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鏈上數據分析中,經常需要用到一個基礎概念,即已實現價值;它是通過對 BTC 上一次鏈上移動時的價格對每個UTXO進行估值計算得出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阿寶和狗蛋一起炒幣,阿寶在上一輪牛市底部3,000美元時買入2枚BTC,那麼此時他就擁有6,000美元的“已實現價值”;等到 BTC 漲到60,000美元時又將其賣給了狗蛋,此時狗蛋就擁有120,000美元的"已實現價值";對於阿寶來說,他將已實現價值轉移給了狗蛋,這便是第1次"財富轉移"的過程。

阿寶持幣從3,000等到60,000再賣出,歷經300天,屬於“長期持有者(LTH)”;狗蛋很不幸,在高位買入後即遇到行情轉熊,當BTC跌到30,000時情緒崩潰,一咬牙又將2枚BTC賣回給了阿寶,持幣90天,屬於“短期持有者(STH)”;同時他也將60,000美元的已實現價值轉移給了阿寶,產生了第2次“財富轉移”。

在第1次“財富轉移”中的BTC,其“幣齡”爲300天,我們把它稱之爲“老幣”,“老幣”一旦發生移動,之前累計的“幣齡”就被清零從新變成了“新幣”;在第2次“財富轉移”中,“新幣”發生移動,就還是新幣且“幣齡”又從新開始計算,直到下一次移動。如果阿寶從30,000買入後繼續持幣不動到現在,那麼"新幣"又變成了"老幣"。整個過程中,幣其實還是那個幣,只是"幣齡"發生了變化。 

希望我的表述足夠清楚,因爲清晰的理解不同幣齡之間財富轉移的邏輯,對於觀察BTC的週期和趨勢的變化極其重要! 

接下來我們看數據: 下圖是不同幣齡的已實現價值變化波形圖,我把數據做了篩選,這張圖中只包含了LTH的已實現價值變化。每一個顏色代表一種幣齡,我在不同顏色的波形上用黑色文字做了相應的“幣齡”標註。


通過觀察我們可以發現,從牛到熊,老幣的已實現價值佔比越來高(紅色箭頭);例如,在2014-2015年從8.7%增長到86.9%。而從熊到牛,老幣的已實現市值佔比越來低(綠色箭頭)。例如,在2015-2018年從86.9%又降低到14.8%。同理,在2018-2021年週期也是如此。 

再看下圖,其中只包含了STH的已實現價值變化。同樣我也在不同顏色的波形上用黑色文字做了相應的"幣齡"標註。



可以看到,新幣的已實現價值變化剛好和老幣相反。即從牛到熊,已實現市值佔比越來低(綠色箭頭);從熊到牛,已實現價值佔比越來高(紅色箭頭)。

這就是BTC大週期中的"財富轉換"!縱觀歷史皆是如此,市場始終遵循這樣的內生規律而不斷髮展,週而復始......

如今隨着牛市進入中期,老幣財富佔比降低到55.3%,對比前幾輪的低谷9-26%左右還有一定距離。而新幣財富佔比增長到44%,對比前幾輪的峯值在74-85%左右同樣存在差距。市場的“財富轉換”並沒完成,因此我認爲牛市週期還沒走完! 但是......本輪註定是一個"非典型"性牛市。每當大家殷切期待的時候,不出意外的話"意外"就要來了。

如果我們把1d-1w和1-2y幣齡的已實現價值曲線單獨拎出來,通過財富轉移可視化數據來觀察本輪週期進程,就能發現:牛市的腳步被延緩了。


如上圖所示,紅線是1d-1w的已實現價值曲線,藍線是1-2y的已實現價值曲線。在熊市的低點,"持幣羣體(老幣)"佔據了財富的主要比例,1-2y的曲線達到了其週期性頂點。在牛市的頂峯,"投機羣體(新幣)"主導着市場供給,1d-1w曲線達到週期性頂峯。

在每一輪的財富轉換中,會有一個特定的"時間點",即每當紅線上穿藍線時,意味着牛市即將進入主升浪階段(如下圖綠色箭頭處)。

本輪週期中,3月9日紅線已經實現對藍線的上穿,但4月14日又再次下穿藍線,讓上升的趨勢意外中斷。中斷的原因我想大家也清楚,對美聯儲降息預期推遲、市場對維持高息可能造成經濟衰退的擔憂、中東意外的局部衝突等等宏觀因素都是背後的推手。

類似的情況在2016年也發生過。在該週期紅線第1次上穿藍線後,又在7月14日拐頭下穿,直到11月8日才完成再次上穿,中間時隔4個月,也就是牛市進程被延遲了4個月,期間BTC的價格出現了17%的回調。

我們知道,短期趨勢一旦改變,必然會有延續。因此大家所期待的主升浪行情應該沒有那麼快會到來。

這段時間雖然未必就是"垃圾時間",但必定比較難熬,甚至不排除出現黑天鵝導致市場回調的可能。但市場總是遵循自己的邏輯不斷向前發展,任何"意外"至多延緩前進的腳步,卻無法改變大趨勢、大方向。重新蓄勢待發,也許就是上天給我們的最好安排!


#BTC $BTC $ET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