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而言,美國政府通常不會預告經濟將出現重大波動,並始終聲稱會實現“軟着陸”。美聯儲反覆強調要降低物價的同時,確保經濟繼續穩健增長並維持強勁的就業市場。

歷史經驗表明,美聯儲從未成功實現這一目標。在每次經濟衰退即將來臨時,美聯儲都否認其即將發生,直到衰退已成現實。美聯儲的關注點不僅在就業和經濟狀況,還包括維持低利率,從而讓聯邦政府能夠以較低的收益率繼續大規模借款。隨着聯邦債務的增加,央行面臨的壓力也增大,需要維持甚至壓低利率。

然而,美聯儲又擔心物價上漲,因爲這會引發政治不穩定。當物價上漲引發公衆不滿時,美聯儲會提高利率,但財政部則希望其維持低利率以緩解財政壓力,從而形成博弈。

自2001年經濟衰退以來,關於“軟着陸”的言論在美國媒體上屢見不鮮。例如,2001年7月,彭博社的作者就開始討論“軟着陸”的可能性。2008年中,儘管經濟衰退已經開始數月,美聯儲主席本·伯南克仍預測經濟會軟着陸,最終經濟並沒有實現軟着陸,而是陷入了衰退。

在過去的30多年裏,美聯儲的降息往往沒有避免經濟衰退,而恰好在失業率最高之前出現。例如,1990年大幅降息後,1991年很快進入經濟衰退。2000年底開始降息後,失業率迅速上升。2007年再度降息後,失業率也隨之上升。

降息初期,經濟衰退屢次出現。

總之,美聯儲的操作模式如下:出於對通脹失控的擔憂,美聯儲會提高目標利率並“收緊”貨幣政策。此過程中,美聯儲通常會堅稱經濟不會衰退,宣稱“軟着陸”正在實現。但實際情況是,經濟往往大幅疲軟。面對經濟問題,美聯儲或是隱瞞實情,或是判斷失誤。最終,美聯儲會採取近幾十年的一貫做法:放鬆貨幣政策,希望通過創造新的經濟泡沫引發新一輪繁榮期。

目前,保持低利率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重要。過去四年中,聯邦債務從23萬億美元激增至34萬億美元,增加了11萬億美元。在利率接近於零的環境下,這種情況尚可控制。然而,當債務與不斷上升的利率結合時,利息支出迅速增加,並在聯邦預算中佔據越來越大的比重。如果政府管理不當,可能面臨主權債務危機。

事實上,自2021年以來,利息成本已經翻了一番多。然而,我們尚未看到債務增加和利率上升的全部影響。由於聯邦債務並非一次性到期,過去幾年利息成本得以控制。然而,2024年將有近9萬億美元的聯邦債務到期,此外,2024年還將新增約2萬億美元的債務,聯邦政府需要有人購買超過10萬億美元的聯邦債務。爲了防止利率進一步上升,可能需要美聯儲介入市場,大量購買債務以壓低收益率。

換句話說,無論物價通脹率是否達到2%的目標,美聯儲都可能需要實施新的降息措施,並聲稱物價上漲已經達到了“目標”。

那時候的市場會不會像之前一樣出現危機?邊走邊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