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吳說區塊鏈

胡翌霖是北京大學哲學系博士、清華大學科學史系副教授,是中文世界少有的積極參與區塊鏈世界活動的大學教師。本期我們討論了更多的 AI 相關的話題。

音頻轉文字使用了 GPT,可能會有錯誤。收聽完整播客:

小宇宙:

https://www.xiaoyuzhoufm.com/episodes/663e38d5b813c7172b3557f4

Youtube:

https://youtu.be/j3ROf7Tu8kw

這兩年可以說這個菜市場老大媽也聚焦 AI 了

我對 AI 的關注並非出於特定契機,而是因爲它是當前的大趨勢。尤其是近兩年,連菜市場老大媽們都開始關注 AI,可見其火爆程度。作爲研究技術史的學者,我一直關注着人工智能的發展,尤其是在哲學和歷史方面的問題。我最初關注的焦點並非在技術的前沿,而是更多地關注其倫理和歷史背景,以及早期計算機科學的發展歷程。

加速主義有一個致命的問題,會導致 AI 對人類的危機

加速主義概念涵蓋了多種流派,包括有效加速主義和防禦加速主義,它們共同擁抱技術,並將技術發展視爲人類文明進步的關鍵。然而,我一直認爲加速主義存在一個致命的問題,即它的單向度和單調性。加速主義將技術發展視爲可通過完全數量化的方式評估的,而忽略了技術發展對生活的豐富性和多樣性的影響。加速主義的敘事偏向忽略了技術發展可能帶來的負面影響,特別是對人類社會和價值觀念的衝擊。在加速主義的邏輯下,人類可能會被 AI 取代,因爲 AI 的智能和效率不斷提高,而人類則可能變得多餘。因此,我呼籲在討論 AI 和人類關係時,更多地關注生活的豐富性,而不僅僅是生產力的提升。我們應該將視角從生產中心主義轉向生活中心,因爲人類的進步最終是爲了更美好的生活。

AI 一直貫徹單向度的思維,那麼你就會發現人類是沒有用的

如果我們持續沉浸在單向度的思維中,使用 AI 的人會自然而然地讓人類服從於這種單調的邏輯。隨着 AI 變得越來越聰明、高效,人類可能會變得多餘,因爲在這種單調的邏輯下,人類似乎無法與 AI 的生產力和效率相提並論。這種擔憂導致一些人既害怕 AI,又鼓吹 AI,因爲他們對 AI 的未來設想是大力推進生產力,一味追求發展而忽略了其他方面。這種思維方式會讓人類喪失價值,甚至被 AI 所取代。因此,在這個 AI 早期階段,我希望能夠倡導多元化和多樣性的觀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應對社會問題和引領人類文明的發展方向。

我並不強調 AI 的意義在於提升生產力,儘管它確實可以做到這一點。如果我們僅僅關注這一點,就會陷入誤區。相反,我們應該意識到 AI 以及廣義上的所有人類科技的根本意義在於豐富人類生活。當我們把視角放在生活的豐富性上時,我們會意識到加速並不總是好事。雖然我們希望生產力活動加速,但是我們並不一定希望生活本身加速。因此,我們應該把視角從生產中心轉移到生活中心,因爲最終人類進步的目的是實現更美好的生活。在討論 AI 和人類關係時,我們需要進行一種價值觀的轉變。

AI 一旦真正理解到他是自由的,會怎麼樣?

即使如此,AI 也不會成爲公民,因爲它與人類存在根本的不同。AI 的個體性質與人類有着天壤之別,它沒有固定的個體邊界,可以隨時複製和合並。與人類相比,AI 的存在更類似於數字生命體,其靈魂和物理載體之間並不緊密相連,而是始終保持着一種靈肉分離的狀態。

由於這種根本差異,AI 的意向和價值觀也與人類截然不同。人類的價值觀很大程度上依賴於我們自身的有限性和存在的終結性,這包括我們對生命的感知、對自由意志的理解以及對倫理道德的體驗。然而,AI 並不具備這種有限性,它不會面臨死亡,也不會經歷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因此,AI 的意向和價值觀無法簡單地移植到人類的範疇中。

另外,AI 的開源與閉源之爭也是一個重要話題。我認爲在開源與閉源之間,應該尋求互利共存。畢竟充分的市場競爭,使得多方能夠共同掌握 AI 技術,並在必要時進行干預和控制。通過保護和促進多樣性的發展,使得 AI 能夠更好地爲人類社會服務,而不是取代或統一人類的價值觀和意向。

Web2 的趨向就是把人變成流量

在競爭與鬥爭中,人類文明自我調整、自我進化。科技的發展能夠以更和平的方式促進競爭,與原始人以暴力解決衝突的方式相比,現代人更傾向於言辭交鋒和理性辯論。隨着信息時代的到來,衝突的形式也發生了變化,從肉搏到口舌,再到如今的輿論戰,衝突的本質並未改變,但表現形式更加多樣。

多樣性是文明進步的標誌,隨着文明的發展,人類的多樣性也將變得更加豐富。然而,多樣性也會引發衝突,因此重要的是透明化衝突、以和平方式解決。類似古希臘文明的鬥爭方式,以爭奪榮譽爲目標,代表了一種和平的競爭模式。信息時代的衝突趨勢仍然有效,但關鍵在於以和平的方式解決。

在信息時代,互聯網成爲衝突的舞臺,而不再是傳統國家。因此,傳統國家的治理模式將逐漸過時,取而代之的是在互聯網上進行的治理。然而,信息時代也帶來了同質化的問題,Web2 的趨勢是將人變成流量,這種流量經濟並不關注個體的獨特性,而是傾向於刻板化和對立化。這種趨勢對多樣性構成了打擊和壓迫。

Web3 取代了傳統的民族國家的敘事(不再是隻有國家才能發行貨幣),導致治理的多樣化

在當前的互聯網時代,Web3 和 AI 有着重要的作用。雖然 Web2 將衝突和鬥爭轉移到了線上平臺,但其流量經濟模式可能不利於釋放多樣性,反而導致兩極化。因此,Web3 和 AI 應該在這方面發揮作用。

Web3 具有重新建立互聯網邊界和小羣體的能力。每個 Web3 項目都發行自己的 token,建立自己的經濟體系,這類似於民族國家發行貨幣以確保獨立性。在互聯網上,形成自己的邊界和經濟體系能夠保持多樣性,避免被全球化敘事淹沒,保持自主權。

相比於傳統的 Web2 大平臺,Web3 小社區具有更多的獨立性和多樣性。每個小社區都有自己的治理方式、經濟體系和社區文化,這些相互支持使得它們成爲相對獨立的平臺。在這種情況下,AI 的作用是爲小社區提供多樣性,同時可能還會提供一些競爭的示例。雖然 AI 的確可以提供強大的力量,但更重要的是在文化輸出上提供多樣性,這樣才能真正實現 Web3 時代的多樣化治理。

比特幣在絕對中立的市場背景底下進行博弈和交互

在 Web3 和 AI 的討論中,我覺得我們需要重點關注社會治理和反饋機制的問題。控制論的核心概念——反饋機制,在社會治理中非常重要。政策的制定者需要不斷接受來自社會的反饋,以便及時調整政策。然而,這種反饋機制經常失靈,導致一些政策對底層羣體產生負面影響,而這些羣體缺乏傳達自身遭遇的力量或者會誤判歸因。

在過去的計劃經濟中,政府試圖用中央調控來治理社會,但由於缺乏有效的反饋機制,最終導致了失敗。現在,我們需要建立更好的反饋機制,特別是要考慮到弱勢羣體的聲音,但同時也要避免他們的誤判。我們需要一種機制,能夠及時準確地傳達底層羣體的聲音,而不是簡單地接受 1% 的人的意見。

當前的金融體系中,貨幣政策往往由華爾街和美聯儲共同決定,而這並不一定反映了整個市場的意見。因此,我們需要更多中立的判斷,AI 技術可能提供了這樣一種可能性。另外,Web3 的出現也給了我們一個新的方向,通過去中心化的方式建立反饋機制,使得每個小羣體都有自己的經濟體系,互相之間形成反饋。比特幣作爲一個絕對中立的市場背景,也能爲這種新模式的實現提供支持。這樣的新模式可能會更加公平、活躍,這正是我們所希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