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貨幣的推出最初是爲了追蹤非法跨境交易。

比特幣於 2017 年 8 月經歷了著名的“分叉”,就是爲了這個目的。當人們意識到中本聰設想的比特幣挖礦是能源密集型且不切實際的,他們決定減輕礦工的負擔,並推出比特幣輕量版。

在接下來的 15 年裏,比特幣經歷了重大的技術變革。比特幣(以及一般的加密貨幣)的最初目的是通過使整個操作鏈無法物理追蹤來確保交易匿名性。

敢於購買這些貨幣的早期採用者將獲得其大部分市場價值。這是由於無數臺計算機上同時發生的無數操作。

貨幣交換以 P2P(點對點)原則運行,這意味着交易直接從一臺計算機到另一臺計算機進行,無需任何管理員、服務器、節點或其他中介。

這種點對點性質爲比特幣贏得了這個名字。該技術的創造者堅持“錢無味”的原則——不可能追蹤單個硬幣的軌跡。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一概念基本被拋棄。如今,加密貨幣交易所交易的大多數硬幣都使用不同的技術。硬幣由屬於特定組織的節點或受信任的網絡節點“發行”。

這些組織,無論是合法的還是非法的,都有可識別的所有者,可以追究他們的責任。此外,分佈式節點的數量遠少於單個計算機,這意味着金錢再次變得可追蹤。

你可能已經意識到加密世界並不像以前看起來那麼隱蔽,不是嗎?

#crypto2024 #btc #p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