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爲什麼會失敗)由德隆·阿西莫格魯和詹姆斯·A. 羅賓遜合著。

核心觀點

作者認爲國家的貧富與文化、天氣、地理特徵及人民是否健康等因素關係不大,起關鍵作用的是人爲的政治和經濟制度。書中將制度分爲包容性制度和攫取性制度,包容性制度下,人人有機會參與並享受成果,國家充滿活力和創造力,經濟蓬勃發展;攫取性制度則是少數人掌握權力和資源,剝奪大多數人的成果,導致生產性激勵不足,國家陷入貧困。

主要內容

- 歷史案例分析:

通過對羅馬帝國、瑪雅城市國家、中世紀威尼斯、蘇聯、拉美、英格蘭、歐洲、美國和非洲等大量歷史證據的研究,展示了不同制度在各個國家的表現及對國家發展的深遠影響。例如,光榮革命後的英國建立起包容性政治制度和經濟制度,爲工業革命創造條件,走向強國之路;而南美洲一些國家長期處於攫取性制度統治下,資源被掠奪,人民困苦,發展艱難。

- 路徑依賴:

強調歷史上制度形成的路徑會對一個國家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影響,即使起點相似,制度選擇不同也會導致發展道路迥異。

- 關鍵時刻與制度變遷:

指出歷史上的戰爭、革命、經濟危機等重大事件會打破原有的權力格局,爲制度轉變提供契機,但制度變遷的方向並不總是有利於國家發展,攫取性制度可能在關鍵時刻進一步鞏固統治,阻止向包容性制度轉變。

重要意義

爲理解國家興衰和經濟發展差異提供了新的分析框架,打破了傳統的“地理決定論”和“文化決定論”,提醒人們重視制度建設,對於政策制定者有一定的啓示作用,也引發了學術界和社會各界對於國家發展問題的深入思考和廣泛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