回头看看太多的行情,就知道自己有多愚蠢。一旦结束了一个趋势的行情,方向就会逆转,如果不止损,也许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导致爆仓或者大亏
总结止损误解:资金是被频繁止损止完的、止损说明不会买,会买就不用止损、止损是没有本事。这些误解导致大部分人在交易里亏钱
8,敢输不敢赢
很多人虽然口头上都说怕亏,但行动可不是这样的。亏损了很平静很冷静,经常的习惯了。盈利了,呀,赚钱了,解套了,此时不跑更待何时?跑的比谁都快。表面上是看大家都怕亏,本质上是都怕赢!
制定合理的盈亏比,长期下来才能赚钱。有了盈利先用移动止损锁住本金,再去拿更大利润,假设打了移动止损就当这单没做呗.
Synthetix,新希望今天的标题是复制来的,SNX创始人在mirror发的有关V3的解析原文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从上帝视角看SNX(https://mirror.xyz/kain.eth/tAXGVKMTYM8K2gUOQq9JDQ1wyV_5Msdlrn_AtmiCGEI) Synthetix 是一种基于以太坊和 Optimism 构建的去中心化合成资产发行协议。这些合成资产由 Synthetix 网络代币(SNX)作为抵押,当锁定在合约中时,可以发行合成资产(Synths)。每个 Synth 都是一个 ERC20 代币,用于跟踪外部资产的价格;sUSD 跟踪美元的价格,sETH 跟踪 ETH 的价格。 Synthetix 目前支持多种 Synth,包括法定货币、加密货币、商品和反向指数。Synthetix 可以以明确的价格支持任何资产,并提供对无限范围的现实世界资产的链上投资。 SNX 作为抵押品,铸造 Synth 是需要抵押一定比例的 SNX。质押者因支持系统而获得奖励,并按比例分享系统中活动产生的费用。因此,SNX 的价值与网络的使用直接相关。他们的池化抵押品模型允许用户直接使用智能合约在 Synth 之间进行转换。该机制解决了去中心化交易所遇到的流动性和滑点问题。由此产生的代币网络支持广泛的用例,包括交易、贷款、支付、汇款、电子商务等等。 SNX 持有者有动力抵押他们的代币,因为他们从 Kwenta、Lyra、1inch、Curve、Yearn 等平台集成商按比例支付 Synthetix 上活动产生的费用。可以想象,加入这些协议的飞轮转起来,那snx有点坐享其成的意思。   但是SNX 质押者在铸造 Synth 时会产生债务,并且必须通过销毁 Synth 来解锁其 SNX 代币来偿还这笔债务。合成资产提供资产敞口,但不持有基础资源。这具有一系列优点,包括减少不同资产之间切换时的摩擦、扩大某些资产的可访问性以及抗审查性。 与 CEX 和 DEX 相比,在snx 上进行交易具有许多优势。缺乏订单簿意味着所有交易都是根据合约执行,称为点对合约(P2C)交易。   所有合成资产的价值均由在链上推送价格的预言机决定,现在价格还是由link 的独立节点提供。 之前,在原子互换之前,当snx 主网上发生交易时,都会有 10 分钟的等待期。在此等待期间,作为用户的我们是无法与他们刚刚交易的 Synth 进行交互。这个等待期也让预言机有更多的时间来检查交易有没有受到价格更新滞后的影响。 如果交易受到影响,则交易者要么欠合成币(回收),要么被欠合成币(返利),并且必须支付或被支付这些合成币。这个过程称为费用回收。 由于区块速度要快得多,而且预言机延迟对于OP来说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因此等待 10 分钟才能知道您的交易结算价格对于交易者来说并不理想。这才有了原子交换的概念。   原子互换从 2021 年 11 月开始在 Optimism 上生效。这个变化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交换功能,允许用户通过 link 和 Uni V3 的预言机组合,通过定价合成器来交换资产,而无需回收费用。   说回质押的问题,质押者是受到保护的,可以免受抢先交易的影响,并允许交易者通过原子互换在 snx 上获得低滑点和低费用。这个功能在以太坊上可用,并且默认情况下,op 上的 Synth 交易是原子的。 Snx 在 Crv、1inch 和其他聚合器上的大部分交易量都是由原子交换生成的。由于其独特的定价模型,该工具允许进行大量交易,并且不需要预先运行风险。 Snx 后面推出了永续期货,它通过汇率和融资费率费用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并减少了由于固有的自我对冲和通过市场规模限制控制风险而对冲额外债务的需要。其中一部分要回馈给 SNX 质押者。 当质押者想要退出系统或解锁质押的 SNX 时,他们必须偿还债务。因此,如果质押者通过锁定 SNX 作为抵押品铸造 10 sUSD,他们必须燃烧 10 sUSD 才能解锁。但如果债务池在质押期间发生波动,他们可能需要燃烧比铸造的更多或更少的债务。   Snx 已发展成为第四高收入协议,仅次于 Uni、以太和 Aave。该协议在产生的费用方面上升到第三位,向 SNX 质押者分配了超过 100 万美元。 但是,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还是要点一下缺点,当前的架构存在一些风险。其中一项风险涉及 SNX 持有者在质押 SNX 并铸造 Synth 时所产生的债务。就是上面说的费用回收,这个债务很有可能会因系统内汇率的变化而波动。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退出系统的用户,因为他们需要燃烧比最初铸造的更多的 Synth 才能解锁质押的 SNX。由于大多数替代资产与btc和eth高度相关,这可能会导致 SNX 的价格波动。 其次,系统的许多方面目前都是集中化的。据说团队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比如在整个结构中使用代理合同以及更轻松地进行任何未来的升级。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 Synths 添加到生态系统中,包括商品和股票,这将为 Synthetix 协议带来更大的效用。鉴于 Synthetix 目前的发展,看到他们将来为我们安装的内容,因为他们继续扩展和增加其实用性,这有望吸引用户回到生态系统。    

Synthetix,新希望

今天的标题是复制来的,SNX创始人在mirror发的有关V3的解析原文内容很多,今天我们从上帝视角看SNX(https://mirror.xyz/kain.eth/tAXGVKMTYM8K2gUOQq9JDQ1wyV_5Msdlrn_AtmiCGEI)
Synthetix 是一种基于以太坊和 Optimism 构建的去中心化合成资产发行协议。这些合成资产由 Synthetix 网络代币(SNX)作为抵押,当锁定在合约中时,可以发行合成资产(Synths)。每个 Synth 都是一个 ERC20 代币,用于跟踪外部资产的价格;sUSD 跟踪美元的价格,sETH 跟踪 ETH 的价格。
Synthetix 目前支持多种 Synth,包括法定货币、加密货币、商品和反向指数。Synthetix 可以以明确的价格支持任何资产,并提供对无限范围的现实世界资产的链上投资。
SNX 作为抵押品,铸造 Synth 是需要抵押一定比例的 SNX。质押者因支持系统而获得奖励,并按比例分享系统中活动产生的费用。因此,SNX 的价值与网络的使用直接相关。他们的池化抵押品模型允许用户直接使用智能合约在 Synth 之间进行转换。该机制解决了去中心化交易所遇到的流动性和滑点问题。由此产生的代币网络支持广泛的用例,包括交易、贷款、支付、汇款、电子商务等等。

SNX 持有者有动力抵押他们的代币,因为他们从 Kwenta、Lyra、1inch、Curve、Yearn 等平台集成商按比例支付 Synthetix 上活动产生的费用。可以想象,加入这些协议的飞轮转起来,那snx有点坐享其成的意思。

 
但是SNX 质押者在铸造 Synth 时会产生债务,并且必须通过销毁 Synth 来解锁其 SNX 代币来偿还这笔债务。合成资产提供资产敞口,但不持有基础资源。这具有一系列优点,包括减少不同资产之间切换时的摩擦、扩大某些资产的可访问性以及抗审查性。
与 CEX 和 DEX 相比,在snx 上进行交易具有许多优势。缺乏订单簿意味着所有交易都是根据合约执行,称为点对合约(P2C)交易。

 
所有合成资产的价值均由在链上推送价格的预言机决定,现在价格还是由link 的独立节点提供。
之前,在原子互换之前,当snx 主网上发生交易时,都会有 10 分钟的等待期。在此等待期间,作为用户的我们是无法与他们刚刚交易的 Synth 进行交互。这个等待期也让预言机有更多的时间来检查交易有没有受到价格更新滞后的影响。
如果交易受到影响,则交易者要么欠合成币(回收),要么被欠合成币(返利),并且必须支付或被支付这些合成币。这个过程称为费用回收。
由于区块速度要快得多,而且预言机延迟对于OP来说也不是一个大问题,因此等待 10 分钟才能知道您的交易结算价格对于交易者来说并不理想。这才有了原子交换的概念。

 
原子互换从 2021 年 11 月开始在 Optimism 上生效。这个变化为用户提供了新的交换功能,允许用户通过 link 和 Uni V3 的预言机组合,通过定价合成器来交换资产,而无需回收费用。

 
说回质押的问题,质押者是受到保护的,可以免受抢先交易的影响,并允许交易者通过原子互换在 snx 上获得低滑点和低费用。这个功能在以太坊上可用,并且默认情况下,op 上的 Synth 交易是原子的。
Snx 在 Crv、1inch 和其他聚合器上的大部分交易量都是由原子交换生成的。由于其独特的定价模型,该工具允许进行大量交易,并且不需要预先运行风险。
Snx 后面推出了永续期货,它通过汇率和融资费率费用提供了额外的收入来源,并减少了由于固有的自我对冲和通过市场规模限制控制风险而对冲额外债务的需要。其中一部分要回馈给 SNX 质押者。
当质押者想要退出系统或解锁质押的 SNX 时,他们必须偿还债务。因此,如果质押者通过锁定 SNX 作为抵押品铸造 10 sUSD,他们必须燃烧 10 sUSD 才能解锁。但如果债务池在质押期间发生波动,他们可能需要燃烧比铸造的更多或更少的债务。

 
Snx 已发展成为第四高收入协议,仅次于 Uni、以太和 Aave。该协议在产生的费用方面上升到第三位,向 SNX 质押者分配了超过 100 万美元。
但是,不能王婆卖瓜,自卖自夸,还是要点一下缺点,当前的架构存在一些风险。其中一项风险涉及 SNX 持有者在质押 SNX 并铸造 Synth 时所产生的债务。就是上面说的费用回收,这个债务很有可能会因系统内汇率的变化而波动。
汇率的波动,会影响退出系统的用户,因为他们需要燃烧比最初铸造的更多的 Synth 才能解锁质押的 SNX。由于大多数替代资产与btc和eth高度相关,这可能会导致 SNX 的价格波动。
其次,系统的许多方面目前都是集中化的。据说团队做出这一决定是为了确保项目的高效实施,比如在整个结构中使用代理合同以及更轻松地进行任何未来的升级。
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不同类型的 Synths 添加到生态系统中,包括商品和股票,这将为 Synthetix 协议带来更大的效用。鉴于 Synthetix 目前的发展,看到他们将来为我们安装的内容,因为他们继续扩展和增加其实用性,这有望吸引用户回到生态系统。
 
 
三角测量法来看Celestia估值发文之前bigtime已经跌了12%了,在现在这个行情下,对链游的那种喜爱也逐渐淡化,不是不爱,是不知如何爱。先让它慢慢走着,我们今天聊Cosmos下的Celestia。对于阿童木我一直是很看好的,之前也说过,我要陪它到300(长期看不做投资建议)所以他生态下到我们也要好好研究。 Celestia 代币在 Aevo 上的交易估值已超过 20 亿美元。但是作为第一个专门为数据可用性而构建的链,对于它的估值成了最大的舆论,因为现在还没有其他的产品是和它用相同的方式构建的。Messari 最近还发表了一篇文章,想着把 Celestia 的公平估值与用户必须支付的数据量进行三角测量,来证明现在超过 20 亿的价格是合理的。 Cel 将区块链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执行、共识和数据可用性)分成不同的部分;在生态系统中,rollups 负责事务的执行,基础层处理所述事务的共识和数据可用性。 市场上最接近的同类产品是以太坊和它的子弟们;以太坊基础层处理网络的数据可用性和共识,而 Op 和 Arb 专门负责执行。两种设计的唯一区别在于交易的结算地点。在以太坊上,交易在基础层上结算,而在 Cel上的 Roll上,交易在主权 Roll 本身上结算。然而,结算更多的是数据可用性的副产品,因为只要链能够证明交易数据存在于链上的某个位置,它就可以证明交易结算顺序的合理性,下面细算估值到问题,有点费gpu但是细算一下还是清晰到。 对 Cel 估值进行三角测量的一个逻辑方法是借鉴市场如何有效定价以太坊及其汇总;以及作为该估值的关系或比率的延伸。以太坊目前交易量接近 1800 亿;太坊上的所有汇总总计总计接近 300 亿,这里面还包括尚未公开交易的 zkSync、Scroll 和 Taiko。想象一下,在一个以太坊仅充当汇总的基础层的宇宙中,我们根据 TVL 的级别然后抛去基础层以太坊的估值;基础层的价值可能约为 200 亿美元。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市场对 Cel上的汇总定价总计为 15 亿;Cel 应该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比率,交易价格为 10 亿。给你们放一张照片就懂了 以太坊 Roll现在每年向基础层支付 6500 万美元费用来获取数据;用户为执行交易支付了超过 1 亿美元的 Roll。这也和Messari 报告所建议的那样,对此的合理扩展是根据 FDV / 费用倍数对两层进行定价。 我们知道执行层是有价值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op和arb的存在;我们也知道数据可用性层价值数十亿美元,因为 Rollup 愿意为存储数据付费;但链上发生的交易数据的可用性只有通过给网络提供共识的验证器才能实现。 如果我们将费用视为对每一层价值的体现;我们就要考虑到为网络提供共识而支付给验证者的费用;因为他们受到网络通货膨胀或发行原生代币的激励来抵押资产并保护网络。换句话说,网络确实在向验证者付费,让他们提供共识。 以太坊基础层现在还需要向验证者支付超过 11 亿美金的利率奖励,确保网络安全;假设 ETH 当前交易价格为 1.5k。尽管验证者奖励也来自其他来源,比如小费等;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就只考虑原生eth发行,因为它更完整地反映了网络愿意为共识本身支付多少费用。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锁定的总价值,把估值分开;一部分为保护 Rollups 和基础层上的资产而发放的验证者奖励部分;假设 TVL 是一个粗略但准确的指标来反映网络的价值。以太坊基础层的 TVL 目前接近 230 亿,而主要 Rollup 的 TVL 仅接近 30 亿。 然后我们最终会发现以太坊每年支付超过 1.2 亿美元来为汇总层提供共识;理论上,随着第 2 层采用率的增加,随着迁移到汇总的 TVL 的增加,这一数字应该会增长。 我们最终可以得出每层提供的服务与基础层和执行所支付的价值的比率为 3.6 比 1。这实际上意味着,用户每花费 1 美元,就要为以太坊生态系统中 Rollups 的执行付费;基础层的数据可用性和共识需要支付 3.6 美元。 3.63x 的比率是一个相当静态的观点,也是对市场目前如何定价模块化链的数据可用性和共识层的粗略估计;理论上应该根据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 即兴发挥一下希望这个逻辑后面变得有用。由于大多数 Celestia rollup 尚未上线,所以很难为生态系统分配公平的估值;但我们可以利用假设和数字来对估值进行三角测量。 现在我们知道,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每支付 1 美元的执行费用,系统就能正常运行;基础层的数据可用性和执行将支付 3.6 美元。 所以,我第一步就是对Celestia生态系统中汇总所支付的执行费用估算。 假设 Celestia 生态系统中也有一个和Arb 等价 Rollup的,每日交易量为 50 万笔;并且 Rollups 将其执行 Gas 费用作为数据可用性成本的函数进行定价。理论来说,4844升级后,Celestia 上的数据可用性应该比以太坊上更有竞争力;假设 Rollups 的运营利润率为 75%,则 Celestia Rollups 的有效用户支付的费用应低于1 0.02(1-0.75)。 正如我们在 Cosmos 生态系统中所见证的那样,主权汇总有非常特殊的方式从活动中积累价值;我们只能说,这种定价方式将等式的两端联系起来,并使假设更加有根据,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进行假设。看图更详细 如果以太坊中的上述比例在 Celestia 生态系统中也成立;这意味着奖励 Celestia 网络中的验证者需要以890 万美元作为基准。假设 Celestia 像其他 PoS 网络一样以 5% 到 7% 的奖励率运行,并且在网络早期只有总供应量的 10% 被用来保证网络的安全;这样估值范围接近 12 亿。 当然,这是根据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情况对 Celestia 的估值进行反向工程的粗略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 Arb等值汇总,Celestia 的价值将达到 10 亿。 但是也要考虑到以后,比如,未来升级带来的数据可用性费用的降低不会导致基础层估值的下调;并且不会使执行比基础层更有价值。 还有建立在层顶部的汇总越多;基础层变得越有价值,因为基础层为更多执行层提供数据可用性服务;所以,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共识的价值会更高. 其实三角测量也有弊端,比如锁定的总价值无法确定,还有共识奖励和汇总的不是按照线性比例来的。这个方法适用于cel还是OK的,后面再有其他项目我们再加条件约束。 最后说下现在的热点bigtime,总的来说有创新,有团队,有资金。代币不参加治理这一点还是不错的,but回到起点说,现在熊市是无可厚非的。后面怎么走也需要时间,指望上一轮的热点再引爆现在,有点难。因为熊市的确流动性很差,就以旁氏来说,牛市可能有100个傻子接盘,熊市只剩下10个。 说不难是因为,币圈的本质是技术革命,分配方式革命,现在我认为是赌场、娱乐圈、军阀混战,这几个性质,跟牛熊无关,这么多人,这么多利益在里面纠缠,始终会给口饭吃. 币圈永远不缺暴富故事,币圈永远有从0到1个亿的项目和人,币圈这么长呢,7*24,未来还有好多路要走。看别人赚钱当然会焦虑,但是想想自己好像并不需要太多机会。这些fomo和错过,可能也是一种准备吧。我就等,每天关注,每天思考,死等。等到属于我的技师。

三角测量法来看Celestia估值

发文之前bigtime已经跌了12%了,在现在这个行情下,对链游的那种喜爱也逐渐淡化,不是不爱,是不知如何爱。先让它慢慢走着,我们今天聊Cosmos下的Celestia。对于阿童木我一直是很看好的,之前也说过,我要陪它到300(长期看不做投资建议)所以他生态下到我们也要好好研究。
Celestia 代币在 Aevo 上的交易估值已超过 20 亿美元。但是作为第一个专门为数据可用性而构建的链,对于它的估值成了最大的舆论,因为现在还没有其他的产品是和它用相同的方式构建的。Messari 最近还发表了一篇文章,想着把 Celestia 的公平估值与用户必须支付的数据量进行三角测量,来证明现在超过 20 亿的价格是合理的。

Cel 将区块链的三个组成部分(即执行、共识和数据可用性)分成不同的部分;在生态系统中,rollups 负责事务的执行,基础层处理所述事务的共识和数据可用性。
市场上最接近的同类产品是以太坊和它的子弟们;以太坊基础层处理网络的数据可用性和共识,而 Op 和 Arb 专门负责执行。两种设计的唯一区别在于交易的结算地点。在以太坊上,交易在基础层上结算,而在 Cel上的 Roll上,交易在主权 Roll 本身上结算。然而,结算更多的是数据可用性的副产品,因为只要链能够证明交易数据存在于链上的某个位置,它就可以证明交易结算顺序的合理性,下面细算估值到问题,有点费gpu但是细算一下还是清晰到。
对 Cel 估值进行三角测量的一个逻辑方法是借鉴市场如何有效定价以太坊及其汇总;以及作为该估值的关系或比率的延伸。以太坊目前交易量接近 1800 亿;太坊上的所有汇总总计总计接近 300 亿,这里面还包括尚未公开交易的 zkSync、Scroll 和 Taiko。想象一下,在一个以太坊仅充当汇总的基础层的宇宙中,我们根据 TVL 的级别然后抛去基础层以太坊的估值;基础层的价值可能约为 200 亿美元。按照这个逻辑;如果市场对 Cel上的汇总定价总计为 15 亿;Cel 应该按照与上述相同的比率,交易价格为 10 亿。给你们放一张照片就懂了

以太坊 Roll现在每年向基础层支付 6500 万美元费用来获取数据;用户为执行交易支付了超过 1 亿美元的 Roll。这也和Messari 报告所建议的那样,对此的合理扩展是根据 FDV / 费用倍数对两层进行定价。
我们知道执行层是有价值的,要不然也不会出现op和arb的存在;我们也知道数据可用性层价值数十亿美元,因为 Rollup 愿意为存储数据付费;但链上发生的交易数据的可用性只有通过给网络提供共识的验证器才能实现。
如果我们将费用视为对每一层价值的体现;我们就要考虑到为网络提供共识而支付给验证者的费用;因为他们受到网络通货膨胀或发行原生代币的激励来抵押资产并保护网络。换句话说,网络确实在向验证者付费,让他们提供共识。

以太坊基础层现在还需要向验证者支付超过 11 亿美金的利率奖励,确保网络安全;假设 ETH 当前交易价格为 1.5k。尽管验证者奖励也来自其他来源,比如小费等;在这个计算过程中,就只考虑原生eth发行,因为它更完整地反映了网络愿意为共识本身支付多少费用。
但是,我们可以根据锁定的总价值,把估值分开;一部分为保护 Rollups 和基础层上的资产而发放的验证者奖励部分;假设 TVL 是一个粗略但准确的指标来反映网络的价值。以太坊基础层的 TVL 目前接近 230 亿,而主要 Rollup 的 TVL 仅接近 30 亿。
然后我们最终会发现以太坊每年支付超过 1.2 亿美元来为汇总层提供共识;理论上,随着第 2 层采用率的增加,随着迁移到汇总的 TVL 的增加,这一数字应该会增长。
我们最终可以得出每层提供的服务与基础层和执行所支付的价值的比率为 3.6 比 1。这实际上意味着,用户每花费 1 美元,就要为以太坊生态系统中 Rollups 的执行付费;基础层的数据可用性和共识需要支付 3.6 美元。
3.63x 的比率是一个相当静态的观点,也是对市场目前如何定价模块化链的数据可用性和共识层的粗略估计;理论上应该根据标的资产的价格变动。
即兴发挥一下希望这个逻辑后面变得有用。由于大多数 Celestia rollup 尚未上线,所以很难为生态系统分配公平的估值;但我们可以利用假设和数字来对估值进行三角测量。
现在我们知道,在以太坊生态系统中,每支付 1 美元的执行费用,系统就能正常运行;基础层的数据可用性和执行将支付 3.6 美元。
所以,我第一步就是对Celestia生态系统中汇总所支付的执行费用估算。
假设 Celestia 生态系统中也有一个和Arb 等价 Rollup的,每日交易量为 50 万笔;并且 Rollups 将其执行 Gas 费用作为数据可用性成本的函数进行定价。理论来说,4844升级后,Celestia 上的数据可用性应该比以太坊上更有竞争力;假设 Rollups 的运营利润率为 75%,则 Celestia Rollups 的有效用户支付的费用应低于1 0.02(1-0.75)。
正如我们在 Cosmos 生态系统中所见证的那样,主权汇总有非常特殊的方式从活动中积累价值;我们只能说,这种定价方式将等式的两端联系起来,并使假设更加有根据,因为我们毕竟是在进行假设。看图更详细

如果以太坊中的上述比例在 Celestia 生态系统中也成立;这意味着奖励 Celestia 网络中的验证者需要以890 万美元作为基准。假设 Celestia 像其他 PoS 网络一样以 5% 到 7% 的奖励率运行,并且在网络早期只有总供应量的 10% 被用来保证网络的安全;这样估值范围接近 12 亿。

当然,这是根据我们在市场上看到的情况对 Celestia 的估值进行反向工程的粗略方法;更重要的是,通过 Arb等值汇总,Celestia 的价值将达到 10 亿。
但是也要考虑到以后,比如,未来升级带来的数据可用性费用的降低不会导致基础层估值的下调;并且不会使执行比基础层更有价值。
还有建立在层顶部的汇总越多;基础层变得越有价值,因为基础层为更多执行层提供数据可用性服务;所以,随着生态系统的发展,共识的价值会更高.
其实三角测量也有弊端,比如锁定的总价值无法确定,还有共识奖励和汇总的不是按照线性比例来的。这个方法适用于cel还是OK的,后面再有其他项目我们再加条件约束。
最后说下现在的热点bigtime,总的来说有创新,有团队,有资金。代币不参加治理这一点还是不错的,but回到起点说,现在熊市是无可厚非的。后面怎么走也需要时间,指望上一轮的热点再引爆现在,有点难。因为熊市的确流动性很差,就以旁氏来说,牛市可能有100个傻子接盘,熊市只剩下10个。
说不难是因为,币圈的本质是技术革命,分配方式革命,现在我认为是赌场、娱乐圈、军阀混战,这几个性质,跟牛熊无关,这么多人,这么多利益在里面纠缠,始终会给口饭吃.
币圈永远不缺暴富故事,币圈永远有从0到1个亿的项目和人,币圈这么长呢,7*24,未来还有好多路要走。看别人赚钱当然会焦虑,但是想想自己好像并不需要太多机会。这些fomo和错过,可能也是一种准备吧。我就等,每天关注,每天思考,死等。等到属于我的技师。
浏览最新的加密货币新闻
⚡️ 参与加密货币领域的最新讨论
💬 与喜爱的创作者互动
👍 查看感兴趣的内容
邮箱/手机号码

实时新闻

--
查看更多

热门文章

查看更多
网站地图
Cookie Preferences
平台条款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