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證發行速度與項目成敗的關係前言

通證生態經濟體的治理機制存在諸多難題,如何平衡各方利益,制定合理的規則和制度,以維持生態的健康發展,是一個複雜的課題。在實踐中,許多通證生態經濟體都經歷了不斷的試錯和調整,有的成功地找到了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而大量的項目則因爲種種原因而失敗。這些前赴後繼的試錯,爲我們提供了豐富的學習素材,讓我們能夠更好地理解通證生態經濟體的運作機制和內在規律。

到目前爲止,我們可能還沒有找到通證體如何能夠批量複製、擴展的規律性的“道”。

但,大量的試錯,至少讓我們歸納、總結了一些規律,瞭解到,如果是怎樣的情況,一定不能成功。雖然,成功的法門今天還是猜想,還在試錯的路上。

通過總結經驗教訓,我們可以爲未來的通證生態經濟體的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鑑和指導,推動其在創新和變革中不斷前行。

正文

通證經濟的最大價值是激勵了早期網絡效應,因此,通證的發起者必須要考慮項目的中後期用真正的產品或服務實力穩定市場位置,否則通證價值歸零。共識的傳播,社羣的建立都需要時間,過早,過快的建立起來的通證經濟體很難維持其價值。

從這點再去看比特幣的挖礦機制設計:總量2100萬枚,每10分鐘出一個區塊,不管當前算力是多少都保證是10分鐘左右。這個設計使得比特幣挖礦的速度是可預期的,社羣的建立、共識的遞增是可控的。比特幣是從密碼朋克組織開始發行的,然後逐漸向外擴展,並且這個過程一直被嚴格控制着。2008年11月1號中本聰在“密碼學郵件組”發了一個帖子,我正在開發一種新的電子貨幣系統,採用完全點對點的形式,而且無須第三方的介入”,並發表了論文(比特幣:一種點對點的電子現金系統)。此時的“密碼朋克”用戶大約1400人。

2010年11月28日,維基解密發佈了幾十萬份美國國務院與美國駐外大使館之間聯繫的文傳電報,其中大部分都是保密級別的文件。此舉引發美國政府震怒,不僅攻擊了維基解密的網站使其癱瘓,更向各大金融機構,包括銀行、信用卡支付機構、甚至是 PayPal 施壓,要求封鎖維基解密的創始人茱莉亞·阿桑奇 (Julian Assange) 和維基解密的相關金融賬戶。隨後,茱莉亞·阿桑奇通過Twitter向世界求援,稱願意接受比特幣作爲資金來源。

中本聰在這件事情上的態度:‘不行,不要這樣做。這個項目需要逐步的成長,這樣這個系統才能更加強健。我請求維基解密不要使用比特幣。比特幣現階段還處於beta測試階段。你不會通過它得到很多資金,同時你所帶來的壓力會在現階段毀了比特幣。’”

阿桑奇說,他的團隊考慮了這個事情並且同意了中本聰的建議。因此決定在早期不採用比特幣。讓它有更多的時間來成熟,併成長爲一種可替代的支付手段。維基解密最終在2011年6月份纔開始接受比特幣捐款。這是中本聰最後一次公開表態。

而在比特幣早期,在比特幣的共識人數還非常少的時候,比特幣基金會首席科學家,也是比特幣核心開發團隊的負責人加文•安德森(Gavin Andresen),開發了一個派送比特幣的網站,免費向每個顧客贈送5枚比特幣,這一計劃被稱作“比特幣水龍頭”。派送一直持續到2013年1月30日,“水龍頭”才被關閉。

彼時比特幣的價格已經較高,市場推廣的使命已經完成。

關於社羣建立,以及共識深入人心是需要時間積累的,FaceBook的發展也是遵循這個原則:一個學校一個學校的拓展,先常青藤學校,再其他學習,然後再是其他國家。

10年後的今天,我們試想一下,如果比特幣今天的規模是在1年內做到的,那比特幣生態體是一個怎樣的場景。

在比如FCoin,它也是一場偉大的通證試驗,成功、失敗的地方都有很多值得分析和總結的。其中,FCoin首次成功運用了“交易即挖礦“的模式,但其通證模型設計上其中有一個致命的缺陷就是沒有設定每日通證發送的上限,以致通證挖掘速度過快,而社羣沒有跟上,共識還未形成,市場地位並未形成。最終一地雞毛。

而比特幣轉賬手續費與轉賬的金額大小無關,按字節收費,一筆普通交易約佔250字節,手續費約爲0.001-0.0015個比特幣。依據計算,比特幣最後大約會在2140年挖完;也有人根據,比特幣的發行超速19.28%,推算比特幣的全部產出時間應該比預計的早25.5年(132*19.28%),即,比特幣將在106.5年內開採完畢,屆時是2114年左右。也就是比特幣在其發行後100年左右的時間,發行完成。之後比特幣礦工主要依據交易手續費獲得激勵。其實,在最後1聰挖完之前,依據比特幣社羣的發展規模,其交易手續費在這個過程逐步顯現出越來越重要的角色。

這樣,不至於幣已經挖完,但社羣還未壯大,手續費不足以激勵社羣礦工的挖礦行爲而造成比特幣系統的崩潰。

文/戴劍 劍膽琴新

幣評:通證,Token,經濟激勵,市場刺激,需要和時間做朋友。如同改開與市場經濟發展樣,搞快了,過急了,反而可能會一地雞毛,和A股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