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一些大家可能需要到的6個"Web3答案"

這條有關Web3工作和內容方面的內容底下有一些問題,我給延伸一下做個Q&A答疑

首先還是工作方面👇🏻

1/Q:感覺Web3的工作機會比較少,缺少傳統意義上的“大廠”,未來不知道要怎麼辦

A:行業仍處於早期,其實工作機會還是蠻多的,但可預見的是崗位流動性也挺高

另外還有未來轉崗轉行業的問題,我從22年跳槽之前就可以預見到,我未來大概率是很難再回去國內的傳統金融體系了

但其實這個問題你換任何行業都是一樣,不要把在一個行業的經驗或者職位代入到另外一個行業裏面,你幾乎是=重頭來過的,除非是像財務、行政等萬金油職業

2/Q:不是程序員也不是金融從業者,想來Web3不知道從哪個崗位開始轉型,本職崗位的經驗感覺用不上?

A:社區MOD是最直接的選擇,還是上面的話題,如果是直接換行業了,你的薪資水平要有“被重置”的思維,因爲你原來行業裏積累的資源和工作經歷,大概率對你未來的Web3工作起不到幫助

而社區運營,雖然工資可能相比其他崗位比較少,但對你積累行業資源還是可以起到非凡的效果的,且最主要是門檻也比較低

拿我自己來說,我現在的這份工作就是在19年那會做某個社區的管理認識的朋友,後來在21年底介紹給我的

做社區MOD,如果你只是把你自己當機器人式的客服,那和電商客服也沒什麼差別,但你要是嘗試和社區裏的人交朋友,那做同樣的工作量,得到的潛在回報是更多的

3/Q:如何綜合主業工作和自己的賬號運營的?

A:Web3的工作因爲分佈式辦公的屬性,可以給予我們很多相對自由的時間,時間就像海綿裏的水,擠一擠總會有

還有就是,除非擔任某個項目/交易所/投資機構的重要部門leader,你確實需要給你的主業騰出相當的時間來處理case,否則的話我是這樣建議我引用推文的那位朋友的:

(1)要不呢你就也試着做賬號,一邊工作一邊輸出,反正你做這一塊內容也是得心應手的

(2)要不呢你就多找份工作,反正這個行業的相對自由化,你得主動給自己找事情做以應對高流動性的行業背景

顯然,她暫時選擇了後者。還有就是,不要全職做賬號,我就是兼職做的,做賬號至少我的初衷是希望積累行業影響力,賺錢接廣子對我來說是非常次要的事情

但即使是你想用賬號接廣子,我感覺起步做收益也會非常不樂觀,現在矩陣太多了,那種幾十刀的廣子現在都還要靠搶的好像🤣

4/Q:如何找Web3的工作?

A:有一些Web3專門的招聘網站,比如Dejob,又或者直接翻項目/交易所/投資機構官網投簡歷,再然後就是在推特上直接聯繫其項目或機構的創始人(如果你有一定的關注量背景則更好)

我覺得Web3的工作在推特上聯繫,會比用領英高效非常非常多!!!

除此之外就是走朋友推薦了,我是走這條路的,對應的門檻其實會比自己去海投簡歷會好很多

其次是內容方面

1/Q:感覺有些人的分析,雖然花了時間的,但讀起來卻是無用分析

A:我認爲是水平問題,我自己也產出了非常多的長篇垃圾,但水平就是這樣提升的,我自己看我一年前產出的一些觀點都感覺💩一樣

但正如我引用內容裏所說:複製別人的觀點,東施效顰;輸出自己的觀點,內容再生澀,內核也是五彩的。

不要因爲怕說錯就不說,也不要因爲怕說的不夠好就不說,多表達觀點少傾瀉情緒,這樣自己的內容體系及風格自然而然就會不斷迭代

追求65分的內容就足夠了,想要做到90分,可以在65分的基礎上另外補充一點點,推特不是隻能發一條內容

2/Q:如何做到分段、加粗、符號都用得好清晰,長文怎麼看起來更流暢?

A:自己養成閱讀的習慣,就知道什麼樣的內容容易讀,什麼樣的內容難讀了。我自己發完內容會用小號再看一遍,並且也會刻意切割開頭內容,好避免被摺疊

同時由於推特無法做分級標題,所以巧於利用一些符號給標題標註層次,我覺得這樣排版別人閱讀起來會更舒服(這個問題確實是有這樣問,她說我內容讀起來很流暢,不是自賣自誇嗷)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