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彭博社報道,加密貨幣在 2008-2009 年金融危機期間出現,作爲傳統銀行系統的替代品。加密貨幣最初遭到許多人的排斥,包括比特幣的匿名發明者,但現在已獲得廣泛關注。15 年後,華爾街的衆多金融機構不僅涉足加密貨幣市場,還將區塊鏈技術用於各種應用。

一個值得注意的應用是“現實世界資產代幣化”,即在區塊鏈上將債券、股票、藝術品和房地產等有形資產表示爲數字代幣。通過在數字錢包之間轉移相應的代幣,可以快速有效地轉移這些資產的所有權。這一過程可以消除由多個記錄保存系統和中介​​機構造成的結算延遲。此外,區塊鏈可以存儲合同信息,允許資產分批買賣,並在正常市場營業時間之外進行交易。代幣還可以被編程爲自動執行特定操作,例如在交付貨物時釋放資金。這一創新可能會吸引那些已經熟悉加密貨幣交易的年輕投資者。

代幣化各種資產的潛力巨大。股票、藝術品、房地產,甚至專屬會員資格都可以在區塊鏈上體現。耐克等一些公司已經在使用區塊鏈來驗證其產品的真實性。然而,美國銀行業監管機構尚未批准存款代幣等某些創新,理由是擔心即時結算可能會加劇銀行擠兌。客戶可以使用可編程代幣自動提取資金以應對負面新聞。儘管存在這些擔憂,但其他地區的監管機構對這些進步持更開放的態度。

代幣化可能會顛覆現有的金融中介機構,例如目前爲許多交易提供便利的經紀自營商。代幣化項目的結構至關重要;在區塊鏈中,每項資產都有一條記錄,代幣持有者擁有該資產。如果代幣被轉移到錯誤的地址或被盜,則可能無法找回,尤其是在公共區塊鏈上。爲了降低這些風險,許多銀行正在開發私有區塊鏈。對於大量的銀行間交易,這些私有區塊鏈需要具有互操作性。鑑於銀行投入了大量資金和人才,這些系統全面投入使用可能只是時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