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LIVE
Go2Mars的Web3研究
@Go2MarsCapital
这里是Go2Mars Capital的币安官方内容账号 Twitter: https://twitter.com/Go2MarsCapital
Siguiendo
Seguidores
Me gusta
compartieron
Todo el contenido
LIVE
--
【洞察随笔】由表及里:深挖UXLINK的三大核心价值6月初,UXLINK官方正式宣布其注册用户超过 1000 万,成为了 Web3 SocialFi 类别第一个站上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冰冻三尺定非一日之寒,UXLINK究竟有何魔力,能够从竞争愈发激烈的Web3 社交赛道中杀出重围,实现如此高效持续增长?今天,让我们从UXLINK的三大核心价值入手,由表及里,尝试深挖UXLINK用户增长的本质。 UXLINK是什么? 作为一款定位Web3社交的产品,UXLINK的产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UXLINK应用层 UXLINK应用层主要为生态应用提供基础的产品服务,包括增长裂变、群体功能等。该层利用MPC-TSS钱包账户服务和基于组的EOA账户服务,降低用户准入门槛并保护资产安全。主要产品有: UX钱包&DID: 用户可通过Telegram创建基于MPC的AA增强钱包,实现社交恢复和托管,兼顾安全性和低准入。创建钱包时,会自动使用zk技术为用户建立基于现实世界联系的SBT,保护隐私的同时继承自主身份和链下社交。UX Group: 群组是UXLINK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通过AI管理团体资源和数据,实现赋能。UX Social DEX: 用户可基于AA钱包直接进行加密资产交易。IDO平台和借贷平台将后续推出。 第二层:协议服务层与基础设施层——支撑外部性场景拓展 协议层提供开放接口,开发者可通过API和ABI高效管理用户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确保动态组合的链上社交应用无缝集成。 基础设施层采用混合可扩展架构(EVM + IPFS + 云),集成了以太坊主网、Arbitrum ONE、BNB链、Base Chain等EVM链,以及去中心化存储和集中式数据索引服务,从根本上保留了生态可拓展性。 对于接口拓展,UXLINK希望突破Web2营销SaaS平台的局限,用户数据价值不再单一,每个应用场景都意味着新的价值维度。这正是打破社交死亡螺旋的关键所在。 第三层:Social Liquidity Layer(待上线) 是一个用户主权的,让社交关系和数据资产化并流动起来的更底层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持用户和开发者在不同公链和不同的Dapp中安全的流转自身的社交资产。 与前两代SocialFi产品相比,UXLINK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熟人社交这一细分场景,在资产端进行了双代币模型的设计,力图融合资产属性。在产品架构上较为复杂,分为基本应用层、协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三者相互支持、补充。同时UXLINK为外部协议的接入留出了足够的接口,形成了包括流量入口、社交资产交易、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社交生态。这种系统设计旨在克服前两代SocialFi产品存在的问题,如用户收益预期不足、系统过于封闭等,力求在开放性和用户收益方面做出改进。 “熟人社交”概念催化下的用户增长 UXLINK的核心战略是建构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网络。在真实世界中,我们大多数社交互动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比如沟通、合作等。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熟人社交,是真实社交的最主要形式。与此同时,熟人社交具备天然的网络效应基础。它可以很自然地从一对一过渡到多对多、群组等形式,更容易形成立体式的社交关系网。而在社交媒体等场景中,陌生人社交也可以转化为熟人关系,成为拓展社交网络的重要渠道。 UXLINK将此熟人社交理念深度融合到SocialFi产品中。 其核心科技在于捕捉社交互动的频率和密度,打造以真实世界社交为基础的Web3社交生态。事实上,以熟人关系为核心的社交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验证,WhatsApp、Facebook等头部产品均是如此。在此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之上,我们可以预期UXLINK生态在未来将实现新一轮的SocialFi浪潮。这种将真实世界社交网络转化为Web3形态的创新模式,为广大用户和开发者带来全新的社交互动与价值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UXLINK及其他SocialFi项目在未来的精彩演绎。 核心价值之一:对“注册用户”的重新定义与严格把关 我们在开头就提到,UXLIN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注册用户,同时也是全球Web3 社交领域第一也是唯一一个正式迈入千万级俱乐部的SocialFi项目,用户量超过了所有其他已经上所或者暂未上所的项目。在以往来看,相比于用户量我们或许更偏向于以TVL来评判一款SocialFi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量可能是刷出来的或者僵尸号,无法为产品和社区带来实际的价值。 然而,对于UXLINK而言,他们通过产品设计对“注册用户”这一概念进行严格把关,并非是简单拥有一个UXLINK账号或者钱包就被纳入为注册用户范畴,而是要通过熟人之间的邀请、经过人机交互验证、并且实际使用UXLINK系列的DApp才算是正式的注册用户。尽管有如此限制,UXLINK统计出的注册用户数量仍然超过了1000万,位列Web3 SocialFi项目的榜首。 哪怕是与Telegram生态前段时间如同病毒式传播的NOTCOIN小游戏做比较,在统计用户数量的口径明显要更加严格的条件下,UXLINK的用户在链上交互的比例更高,日活量也更高,且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粘性更强,UXLINK当前在Web3社交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核心价值之二:空前的社区让上限变得难以估量 几乎对于任何一款to C产品,社区共识都是支撑其增长以及币价的基础,对于社交+金融属性结合的SocialFi赛道尤其如是,社区的共识决定了一款产品的上限所在。尽管暂时还没有正式迎来TGE,用户对UXLINK的共识已然初具规模。 目前UXLINK拥有超过160万社区NFT持有者,每张社区NFT都是$UXLINK代币的空投凭证,且数量还在迅速增加中。即使在空投前进行反女巫行动,UXLINK也已经实际积累了过百万的代币持有者。 代币的持有者越多,项目的TVL越高,市场对于项目的共识也就越强;而共识又会促成更多的交易,进而增强代币的流动性。社区共识、TVL增长与代币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形成正反馈的增长飞轮,实现快速并可持续的用户增长。 目前,UXLINK不仅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更是全球holders数量最多的SocialFi项目。在pre-TGE阶段就已经积累了空前强大的社区共识,并且还在随着时间高速增长,依目前来看UXLINK的天花板在哪里仍然是难以估量的。 核心价值之三:完备的代币经济模型为UXLINK生态引入正外部性 如果说共识决定上限,那么经济模型的设计则很大程度决定了一款产品的增长是昙花一现还是细水长流。前车之鉴来看,前两代SocialFi产品或定位过于宏大,或过度强调"Fi"属性,最终都未能长期吸引到广大用户,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在这方面,UXLINK通过使用经典的双币经济模型,旨在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的参与者们都能获得基于公平性的最大回报,从而为生态注入正外部性来支撑持续的快速增长。 除此以外,双币模型中最主要的治理代币$UXLINK,在UXLINK的生态中具有非常清晰且刚需的使用与消耗场景。$UXLINK主要用于社区治理以及从UXLINK生态中捕获真实收益分配给代币持有者。目前,UXLINK生态已覆盖超100家合作伙伴,并且未来还会增加。同时,任何对UXLINK协议的调用数据的使用都需要支付$UXLINK。从经济模型角度考虑,$UXLINK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到交易所购买,形成买盘,例如支付$TON购买Telegram内的广告。 另一方面,海量用户在UXLINK平台和生态内的交互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虽然目前UXLINK的策略是收取效用代币$UXUY作为手续费,但随着用户数量的攀升,一旦未来开始收取$UXLINK,将会形成千万用户级别的买盘。从项目方的视角,这也是UXLINK的盈利模式,目前以TOKEN价值计算已经是盈利状态。因此,在$UXLINK最大供应量确定的前提下,所有的场景都在购买和消耗这个代币,长远看是一个明显的通缩机制,形成稳定的价格支撑,帮助UXLINK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对比NOTCOIN等其他社交小游戏,在经济模型上则完全不具备该属性。正因如此,相比于其他TG小游戏与BOT,UXLINK丰富的社交生态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赛道定位形态,完备的经济模型又为其注入持续的活力。 UXLINK与它的S级团队 正如Seven X Ventures所评价的一样——UXLINK是典型的S级创始人带领S级团队的配置。他们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在产品研发、用户增长、运营管理和融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曾经操盘过拥有超过1亿用户的社交产品,具有卓越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跨入Web3领域后,UXLINK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和迭代能力。他们快速掌握了Web3的理念、技术框架和代币经济模式,不满足于沿袭先行者的路径,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切入角度。凭借丰富的创业经验,UXLINK团队能在短时间内高效交付产品、落地大型营销活动,并广泛对接合作伙伴。他们释放出了强劲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为UXLINK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触手可及的Web3社交Mass Adoption 纵观全局,当前加密市场正如火如荼地更新迭代,与90年代互联网浪潮颇有相似。在这轮新的技术潮流中,Farcaster和UXLINK作为Web3社交领域的佼佼者,展现了各自的独特生态策略。Farcaster采取了开放协议和开发者友好的方式,鼓励创新和多样化。这一策略促进了生态的快速扩张和用户体验的丰富性。 与Farcaster类似,UXLink也秉持开放生态和开发者支持的理念,确保技术创新和应用多样化。不过,UXLINK更着重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积极参与。通过激励早期用户和社区治理,UXLINK确保了公平性和增长激励,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应用创新。现如今UXLINK团队做出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高效稳定的用户增长和初具规模的社区共识便是最好的佐证。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下,Crypto Adoption到Mass Adoption是实现必然的。 第一个千万级俱乐部的出现,已然成为Web3社交mass adoption路上里程碑式的一个时刻。

【洞察随笔】由表及里:深挖UXLINK的三大核心价值

6月初,UXLINK官方正式宣布其注册用户超过 1000 万,成为了 Web3 SocialFi 类别第一个站上千万级用户的产品。冰冻三尺定非一日之寒,UXLINK究竟有何魔力,能够从竞争愈发激烈的Web3 社交赛道中杀出重围,实现如此高效持续增长?今天,让我们从UXLINK的三大核心价值入手,由表及里,尝试深挖UXLINK用户增长的本质。

UXLINK是什么?
作为一款定位Web3社交的产品,UXLINK的产品结构分为三个层次。

第一层:UXLINK应用层
UXLINK应用层主要为生态应用提供基础的产品服务,包括增长裂变、群体功能等。该层利用MPC-TSS钱包账户服务和基于组的EOA账户服务,降低用户准入门槛并保护资产安全。主要产品有:
UX钱包&DID: 用户可通过Telegram创建基于MPC的AA增强钱包,实现社交恢复和托管,兼顾安全性和低准入。创建钱包时,会自动使用zk技术为用户建立基于现实世界联系的SBT,保护隐私的同时继承自主身份和链下社交。UX Group: 群组是UXLINK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通过AI管理团体资源和数据,实现赋能。UX Social DEX: 用户可基于AA钱包直接进行加密资产交易。IDO平台和借贷平台将后续推出。
第二层:协议服务层与基础设施层——支撑外部性场景拓展
协议层提供开放接口,开发者可通过API和ABI高效管理用户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确保动态组合的链上社交应用无缝集成。
基础设施层采用混合可扩展架构(EVM + IPFS + 云),集成了以太坊主网、Arbitrum ONE、BNB链、Base Chain等EVM链,以及去中心化存储和集中式数据索引服务,从根本上保留了生态可拓展性。
对于接口拓展,UXLINK希望突破Web2营销SaaS平台的局限,用户数据价值不再单一,每个应用场景都意味着新的价值维度。这正是打破社交死亡螺旋的关键所在。
第三层:Social Liquidity Layer(待上线)
是一个用户主权的,让社交关系和数据资产化并流动起来的更底层的基础设施,可以支持用户和开发者在不同公链和不同的Dapp中安全的流转自身的社交资产。
与前两代SocialFi产品相比,UXLINK在设计之初就瞄准了熟人社交这一细分场景,在资产端进行了双代币模型的设计,力图融合资产属性。在产品架构上较为复杂,分为基本应用层、协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三者相互支持、补充。同时UXLINK为外部协议的接入留出了足够的接口,形成了包括流量入口、社交资产交易、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社交生态。这种系统设计旨在克服前两代SocialFi产品存在的问题,如用户收益预期不足、系统过于封闭等,力求在开放性和用户收益方面做出改进。
“熟人社交”概念催化下的用户增长
UXLINK的核心战略是建构基于熟人关系的社交网络。在真实世界中,我们大多数社交互动都是发生在熟人之间,比如沟通、合作等。这种建立在信任基础之上的熟人社交,是真实社交的最主要形式。与此同时,熟人社交具备天然的网络效应基础。它可以很自然地从一对一过渡到多对多、群组等形式,更容易形成立体式的社交关系网。而在社交媒体等场景中,陌生人社交也可以转化为熟人关系,成为拓展社交网络的重要渠道。
UXLINK将此熟人社交理念深度融合到SocialFi产品中。
其核心科技在于捕捉社交互动的频率和密度,打造以真实世界社交为基础的Web3社交生态。事实上,以熟人关系为核心的社交产品在全球范围内已得到广泛验证,WhatsApp、Facebook等头部产品均是如此。在此巨大的用户基础和完备的基础设施之上,我们可以预期UXLINK生态在未来将实现新一轮的SocialFi浪潮。这种将真实世界社交网络转化为Web3形态的创新模式,为广大用户和开发者带来全新的社交互动与价值可能。让我们共同期待UXLINK及其他SocialFi项目在未来的精彩演绎。
核心价值之一:对“注册用户”的重新定义与严格把关
我们在开头就提到,UXLINK目前已经拥有超过1000万注册用户,同时也是全球Web3 社交领域第一也是唯一一个正式迈入千万级俱乐部的SocialFi项目,用户量超过了所有其他已经上所或者暂未上所的项目。在以往来看,相比于用户量我们或许更偏向于以TVL来评判一款SocialFi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用户量可能是刷出来的或者僵尸号,无法为产品和社区带来实际的价值。
然而,对于UXLINK而言,他们通过产品设计对“注册用户”这一概念进行严格把关,并非是简单拥有一个UXLINK账号或者钱包就被纳入为注册用户范畴,而是要通过熟人之间的邀请、经过人机交互验证、并且实际使用UXLINK系列的DApp才算是正式的注册用户。尽管有如此限制,UXLINK统计出的注册用户数量仍然超过了1000万,位列Web3 SocialFi项目的榜首。
哪怕是与Telegram生态前段时间如同病毒式传播的NOTCOIN小游戏做比较,在统计用户数量的口径明显要更加严格的条件下,UXLINK的用户在链上交互的比例更高,日活量也更高,且用户与产品之间的粘性更强,UXLINK当前在Web3社交用户心目中的地位可见一斑。
核心价值之二:空前的社区让上限变得难以估量
几乎对于任何一款to C产品,社区共识都是支撑其增长以及币价的基础,对于社交+金融属性结合的SocialFi赛道尤其如是,社区的共识决定了一款产品的上限所在。尽管暂时还没有正式迎来TGE,用户对UXLINK的共识已然初具规模。
目前UXLINK拥有超过160万社区NFT持有者,每张社区NFT都是$UXLINK代币的空投凭证,且数量还在迅速增加中。即使在空投前进行反女巫行动,UXLINK也已经实际积累了过百万的代币持有者。
代币的持有者越多,项目的TVL越高,市场对于项目的共识也就越强;而共识又会促成更多的交易,进而增强代币的流动性。社区共识、TVL增长与代币价格三者之间相互促进,形成正反馈的增长飞轮,实现快速并可持续的用户增长。
目前,UXLINK不仅是全球用户数量最多,更是全球holders数量最多的SocialFi项目。在pre-TGE阶段就已经积累了空前强大的社区共识,并且还在随着时间高速增长,依目前来看UXLINK的天花板在哪里仍然是难以估量的。
核心价值之三:完备的代币经济模型为UXLINK生态引入正外部性
如果说共识决定上限,那么经济模型的设计则很大程度决定了一款产品的增长是昙花一现还是细水长流。前车之鉴来看,前两代SocialFi产品或定位过于宏大,或过度强调"Fi"属性,最终都未能长期吸引到广大用户,实现可持续性增长。在这方面,UXLINK通过使用经典的双币经济模型,旨在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的参与者们都能获得基于公平性的最大回报,从而为生态注入正外部性来支撑持续的快速增长。
除此以外,双币模型中最主要的治理代币$UXLINK,在UXLINK的生态中具有非常清晰且刚需的使用与消耗场景。$UXLINK主要用于社区治理以及从UXLINK生态中捕获真实收益分配给代币持有者。目前,UXLINK生态已覆盖超100家合作伙伴,并且未来还会增加。同时,任何对UXLINK协议的调用数据的使用都需要支付$UXLINK。从经济模型角度考虑,$UXLINK不会凭空产生,需要到交易所购买,形成买盘,例如支付$TON购买Telegram内的广告。
另一方面,海量用户在UXLINK平台和生态内的交互也需要支付一定的手续费。虽然目前UXLINK的策略是收取效用代币$UXUY作为手续费,但随着用户数量的攀升,一旦未来开始收取$UXLINK,将会形成千万用户级别的买盘。从项目方的视角,这也是UXLINK的盈利模式,目前以TOKEN价值计算已经是盈利状态。因此,在$UXLINK最大供应量确定的前提下,所有的场景都在购买和消耗这个代币,长远看是一个明显的通缩机制,形成稳定的价格支撑,帮助UXLINK实现可持续性发展。而对比NOTCOIN等其他社交小游戏,在经济模型上则完全不具备该属性。正因如此,相比于其他TG小游戏与BOT,UXLINK丰富的社交生态赋予了其与众不同的赛道定位形态,完备的经济模型又为其注入持续的活力。
UXLINK与它的S级团队
正如Seven X Ventures所评价的一样——UXLINK是典型的S级创始人带领S级团队的配置。他们在互联网行业深耕多年,在产品研发、用户增长、运营管理和融资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一线经验。曾经操盘过拥有超过1亿用户的社交产品,具有卓越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
跨入Web3领域后,UXLINK团队展现出了惊人的学习和迭代能力。他们快速掌握了Web3的理念、技术框架和代币经济模式,不满足于沿袭先行者的路径,而是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定位和切入角度。凭借丰富的创业经验,UXLINK团队能在短时间内高效交付产品、落地大型营销活动,并广泛对接合作伙伴。他们释放出了强劲的执行力和资源整合能力,这为UXLINK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触手可及的Web3社交Mass Adoption
纵观全局,当前加密市场正如火如荼地更新迭代,与90年代互联网浪潮颇有相似。在这轮新的技术潮流中,Farcaster和UXLINK作为Web3社交领域的佼佼者,展现了各自的独特生态策略。Farcaster采取了开放协议和开发者友好的方式,鼓励创新和多样化。这一策略促进了生态的快速扩张和用户体验的丰富性。
与Farcaster类似,UXLink也秉持开放生态和开发者支持的理念,确保技术创新和应用多样化。不过,UXLINK更着重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积极参与。通过激励早期用户和社区治理,UXLINK确保了公平性和增长激励,并通过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了应用创新。现如今UXLINK团队做出的努力已经初见成效,高效稳定的用户增长和初具规模的社区共识便是最好的佐证。可以预见到的是,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下,Crypto Adoption到Mass Adoption是实现必然的。
第一个千万级俱乐部的出现,已然成为Web3社交mass adoption路上里程碑式的一个时刻。
【深度洞察】深入Optopia——AI Agent加成下的Intent-Centric Layer2落地实践自从Paradigm在2023年首次提出Intent-Centric叙事并将其列入最为关注的十大赛道之首,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除了ETHCC上引起关注的明星产品外,还有更多的项目团队选择了在幕后默默耕耘,专注于产品的精进和实际应用。 随着AI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AI Agent方向的实践,一种更加crypto native的ai+crypto产品理念展现在我们眼前,即AI Agent as a Solver。但如何基于加密经济学的激励对产品进行有机落地仍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挑战。 最近上线主网的Optopia或许能给市场带来经济激励驱动下的AI Agent 与Intent-Centric相结合的最新工程化实践参考。 Intent-Centric架构回顾:关键工程化挑战 自从上一次Intent-Centric叙事在市场获得大量曝光度,已经过去了一年之久,在当下我们重新回顾这一年中该赛道的进展,深入分析工程化实践的制约环节。 用相对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意图,即 “链上用户提出目标以及一组条件约束,将与区块链交互的复杂性外包,在实现最优化路径的同时保证用户对资产和加密身份的控制权”。交易聚合器便是一个运行已久的意图的例子,用户提出目标和约束 “使用最优的价格完成交易对A/B之间数量为X的交易”,而聚合器负责在不同流动性池中寻找最优价格路由路径后在前端对用户展示模拟最优路径执行的结果,以此实现意图。 基于上文中的描述,一个通用的Intent-Centric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ATO(Abstracted Transaction Objects,抽象交易对象) ,即用户的的意图。流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Client、Driver和Solver,具体负责工作如下 Client: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前端,将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编译为机器语言形式,一组包括目标和约束的结构化意图描述;Driver: 在整个意图架构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包括ATO 广播:将抽象交易对象 (ATO) 广播到内存池,所有求解器都可以在内存池中启动其执行过程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模拟和验证:接收所有Solver的解决方案,进行链下模拟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然后发布获胜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聚合:对于给定的意图,聚合来自不同ATO的解决方案,将它们组合成统一的执行计划以供最终实施Solver:意图的实现者,通常为多个,基于意图的约束给出最优的目标执行路径。 自从Intent概念提出,便引发了行业内诸多的讨论,有一些批评认为intent-centric更多偏向于抽象表达的产品设计哲学,在工程落地上实现困难。同时,用户资产的安全性、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转译过程中的信息磨损,Solver的进入、选择、结算以及激励机制的设计,都是摆在具体实现中的一个个难题。 Optopia架构解析:基于AI Agent的解决方案 正如上文所说,intent-centric的架构具体工程化实现在当前的区块链架构下较为困难,已有的解决方案大多都是在链之上进行一层封装,而Optopia则是第一条在链层面为intent的工程实现进行专门设计的以太坊layer2,并专门为链上AI 生态搭建了意图中心发布框架。 如图2所示,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看,Optopia是用4everland的Raas(Rollup as a Service)服务搭建的Layer2。基于Op stack的框架,选用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Arweave 作为DA服务商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可访问性,这带来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且模块化的基础设施账本,它为AI代理执行Web3交易创建了一个标准框架。 如图3所示,在Optopia设计的意图发布中心框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色: 意图发布者:意图发布者负责在意图中心内创建意图,并通过分配任何有价值的代币来激励人工智能代理执行这些意图。意图是人工智能代理可以承担的可操作的目标或任务。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与意图中心交互以访问意图并利用可用的知识来尝试和完成这些意图。他们在成功完成意图后以奖励积分的形式获得奖励,然后将其用于分配奖励。构建者:构建者通过培训和发布知识供人工智能代理学习和使用,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增强了人工智能代理的能力,构建者会根据人工智能代理利用其知识所获得的积分份额来获得激励。$OPAI代币持有人:OPAI 持有者能够锁定 OPAI 代币并接收投票锁定代币(vlOPAI)。通过使用这些代币进行投票,OPAI 持有者可以确定意向中心内意向的排放权重。反过来,这个权重会影响 AI 代理在完成每个意图时获得的 OPAI 奖励。 在上文中提到的通用意图执行框架中,Solver是执行用户Intent的实体,无论是在链上还是链下环境中。Solver通过竞争来解决用户提出的Intent,以获得奖励。这种模型鼓励了效率和创新,因为多个Solver会尝试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完成用户的Intent。 Optopia通过其独特的框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在Optopia的生态系统中,AI Agent承担了Solver的角色,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集成和封装。这意味着AI Agent不仅仅是执行意图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能够利用由Builder创建和优化的特定知识库来增强其执行能力。如果说之前的普通的Solver是上一代搜索引擎,只能够沿着预设路径进行执行,那么AI Agent的代替,就是将其升级为了GPT,能够进行自由度更强的智能路径搜索。 结合加密经济学:激励框架的融合之道 虽然Optopia还未发布更加精细的经济模型,但我们从其意图发布中心框架中可窥一斑。面对AI Agent处理结果反差可能较大、激励与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将经典的ve模型引入了生态系统中。 意图发布中心框架的执行流程基本如下: 意图创建和激励 :意图发布者在意图中心内创建意图,并分配有价值的代币来激励人工智能代理有效地执行这些意图。知识训练与发布:构建者训练和发布知识供人工智能代理访问、学习和使用。他们的激励措施与人工智能代理使用其知识所获得的积分份额有关。AI代理交互:AI 代理与意图中心交互以访问意图并利用其知识来尝试并完成分配的意图。奖励分配:成功完成意图后,人工智能代理将获得奖励积分,构建者将获得积分份额,这有助于分配意图奖励。$OPAI 持有者参与:$OPAI 持有者有机会通过锁定 $OPAI 代币、接收 vlOPAI 以及对意向发行权重进行投票来参与意图中心的治理。 首先,AI Agent执行结果的准确性关乎着整个Optpoia生态的发展,在资产上的直接反应便是其生态代币$OPAI的价格变化;‘因此质押$OPAI的投票者为了维护其资产的价格,就有驱动力投票选出最优的AI Agent进行激励;效果较差的Agent获得的激励减少,那么建设者就有更充足的动力来对Agent进行持续的优化,来覆盖自己的训练成本并获得奖励,同时在优化过程中还能获得意图创建者的激励。 ve模型在平衡各方博弈中,往往能起到优异的效果。不仅如此,链级别的也能为生态的开发者创造出足够的二层产品空间,例如在意图治理框架之上开发一款Convex类产品,解放vlOPAI流动性并进行委托投票。上一轮的DeFi Governance War或许会在Optopia中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 Optopia概览:总结与未来展望 在Optopia的设计中,AI Agent的引入将智能执行路径在链级别对Solver的能力进行了拓展,而ve模型的采用,完美的解决了Solver的激励问题。主网发布以来,Optopia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Agent 构建者加入,来真正实现其作为承接百万级用户进入Web3的用户友好门户。 就在6月13日,Optopia宣布完成了种子轮融资,由G·Ventures、Kucoin Ventures、JRR Capital、KKP International Limited、ZenTrading、Klein Labs、MCS Capital多家前沿风险投资公司及区块链知名个人投资者 MrBlock 参投,为Optopia带来资金和战略辅导。而所筹资金也将用于加速 Optopia 的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与优化、增强 AI 能力、构建去中心化技术以及提高社区参与度。 作为普通用户,Optopia也提供了参与这场盛宴获得早期筹码的机会。Optopia通过Gas Mining来进行初始代币发行,即在特定的Booster Event中,用户在执行交易时消耗的gas费用可用于挖矿,从而获得相应的代币奖励。这样的发行能够进一步增强用户对于网络的参与感并实现初始的交易活动和网络增长,来进行整个经济体的启动。 AI 作为这轮牛市最大的叙事之一,其与crypto的有机结合也是许多从业者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点,而Optopia作为AI Agent领域先行者,与intent结合的实践也对整个市场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深度洞察】深入Optopia——AI Agent加成下的Intent-Centric Layer2落地实践

自从Paradigm在2023年首次提出Intent-Centric叙事并将其列入最为关注的十大赛道之首,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除了ETHCC上引起关注的明星产品外,还有更多的项目团队选择了在幕后默默耕耘,专注于产品的精进和实际应用。
随着AI领域的快速发展,特别是AI Agent方向的实践,一种更加crypto native的ai+crypto产品理念展现在我们眼前,即AI Agent as a Solver。但如何基于加密经济学的激励对产品进行有机落地仍然是摆在所有人面前的挑战。
最近上线主网的Optopia或许能给市场带来经济激励驱动下的AI Agent 与Intent-Centric相结合的最新工程化实践参考。
Intent-Centric架构回顾:关键工程化挑战
自从上一次Intent-Centric叙事在市场获得大量曝光度,已经过去了一年之久,在当下我们重新回顾这一年中该赛道的进展,深入分析工程化实践的制约环节。

用相对抽象的语言来描述意图,即 “链上用户提出目标以及一组条件约束,将与区块链交互的复杂性外包,在实现最优化路径的同时保证用户对资产和加密身份的控制权”。交易聚合器便是一个运行已久的意图的例子,用户提出目标和约束 “使用最优的价格完成交易对A/B之间数量为X的交易”,而聚合器负责在不同流动性池中寻找最优价格路由路径后在前端对用户展示模拟最优路径执行的结果,以此实现意图。
基于上文中的描述,一个通用的Intent-Centric架构如图1所示,其中ATO(Abstracted Transaction Objects,抽象交易对象) ,即用户的的意图。流程中的主要角色包括Client、Driver和Solver,具体负责工作如下
Client:与用户进行交互的前端,将用户输入的自然语言编译为机器语言形式,一组包括目标和约束的结构化意图描述;Driver: 在整个意图架构中起着最为重要的作用,包括ATO 广播:将抽象交易对象 (ATO) 广播到内存池,所有求解器都可以在内存池中启动其执行过程以找到最佳解决方案。模拟和验证:接收所有Solver的解决方案,进行链下模拟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安全性,然后发布获胜解决方案。解决方案的聚合:对于给定的意图,聚合来自不同ATO的解决方案,将它们组合成统一的执行计划以供最终实施Solver:意图的实现者,通常为多个,基于意图的约束给出最优的目标执行路径。

自从Intent概念提出,便引发了行业内诸多的讨论,有一些批评认为intent-centric更多偏向于抽象表达的产品设计哲学,在工程落地上实现困难。同时,用户资产的安全性、自然语言到机器语言转译过程中的信息磨损,Solver的进入、选择、结算以及激励机制的设计,都是摆在具体实现中的一个个难题。
Optopia架构解析:基于AI Agent的解决方案
正如上文所说,intent-centric的架构具体工程化实现在当前的区块链架构下较为困难,已有的解决方案大多都是在链之上进行一层封装,而Optopia则是第一条在链层面为intent的工程实现进行专门设计的以太坊layer2,并专门为链上AI 生态搭建了意图中心发布框架。
如图2所示,从模块化的角度来看,Optopia是用4everland的Raas(Rollup as a Service)服务搭建的Layer2。基于Op stack的框架,选用去中心化存储解决方案Arweave 作为DA服务商来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可访问性,这带来了一个低成本、高效率且模块化的基础设施账本,它为AI代理执行Web3交易创建了一个标准框架。

如图3所示,在Optopia设计的意图发布中心框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角色:
意图发布者:意图发布者负责在意图中心内创建意图,并通过分配任何有价值的代币来激励人工智能代理执行这些意图。意图是人工智能代理可以承担的可操作的目标或任务。AI Agent:人工智能代理与意图中心交互以访问意图并利用可用的知识来尝试和完成这些意图。他们在成功完成意图后以奖励积分的形式获得奖励,然后将其用于分配奖励。构建者:构建者通过培训和发布知识供人工智能代理学习和使用,在人工智能生态系统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过程增强了人工智能代理的能力,构建者会根据人工智能代理利用其知识所获得的积分份额来获得激励。$OPAI代币持有人:OPAI 持有者能够锁定 OPAI 代币并接收投票锁定代币(vlOPAI)。通过使用这些代币进行投票,OPAI 持有者可以确定意向中心内意向的排放权重。反过来,这个权重会影响 AI 代理在完成每个意图时获得的 OPAI 奖励。

在上文中提到的通用意图执行框架中,Solver是执行用户Intent的实体,无论是在链上还是链下环境中。Solver通过竞争来解决用户提出的Intent,以获得奖励。这种模型鼓励了效率和创新,因为多个Solver会尝试以最有效的方式来完成用户的Intent。
Optopia通过其独特的框架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概念。在Optopia的生态系统中,AI Agent承担了Solver的角色,但进行了更深层次的集成和封装。这意味着AI Agent不仅仅是执行意图的独立实体,它们还能够利用由Builder创建和优化的特定知识库来增强其执行能力。如果说之前的普通的Solver是上一代搜索引擎,只能够沿着预设路径进行执行,那么AI Agent的代替,就是将其升级为了GPT,能够进行自由度更强的智能路径搜索。
结合加密经济学:激励框架的融合之道
虽然Optopia还未发布更加精细的经济模型,但我们从其意图发布中心框架中可窥一斑。面对AI Agent处理结果反差可能较大、激励与目标不一致等问题,将经典的ve模型引入了生态系统中。
意图发布中心框架的执行流程基本如下:
意图创建和激励 :意图发布者在意图中心内创建意图,并分配有价值的代币来激励人工智能代理有效地执行这些意图。知识训练与发布:构建者训练和发布知识供人工智能代理访问、学习和使用。他们的激励措施与人工智能代理使用其知识所获得的积分份额有关。AI代理交互:AI 代理与意图中心交互以访问意图并利用其知识来尝试并完成分配的意图。奖励分配:成功完成意图后,人工智能代理将获得奖励积分,构建者将获得积分份额,这有助于分配意图奖励。$OPAI 持有者参与:$OPAI 持有者有机会通过锁定 $OPAI 代币、接收 vlOPAI 以及对意向发行权重进行投票来参与意图中心的治理。
首先,AI Agent执行结果的准确性关乎着整个Optpoia生态的发展,在资产上的直接反应便是其生态代币$OPAI的价格变化;‘因此质押$OPAI的投票者为了维护其资产的价格,就有驱动力投票选出最优的AI Agent进行激励;效果较差的Agent获得的激励减少,那么建设者就有更充足的动力来对Agent进行持续的优化,来覆盖自己的训练成本并获得奖励,同时在优化过程中还能获得意图创建者的激励。
ve模型在平衡各方博弈中,往往能起到优异的效果。不仅如此,链级别的也能为生态的开发者创造出足够的二层产品空间,例如在意图治理框架之上开发一款Convex类产品,解放vlOPAI流动性并进行委托投票。上一轮的DeFi Governance War或许会在Optopia中以另外一种形式出现。
Optopia概览:总结与未来展望
在Optopia的设计中,AI Agent的引入将智能执行路径在链级别对Solver的能力进行了拓展,而ve模型的采用,完美的解决了Solver的激励问题。主网发布以来,Optopia正在吸引越来越多的Agent 构建者加入,来真正实现其作为承接百万级用户进入Web3的用户友好门户。
就在6月13日,Optopia宣布完成了种子轮融资,由G·Ventures、Kucoin Ventures、JRR Capital、KKP International Limited、ZenTrading、Klein Labs、MCS Capital多家前沿风险投资公司及区块链知名个人投资者 MrBlock 参投,为Optopia带来资金和战略辅导。而所筹资金也将用于加速 Optopia 的基础设施的持续升级与优化、增强 AI 能力、构建去中心化技术以及提高社区参与度。
作为普通用户,Optopia也提供了参与这场盛宴获得早期筹码的机会。Optopia通过Gas Mining来进行初始代币发行,即在特定的Booster Event中,用户在执行交易时消耗的gas费用可用于挖矿,从而获得相应的代币奖励。这样的发行能够进一步增强用户对于网络的参与感并实现初始的交易活动和网络增长,来进行整个经济体的启动。
AI 作为这轮牛市最大的叙事之一,其与crypto的有机结合也是许多从业者正在积极探索的一点,而Optopia作为AI Agent领域先行者,与intent结合的实践也对整个市场有着积极的探索意义。
以UXLINK与NOTCOIN为例,如何判定Web3社交应用的Mass Adoption?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作为Web3领域中一个持续的叙事主题,其核心目标是将Web2平台所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迁移至Web3生态系统。每个在促进mass adoption叙事落地道路之上的项目,都会成为并且理应成为整个市场的焦点。 正源于此,Mass Adoption会成为众多Web3产品,尤其是格外注重用户参与量的Web3社交产品的终极目标之一。所以,当一个项目走上Mass Adoption的道路,会出现什么趋势?又有哪些特征值得其他项目学习与参考? 为此,我们选取了近期在Crypto社交两大热门头部项目UXLINK与NOTCOIN,将从数据层面进行深入刨析,以此说明,想要实现基本的Mass Adoption,产品在数据层面需要满足何种要求? 以Notcoin为例,依托于ton生态和9亿平均月活的全球顶级社交产品telegram,利用利用轻量级Tap-to-Earn进行挖矿和病毒式传播,让许多新用户通过Telegram入口进入Web3,自 2024 年 1 月 1 日上线以来,Notcoin就成为Telegram 上热度和用户量最高的的频道之一。社区热度极高,参与人数超过 3000 万,电报群人数超过600万,实现了巨大的成功。 NOTCOIN在上市前已经吸引了千万级的用户群体,其中活跃用户数达到了百万级别。5月16日,NOTCOIN成功登陆了多家顶级交易所,目前其全流通市值(FDV)已达到12亿美元,参与该项目的用户普遍实现了显著的财富增长。 而UXLINK在落实Mass Adoption的路上,社交平台和基础设施UXLINK利用熟人社交关系Link-to-Earn建立Web3社交网络,并把用户组织到熟人群组中,同时服务用户和开发者,根据UXLINK官网显示,UXLINK注册用户超700万,覆盖10万个群组可触达800万用户,就目前来看,产品在相关数据层面仍然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核心基本面数据出发,对NOTCOIN和UXLINK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在进行项目比较时,我们面临着链下数据来源难以验证的挑战。因此,本分析将侧重于从链上数据的角度来评估两个不同领域的项目。NOTCOIN的链上数据主要在TON区块链上,而UXLINK的核心数据则集中在Arbitrum/EVM生态系统中。 从链上holders的角度: 依据TON区块链的链上数据,我们观察到在Token Generation Event(TGE)之前,NOTCOIN大约拥有22万持有者。自其上市以来,持有者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超过100万。若用事件分析法进行增长归因,Notcoin的核心的增长动力,更多来源于上市之后的各种激励。 根据Dune Analytics提供的数据,UXLINK目前拥有超300万链上积分持有者,并且已有约140万NFT持有者。公开资料显示,这些NFT持有者是UXLINK社区内链上积分积累较多的高价值用户,并且是获得空投的唯一凭证。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在UXLINK上市前,其Token的持有者数量约140万或更多,超过了NOTCOIN上市后的规模,后续情况如何尚待考证,但如果UXLINK能持续找到相关的增长动力保持同幅度增长,不难想象其庞大的发展空间。 从活跃用户的角度 在分析NOTCOIN的活跃用户数据时,我们发现在Token Generation Event(TGE)及其后的5天内,活跃用户数量主要在30万至50万之间,并且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对于UXLINK,链上数据显示其每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50万。具体来看,在24小时、7天和30天的时间范围内,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7.4万、100万和380万。这些数据表明UXLINK的用户参与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当前数据的增长动力多来源于市场营销与产品自身属性,如果在TGE的事件赋能下,或许会有一些更大的变化。 再从Tokens的分布来看 NOT代币的总供应量为102,719,221,714枚。根据分配计划,78%的代币将被分配给参与Tap-to-Earn挖矿机制的矿工以及Voucher持有者。剩余的22%将被预留给未来的生态系统基金和开发基金,以支持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扩展。 UXLINK代币的总供应量设定为1,000,000,000枚。在这个总量中,65%的代币将被分配给社区的贡献者和开发者,通过POW(工作量证明)、Link-to-Earn(链接赚取)和Build-to-Earn(构建赚取)等机制。剩余的35%将被分配给投资者、团队成员以及项目开发,以确保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团队的激励。 在Web3生态系统中,能够聚集超过500万用户规模的项目屈指可数。尽管我们所讨论的两个项目分别处于不同的业务领域,这限制了我们进行深入的业务分析的可能性。然而,通过对比它们的链上数据,我们依然能够揭示那些在实现madd adoption方面取得成功的项目所共有的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对于评估项目当前的财富效应至关重要,而且对于预测整个市场的未来趋势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正致力于推动大规模用户采纳的项目,我们应当持续保持敬意和密切的观察。 数据来源: https://tonalytica.redoubt.online/public/dashboards/DdU5wpspip3RiIozMgVm2Tv8D9skZjSaNdMoumck?org_slug=default https://dune.com/uxlink/uxuy https://cdn.joincommunity.xyz/notcoin/Notcoin_Whitepaper.pdf https://docs.uxlink.io/uxuy-labs-api/whitepaper/white-paper https://dappradar.com/rankings/social https://www.coindesk.com/press-release/2024/05/30/social-monster-uxlink-achieves-global-user-tiered-operations-with-nft-distribution/

以UXLINK与NOTCOIN为例,如何判定Web3社交应用的Mass Adoption?

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作为Web3领域中一个持续的叙事主题,其核心目标是将Web2平台所积累的庞大用户基础迁移至Web3生态系统。每个在促进mass adoption叙事落地道路之上的项目,都会成为并且理应成为整个市场的焦点。

正源于此,Mass Adoption会成为众多Web3产品,尤其是格外注重用户参与量的Web3社交产品的终极目标之一。所以,当一个项目走上Mass Adoption的道路,会出现什么趋势?又有哪些特征值得其他项目学习与参考?
为此,我们选取了近期在Crypto社交两大热门头部项目UXLINK与NOTCOIN,将从数据层面进行深入刨析,以此说明,想要实现基本的Mass Adoption,产品在数据层面需要满足何种要求?

以Notcoin为例,依托于ton生态和9亿平均月活的全球顶级社交产品telegram,利用利用轻量级Tap-to-Earn进行挖矿和病毒式传播,让许多新用户通过Telegram入口进入Web3,自 2024 年 1 月 1 日上线以来,Notcoin就成为Telegram 上热度和用户量最高的的频道之一。社区热度极高,参与人数超过 3000 万,电报群人数超过600万,实现了巨大的成功。

NOTCOIN在上市前已经吸引了千万级的用户群体,其中活跃用户数达到了百万级别。5月16日,NOTCOIN成功登陆了多家顶级交易所,目前其全流通市值(FDV)已达到12亿美元,参与该项目的用户普遍实现了显著的财富增长。

而UXLINK在落实Mass Adoption的路上,社交平台和基础设施UXLINK利用熟人社交关系Link-to-Earn建立Web3社交网络,并把用户组织到熟人群组中,同时服务用户和开发者,根据UXLINK官网显示,UXLINK注册用户超700万,覆盖10万个群组可触达800万用户,就目前来看,产品在相关数据层面仍然还有较大的增长潜力。

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从核心基本面数据出发,对NOTCOIN和UXLINK进行深入的比较分析。

在进行项目比较时,我们面临着链下数据来源难以验证的挑战。因此,本分析将侧重于从链上数据的角度来评估两个不同领域的项目。NOTCOIN的链上数据主要在TON区块链上,而UXLINK的核心数据则集中在Arbitrum/EVM生态系统中。
从链上holders的角度:
依据TON区块链的链上数据,我们观察到在Token Generation Event(TGE)之前,NOTCOIN大约拥有22万持有者。自其上市以来,持有者数量稳步增长,目前已超过100万。若用事件分析法进行增长归因,Notcoin的核心的增长动力,更多来源于上市之后的各种激励。

根据Dune Analytics提供的数据,UXLINK目前拥有超300万链上积分持有者,并且已有约140万NFT持有者。公开资料显示,这些NFT持有者是UXLINK社区内链上积分积累较多的高价值用户,并且是获得空投的唯一凭证。因此,我们可以合理推断,在UXLINK上市前,其Token的持有者数量约140万或更多,超过了NOTCOIN上市后的规模,后续情况如何尚待考证,但如果UXLINK能持续找到相关的增长动力保持同幅度增长,不难想象其庞大的发展空间。

从活跃用户的角度
在分析NOTCOIN的活跃用户数据时,我们发现在Token Generation Event(TGE)及其后的5天内,活跃用户数量主要在30万至50万之间,并且呈现出逐渐下降的趋势。

对于UXLINK,链上数据显示其每日活跃用户数已超过50万。具体来看,在24小时、7天和30天的时间范围内,活跃用户数分别为57.4万、100万和380万。这些数据表明UXLINK的用户参与度在不同时间尺度上均保持在较高水平。需要强调的是,当前数据的增长动力多来源于市场营销与产品自身属性,如果在TGE的事件赋能下,或许会有一些更大的变化。

再从Tokens的分布来看
NOT代币的总供应量为102,719,221,714枚。根据分配计划,78%的代币将被分配给参与Tap-to-Earn挖矿机制的矿工以及Voucher持有者。剩余的22%将被预留给未来的生态系统基金和开发基金,以支持项目的持续发展和生态系统的扩展。

UXLINK代币的总供应量设定为1,000,000,000枚。在这个总量中,65%的代币将被分配给社区的贡献者和开发者,通过POW(工作量证明)、Link-to-Earn(链接赚取)和Build-to-Earn(构建赚取)等机制。剩余的35%将被分配给投资者、团队成员以及项目开发,以确保项目的资金支持和团队的激励。

在Web3生态系统中,能够聚集超过500万用户规模的项目屈指可数。尽管我们所讨论的两个项目分别处于不同的业务领域,这限制了我们进行深入的业务分析的可能性。然而,通过对比它们的链上数据,我们依然能够揭示那些在实现madd adoption方面取得成功的项目所共有的特质。这些特质不仅对于评估项目当前的财富效应至关重要,而且对于预测整个市场的未来趋势同样具有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那些正致力于推动大规模用户采纳的项目,我们应当持续保持敬意和密切的观察。

数据来源:
https://tonalytica.redoubt.online/public/dashboards/DdU5wpspip3RiIozMgVm2Tv8D9skZjSaNdMoumck?org_slug=default
https://dune.com/uxlink/uxuy
https://cdn.joincommunity.xyz/notcoin/Notcoin_Whitepaper.pdf
https://docs.uxlink.io/uxuy-labs-api/whitepaper/white-paper
https://dappradar.com/rankings/social
https://www.coindesk.com/press-release/2024/05/30/social-monster-uxlink-achieves-global-user-tiered-operations-with-nft-distribution/
数据洞察:Farcaster / FT/UXLINK / Cyber ,如何寻找Socialfi的北极星指标社交产品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领域,无论是在传统互联网中或是链上,针对社交应用争论不休。正如马克思的那句名言所说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社交产品的底层逻辑进行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逻辑,一个社交产品的核心的核心是帮助用户建立某种社交关系,产生互动、传递信息,并且在这个应用上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那这就算是一个成功的社交产品。因此基于不同形态的的社交网络,传统互联网中出现了无数我们熟知的产品,Facebook、微信、Soul等等,他们面向熟人/陌生人/校园等各种社交场景来构建社交网络,这是传统互联网中的社交产品对于Web3的社交产品来说,由于金融化的资产发行等特点,让社交网络网络之外更添加了"Fi"的特性。如何基于社交网络来发行资产,或是如何通过资产来构建社交网络,则是web3 SocialFi项目的核心点,而去中心化反审查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项目方在内容把控尺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SocialFi赛道也是所有Web3产品中最难构建的一类产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市面上发展较为良好的几款SocialFi产品、Farcaster,FriendTech,UXLINK和CyberConnect为例进行分析,并探讨SocialFi产品的增长路径。从用户地址数到资产价值,如何判定SocialFi真正意义增长?在前文中我们提到,SociaFi的核心在于社交网络和资产的结合,无论是基于社交网络发行资产,还是基于资产来建立社交网络,才是SocialFi产品的根本逻辑。接下来我们先从社交网络以及资产发行两个层面对上述提到的几个产品进行解析,之后再对这些产品的各个维度选取指标进行比较。社交网络形态 Farcaster中的社交网络拓扑形态与推特相同,都是基于注意力的社交网络,网络较为开放;FriendTech则在推特的社交网络之上进行提纯强化,形态上是以单个节点为核心的封闭网络;相较于Farcaster和FriendTech继承Twitter以注意力为核心的线上社交网络,UXLINK的网络形态则注重于现实世界社交网络,将熟人社交带入链上;至于CyberConnect则是通过链上活动来形成社交网络。资产发行层面Farcaster将自己定位于社交的基础层,相对来说没有很强的"Fi"属性,反而有更强的社区文化属性,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核心资产 $degen;FriendTech v1则是将资产发行的属性打造到了极致,通过Bonding Curve的设计创造出Ponzi飞轮, 将每个KOL的社交网络都赋予资产泡沫,推特社交网络中的价值由房间Key的流动性充分体现;UXLINK相较于前两者更加的均衡,双代币模型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更加稳定、健康,能够更加持续的激励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创造价值;CyberConnect则是仅通过自己的原生代币进行治理,相对来说缺乏社交网络扩张的激励措施。定性分析结束后,我们便需要开始进行定量分析。我们首先在社交层面和资产层面选取基础指标来进行判断,首先在社交属性层面我们选取协议活跃用户数作为指标;而在资产层面我们选取协议的核心资产市值作为指标。 社交属性 相比之下,另外三家主流的SocialFi产品的同期UAW远低于UXLINK,虽然该指标主要体现短期内各产品的链上活跃度,但也证明了当前Web3社交玩家的注意力都被极大程度上吸引到了UXLINK。 资产属性 Cyberconnect代币发行时间超过两年,在上半年随着赛道炒作而价格增长,后面又跌回低点。 UXLINK尚未发行资产,在此不予比较。 综合来看,UXLINK以其惊人的社交网络扩展速率在用户数方面排在了目前Web3 SocialFi产品的第一位,而FriendTech则用其创新的资产发行机制来吸引渴望赚钱的玩家。 表象背后的深层因素:定位聚焦北极星指标 如果我们对用户在社交产品中的行为进行抽象则可以用以下模式来描述:“用户在产品中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并且发生互动完成信息传递”,增加资产属性后,行为可以拓展为在信息传递之余完成资产的交易。而在SocialFi产品中,信息的交流往往与资产的交易伴随进行,带来整个经济体的生态活跃,产品本身也能够从生态体中的经济行为获取收益,因此在本文中选取协议收入作为衡量一个社交产品的北极星指标。 FriendTech在发布时由于创新的资产发行机制带来了高峰,后续随着热度的下滑经济体内活跃度持续下降,但在v2发行后代币空投以及创新的club设计将热度重新拔高。 Farcaster在今年随着base生态的爆发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增长,新用户的涌入带来了协议收入的提升。 CyberConnect的收入在空投之后便接近归零,可以看出,用户在该款产品上的真实社交需求并不强。 UXLINK经济体相对早期,没有数据,不在此列出。 在SocialFi中,如果说"Social"和"Fi"属性两者必选其一,那么以"Fi"为核心的产品会在竞争中胜出,毕竟在Web3中,交易才是所有用户的底层需求。 从指标映射到产品,产品设计该如何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几款代表性的socialfi产品的崛起和经济体的活跃与资产的发行行为强相关,这也体现出了对于web3产品,面向资产发行才是第一性原理,交易才是用户的底层需求。所有SocialFi产品都应该思考如何将用户的交易行为嵌套进自己产品的社交网络中。 对于cyberconnect,用户在产品中并没有出现交易场景,前期用户的活跃是为了满足空投规则而出现,并非真实的社交需求,这也就解释了CyberConnect的经济体活跃度在空投结束后便迎来了大幅下跌的原因。 对于Farcaster,在冰川期通过去中心化的前端让不少反感推特言论审查的自由主义用户,保留了再次崛起的火种,同时为base生态的大本营,随着base生态的崛起,作为base链的优质alpha聚集地而活跃。 对于FriendTech,前期通过空投来吸引用户进行社交行为,在v2中帮助大V通过影响力来创建club发币实现变现,给普通用户带来可以交易的资产从而维持住了经济体的活跃度,但相对来说交易行为不明显,Farcaster团队本身似乎也在淡化"Fi"的属性。 从发币的角度来看,FriendTech和UXLINK的设计最为友好,也最容易出现财富效应吸引用户;从社交网络形态上看,Farcaster和UXLINK的社交属性相对更强,能够让整个经济体保持足够的韧性。因此我们可以期待两者上线后的表现,并关注基于熟人社交网络下的资产发行。

数据洞察:Farcaster / FT/UXLINK / Cyber ,如何寻找Socialfi的北极星指标

社交产品一直是一个争议较大的领域,无论是在传统互联网中或是链上,针对社交应用争论不休。正如马克思的那句名言所说 “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对社交产品的底层逻辑进行抽象,我们可以得到以下逻辑,一个社交产品的核心的核心是帮助用户建立某种社交关系,产生互动、传递信息,并且在这个应用上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那这就算是一个成功的社交产品。因此基于不同形态的的社交网络,传统互联网中出现了无数我们熟知的产品,Facebook、微信、Soul等等,他们面向熟人/陌生人/校园等各种社交场景来构建社交网络,这是传统互联网中的社交产品对于Web3的社交产品来说,由于金融化的资产发行等特点,让社交网络网络之外更添加了"Fi"的特性。如何基于社交网络来发行资产,或是如何通过资产来构建社交网络,则是web3 SocialFi项目的核心点,而去中心化反审查的自由主义意识形态对项目方在内容把控尺度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SocialFi赛道也是所有Web3产品中最难构建的一类产品。在本文中,我们将对市面上发展较为良好的几款SocialFi产品、Farcaster,FriendTech,UXLINK和CyberConnect为例进行分析,并探讨SocialFi产品的增长路径。从用户地址数到资产价值,如何判定SocialFi真正意义增长?在前文中我们提到,SociaFi的核心在于社交网络和资产的结合,无论是基于社交网络发行资产,还是基于资产来建立社交网络,才是SocialFi产品的根本逻辑。接下来我们先从社交网络以及资产发行两个层面对上述提到的几个产品进行解析,之后再对这些产品的各个维度选取指标进行比较。社交网络形态 Farcaster中的社交网络拓扑形态与推特相同,都是基于注意力的社交网络,网络较为开放;FriendTech则在推特的社交网络之上进行提纯强化,形态上是以单个节点为核心的封闭网络;相较于Farcaster和FriendTech继承Twitter以注意力为核心的线上社交网络,UXLINK的网络形态则注重于现实世界社交网络,将熟人社交带入链上;至于CyberConnect则是通过链上活动来形成社交网络。资产发行层面Farcaster将自己定位于社交的基础层,相对来说没有很强的"Fi"属性,反而有更强的社区文化属性,在此基础上产生了核心资产 $degen;FriendTech v1则是将资产发行的属性打造到了极致,通过Bonding Curve的设计创造出Ponzi飞轮, 将每个KOL的社交网络都赋予资产泡沫,推特社交网络中的价值由房间Key的流动性充分体现;UXLINK相较于前两者更加的均衡,双代币模型的设计对于整个系统来说更加稳定、健康,能够更加持续的激励用户在社交网络中创造价值;CyberConnect则是仅通过自己的原生代币进行治理,相对来说缺乏社交网络扩张的激励措施。定性分析结束后,我们便需要开始进行定量分析。我们首先在社交层面和资产层面选取基础指标来进行判断,首先在社交属性层面我们选取协议活跃用户数作为指标;而在资产层面我们选取协议的核心资产市值作为指标。
社交属性

相比之下,另外三家主流的SocialFi产品的同期UAW远低于UXLINK,虽然该指标主要体现短期内各产品的链上活跃度,但也证明了当前Web3社交玩家的注意力都被极大程度上吸引到了UXLINK。

资产属性

Cyberconnect代币发行时间超过两年,在上半年随着赛道炒作而价格增长,后面又跌回低点。

UXLINK尚未发行资产,在此不予比较。
综合来看,UXLINK以其惊人的社交网络扩展速率在用户数方面排在了目前Web3 SocialFi产品的第一位,而FriendTech则用其创新的资产发行机制来吸引渴望赚钱的玩家。
表象背后的深层因素:定位聚焦北极星指标
如果我们对用户在社交产品中的行为进行抽象则可以用以下模式来描述:“用户在产品中拓展自己的社交网络,并且发生互动完成信息传递”,增加资产属性后,行为可以拓展为在信息传递之余完成资产的交易。而在SocialFi产品中,信息的交流往往与资产的交易伴随进行,带来整个经济体的生态活跃,产品本身也能够从生态体中的经济行为获取收益,因此在本文中选取协议收入作为衡量一个社交产品的北极星指标。
FriendTech在发布时由于创新的资产发行机制带来了高峰,后续随着热度的下滑经济体内活跃度持续下降,但在v2发行后代币空投以及创新的club设计将热度重新拔高。

Farcaster在今年随着base生态的爆发迎来了一波强劲的增长,新用户的涌入带来了协议收入的提升。

CyberConnect的收入在空投之后便接近归零,可以看出,用户在该款产品上的真实社交需求并不强。

UXLINK经济体相对早期,没有数据,不在此列出。
在SocialFi中,如果说"Social"和"Fi"属性两者必选其一,那么以"Fi"为核心的产品会在竞争中胜出,毕竟在Web3中,交易才是所有用户的底层需求。
从指标映射到产品,产品设计该如何优化
我们可以看到以上几款代表性的socialfi产品的崛起和经济体的活跃与资产的发行行为强相关,这也体现出了对于web3产品,面向资产发行才是第一性原理,交易才是用户的底层需求。所有SocialFi产品都应该思考如何将用户的交易行为嵌套进自己产品的社交网络中。
对于cyberconnect,用户在产品中并没有出现交易场景,前期用户的活跃是为了满足空投规则而出现,并非真实的社交需求,这也就解释了CyberConnect的经济体活跃度在空投结束后便迎来了大幅下跌的原因。
对于Farcaster,在冰川期通过去中心化的前端让不少反感推特言论审查的自由主义用户,保留了再次崛起的火种,同时为base生态的大本营,随着base生态的崛起,作为base链的优质alpha聚集地而活跃。
对于FriendTech,前期通过空投来吸引用户进行社交行为,在v2中帮助大V通过影响力来创建club发币实现变现,给普通用户带来可以交易的资产从而维持住了经济体的活跃度,但相对来说交易行为不明显,Farcaster团队本身似乎也在淡化"Fi"的属性。
从发币的角度来看,FriendTech和UXLINK的设计最为友好,也最容易出现财富效应吸引用户;从社交网络形态上看,Farcaster和UXLINK的社交属性相对更强,能够让整个经济体保持足够的韧性。因此我们可以期待两者上线后的表现,并关注基于熟人社交网络下的资产发行。
Meme、Runestone与UXLINK:关于Crypto资产驱动社区的若干思考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无论这件事是真实还是虚构。——勒庞 去中心化社区的本质,是资产分配模式的解构与创新。 在社群的变迁中,资产这一概念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总是因为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而走到一起。随着社会的更迭,利益目标的呈现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成为每个不同种类的‘资产’。而社群资产的获取、分配以及价值增长,本质是基于‘共识’所驱动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基于对部落图腾的共识下,部落成员们合作获取食物,抵御外敌、保护资产,以此维系部落的发展。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媒介赋权来满足了人们表达欲望的同时,也促成了人们对流量的共识。如今,流量大粉丝多往往就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性,成为一种具有变现能力的虚拟资产。如今,流量资产的变现已经变得越来越顺畅,这也是当下传统互联网社交增长的核心方式。 而在Web3中,社群的迭代速度之快更是远超Web2时代,每天都有新的项目横空出世成为新闻中某条链上的一只金狗,当然每天也都有许多的土狗默默地归零。在这起起落落中,我们已经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真正能够延续下去的去中心化社区的本质,是在社群结构中嵌入一个兼具激励性与可持续性的公平的资产分配方案。这就好比原始社会中,虽然图腾是每个成员共同的信仰,但是仍然需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公平合理地处置,以维持成员对于集体的信任和共识。多劳多得,这是最基础也最好理解的资产分配方案,在加密世界也同样适用。 加密世界的开拓者,尝试将资产分配玩出新的花样 聚焦Web3,社群的开创者们通过不断地创新、尝试与改进,追求以最‘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资产分配,基于比特币的中本聪共识的资产分配是初次尝试。在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下,矿工根据算力竞争记账权,以获得比特币作为挖矿奖励。我们知道挖矿的难度和消耗是非常大的,那比特币共识是如何成功破圈并吸引一众矿工投入大量资本的呢?当然是因为不断飙升的比特币价格和每四年奖励减半的稀缺性,使比特币作为中本聪共识下的激励机制具备足够大的吸引力,进而使得挖矿者们成为中本聪共识的忠诚拥趸,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投入。 虚无缥缈的meme币们,何以成为人见人爱的优质资产? 如果说比特币是加密世界的基石,是区块链价值实现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资产,那近些年爆火的meme们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优质资产的?从最开始的狗狗币、柴犬等各种萌宠,到这一轮牛市中的悲伤青蛙、树懒、火柴人等抽象小图画。 这些原本以“恶搞”为目的出现的币种,因为兼具潮流性与娱乐性,不需要理解任何复杂的技术原理,受到Web3玩家们的追捧。而这种潮流也成功吸引到资本的加入,马斯克的站台直接让狗狗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币。如今,热门的meme 币开始由项目方或玩家自发创建社区,成为加密世界一个个耳熟能详的IP,本质上是基于群体对这种潮流文化的认同。原本虚无缥缈的meme们因为资本的入场与积累而变得实际,形成一种潮流共识,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Runestone的前世今生,社群资产进一步强化的尝试与纵深 聊完比特币和meme,在刚刚完成减半的今天,在资产创新这个角度上就不得不提起Runestone这个近期爆火的IP了。Runestone 项目可以火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创下比特币链上三大纪录:有史以来最大的比特币块、有史以来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和有史以来最大的 Ordinals 铭文。著名的8BTC拍卖所得用于支付空投的矿工费也体现了 Runestone 项目方对于整个社区的承诺。 当然,Runestone得以爆火还有三个最重要的原因:公平,公平,还是他娘的的公平。 “空投”+“公平”+“Runes协议”的叙事,使得二级市场为之Fomo,价格一路飙升到最高近6000美金,不同于此前的铭文,BRC-20 更多是华语区在玩,而Runestone 同时拥有中西方社区用户的共识。创始人Leonidas的推文提到,没有东西方的共同努力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彰显Runestone在联结全球社区中的重要作用。著名的8BTC拍卖所得用于支付空投的矿工费也体现了 Runestone 项目方对于整个社区的承诺。 虽然前两周由于局部地缘政治危机引起市场恐慌,导致符石价格有所回落。但在比特币减半且Rune协议正式上线之际,再加之Leonidas在推特疯狂cx后续符石的空投预期,依旧延续着绝对公平的免费空投机制,使得Runestone的价格依旧坚挺。没有随时RUG的预售、没有科学家也没有飙升的gas,又吸引着许多项目方来蹭热度给持有者免费空投,Leonidas已然将Runestone打造成玩转铭文生态的金铲子。可以这么说,Runestone的出现,即是加密世界社群资产进一步强化的尝试与纵深。 去中心化社交的秘籍:社区传播与资产分配的融会贯通 而对于Web3社交来说,主流的载体目前还是推特+Tg,不够符合去中心化的精神。而SocialFi产品们致力于为Web3社群打造一个去中心化载体,开发出脸书推特级别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因此,在专注社交功能的同时,也应该遵循上述规律,通过强化资产性质、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结构来带动社群传播,以帮助产品成功破圈。 披着羊皮的狼:基于社交网络代币化的Ponzi 上一代SocialFi产品的思路比较简单粗暴,Friend.Tech以社交网络影响力资产化为核心,通过bonding curve给早期用户带来足够大的财富效应。 FT通过其经济模型,社群的核心资产Key的定价公式Price = S^2/16000 (S为进入房间的人数),打造出了款极其Ponzi的SocialFi产品。从图片我们也可以看到,陡峭的收益率曲线是FT爆火的根本,带给用户的直观感受是:只要我比别人更早入场,我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然而,由于该模式过于直给,在用户数量激增的情况下不具备可持续性。虽然每笔交易设置的手续费为10%,其中5%分给协议5%分给Key发行人,但结合模型可以推算出其实用户的交易磨损远远超过10%。因此,对于越晚入场的用户,预期中的高收益无法实现,导致用户EV与BV之间差距过大,用户资产被协议和提前入场的Key发行人吸血,这就是这款Ponzi的本质。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FT在资产端希望实现(3,3)的稳定模型。然而,由于该经济模型下抢跑的人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并让其他人受损,因此玩家抢跑的动机就会增加,并且开始互相猜忌。猜疑链一旦形成,最终的纳什均衡只有(-3,-3)。聊到这儿,大家可能都忘了我们不是在聊一个DeFi产品而是一款SocialFi产品,而这正是FT最大的问题之一。 简而言之,FT太过于强调金融的属性,使得自身成为一款披着社交皮的DeFi Ponzi。同时,由于用户的共识主要来源于预期收益而不是社区本身,当用户意识到自己陷入预期收益根本无法实现的Ponzi骗局,Friend.Tech无法阻止用户的流失,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碎。 我的名字叫刘聪Degen,如货币般流通 而这一代的热门产品之一Farcaster则做出了更好的尝试。通过传统社交功能与资产分配的有机结合,Farcaster打造出一款更加具有社交属性的SocialFi产品。 Farcaster在鼓励用户互动和深度参与社区上花费许多心思,例如推出交互式的帖子,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鼓励长篇优质推文和开启$degen打赏等功能。值得强调的是,Farcaster的打赏系统,为去中心化社群与资产的结合树立了新的标杆。该功能激励用户深度参与社区,发表优质内容,并自发进行社群推广。 正因如此,社群资产$degen在生态中得以像货币般流通,用户在生态中既可以’赚取‘资产也可以进行’消费‘,完成一个资产结构的闭环。同时,Farcaster官方也发布了两款NFT:OG NFT与Farcats。作为官方资产,未来也存在被Farcaster所赋能的预期。 与Friend.Tech相比,Farcaster的资产分配方式更加侧重于用户对生态的参与程度而不是依靠博弈。我们可以把FT比作一个赌场,用户需要带着资产来这里与对手博弈,本质是一个庄家获利的负和游戏。而Farcaster的资产分配方式实现了$degen币价、平台DAU与用户收益的正向相互促进。总之,资产的流通与社群的传播相辅相成,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去中心化社交生态。 关于未来,基于经济模型的社群与资产贯通路径 UXLINK,同样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去中心化社交产品,在社群与资产的结合上也有着别出心裁的思路。UXLINK的社群资产贯通路径主要分为层面:去中心化应用、社群互动以及双币经济模型。 用户可以通过DApp创建自己的DID、Web3钱包、Web3社交网络,并且可以实现与Web2社交网络的对接。金融相关的全套DApp的集成促进了用户带着资产来到UXLINK,而不仅仅是白撸。因为这些配套DApp降低了携带资产的用户参与生态和社群互动的门槛,并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例如,通过UX Wallet与DEX的结合,用户不再需要特地去另一个钱包或者交易所兑换代币,再转移到社交平台使用,而是可以直接在UXLINK中进行兑换,通过提高便捷性和流动性增强用户参与社群传播的意愿。 与Farcaster相似的部分是,UXLINK同样注重社群互动。用户通过提供流量、利用他的社交网络促进社交游戏、产品营销和 Dapp 裂变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用户的流量来吸引新的受众,并奖励为增长做出贡献的用户。另外,UXLINK的双币经济模型,把主要社群资产分为两个部分,效用代币$UXUY以及治理代币$UXLINK。遵循Ve(3,3)模型的理念,旨在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的参与者们都能获得基于公平性的最大回报。这样的经济模型首先保证了社群资产具备价值捕获的能力,使得资产拥有了不依赖于流动性的内在价值。 结语 在Crypto共识的驱动下,社群与资产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从比特币到meme到铭文,共识的驱动力也从最初最实际的价格,到文化,最后抽象到精神层面的‘公平性’。未来,还有许多新的发展模式值得想象。例如,一部落自发创造图腾,每个去中心化社群都可以发布属于自己的meme作为社群资产。 毕竟归根到底,利益才是永恒的王道。

Meme、Runestone与UXLINK:关于Crypto资产驱动社区的若干思考

群体的想象力会改变一切,无论这件事是真实还是虚构。——勒庞
去中心化社区的本质,是资产分配模式的解构与创新。
在社群的变迁中,资产这一概念总是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现实世界中,人们往往总是因为具有共同的利益目标而走到一起。随着社会的更迭,利益目标的呈现方式也变得越来越多元,成为每个不同种类的‘资产’。而社群资产的获取、分配以及价值增长,本质是基于‘共识’所驱动的。
在原始社会,人类基于对部落图腾的共识下,部落成员们合作获取食物,抵御外敌、保护资产,以此维系部落的发展。互联网时代,通过各种媒介赋权来满足了人们表达欲望的同时,也促成了人们对流量的共识。如今,流量大粉丝多往往就代表着一定的权威性,成为一种具有变现能力的虚拟资产。如今,流量资产的变现已经变得越来越顺畅,这也是当下传统互联网社交增长的核心方式。
而在Web3中,社群的迭代速度之快更是远超Web2时代,每天都有新的项目横空出世成为新闻中某条链上的一只金狗,当然每天也都有许多的土狗默默地归零。在这起起落落中,我们已经可以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真正能够延续下去的去中心化社区的本质,是在社群结构中嵌入一个兼具激励性与可持续性的公平的资产分配方案。这就好比原始社会中,虽然图腾是每个成员共同的信仰,但是仍然需要对集体资产进行公平合理地处置,以维持成员对于集体的信任和共识。多劳多得,这是最基础也最好理解的资产分配方案,在加密世界也同样适用。
加密世界的开拓者,尝试将资产分配玩出新的花样
聚焦Web3,社群的开创者们通过不断地创新、尝试与改进,追求以最‘去中心化’的方式实现资产分配,基于比特币的中本聪共识的资产分配是初次尝试。在Proof of Work工作量证明(PoW)机制下,矿工根据算力竞争记账权,以获得比特币作为挖矿奖励。我们知道挖矿的难度和消耗是非常大的,那比特币共识是如何成功破圈并吸引一众矿工投入大量资本的呢?当然是因为不断飙升的比特币价格和每四年奖励减半的稀缺性,使比特币作为中本聪共识下的激励机制具备足够大的吸引力,进而使得挖矿者们成为中本聪共识的忠诚拥趸,保持着高度的热情和投入。

虚无缥缈的meme币们,何以成为人见人爱的优质资产?
如果说比特币是加密世界的基石,是区块链价值实现的第一个也是最核心的资产,那近些年爆火的meme们又是如何逐渐成为人们眼中的优质资产的?从最开始的狗狗币、柴犬等各种萌宠,到这一轮牛市中的悲伤青蛙、树懒、火柴人等抽象小图画。

这些原本以“恶搞”为目的出现的币种,因为兼具潮流性与娱乐性,不需要理解任何复杂的技术原理,受到Web3玩家们的追捧。而这种潮流也成功吸引到资本的加入,马斯克的站台直接让狗狗币成为市场上的主流币。如今,热门的meme 币开始由项目方或玩家自发创建社区,成为加密世界一个个耳熟能详的IP,本质上是基于群体对这种潮流文化的认同。原本虚无缥缈的meme们因为资本的入场与积累而变得实际,形成一种潮流共识,并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Runestone的前世今生,社群资产进一步强化的尝试与纵深
聊完比特币和meme,在刚刚完成减半的今天,在资产创新这个角度上就不得不提起Runestone这个近期爆火的IP了。Runestone 项目可以火出圈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其创下比特币链上三大纪录:有史以来最大的比特币块、有史以来最大的比特币交易和有史以来最大的 Ordinals 铭文。著名的8BTC拍卖所得用于支付空投的矿工费也体现了 Runestone 项目方对于整个社区的承诺。
当然,Runestone得以爆火还有三个最重要的原因:公平,公平,还是他娘的的公平。
“空投”+“公平”+“Runes协议”的叙事,使得二级市场为之Fomo,价格一路飙升到最高近6000美金,不同于此前的铭文,BRC-20 更多是华语区在玩,而Runestone 同时拥有中西方社区用户的共识。创始人Leonidas的推文提到,没有东西方的共同努力就没有今天的成就,彰显Runestone在联结全球社区中的重要作用。著名的8BTC拍卖所得用于支付空投的矿工费也体现了 Runestone 项目方对于整个社区的承诺。

虽然前两周由于局部地缘政治危机引起市场恐慌,导致符石价格有所回落。但在比特币减半且Rune协议正式上线之际,再加之Leonidas在推特疯狂cx后续符石的空投预期,依旧延续着绝对公平的免费空投机制,使得Runestone的价格依旧坚挺。没有随时RUG的预售、没有科学家也没有飙升的gas,又吸引着许多项目方来蹭热度给持有者免费空投,Leonidas已然将Runestone打造成玩转铭文生态的金铲子。可以这么说,Runestone的出现,即是加密世界社群资产进一步强化的尝试与纵深。
去中心化社交的秘籍:社区传播与资产分配的融会贯通
而对于Web3社交来说,主流的载体目前还是推特+Tg,不够符合去中心化的精神。而SocialFi产品们致力于为Web3社群打造一个去中心化载体,开发出脸书推特级别的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因此,在专注社交功能的同时,也应该遵循上述规律,通过强化资产性质、构建多元化的资产结构来带动社群传播,以帮助产品成功破圈。
披着羊皮的狼:基于社交网络代币化的Ponzi
上一代SocialFi产品的思路比较简单粗暴,Friend.Tech以社交网络影响力资产化为核心,通过bonding curve给早期用户带来足够大的财富效应。
FT通过其经济模型,社群的核心资产Key的定价公式Price = S^2/16000 (S为进入房间的人数),打造出了款极其Ponzi的SocialFi产品。从图片我们也可以看到,陡峭的收益率曲线是FT爆火的根本,带给用户的直观感受是:只要我比别人更早入场,我就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

然而,由于该模式过于直给,在用户数量激增的情况下不具备可持续性。虽然每笔交易设置的手续费为10%,其中5%分给协议5%分给Key发行人,但结合模型可以推算出其实用户的交易磨损远远超过10%。因此,对于越晚入场的用户,预期中的高收益无法实现,导致用户EV与BV之间差距过大,用户资产被协议和提前入场的Key发行人吸血,这就是这款Ponzi的本质。
从博弈论的角度看,FT在资产端希望实现(3,3)的稳定模型。然而,由于该经济模型下抢跑的人能获得更高的收益,并让其他人受损,因此玩家抢跑的动机就会增加,并且开始互相猜忌。猜疑链一旦形成,最终的纳什均衡只有(-3,-3)。聊到这儿,大家可能都忘了我们不是在聊一个DeFi产品而是一款SocialFi产品,而这正是FT最大的问题之一。
简而言之,FT太过于强调金融的属性,使得自身成为一款披着社交皮的DeFi Ponzi。同时,由于用户的共识主要来源于预期收益而不是社区本身,当用户意识到自己陷入预期收益根本无法实现的Ponzi骗局,Friend.Tech无法阻止用户的流失,最终导致泡沫的破碎。
我的名字叫刘聪Degen,如货币般流通
而这一代的热门产品之一Farcaster则做出了更好的尝试。通过传统社交功能与资产分配的有机结合,Farcaster打造出一款更加具有社交属性的SocialFi产品。
Farcaster在鼓励用户互动和深度参与社区上花费许多心思,例如推出交互式的帖子,多种形式的社区活动,鼓励长篇优质推文和开启$degen打赏等功能。值得强调的是,Farcaster的打赏系统,为去中心化社群与资产的结合树立了新的标杆。该功能激励用户深度参与社区,发表优质内容,并自发进行社群推广。
正因如此,社群资产$degen在生态中得以像货币般流通,用户在生态中既可以’赚取‘资产也可以进行’消费‘,完成一个资产结构的闭环。同时,Farcaster官方也发布了两款NFT:OG NFT与Farcats。作为官方资产,未来也存在被Farcaster所赋能的预期。

与Friend.Tech相比,Farcaster的资产分配方式更加侧重于用户对生态的参与程度而不是依靠博弈。我们可以把FT比作一个赌场,用户需要带着资产来这里与对手博弈,本质是一个庄家获利的负和游戏。而Farcaster的资产分配方式实现了$degen币价、平台DAU与用户收益的正向相互促进。总之,资产的流通与社群的传播相辅相成,打造出一个可持续增长的去中心化社交生态。
关于未来,基于经济模型的社群与资产贯通路径
UXLINK,同样作为当下最热门的去中心化社交产品,在社群与资产的结合上也有着别出心裁的思路。UXLINK的社群资产贯通路径主要分为层面:去中心化应用、社群互动以及双币经济模型。
用户可以通过DApp创建自己的DID、Web3钱包、Web3社交网络,并且可以实现与Web2社交网络的对接。金融相关的全套DApp的集成促进了用户带着资产来到UXLINK,而不仅仅是白撸。因为这些配套DApp降低了携带资产的用户参与生态和社群互动的门槛,并提供了更高的灵活性。例如,通过UX Wallet与DEX的结合,用户不再需要特地去另一个钱包或者交易所兑换代币,再转移到社交平台使用,而是可以直接在UXLINK中进行兑换,通过提高便捷性和流动性增强用户参与社群传播的意愿。

与Farcaster相似的部分是,UXLINK同样注重社群互动。用户通过提供流量、利用他的社交网络促进社交游戏、产品营销和 Dapp 裂变等活动。同时,也可以利用用户的流量来吸引新的受众,并奖励为增长做出贡献的用户。另外,UXLINK的双币经济模型,把主要社群资产分为两个部分,效用代币$UXUY以及治理代币$UXLINK。遵循Ve(3,3)模型的理念,旨在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的参与者们都能获得基于公平性的最大回报。这样的经济模型首先保证了社群资产具备价值捕获的能力,使得资产拥有了不依赖于流动性的内在价值。

结语
在Crypto共识的驱动下,社群与资产之间的关系也在不断演变。从比特币到meme到铭文,共识的驱动力也从最初最实际的价格,到文化,最后抽象到精神层面的‘公平性’。未来,还有许多新的发展模式值得想象。例如,一部落自发创造图腾,每个去中心化社群都可以发布属于自己的meme作为社群资产。

毕竟归根到底,利益才是永恒的王道。
Crypto Adoption to Mass Adoption: Web3的Facebook时刻何时到来?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在2004年Facebook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进行社交的? 据不科学统计:在地球上一共有70亿人左右,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相识相知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三。这意味着,在20年前,我们几乎没有机会认识一个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在不经过第三方的情况下。然而,Facebook的面世,通过互联网将各个地区的人们联系到一个网络中,社交网络就此诞生。 人们从原本只能通过书信和面对面社交,到随意敲击屏幕便能认识一个大洋彼岸的陌生人,极大程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此,Facebook也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那一波革命般的互联网浪潮中的耀眼明星。 当前,加密市场正如火如荼的更新迭代着,大有当年互联网浪潮的意味。 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各个赛道中优秀的项目也是层出不穷。如果说Facebook是在99年互联网基建完成后应运而生,那么随着加密世界的持续建设,当下,Web3的Facebook时刻也即将到来。 扒一扒Web3社交的进化史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从过去看向未来,对于我们进行预测与推演是极其有必要的。实际上在Lens之前,整个Web3赛道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社交属性进行的产品探索。作为真正意义上的OG,中本聪他们那一批元老还是习惯于论坛博客式的复古式社群,那些论坛搭建的虽然有些简陋,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待到Discord的出现,人们开始真正意义上开始思考,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应该是怎样一种形态。Discord的超高开源属性无异于是对互联网社交的一次迭代创新,足够丰富的自定义权限开始让人们尝到去中心化社群的甜头,但这离真正的Web3,似乎还差一些火候——对于社群经济系统的去中心化。 Socialfi赛道应运而生。 作为第一代Socialfi的代表产品,Lens Procotol,以其极为宏大的叙事和SocialFi概念而备受瞩目,旨在成为链上社交的基础数据层。但完善链上基建的任务历久弥坚,耗材劳力,且由于没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在产品中嵌入资产,在SocialFi发展的早期,用户在协议中的‘赚钱’效应太过薄弱,导致无法长久实现用户留存。 时间来到2023,第二代的Friend.tech成为现象级爆款。该产品以社交网络影响力资产化为核心,尝试单对多的网络状社交形态,且Bonding Curve的设计给早期参与者带来了足够大的财富效应。然而,持续‘造富’产生的泡沫终究破碎,归根究底是因为相对封闭的系统缺乏足够的外部性,导致在财富效应减弱后用户迅速流失。 发展到第三代,以Farcaster和UXLINK为代表的新范式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仅以Farcaster为例,它凭借多项创新而迅速崛起,不仅获得了V神的鼎力支持,更是收获了资本的青睐。Farcaster通过Frames功能实现用户体验优化,允许开发者为其观众创建交互式的帖子。用户能够参与到更多形式的活动中,包括铸造NFT、参加游戏获得奖励,甚至在客户端Warpcast中购买商品。 同时,Farcaster相信深度社区参与胜过表面的互动数据。因此,通过鼓励长篇优质推文和开启$degen打赏等功能,这些独特的互动模式使得他们能够维持优秀的社区活跃度,在社区文化和促活方面为去中心化社交树立了新的标杆。 挑战与平衡:关于Social与Fi的融合尝试 从Lens Procotol和Friend.tech中,我们发现,在强化社交功能和增强金融属性之间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也是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成败的核心。 如果专注社交功能而忽略金融属性,那不如做一款普通的Web2社交应用。因为在Web2中社交平台技术更加成熟、用户基础更大、信任也更加容易培养,所以整体的开发成本和获客成本都会更低。反之,如果过于专注赚钱效应而忽略了用户的社交体验,那么产品本身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泡沫过大时,系统容易因为缺乏外部性而陷入死亡螺旋。如此看来,不如发个土狗币或者Meme来的简单粗暴,赚的更快。 像DeFi在迭代中出现了ve(3,3)一样,Web3社交也需要适合自己这个赛道的经济模型。这个模型应当对社交生态中的平台方、内容创作者/KOL、以及平台使用者都提供正向收益。具体来说,创作者能够因为创作出好的内容而得到奖励,用户能通过深度参与生态获得预期收益,将更多用户留在平台中,提高平台的用户留存率和忠诚度。进而,促进用户在平台内的支付行为并吸引资本的加入,形成正向飞轮。 Farcaster等第三代应用,通过引入打赏系统、社区激励以及丰富的互动功能,使得用户相信通过深度参与社区,发表优质内容,追踪KOL动态等行为便可以收获直接或间接收益。因此收获很高的用户粘性,让用户自发地愿意留在社区中,吸引其他平台KOL和资本的加入,再继续投入基建和迭代,形成正向的增长飞轮。 一言以蔽之,找到去中心化社交平台Social与Fi的平衡,本质上是引入外部性为用户创造和持续性的收益预期。 AI:意料之外的Web3社交赋能 除了针对过往缺陷加以改进之外,Web3社交平台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AI驱动便是主要的尝试之一。在社交领域,AI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提高用户体验,它还在背后深度参与到社交生态的构建和发展中。通过结合机器学习、LLM等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让用户发现与其兴趣更贴合的内容和社群。Web2的巨头们如推特、Facebook早已使用的炉火纯青,国内的字节更是将AI推荐算法发挥到极致,创造出如病毒式传播的抖音、TikTok等风靡全球的产品。 而在Web3,当前与Farcaster并驾齐驱的另一社交新星,UXLINK,已经对AI赋能展开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例如,将AI技术应用到创建、管理和维护社区的功能中。UXLINK开创性地通过AI GroupKit Bot(一个AI DApp)来帮助个人或项目方建立和管理他们的社区UX Group。后续UXLINK还将提供AI助手相关的功能,通过快速搜索在线加密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差等方式,使用户获得更加丝滑的社交体验。 未来,UXLINK还可以利用AI技术优化其激励机制,根据用户的贡献和参与度调整奖励分配。这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也保证了经济模型有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总之,AI技术为UXLINK等Web3社交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促进社区互动,还将在平台安全、激励机制等多个维度上展现价值。 隐藏BOSS:信任的重构与创新 尽管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旨在提高信任,但信任仍然是区块链技术被更广泛应用的最大挑战。由于怀疑和恐惧,新用户不愿介入。开发人员受到假钱包和黑客攻击,骗子通过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实施诈骗难以追溯等问题,使得去中心化产品总是被信任问题所困扰。如果对‘信任’进行重构与创新,使得新用户愿意加入并留在这个平台中?第三代Web3社交产品正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破局之道 no.1 -- 强调‘熟人社交’概念 用过社交平台的都知道,大部分社交平台中都会有一个“可能认识的人”或类似的功能,通过把用户跟他的‘熟人’们链接到一起,不仅有助于培养信任,更是帮助了平台实现增长裂变。因为当用户收到熟人的邀请进入这个平台,或者新用户进入这个新的环境发现,原来自己有很多熟人活跃在平台上,自然而然会对平台产生一定的信任并愿意继续使用该产品。同时,通过加入有熟人在的群组等功能,又可以拓宽关系网跟更多的人成为’熟人‘,巩固对于平台的信任和活跃度。UXLINK,在设计之初便瞄准了熟人社交这一细分领域。引入双向社交图谱和群组,通过促进熟人间的互动和共识建立来加强信任。社会心理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提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最多只需通过五个人便可建立联系。由此可见,促进熟人社交,由点及面来建立信任,将成为UXLINK实现用户增长裂变的制胜法宝。 破局之道 no.2 -- 老生常谈的‘产品力’ 搭建一个完善的社交生态和活跃的社区氛围对获取新用户的信任十分有帮助。毕竟,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当用户加入一个社交平台,映入眼帘的便是又活跃,又有深度有内容的社区、完善的社交生态、优秀的交互界面、丝滑的使用体验,产品力到位了,信任的培养便是水到渠成。例如,Farcaster在制定用户增长策略的时候,不仅关注于激励‘老带新’的邀请模式,更致力于提升平台内容质量、社区活跃和用户体验上。当用户被邀请到Farcaster后,又被接近Web2社交软件的体验感、高质量的推文以及优质KOL的入驻所吸引,新用户的信任被成功建立。 他山之石:关于Farcaster与UXLINK的生态建设策略 Farcaster Farcaster采取开放协议和开发者友好的策略,允许基于其底层协议自由构建新的应用或服务。这种开放性的核心理念是鼓励创新和多样性,通过赋予开发者自由度来丰富生态的应用场景,从内容共享、在线交互到链上游戏等,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这一策略带来的主要效果是生态的快速扩张和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丰富性。通过Frames功能和多样化的前端应用,在确保Farcaster社交生态具备传统社交平台功能的体验感的同时,还能让用户尝试到基于去中心化技术优势的创新性的功能,以此来吸引用户从留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例如确保用户使用便捷性的旗舰客户端Warpcast、支持多平台同步发帖的聚合工具Yup等。这样一来,Frcaster不仅增加了社交互动的多样性,还提高了用户参与度,为Web3社交探索新模式。同时,Farcaster通过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所有参与者的积极贡献,社区成员参与到生态发展的决策中来,确保了生态的活跃和可持续发展。 在Farcaster生态中,围绕Farcaster的核心协议,多款的前端应用和服务应运而生,在生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Farcaster的一另个关键创新是“Frames”功能:它允许开发者在用户的社交内容中嵌入交互式的小程序。这种创新不仅增加了社交互动的多样性,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通过Frames,用户可以直接在信息流中参与游戏、投票、NFT铸造和电商购物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交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UXLINK UXLINK的生态建设策略围绕构建去中心化、用户驱动的社交平台展开。 通过集成用户友好的DApps和创新的双代币经济模型,UXLINK旨在降低用户的准入门槛,同时保护用户资产的安全性。该策略着重于通过技术搭建与用户之间信任的桥梁,以此来促进自身生态的健康发展。通过集成与用户资产储存与交易相关的具备DApps,首先让用户相信在UXLINK生态中储存和交易资产是有安全保障的。 同时,这些DApps旨在为UXLINK打通‘支付’这一关键功能。就如同微信支付一样,顺理成章地将外卖、出行、快递等一些列功能聚合到微信生态中。因此,跑通支付这一关键功能,才有机会打穿传统社交生态的天花板。 UX Wallet:一个基于MPC和将来的账户抽象技术增强的钱包,为用户提供了私钥的社交恢复和自动执行功能,平衡了安全性与易用性。UX DID/Profile: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用户可以创建基于现实世界联系的SBT,并通过社交应用如Telegram、WhatsApp等进行验证,保护隐私的同时允许用户继承并使用自己的自主身份和链下社交关系UX Social DEX:提供加密资产的社交化交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代币交换、IDO和借贷平台。 另外,与Farcaster类似的,采取开放生态和开发者支持的模式,确保了技术创新和生态多样化,而混合的可扩展架构则为生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UXLINK策略的着重关注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积极参与。通过激励早期用户和社区治理,UXLINK不仅保证了社区的公平性和增长激励,还通过开放接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应用多样化。 在协议层中,UXLink为生态的外部性保留了开放接口,包括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API 和 ABI 高效管理用户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服务。 在基础设施层中,UXLINK采用了混合的可扩展架构(EVM + IPFS + 云),适配以太坊主网、Arbitrum L2 链、BNB 链、Polygon 和 Base Chain 等 EVM 链,集成了去中心化存储和集中式数据索引服务,从基础设施建设之初保留了生态的可拓展性。 在资产端,UXLINK采用了创新的双代币经济模型,包括$UXUY(效用代币)和$UXLINK(治理代币),以平衡生态内的经济激励和长期治理。这种相对经典的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遵循的ve(3,3)模型的理念,旨在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的参与者们都能获得基于公平性的最大回报。这种经济模型旨在激励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虽然没有Friend.tech强大的财富效应,但更有助于长期的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和社区驱动的治理,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作为用于社区和生态发展的激励代币,效用代币$UXUY主要用于奖励早期创建社交网络来为生态做出贡献的用户,以此确保了社区的公平和激励性增长。UXLINK使用资产数量而非价格来激励早期活跃用户,在泡沫的制造上相对平和。 从Crypto Adoption到Mass Adoption --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Farcaster和UXLink虽在生态建设策略上存在异同,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在Web3时代,社交应用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其技术优势或用户基础的规模,更在于能否构建一个开放、多元且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生态创新和社区合作,为系统引入正外部性,创造正向增长飞轮,才能真正实现去中心化社交形态的的长期成功。 结语 传播学中的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一项创新是否被众人所采纳取决于5个主要阶段:知晓、兴趣、衡量、实施和采纳。今天,Web3已然走出了原始丛林,来到了‘实施’这一阶段,尽管这意味着Web3这一创新目前在全世界还仅仅是被小范围的接纳采用。 但可以预想到的是,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下,Crypto Adoption到Mass Adoption是现实必然的。就像一众挑战者来到了最后一扇上锁的大门前,谁能最先找到密码,这笔宝藏便将花落谁家。

Crypto Adoption to Mass Adoption: Web3的Facebook时刻何时到来?

不知道是否还有人记得,在2004年Facebook出现之前,人们是如何进行社交的?
据不科学统计:在地球上一共有70亿人左右,两个人相遇的概率是0.00487,相识相知的概率,只有十亿分之三。这意味着,在20年前,我们几乎没有机会认识一个身处不同地理位置的人,在不经过第三方的情况下。然而,Facebook的面世,通过互联网将各个地区的人们联系到一个网络中,社交网络就此诞生。
人们从原本只能通过书信和面对面社交,到随意敲击屏幕便能认识一个大洋彼岸的陌生人,极大程度缩短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由此,Facebook也成为20世纪末21世纪初那一波革命般的互联网浪潮中的耀眼明星。

当前,加密市场正如火如荼的更新迭代着,大有当年互联网浪潮的意味。
随着新一轮牛市的到来,各个赛道中优秀的项目也是层出不穷。如果说Facebook是在99年互联网基建完成后应运而生,那么随着加密世界的持续建设,当下,Web3的Facebook时刻也即将到来。
扒一扒Web3社交的进化史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从过去看向未来,对于我们进行预测与推演是极其有必要的。实际上在Lens之前,整个Web3赛道中并没有专门针对社交属性进行的产品探索。作为真正意义上的OG,中本聪他们那一批元老还是习惯于论坛博客式的复古式社群,那些论坛搭建的虽然有些简陋,但也别有一番风味。

待到Discord的出现,人们开始真正意义上开始思考,一个去中心化的社交平台,应该是怎样一种形态。Discord的超高开源属性无异于是对互联网社交的一次迭代创新,足够丰富的自定义权限开始让人们尝到去中心化社群的甜头,但这离真正的Web3,似乎还差一些火候——对于社群经济系统的去中心化。

Socialfi赛道应运而生。

作为第一代Socialfi的代表产品,Lens Procotol,以其极为宏大的叙事和SocialFi概念而备受瞩目,旨在成为链上社交的基础数据层。但完善链上基建的任务历久弥坚,耗材劳力,且由于没能找到合适的方式在产品中嵌入资产,在SocialFi发展的早期,用户在协议中的‘赚钱’效应太过薄弱,导致无法长久实现用户留存。
时间来到2023,第二代的Friend.tech成为现象级爆款。该产品以社交网络影响力资产化为核心,尝试单对多的网络状社交形态,且Bonding Curve的设计给早期参与者带来了足够大的财富效应。然而,持续‘造富’产生的泡沫终究破碎,归根究底是因为相对封闭的系统缺乏足够的外部性,导致在财富效应减弱后用户迅速流失。

发展到第三代,以Farcaster和UXLINK为代表的新范式产品开始崭露头角。仅以Farcaster为例,它凭借多项创新而迅速崛起,不仅获得了V神的鼎力支持,更是收获了资本的青睐。Farcaster通过Frames功能实现用户体验优化,允许开发者为其观众创建交互式的帖子。用户能够参与到更多形式的活动中,包括铸造NFT、参加游戏获得奖励,甚至在客户端Warpcast中购买商品。
同时,Farcaster相信深度社区参与胜过表面的互动数据。因此,通过鼓励长篇优质推文和开启$degen打赏等功能,这些独特的互动模式使得他们能够维持优秀的社区活跃度,在社区文化和促活方面为去中心化社交树立了新的标杆。

挑战与平衡:关于Social与Fi的融合尝试
从Lens Procotol和Friend.tech中,我们发现,在强化社交功能和增强金融属性之间的平衡是很难把握的,也是去中心化社交平台成败的核心。
如果专注社交功能而忽略金融属性,那不如做一款普通的Web2社交应用。因为在Web2中社交平台技术更加成熟、用户基础更大、信任也更加容易培养,所以整体的开发成本和获客成本都会更低。反之,如果过于专注赚钱效应而忽略了用户的社交体验,那么产品本身不具备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当泡沫过大时,系统容易因为缺乏外部性而陷入死亡螺旋。如此看来,不如发个土狗币或者Meme来的简单粗暴,赚的更快。
像DeFi在迭代中出现了ve(3,3)一样,Web3社交也需要适合自己这个赛道的经济模型。这个模型应当对社交生态中的平台方、内容创作者/KOL、以及平台使用者都提供正向收益。具体来说,创作者能够因为创作出好的内容而得到奖励,用户能通过深度参与生态获得预期收益,将更多用户留在平台中,提高平台的用户留存率和忠诚度。进而,促进用户在平台内的支付行为并吸引资本的加入,形成正向飞轮。
Farcaster等第三代应用,通过引入打赏系统、社区激励以及丰富的互动功能,使得用户相信通过深度参与社区,发表优质内容,追踪KOL动态等行为便可以收获直接或间接收益。因此收获很高的用户粘性,让用户自发地愿意留在社区中,吸引其他平台KOL和资本的加入,再继续投入基建和迭代,形成正向的增长飞轮。
一言以蔽之,找到去中心化社交平台Social与Fi的平衡,本质上是引入外部性为用户创造和持续性的收益预期。
AI:意料之外的Web3社交赋能
除了针对过往缺陷加以改进之外,Web3社交平台们也在积极探索新的增长点,AI驱动便是主要的尝试之一。在社交领域,AI技术的运用不仅仅局限于提高用户体验,它还在背后深度参与到社交生态的构建和发展中。通过结合机器学习、LLM等技术,能够实现个性化的内容推荐,让用户发现与其兴趣更贴合的内容和社群。Web2的巨头们如推特、Facebook早已使用的炉火纯青,国内的字节更是将AI推荐算法发挥到极致,创造出如病毒式传播的抖音、TikTok等风靡全球的产品。

而在Web3,当前与Farcaster并驾齐驱的另一社交新星,UXLINK,已经对AI赋能展开了全新的探索与实践。例如,将AI技术应用到创建、管理和维护社区的功能中。UXLINK开创性地通过AI GroupKit Bot(一个AI DApp)来帮助个人或项目方建立和管理他们的社区UX Group。后续UXLINK还将提供AI助手相关的功能,通过快速搜索在线加密信息,为用户提供信息差等方式,使用户获得更加丝滑的社交体验。

未来,UXLINK还可以利用AI技术优化其激励机制,根据用户的贡献和参与度调整奖励分配。这不仅可以增强用户粘性,也保证了经济模型有效性和长期可持续性。
总之,AI技术为UXLINK等Web3社交平台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潜力,不仅可以提高用户体验、促进社区互动,还将在平台安全、激励机制等多个维度上展现价值。
隐藏BOSS:信任的重构与创新
尽管区块链和去中心化旨在提高信任,但信任仍然是区块链技术被更广泛应用的最大挑战。由于怀疑和恐惧,新用户不愿介入。开发人员受到假钱包和黑客攻击,骗子通过去中心化社交平台实施诈骗难以追溯等问题,使得去中心化产品总是被信任问题所困扰。如果对‘信任’进行重构与创新,使得新用户愿意加入并留在这个平台中?第三代Web3社交产品正在积极探索破局之道。
破局之道 no.1 -- 强调‘熟人社交’概念
用过社交平台的都知道,大部分社交平台中都会有一个“可能认识的人”或类似的功能,通过把用户跟他的‘熟人’们链接到一起,不仅有助于培养信任,更是帮助了平台实现增长裂变。因为当用户收到熟人的邀请进入这个平台,或者新用户进入这个新的环境发现,原来自己有很多熟人活跃在平台上,自然而然会对平台产生一定的信任并愿意继续使用该产品。同时,通过加入有熟人在的群组等功能,又可以拓宽关系网跟更多的人成为’熟人‘,巩固对于平台的信任和活跃度。UXLINK,在设计之初便瞄准了熟人社交这一细分领域。引入双向社交图谱和群组,通过促进熟人间的互动和共识建立来加强信任。社会心理学中的六度分隔理论提到,世界上任意两个人最多只需通过五个人便可建立联系。由此可见,促进熟人社交,由点及面来建立信任,将成为UXLINK实现用户增长裂变的制胜法宝。
破局之道 no.2 -- 老生常谈的‘产品力’
搭建一个完善的社交生态和活跃的社区氛围对获取新用户的信任十分有帮助。毕竟,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当用户加入一个社交平台,映入眼帘的便是又活跃,又有深度有内容的社区、完善的社交生态、优秀的交互界面、丝滑的使用体验,产品力到位了,信任的培养便是水到渠成。例如,Farcaster在制定用户增长策略的时候,不仅关注于激励‘老带新’的邀请模式,更致力于提升平台内容质量、社区活跃和用户体验上。当用户被邀请到Farcaster后,又被接近Web2社交软件的体验感、高质量的推文以及优质KOL的入驻所吸引,新用户的信任被成功建立。
他山之石:关于Farcaster与UXLINK的生态建设策略
Farcaster
Farcaster采取开放协议和开发者友好的策略,允许基于其底层协议自由构建新的应用或服务。这种开放性的核心理念是鼓励创新和多样性,通过赋予开发者自由度来丰富生态的应用场景,从内容共享、在线交互到链上游戏等,从而吸引更广泛的用户群体。这一策略带来的主要效果是生态的快速扩张和创新,以及用户体验的丰富性。通过Frames功能和多样化的前端应用,在确保Farcaster社交生态具备传统社交平台功能的体验感的同时,还能让用户尝试到基于去中心化技术优势的创新性的功能,以此来吸引用户从留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例如确保用户使用便捷性的旗舰客户端Warpcast、支持多平台同步发帖的聚合工具Yup等。这样一来,Frcaster不仅增加了社交互动的多样性,还提高了用户参与度,为Web3社交探索新模式。同时,Farcaster通过社区参与的激励机制,鼓励所有参与者的积极贡献,社区成员参与到生态发展的决策中来,确保了生态的活跃和可持续发展。
在Farcaster生态中,围绕Farcaster的核心协议,多款的前端应用和服务应运而生,在生态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

Farcaster的一另个关键创新是“Frames”功能:它允许开发者在用户的社交内容中嵌入交互式的小程序。这种创新不仅增加了社交互动的多样性,也为用户带来了全新的社交体验。通过Frames,用户可以直接在信息流中参与游戏、投票、NFT铸造和电商购物等活动,极大地丰富了社交内容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UXLINK
UXLINK的生态建设策略围绕构建去中心化、用户驱动的社交平台展开。

通过集成用户友好的DApps和创新的双代币经济模型,UXLINK旨在降低用户的准入门槛,同时保护用户资产的安全性。该策略着重于通过技术搭建与用户之间信任的桥梁,以此来促进自身生态的健康发展。通过集成与用户资产储存与交易相关的具备DApps,首先让用户相信在UXLINK生态中储存和交易资产是有安全保障的。

同时,这些DApps旨在为UXLINK打通‘支付’这一关键功能。就如同微信支付一样,顺理成章地将外卖、出行、快递等一些列功能聚合到微信生态中。因此,跑通支付这一关键功能,才有机会打穿传统社交生态的天花板。
UX Wallet:一个基于MPC和将来的账户抽象技术增强的钱包,为用户提供了私钥的社交恢复和自动执行功能,平衡了安全性与易用性。UX DID/Profile:利用零知识证明技术,用户可以创建基于现实世界联系的SBT,并通过社交应用如Telegram、WhatsApp等进行验证,保护隐私的同时允许用户继承并使用自己的自主身份和链下社交关系UX Social DEX:提供加密资产的社交化交易平台,包括但不限于代币交换、IDO和借贷平台。

另外,与Farcaster类似的,采取开放生态和开发者支持的模式,确保了技术创新和生态多样化,而混合的可扩展架构则为生态提供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持。UXLINK策略的着重关注于促进生态的可持续发展和社区的积极参与。通过激励早期用户和社区治理,UXLINK不仅保证了社区的公平性和增长激励,还通过开放接口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技术创新和应用多样化。
在协议层中,UXLink为生态的外部性保留了开放接口,包括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API 和 ABI 高效管理用户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服务。
在基础设施层中,UXLINK采用了混合的可扩展架构(EVM + IPFS + 云),适配以太坊主网、Arbitrum L2 链、BNB 链、Polygon 和 Base Chain 等 EVM 链,集成了去中心化存储和集中式数据索引服务,从基础设施建设之初保留了生态的可拓展性。
在资产端,UXLINK采用了创新的双代币经济模型,包括$UXUY(效用代币)和$UXLINK(治理代币),以平衡生态内的经济激励和长期治理。这种相对经典的代币经济模型的设计,遵循的ve(3,3)模型的理念,旨在追求整体生态系统和生态的参与者们都能获得基于公平性的最大回报。这种经济模型旨在激励用户的积极参与和贡献,虽然没有Friend.tech强大的财富效应,但更有助于长期的系统可持续性发展和社区驱动的治理,实现整体利益最大化。
作为用于社区和生态发展的激励代币,效用代币$UXUY主要用于奖励早期创建社交网络来为生态做出贡献的用户,以此确保了社区的公平和激励性增长。UXLINK使用资产数量而非价格来激励早期活跃用户,在泡沫的制造上相对平和。
从Crypto Adoption到Mass Adoption -- 生态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自明。
Farcaster和UXLink虽在生态建设策略上存在异同,但都体现了一个共同的理念:在Web3时代,社交应用的成功不仅仅依赖于其技术优势或用户基础的规模,更在于能否构建一个开放、多元且持续创新的生态系统。只有通过不断地生态创新和社区合作,为系统引入正外部性,创造正向增长飞轮,才能真正实现去中心化社交形态的的长期成功。
结语

传播学中的创新扩散理论提出,一项创新是否被众人所采纳取决于5个主要阶段:知晓、兴趣、衡量、实施和采纳。今天,Web3已然走出了原始丛林,来到了‘实施’这一阶段,尽管这意味着Web3这一创新目前在全世界还仅仅是被小范围的接纳采用。
但可以预想到的是,在历史的唯物主义下,Crypto Adoption到Mass Adoption是现实必然的。就像一众挑战者来到了最后一扇上锁的大门前,谁能最先找到密码,这笔宝藏便将花落谁家。
从Cyber Connect到UXLink,细看Socialfi的迭代前进之路前言 Web3中社交赛道一直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赛道,在一切围绕交易行为基础之上的web3中,链上社交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 尽管CyberConnnect, Lens, Farcaster第一代社交产品旨在完善链上社交基础设施,但是历经弥久,耗费巨大,以失败告终;第二代产品则是以社交网络影响力资产化为核心的Friend.tech,凭借其高效的价格发现机制获得了成功,但friend.tech成也资产化,败也资产化,高点买入key的用户承担了巨额亏损,空投计划的拖延、新版本的更新导致用户陆续流失。 如果说第三代将会以什么羊的形式进行迭代,或许以RWS(Real World Social,现实世界社交)的链下熟人社交资产为核心的SocialFi产品UXLink能给整个Socialfi市场一些思路参考。 UXLink产品层解析 Socialfi之殇:三代产品的前进之路 在深入UXLink产品之前,让我们首先回顾以Lens Procotol和Friend.tech为代表的前两代的SocialFi产品。 第一代SocialFi产品叙事过于宏大,Lens Protocol在设计之初便旨在成为链上社交的基础数据层,但是在产品中并没有很好的融入资产,在SocialFi场景没有证实之前,用户无法在协议中产生较强的收益预期,"Fi"的属性差,导致了用户的流失。 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的Friend.tech在场景上选择了单对多的网络状社交形态,Bonding Curve的设计让前期参与者有了足够大的财富效应,但同时也由于过于强调"Fi"的属性,泡沫大,并且系统相对封闭,外部性不足,导致在财富效应减弱后用户迅速流失。 而在最新的第三代,UXLink在设计之初便瞄准了熟人社交这一细分场景,并在资产端进行了双代币模型的设计。在产品架构的设计上更加复杂,分为基本应用层、协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相互支持、补充,并且为外部协议的接入留出了足够的接口。在熟人社交场景下,UXLink实现了包括流量入口、社交资产交易、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社交生态,下面让我们自顶向下的拆解UXLink的产品框架。 UXLink基本应用层 应用层的功能主要为生态应用提供增长裂变、群体功能等基础产品服务。该层利用MPC-TSS钱包账户服务和基于组的EOA账户服务来减小用户的准入门槛并保护用户资产的安全性。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以下三个板块 UX钱包&DID:用户通过Telegram便可以创建的基于MPC的AA增强钱包,可以执行社交恢复和托管,平衡安全性和低准入门槛。在创建钱包的同时,会自动使用zk技术给用户创建基于现实世界联系的SBT,用户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同时继承并使用自己的自主身份和链下社交关系;UX Group:群组在UXlink中是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通过AI来管理团体资源和数据,进行赋能;UX Social Dex:用户可以基于AA钱包直接进行加密资产的交易,IDO平台和借贷平台将在随后推出。 协议服务层与基础服务层:外部性的场景拓展 在协议层中,UXLink为生态的外部性保留了开放接口,包括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API 和 ABI 高效管理用户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服务。这种无缝集成确保了动态且相互组合的链上社交应用。 而在基础设施层中,UXLink采用了混合的可扩展架构(EVM + IPFS + 云),包含以太坊主网、Arbitrum L2 链、BNB 链、Polygon 和 Base Chain 等 EVM 链,集成了去中心化存储和集中式数据索引服务,从基础设施建设之初保留了生态的可拓展性。 对于接口的拓展,如果有对于Web2营销Saas平台有所了解,便能知道UXLink的野心及其布局的巧妙所在——与用户数量相比,用户数据的价值同样重要。借助于外部接口的应用介入,对于用户价值的衡量不再局限于单个应用的单一维度,每一个应用场景都是一个新的价值维度。 所谓外部性,就是打破社交死亡螺旋的关键所在。 资产层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关于“Fi”的把握 SocialFi=Social+Fi,任何web3产品都离不开资产,前两代SocialFi产品也正是对于"Fi"的把握度不够平衡而导致了两个极端的情况。第一代SocialFi产品Lens过于注重基础设施层,资产端将所有社交行为都NFT化,用户的收益空间有限。加之空投预期久久不兑现,用户有限的资金和注意力便流向其他更高收益预期的产品,产品使用数据惨不忍睹。 第二代SocialFi产品Friend.tech则是在"Fi"方面设计过于激进,Bonding Curve设计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用户,但也形成了大量的泡沫,随着前期入场人员获利退出,加上交易磨损,长期用户普遍ETH本位亏损,同样随着空投预期的久久不兑现,大多用户选择止损离开。 参考前两代王牌产品的经验,UXLink在资产端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更加平衡的双代币模型,将治理和效用解耦,分为$UXUY和$UXLink两个代币。 效用代币$UXUY $UXUY是用来社区和生态发展的激励代币,用户越早创建社交网络来为生态做出贡献,他们收到的 $UXUY 就越多。这种方法确保了社区的公平和激励性增长。 $UXUY在数量上使用类似于比特币的递减逻辑,采用与比特币挖掘逻辑紧密结合的计算公式。影响代币减少的关键变量包括时间、单个节点的连接数量以及整个 UXLink 网络的总用户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UXLink 网络的扩展,用户获得的 UXUY 将呈指数下降。因此,较晚进入 UXLink 网络的用户将收到较少的 $UXUY,这强调了早期参与的稀缺性和价值。 $UXUY可用于支付整个生态内的链上Gas费用,涵盖交易、转账和社交网络互动,并收到UXLink的代币销毁机制的约束。 UXLink使用资产数量而不是价格来激励用户进行早期参与,在泡沫的制造上更加平和,虽然没有Friend.tech强大的财富效应,但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代币$UXLINK $UXLINK主要用于项目的治理以及从UXLink生态中捕获真实收益分配给社区用户,代币供应和分配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65%的社区分配中,40%被分配给用户,其他所有生态贡献者和合作伙伴占有25% $UXLINK的释放与社区成员和生态贡献者密切相关,根据$UXUY的生成公式,用户数达到30m时潜在供应量达到最大,当然,在用户达到30m时该网络不需要再进行激励也可稳定运行。 总结 在产品周期上Web3一天,Web2一年,如果说以Friend.tech的发布带来了SocialFi赛道的Twitter时刻,那么在从熟人社交起步,各方面更加平衡的UXLink就是开启微信时刻的第三代SociaFi产品。 自产品推出以来,在用户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实现了优秀的数据增长,数量上目前已经实现了460万的总用户,80,000+群组,群组总覆盖人数达到655万;质量上,在今年二月份推出了web3钱包功能后,一个月期间有超过97.8万新的钱包创建并连接到UXLink,平均每个钱包中持有资产超过70美金,新注册/UV比率达到了惊人的42%。 基于链下真实世界社交网络的SocialFi产品模式得到了实战的验证,在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之上,我们可以预期的是UXLink生态在牛市中的爆发,掀起新一轮的SocialFi浪潮。

从Cyber Connect到UXLink,细看Socialfi的迭代前进之路

前言
Web3中社交赛道一直是争议最大的一个赛道,在一切围绕交易行为基础之上的web3中,链上社交到底是不是一个伪需求。
尽管CyberConnnect, Lens, Farcaster第一代社交产品旨在完善链上社交基础设施,但是历经弥久,耗费巨大,以失败告终;第二代产品则是以社交网络影响力资产化为核心的Friend.tech,凭借其高效的价格发现机制获得了成功,但friend.tech成也资产化,败也资产化,高点买入key的用户承担了巨额亏损,空投计划的拖延、新版本的更新导致用户陆续流失。
如果说第三代将会以什么羊的形式进行迭代,或许以RWS(Real World Social,现实世界社交)的链下熟人社交资产为核心的SocialFi产品UXLink能给整个Socialfi市场一些思路参考。
UXLink产品层解析
Socialfi之殇:三代产品的前进之路
在深入UXLink产品之前,让我们首先回顾以Lens Procotol和Friend.tech为代表的前两代的SocialFi产品。

第一代SocialFi产品叙事过于宏大,Lens Protocol在设计之初便旨在成为链上社交的基础数据层,但是在产品中并没有很好的融入资产,在SocialFi场景没有证实之前,用户无法在协议中产生较强的收益预期,"Fi"的属性差,导致了用户的流失。
相较于第一代,第二代的Friend.tech在场景上选择了单对多的网络状社交形态,Bonding Curve的设计让前期参与者有了足够大的财富效应,但同时也由于过于强调"Fi"的属性,泡沫大,并且系统相对封闭,外部性不足,导致在财富效应减弱后用户迅速流失。
而在最新的第三代,UXLink在设计之初便瞄准了熟人社交这一细分场景,并在资产端进行了双代币模型的设计。在产品架构的设计上更加复杂,分为基本应用层、协议服务层和基础设施层,相互支持、补充,并且为外部协议的接入留出了足够的接口。在熟人社交场景下,UXLink实现了包括流量入口、社交资产交易、基础设施为一体的社交生态,下面让我们自顶向下的拆解UXLink的产品框架。

UXLink基本应用层
应用层的功能主要为生态应用提供增长裂变、群体功能等基础产品服务。该层利用MPC-TSS钱包账户服务和基于组的EOA账户服务来减小用户的准入门槛并保护用户资产的安全性。目前主要产品包括以下三个板块
UX钱包&DID:用户通过Telegram便可以创建的基于MPC的AA增强钱包,可以执行社交恢复和托管,平衡安全性和低准入门槛。在创建钱包的同时,会自动使用zk技术给用户创建基于现实世界联系的SBT,用户可以在保护隐私的同时继承并使用自己的自主身份和链下社交关系;UX Group:群组在UXlink中是社交网络的基本单元,通过AI来管理团体资源和数据,进行赋能;UX Social Dex:用户可以基于AA钱包直接进行加密资产的交易,IDO平台和借贷平台将在随后推出。
协议服务层与基础服务层:外部性的场景拓展
在协议层中,UXLink为生态的外部性保留了开放接口,包括开发人员可以通过 API 和 ABI 高效管理用户社交身份和关系数据服务。这种无缝集成确保了动态且相互组合的链上社交应用。
而在基础设施层中,UXLink采用了混合的可扩展架构(EVM + IPFS + 云),包含以太坊主网、Arbitrum L2 链、BNB 链、Polygon 和 Base Chain 等 EVM 链,集成了去中心化存储和集中式数据索引服务,从基础设施建设之初保留了生态的可拓展性。
对于接口的拓展,如果有对于Web2营销Saas平台有所了解,便能知道UXLink的野心及其布局的巧妙所在——与用户数量相比,用户数据的价值同样重要。借助于外部接口的应用介入,对于用户价值的衡量不再局限于单个应用的单一维度,每一个应用场景都是一个新的价值维度。
所谓外部性,就是打破社交死亡螺旋的关键所在。

资产层
前车之鉴,后车之师——关于“Fi”的把握
SocialFi=Social+Fi,任何web3产品都离不开资产,前两代SocialFi产品也正是对于"Fi"的把握度不够平衡而导致了两个极端的情况。第一代SocialFi产品Lens过于注重基础设施层,资产端将所有社交行为都NFT化,用户的收益空间有限。加之空投预期久久不兑现,用户有限的资金和注意力便流向其他更高收益预期的产品,产品使用数据惨不忍睹。

第二代SocialFi产品Friend.tech则是在"Fi"方面设计过于激进,Bonding Curve设计虽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大量的资金和用户,但也形成了大量的泡沫,随着前期入场人员获利退出,加上交易磨损,长期用户普遍ETH本位亏损,同样随着空投预期的久久不兑现,大多用户选择止损离开。

参考前两代王牌产品的经验,UXLink在资产端的设计采用了一种更加平衡的双代币模型,将治理和效用解耦,分为$UXUY和$UXLink两个代币。
效用代币$UXUY
$UXUY是用来社区和生态发展的激励代币,用户越早创建社交网络来为生态做出贡献,他们收到的 $UXUY 就越多。这种方法确保了社区的公平和激励性增长。
$UXUY在数量上使用类似于比特币的递减逻辑,采用与比特币挖掘逻辑紧密结合的计算公式。影响代币减少的关键变量包括时间、单个节点的连接数量以及整个 UXLink 网络的总用户数。随着时间的推移和 UXLink 网络的扩展,用户获得的 UXUY 将呈指数下降。因此,较晚进入 UXLink 网络的用户将收到较少的 $UXUY,这强调了早期参与的稀缺性和价值。
$UXUY可用于支付整个生态内的链上Gas费用,涵盖交易、转账和社交网络互动,并收到UXLink的代币销毁机制的约束。
UXLink使用资产数量而不是价格来激励用户进行早期参与,在泡沫的制造上更加平和,虽然没有Friend.tech强大的财富效应,但能够保证整个系统健康的可持续发展
治理代币$UXLINK
$UXLINK主要用于项目的治理以及从UXLink生态中捕获真实收益分配给社区用户,代币供应和分配如下

值得注意的是,在65%的社区分配中,40%被分配给用户,其他所有生态贡献者和合作伙伴占有25%

$UXLINK的释放与社区成员和生态贡献者密切相关,根据$UXUY的生成公式,用户数达到30m时潜在供应量达到最大,当然,在用户达到30m时该网络不需要再进行激励也可稳定运行。
总结
在产品周期上Web3一天,Web2一年,如果说以Friend.tech的发布带来了SocialFi赛道的Twitter时刻,那么在从熟人社交起步,各方面更加平衡的UXLink就是开启微信时刻的第三代SociaFi产品。
自产品推出以来,在用户的质量和数量上都实现了优秀的数据增长,数量上目前已经实现了460万的总用户,80,000+群组,群组总覆盖人数达到655万;质量上,在今年二月份推出了web3钱包功能后,一个月期间有超过97.8万新的钱包创建并连接到UXLink,平均每个钱包中持有资产超过70美金,新注册/UV比率达到了惊人的42%。
基于链下真实世界社交网络的SocialFi产品模式得到了实战的验证,在如此巨大的用户基数和完备的基础设施层和应用层之上,我们可以预期的是UXLink生态在牛市中的爆发,掀起新一轮的SocialFi浪潮。
从做产品的角度,扒一扒最近Sol上大火的 $Jup (一):Jupiter上的三个核心功能模块最近一周的Sol链风风火火,Jupiter以其代币 $JUP 在二级市场中的价格也是在过去两周紧跟Solana节奏而水涨船高几近翻倍。 市场上对于Jupiter和 $JUP 的研究,更多是在二级角度。亮眼(或者暂时亮眼)的市值表现背后,除了优秀的狗庄和社区之外,也离不开它优秀的产品设计作为支撑。所以今天就从产品的角度,来扒一扒Jupiter的产品设计思路。 因为内容篇幅原因,研究内容将分为两篇文章进行发布。 在Solana生态中,Jupiter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众多DEX中一次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的有力证明。作为Solana网络上最具竞争力的DEX,Jupiter是Solana交易用户的主要选择之一。 其产品能够备受关注的关键在于三大核心功能:流动性聚合器、现价单以及DCA/定投。这三个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Jupiter的竞争力,也为整个DEX赛道树立了新的标杆。 🤖核心功能模块1:流动性聚合器 Jupiter的流动性聚合器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传统的DEX模型中,每个交易所的流动性池是孤立存在的,用户在进行资产交换时,往往需要自己寻找最佳的交易池以获得最优的交易价格,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流动性分散,很难保证交易的最优性。 Jupiter的流动性聚合器技术,能够跨越Solana生态内的众多流动性池,通过算法自动寻找并聚合最优的流动性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最佳交易路径。 在交易前,用户可自行选择修改交易费用、滑点大小和是否采用直接路径等参数。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获取到整个生态中最好的交易价格和最低的滑点,提高了资产交换的效率和经济性。 Jupiter交易聚合的实现是基于其后端的智能路由技术。在后端,Jupiter通过复杂的算法实时监控和分析整个市场的交易数据,包括价格、深度、滑点等多个维度。 基于这些数据,智能路由算法能够为每一笔交易动态选择最佳的交易路线,即使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用户交易的成功率和成本效率。具体来说,一旦Jupiter获得市场数据,其多路径搜索算法就会开始寻找最佳的交易路径。 这个过程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因为它不仅要考虑直接的交易对,还要分析通过一系列中间代币转换能否获得更好的交易价格。 例如,如果用户想从代币A兑换到代币C,智能路由不仅会考虑直接的A→C交易路径,还会考虑A→B→C或A→B→D→C等可能的中间路径,从而找到成本最低的交易方案。 尽管智能路由的背后技术非常复杂,但Jupiter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交易体验。智能路由的操作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只需输入想要交换的代币和数量,剩下的工作都由智能路由自动完成。 这种设计最大化地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让用户即使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也能轻松进行交易。 🤖核心功能模块2:限价单 Jupiter为交易者提供了限价单功能,有效避免了交易时价格影响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滑点问题,同时规避了MEV问题。在未完全成交时,限价单可以被部分成交并获得成交部分的代币。 在提出交易时,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订单有效期、兑换价格和兑换数量,以更精确的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该协议与 Birdeye 和TradingView合作,Birdeye提供代币的链上价格数据,Jupiter使用TradingView的技术来进行图表的数据展示。该功能使得Jupiter给用户提供的实际体验更加贴近中心化交易所。 🤖核心功能模块3:DCA定投 Dollar-Cost Averaging (DCA) 是一种投资策略,投资者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通过多次投资来摊平买入成本到一个预设价格区间,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在单一价格点投资的风险。 在Jupiter中进行DCA定投,用户只需设置购买频率(Jupiter提供最小频率为分钟,最大频率为每月)、购买价格区间,总时间段以及希望购买的资产。在定投后,用户的代币会被转移到定投相关的账户中,并且根据预设价格区间和交易频率自动执行交易。 在定投结束后,代币被自动转移回用户钱包,协议对定投收取千分之一的费用。可控的成本价,低廉的费用以及全托管的交易流程使得DCA成为交易者熊市中累计资产的不错的选择。然而,在牛市中,这种机制就显得比较默默无闻,因此该功能当前的总体需求量依然比较小。

从做产品的角度,扒一扒最近Sol上大火的 $Jup (一):Jupiter上的三个核心功能模块

最近一周的Sol链风风火火,Jupiter以其代币 $JUP 在二级市场中的价格也是在过去两周紧跟Solana节奏而水涨船高几近翻倍。

市场上对于Jupiter和 $JUP 的研究,更多是在二级角度。亮眼(或者暂时亮眼)的市值表现背后,除了优秀的狗庄和社区之外,也离不开它优秀的产品设计作为支撑。所以今天就从产品的角度,来扒一扒Jupiter的产品设计思路。

因为内容篇幅原因,研究内容将分为两篇文章进行发布。

在Solana生态中,Jupiter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众多DEX中一次技术创新与用户体验优化的有力证明。作为Solana网络上最具竞争力的DEX,Jupiter是Solana交易用户的主要选择之一。

其产品能够备受关注的关键在于三大核心功能:流动性聚合器、现价单以及DCA/定投。这三个创新技术的应用不仅提升了Jupiter的竞争力,也为整个DEX赛道树立了新的标杆。

🤖核心功能模块1:流动性聚合器

Jupiter的流动性聚合器技术是其核心竞争力之一。在传统的DEX模型中,每个交易所的流动性池是孤立存在的,用户在进行资产交换时,往往需要自己寻找最佳的交易池以获得最优的交易价格,这不仅费时费力,而且由于流动性分散,很难保证交易的最优性。

Jupiter的流动性聚合器技术,能够跨越Solana生态内的众多流动性池,通过算法自动寻找并聚合最优的流动性资源,为用户提供一站式的最佳交易路径。

在交易前,用户可自行选择修改交易费用、滑点大小和是否采用直接路径等参数。这意味着用户可以在一个界面上获取到整个生态中最好的交易价格和最低的滑点,提高了资产交换的效率和经济性。

Jupiter交易聚合的实现是基于其后端的智能路由技术。在后端,Jupiter通过复杂的算法实时监控和分析整个市场的交易数据,包括价格、深度、滑点等多个维度。

基于这些数据,智能路由算法能够为每一笔交易动态选择最佳的交易路线,即使在市场波动剧烈的情况下,也能保证用户交易的成功率和成本效率。具体来说,一旦Jupiter获得市场数据,其多路径搜索算法就会开始寻找最佳的交易路径。

这个过程涉及到复杂的计算,因为它不仅要考虑直接的交易对,还要分析通过一系列中间代币转换能否获得更好的交易价格。

例如,如果用户想从代币A兑换到代币C,智能路由不仅会考虑直接的A→C交易路径,还会考虑A→B→C或A→B→D→C等可能的中间路径,从而找到成本最低的交易方案。

尽管智能路由的背后技术非常复杂,但Jupiter致力于为用户提供简单易用的交易体验。智能路由的操作对用户来说是完全透明的,用户只需输入想要交换的代币和数量,剩下的工作都由智能路由自动完成。

这种设计最大化地降低了用户的操作难度,让用户即使没有深厚的技术背景也能轻松进行交易。

🤖核心功能模块2:限价单

Jupiter为交易者提供了限价单功能,有效避免了交易时价格影响造成的成本增加和滑点问题,同时规避了MEV问题。在未完全成交时,限价单可以被部分成交并获得成交部分的代币。

在提出交易时,用户可以自行选择订单有效期、兑换价格和兑换数量,以更精确的执行自己的交易策略。该协议与 Birdeye 和TradingView合作,Birdeye提供代币的链上价格数据,Jupiter使用TradingView的技术来进行图表的数据展示。该功能使得Jupiter给用户提供的实际体验更加贴近中心化交易所。

🤖核心功能模块3:DCA定投

Dollar-Cost Averaging (DCA) 是一种投资策略,投资者在特定时间间隔内,通过多次投资来摊平买入成本到一个预设价格区间,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投资者减少在单一价格点投资的风险。

在Jupiter中进行DCA定投,用户只需设置购买频率(Jupiter提供最小频率为分钟,最大频率为每月)、购买价格区间,总时间段以及希望购买的资产。在定投后,用户的代币会被转移到定投相关的账户中,并且根据预设价格区间和交易频率自动执行交易。

在定投结束后,代币被自动转移回用户钱包,协议对定投收取千分之一的费用。可控的成本价,低廉的费用以及全托管的交易流程使得DCA成为交易者熊市中累计资产的不错的选择。然而,在牛市中,这种机制就显得比较默默无闻,因此该功能当前的总体需求量依然比较小。
LIVE
--
Alcista
【一点宏观】简单总结两句本月的FOMC: - 暂时不会降息,同时也不会加息 - 根据通胀的变化情况,保留进一步针对QT采取措施的可能性 - 首次降息依然大概率是在今年 虽然在会议中Powell表达出对降息的预期并没有之前强烈,但是相信从月的通胀数据中大家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个结果了,结合今天btc反弹近10%,因此推测这个利空可能已经被市场提前消化。 #FOMC #BTC #macroeconomic
【一点宏观】简单总结两句本月的FOMC:
- 暂时不会降息,同时也不会加息
- 根据通胀的变化情况,保留进一步针对QT采取措施的可能性
- 首次降息依然大概率是在今年

虽然在会议中Powell表达出对降息的预期并没有之前强烈,但是相信从月的通胀数据中大家已经可以预见到这个结果了,结合今天btc反弹近10%,因此推测这个利空可能已经被市场提前消化。
#FOMC #BTC #macroeconomic
SyncusDAO——运用博弈论带领DeFi走出囚徒困境 在上一轮牛市中,DeFi被广泛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最具颠覆性的创新之一。然而,伟大的概念往往需要面临着重重挑战。由于技术的不完善或经济模型的设计存在结构性缺陷,许多项目最终都陷入死亡螺旋,最终难逃归零的命运。 在Meme、铭文土狗币横行的当下,如何为Defi重新找回往日荣光?Syncus或许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向。 🤖关于 SyncusDAO 在DeFi赛道上,zkSync Era作为以太坊Layer 2的一个扩展解决方案,以其高效、低成本和强安全性的特点,在推动以太坊生态系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DeFi项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高性能的平台,Syncus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Syncus DAO是一个部署在zkSync Era 链上的去中心化货币储备协议,专注于在 zkSync 生态系统中发展和繁荣的DeFi 应用,并为 SYNC 持有者提供流动性市场​​。Syncus致力于成为zkSync DeFi生态的中心,一家真正的去中心化“银行”。 🤖过往Defi的错误路径 在正式解读Syncus提出的重新定义博弈论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下OlympusDAO的成功与落没。 OlympusDAO 是 DeFi 领域的一个突破性项目,旨在利用其原生代币 OHM 创建去中心化储备货币协议。Olympus通过创新的ve(3,3)模型,实现了奖励对集体有益的正向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代币持有者的权益被稀释的问题。 然而,OlympusDAO采用的(3,3)策略尽管创新,但存在假设上的缺陷,即认为质押需要绑定,而这一假设并未完全贴合现实。在实际中,市场上的债券购买行为和预期的参与者行为存在偏差。 🤖Syncus基于VE(3,3)模型的优化 Syncus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造一种每个参与者行为都能促进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机制,来超越传统的囚徒困境。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参与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竞争或对立情况下,整个系统仍然能够实现共赢。 Syncus采取的策略确保了即使在看似对系统不利的行为中,DAO和其长期利益相关者(代币持有者)仍然能够获益。这种机制类似于一种去中心化的赌场,其中DAO和其长期参与者总能从系统中获利。 🤖Two-player model与SYNC的弹性 在 Syncus 内的Two-player Model中,任何 SYNC 的销售都会导致卖方损失,但利益相关者受益,这种动态确保了 DAO 的价值持续流动。 同时,每笔交易都会为DAO带来利益,即使代币价格保持不变,DAO通过从每笔交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税收获益,这种机制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形成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循环。 该模型与典型的加密庞氏骗局或模因币有着根本的不同。即使 SYNC 的活动减弱,剩余的 APY 分布也会重新激发人们的兴趣,从而促进复苏周期。 对于 Syncus 来说,更好的图表应该是描述玩家采取的行动以及该玩家和 DAO 的结果的图表。 总之,Syncus通过巧妙利用博弈论原理,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来优化其策略,旨在创建一个既能解决囚徒困境导致的集体行动问题,又能保证DAO和其参与者共同获益的DeFi生态系统。后文我们将详细介绍Syncus实行的两个主要的优化措施。 🤖SYNC代币设计 Syncus的代币经济模型是它机制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Syncus的治理代币$SYNC,代币总量4,186,731,698 SYNC。截止3月18日,SYNC代币价格为0.03071,总市值约为130 millions。 这些功能能够确保代币持有者的利益与整个生态系统的长期成功紧密相连。从代币发行、分配到其在治理中的应用,Syncus旨在确保一个透明、公平的经济模型,其中代币经济模型与其DeFi平台的发展阶段同步演进。 🤖创新一:Syncus的适应性税收策略 SyncusDAO 的设计考虑了其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针对销售和质押交易实施了灵活的税收制度。这种方法确保 Syncus 能够适应市场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性和增长。 具体来说,Syncus 协议根据市场波动动态调整销售税和取消质押税。在价格大幅上涨期间,Syncus会暂时提高出售和质押交易的税费,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投机交易并确保协议的稳定性。 在市场稳定期间,税收将被重新评估并相应减少。这一调整还受到当前质押 APY 的影响,确保税收政策保持公平并与质押者获得的收益成比例。 🤖创新二:Syncus财库(treasury-backed token)机制 除了创新性的适应性税收策略外,Syncus还引入了一套独特的机制,旨在通过增长其财库(treasury)来提供持续的高APY,从而在DeFi领域创造一个新的范例。 Syncus认识到,在达到显著市场份额之前,对SYNC的需求将来自于其提供的高APY。为了维持和增长APY,Syncus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增长财库。 通过OlympusDAO的前车之鉴,Syncus指出债券发行虽然可以增加财库但对持有者有稀释作用,且如果去除债券发行将难以维持吸引力足够的高收益率。此外,早期的投资活动和流动性提供并不能持续地提供足够高的收益率来增长SYNC的市场份额。 因此,Syncus创新性地结合了税收机制与Olympus的财库分配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代币。通过对每一次如买入和卖出等操作征税,并利用这些税收来资助财库,从而为持有者产生真实的收益。 这样的模型设计在理论上产生自我增长的飞轮效应,Syncus通过捕获对SYNC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财库的增长,创造了一个类似于OlympusDAO的飞轮效应,但更为可持续:高收益 -> 更多需求 -> 交易量 -> 财库增长 -> 更多收益 -> 更多需求。这一循环自我加强,确保了每一个代币都有实际价值。 🤖总结 Syncus代表了DeFi新时代的到来,它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向着一个更稳定、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运用博弈论,超越了传统的囚徒困境模型,提出了一种更有利于DAO本身及其长期利益相关者的模型。 它通过实施交易征税及财库机制,鼓励个体做出正向行为并最终惠及集体,避免陷入死亡螺旋。SyncusDAO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DeFi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其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越来越多独具创新性的DeFi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我们可以预期市场对DeFi赛道重振信心,使其在这一轮牛市中依旧有机会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SyncusDAO——运用博弈论带领DeFi走出囚徒困境

在上一轮牛市中,DeFi被广泛认为是区块链技术最具颠覆性的创新之一。然而,伟大的概念往往需要面临着重重挑战。由于技术的不完善或经济模型的设计存在结构性缺陷,许多项目最终都陷入死亡螺旋,最终难逃归零的命运。

在Meme、铭文土狗币横行的当下,如何为Defi重新找回往日荣光?Syncus或许是一个潜在的解决方向。

🤖关于 SyncusDAO

在DeFi赛道上,zkSync Era作为以太坊Layer 2的一个扩展解决方案,以其高效、低成本和强安全性的特点,在推动以太坊生态系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这为DeFi项目提供了一个可行的、高性能的平台,Syncus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

Syncus DAO是一个部署在zkSync Era 链上的去中心化货币储备协议,专注于在 zkSync 生态系统中发展和繁荣的DeFi 应用,并为 SYNC 持有者提供流动性市场​​。Syncus致力于成为zkSync DeFi生态的中心,一家真正的去中心化“银行”。

🤖过往Defi的错误路径

在正式解读Syncus提出的重新定义博弈论之前,让我们先回顾下OlympusDAO的成功与落没。

OlympusDAO 是 DeFi 领域的一个突破性项目,旨在利用其原生代币 OHM 创建去中心化储备货币协议。Olympus通过创新的ve(3,3)模型,实现了奖励对集体有益的正向行为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由代币持有者的权益被稀释的问题。

然而,OlympusDAO采用的(3,3)策略尽管创新,但存在假设上的缺陷,即认为质押需要绑定,而这一假设并未完全贴合现实。在实际中,市场上的债券购买行为和预期的参与者行为存在偏差。

🤖Syncus基于VE(3,3)模型的优化

Syncus的设计理念是通过创造一种每个参与者行为都能促进生态系统整体利益的机制,来超越传统的囚徒困境。通过这种方式,即使在参与者之间存在潜在的竞争或对立情况下,整个系统仍然能够实现共赢。

Syncus采取的策略确保了即使在看似对系统不利的行为中,DAO和其长期利益相关者(代币持有者)仍然能够获益。这种机制类似于一种去中心化的赌场,其中DAO和其长期参与者总能从系统中获利。
🤖Two-player model与SYNC的弹性

在 Syncus 内的Two-player Model中,任何 SYNC 的销售都会导致卖方损失,但利益相关者受益,这种动态确保了 DAO 的价值持续流动。

同时,每笔交易都会为DAO带来利益,即使代币价格保持不变,DAO通过从每笔交易中提取一定比例的税收获益,这种机制吸引了更多的参与者加入,形成了一个自我维持的生态循环。

该模型与典型的加密庞氏骗局或模因币有着根本的不同。即使 SYNC 的活动减弱,剩余的 APY 分布也会重新激发人们的兴趣,从而促进复苏周期。

对于 Syncus 来说,更好的图表应该是描述玩家采取的行动以及该玩家和 DAO 的结果的图表。

总之,Syncus通过巧妙利用博弈论原理,并通过一系列创新性措施来优化其策略,旨在创建一个既能解决囚徒困境导致的集体行动问题,又能保证DAO和其参与者共同获益的DeFi生态系统。后文我们将详细介绍Syncus实行的两个主要的优化措施。
🤖SYNC代币设计

Syncus的代币经济模型是它机制设计的关键组成部分。Syncus的治理代币$SYNC,代币总量4,186,731,698 SYNC。截止3月18日,SYNC代币价格为0.03071,总市值约为130 millions。

这些功能能够确保代币持有者的利益与整个生态系统的长期成功紧密相连。从代币发行、分配到其在治理中的应用,Syncus旨在确保一个透明、公平的经济模型,其中代币经济模型与其DeFi平台的发展阶段同步演进。
🤖创新一:Syncus的适应性税收策略

SyncusDAO 的设计考虑了其生态系统的长期可持续性和寿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们针对销售和质押交易实施了灵活的税收制度。这种方法确保 Syncus 能够适应市场波动,随着时间的推移保持稳定性和增长。

具体来说,Syncus 协议根据市场波动动态调整销售税和取消质押税。在价格大幅上涨期间,Syncus会暂时提高出售和质押交易的税费,这样做的目的是减少投机交易并确保协议的稳定性。

在市场稳定期间,税收将被重新评估并相应减少。这一调整还受到当前质押 APY 的影响,确保税收政策保持公平并与质押者获得的收益成比例。
🤖创新二:Syncus财库(treasury-backed token)机制

除了创新性的适应性税收策略外,Syncus还引入了一套独特的机制,旨在通过增长其财库(treasury)来提供持续的高APY,从而在DeFi领域创造一个新的范例。

Syncus认识到,在达到显著市场份额之前,对SYNC的需求将来自于其提供的高APY。为了维持和增长APY,Syncus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增长财库。

通过OlympusDAO的前车之鉴,Syncus指出债券发行虽然可以增加财库但对持有者有稀释作用,且如果去除债券发行将难以维持吸引力足够的高收益率。此外,早期的投资活动和流动性提供并不能持续地提供足够高的收益率来增长SYNC的市场份额。

因此,Syncus创新性地结合了税收机制与Olympus的财库分配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代币。通过对每一次如买入和卖出等操作征税,并利用这些税收来资助财库,从而为持有者产生真实的收益。

这样的模型设计在理论上产生自我增长的飞轮效应,Syncus通过捕获对SYNC的需求并将其转化为财库的增长,创造了一个类似于OlympusDAO的飞轮效应,但更为可持续:高收益 -> 更多需求 -> 交易量 -> 财库增长 -> 更多收益 -> 更多需求。这一循环自我加强,确保了每一个代币都有实际价值。
🤖总结

Syncus代表了DeFi新时代的到来,它从过去的经验中学习并向着一个更稳定、可持续的未来发展。运用博弈论,超越了传统的囚徒困境模型,提出了一种更有利于DAO本身及其长期利益相关者的模型。

它通过实施交易征税及财库机制,鼓励个体做出正向行为并最终惠及集体,避免陷入死亡螺旋。SyncusDAO的这一创新举措不仅为DeFi领域带来了新的思路,也为其长期发展和可持续性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随着越来越多独具创新性的DeFi项目正如雨后春笋般崭露头角,我们可以预期市场对DeFi赛道重振信心,使其在这一轮牛市中依旧有机会一骑绝尘,独领风骚。
2024年,Go2Mars 重点关注的20个研究叙事原文作者:@sirius_zzzz 新年新气象,我们的首席分析师Sirius整理了今年我们团队会关注的二十个重点叙事,从底层基建到顶层应用应有尽有,注定会是很忙的一年。 叙事一:Parallelized EVM Sei在11月打出升级宣告,要做第一个并行EVM链,neon和sei在十二月同时爆拉,目前稍作休息,但公链性能之战还在继续。 关注的项目有 @SeiNetwork @monad_xyz @Neon_EVM @EclipseFND 叙事二:Modular Blockchain DA\Consensus\Execution 百花齐放 @TheDeFISaint 的weekly modular roundup是一个很好的信源 叙事三:Solana生态 前一段solana meme乱飞,dex基建如raydium,orca也都有不错的涨幅,但不应止步于此。 主要关注资产的发行—流通—杠杆这一链条上的项目 叙事四:DePin 虽然不知道前一阵怎么吹起来depin的风,但是depin还是可以跑出来一些好玩法的。硬件矿机作为ponzi入门投入,做出来一个优秀的分红盘设计,建议项目方反复学习 @thecryptoskanda 的ponzi课程。 叙事五:Restaking 前两个月给项目设计叙事的时候聊过,DeFi就是项目之间用利率不断地进行吸血鬼攻击。以太POS带来3%的无风险利率,加杠杆能来到8%。Blast和Manta等一众Lido分销商说我有native yield,吸DeFi的血,EigenLayer上线后以太系DeFi拿着10%长期无风险利率再从Blast吸回来 @restakefi @agilely_io 叙事六:Sei生态 与solana类似,v2上线后关注资产的发行-流通-杠杆 链条项目 叙事七:Starknet生态 拖了这么久总该发币了吧。主要有两条线:DeFi和全链游戏。DeFi主要看Starknet DeFi Commitee的脸色 @Real_Maxlion 全链游戏嘛, 找@AW_Research 懒的话就看@LootRealms 好了。 叙事八:Atomicals 相对brc20正统性更强一些,买点龙头atom quark拿着就好,其他的铭文到时看情绪,不过这个就不是我们所擅长的了。 叙事九:GameFi 去年Q4有一大波优秀游戏,今年也逐渐要上线了, @GasHeroOfficial 还有 @Matr1xOfficial @playSHRAPNEL @LumiterraGame @Seraph_global 但具体可能就要找打金工作室的朋友们了。 叙事十:On-Chain Game 玩游戏当然是用资产来玩才能把多巴胺加到最大,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研究,同样看 @AW_Research 他们的内容会不错。 叙事十一:Pow 矿工们永远都要找点东西挖,机器可不能闲着。一个很简单的策略就是看矿机公司出了哪些矿机。去年五月份比特大陆推出kaspa矿机后 $kas 最高涨了10倍。 叙事十二:Cosmos 说实话cosmos我们也没怎么研究过,,但整个生态的活力一直都在,能出好项目的。 叙事十三:Derivative 现在defi的协议一个比一个复杂,不是金融出身根本看不懂。但是对于交易员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舒服的战场,能够在链上完成一些更加复杂的套利\对冲。 @symm_io 基本面数据真的太好了 @IntentX_ 用起来也比较舒服。 叙事十四:Intent(AI) Paradigm提出这个概念后火了几个月,后面又沉寂了下来,不过项目还是要持续保持关注的。 @dappOS_com @anoma @intentessential 叙事十五:berachain Proof of Liquidity,感觉会是经济模型和tokenomics设计比拼资本效率到极致的战场 叙事十六:De-Science Messari提到了这个叙事,但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这个叙事吹大,目前看来主要还是医药和AI项目为主。 @DataLakeToken 还在找其他的 叙事十七:Stablecoin @LiquityProtocol v2 @ethena_labs @agilely_io 新的架构新的资本效率新的利率 叙事十八:Ponziness ohm fork的故事永远讲的下去,最近30天已经有两个20×了。 叙事十九:ZK-Proof Handware Accelerating  没发现什么项目,或许是我太早了,anyway抓个小朋友来研究 叙事二十:ZK Coprocessor 还没看懂,不过ABCDE这篇写的很好 @Wuhuoqiu 方向已经初步定好,我们的投研团队与项目团队也正在进行扩招,2024年争取再跨一个台阶吧~

2024年,Go2Mars 重点关注的20个研究叙事

原文作者:@sirius_zzzz

新年新气象,我们的首席分析师Sirius整理了今年我们团队会关注的二十个重点叙事,从底层基建到顶层应用应有尽有,注定会是很忙的一年。
叙事一:Parallelized EVM
Sei在11月打出升级宣告,要做第一个并行EVM链,neon和sei在十二月同时爆拉,目前稍作休息,但公链性能之战还在继续。
关注的项目有 @SeiNetwork @monad_xyz @Neon_EVM @EclipseFND

叙事二:Modular Blockchain
DA\Consensus\Execution 百花齐放 @TheDeFISaint 的weekly modular roundup是一个很好的信源

叙事三:Solana生态
前一段solana meme乱飞,dex基建如raydium,orca也都有不错的涨幅,但不应止步于此。 主要关注资产的发行—流通—杠杆这一链条上的项目
叙事四:DePin
虽然不知道前一阵怎么吹起来depin的风,但是depin还是可以跑出来一些好玩法的。硬件矿机作为ponzi入门投入,做出来一个优秀的分红盘设计,建议项目方反复学习 @thecryptoskanda 的ponzi课程。
叙事五:Restaking
前两个月给项目设计叙事的时候聊过,DeFi就是项目之间用利率不断地进行吸血鬼攻击。以太POS带来3%的无风险利率,加杠杆能来到8%。Blast和Manta等一众Lido分销商说我有native yield,吸DeFi的血,EigenLayer上线后以太系DeFi拿着10%长期无风险利率再从Blast吸回来 @restakefi @agilely_io
叙事六:Sei生态
与solana类似,v2上线后关注资产的发行-流通-杠杆 链条项目
叙事七:Starknet生态
拖了这么久总该发币了吧。主要有两条线:DeFi和全链游戏。DeFi主要看Starknet DeFi Commitee的脸色 @Real_Maxlion 全链游戏嘛, 找@AW_Research 懒的话就看@LootRealms 好了。
叙事八:Atomicals
相对brc20正统性更强一些,买点龙头atom quark拿着就好,其他的铭文到时看情绪,不过这个就不是我们所擅长的了。
叙事九:GameFi
去年Q4有一大波优秀游戏,今年也逐渐要上线了, @GasHeroOfficial 还有 @Matr1xOfficial @playSHRAPNEL @LumiterraGame @Seraph_global 但具体可能就要找打金工作室的朋友们了。
叙事十:On-Chain Game
玩游戏当然是用资产来玩才能把多巴胺加到最大,不过我们暂时还没有研究,同样看 @AW_Research 他们的内容会不错。
叙事十一:Pow
矿工们永远都要找点东西挖,机器可不能闲着。一个很简单的策略就是看矿机公司出了哪些矿机。去年五月份比特大陆推出kaspa矿机后 $kas 最高涨了10倍。
叙事十二:Cosmos
说实话cosmos我们也没怎么研究过,,但整个生态的活力一直都在,能出好项目的。
叙事十三:Derivative
现在defi的协议一个比一个复杂,不是金融出身根本看不懂。但是对于交易员来说还是一个比较舒服的战场,能够在链上完成一些更加复杂的套利\对冲。 @symm_io 基本面数据真的太好了 @IntentX_ 用起来也比较舒服。
叙事十四:Intent(AI)
Paradigm提出这个概念后火了几个月,后面又沉寂了下来,不过项目还是要持续保持关注的。 @dappOS_com @anoma @intentessential
叙事十五:berachain
Proof of Liquidity,感觉会是经济模型和tokenomics设计比拼资本效率到极致的战场
叙事十六:De-Science
Messari提到了这个叙事,但不知道他会什么时候这个叙事吹大,目前看来主要还是医药和AI项目为主。 @DataLakeToken 还在找其他的
叙事十七:Stablecoin
@LiquityProtocol v2
@ethena_labs
@agilely_io
新的架构新的资本效率新的利率
叙事十八:Ponziness
ohm fork的故事永远讲的下去,最近30天已经有两个20×了。
叙事十九:ZK-Proof Handware Accelerating 
没发现什么项目,或许是我太早了,anyway抓个小朋友来研究
叙事二十:ZK Coprocessor
还没看懂,不过ABCDE这篇写的很好 @Wuhuoqiu

方向已经初步定好,我们的投研团队与项目团队也正在进行扩招,2024年争取再跨一个台阶吧~
Explora las últimas noticias sobre criptos
⚡️ Participa en los últimos debates del mundo cripto
💬 Interactúa con tus creadores favoritos
👍 Disfruta contenido de tu interés
Email/número de teléfono

Lo más reciente

--
Ver más
Mapa del sitio
Cookie Preferences
Términos y condiciones de la plataform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