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2024年12月30日。
距今三百萬年前,舊石器時代初期,智人制造出了最早的石器,並隨後用這些石器來捕殺動物、切割肉類以供焚燒。
距今兩萬年前,中石器時代開始,除了人類爲捕捉獵物而製作的更加多樣化的石器外,爲滿足使用者的精神需求,開始出現石雕、石器裝飾品。
距今一萬四千年前,以磨製石器爲代表的新石器時代,人類學會了播種植物果實、圈養野生動物,從而產生了農耕和畜牧業,被稱爲“第一次農業革命”。
距今一萬年前,人類學會了製作青銅鋤頭等青銅器,於是開始定居、鋤耕,被稱爲“第二次農業革命”。
五千年前,人類學會了製造鐵犁,並用圈養的牛作爲耕作的動力,同時利用灌溉技術提高產量,被稱爲“第三次農業革命”。這三次持續很長一段時間的“農業革命”現在看來已是司空見慣。
時間線往前追溯九個世紀,即公元十二世紀。當時歐洲開始了“圈地運動”,一場野蠻卻富有成效的“喫人”運動,一直持續到十九世紀。隨着人類開始涉足航海事業,探索陸地上的新空間,人類歷史上市值最高的東印度公司誕生了。海洋產業、紡織業、養羊業三大產業成爲當時“圈地運動”的背景:貴族們趕走了租地的農民,拆毀了他們的房屋,用土地來賺更多的養羊錢。隨着土地的集中,形成了規模更大、集約化的農場和牧場。大量流離失所的農民涌入城市,爲1830-1840年間的第一次工業革命提供了廉價勞動力。
確實,第一次金融革命發生在第一次工業革命前夕的歐洲。所謂的“金融革命”如今已基本被人們忽視,但其影響可能比工業革命本身更大。1602年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成立,1694年第一家中央銀行英格蘭銀行成立,1773年倫敦證券交易所成立,1792年紐約證券交易所成立。此後,股票、債券、外匯、商品等金融產品平平無奇。第一次金融革命爲此後500年發生的三次工業革命提供了資本燃料,使技術研發和大規模工業生產成爲可能。金融孕育技術,推動技術進一步改造經濟社會。如今人類社會再次來到了技術與金融交融的FinTech高光時刻。
人類從石器時代進入農耕時代用了300萬年,從農耕時代進入工業時代用了1.4萬年,而從工業時代進入數字時代只用了500年。在這500年裏,雖然股票、債券、交易所、企業的玩法不斷翻新,但都是新瓶裝舊酒,直到2009年以比特幣爲代表的加密貨幣問世,股債匯商四大金融資產從此出現了一個前所未有的資產類別:可編程資產,也就是人們俗稱的“貨幣”。區塊鏈就像一隻從外太空墜落地球的金角猛獸,而加密貨幣就像這頭猛獸頭上的金角,在後來被稱爲“第二次金融革命”的這場大戰中,驚動了傳統金融市場。
14000年農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遠遠大於300萬年石器時代,500年工業時代所創造的經濟價值又遠遠大於14000年農業所創造的經濟價值。數字化時代近60年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也遠高於工業時代近300年所創造的經濟價值。人類正處於技術爆炸的早期階段,可編程工具在全球範圍內的不斷涌現是這一技術爆炸的核心特徵。從石器到鋤頭,再到鋤頭,再到可編程工具,整個過程耗時300萬年。一切數字化過程的起點,都源於“計算機”的誕生。
1964年集成電路計算機的出現,標誌着人類進入數字化時代,大規模編程有了物理基礎。數字化時代的第一個特徵就是工具可編程性。藉助這種可編程工具,人類遠遠領先於人類、古人和猿猴改造了物理世界,深刻改變了各領域的產業格局。
數字時代的平臺架構分爲前端和後端,後端包括後端設備和網絡兩部分,前端包括前端設備和用戶交互兩部分,後端設備包括芯片、操作系統、服務器、數據中心、通信網絡等,從Web0的單機、局域網時期,到Web1、Web2,到現在的Web3,這是網絡的發展。前端設備包括電腦、手機、手錶、眼鏡、耳機、車機、智能傢俱等;用戶交互包括圖形、語音、視頻、形象空間、腦機接口等。
Web3和Web2從前端看主要的區別是Web3用戶擁有更多的數據主權。爲什麼Web3可以做所有權決策,而Web2做不到?一個重要的技術就是在數據產生時具備可驗證性。從後端看,Web2的重要特徵是雲的出現,而Web3是區塊鏈的出現。雲代表着中心化的產能輸出,區塊鏈代表着去中心化的產能供應。
Web2 用戶數據通常存儲在中央服務器上,儘管可能有多個備份,但這些服務器都由單個提供商管理。雖然供應商也可以證明所有權,但由於區塊鏈允許擁有這些資產和數據,數據所有權完全屬於這些集中式實體。在入口處,區塊鏈會生成可驗證的時間序列以在共識級別建立所有權。
然而,新事物的發展從來都不是一帆風順的,因爲總有人會利用新事物來作惡,去做違法的事情。作爲第二次金融革命的核心產物,可編程金融產品在過去的政府和傳統部門的重壓下,淪落爲“貨幣”和“虛擬貨幣”的通稱,“貨幣”也成了一個避之不及的詞。區塊鏈作爲Web3後端的核心,其發展之路也跌宕起伏,有人被迫關閉項目,有人選擇漂洋過海,成爲數字遊民。
面對前所未有的事物,人是一根會思考的蘆葦。過去五百年工業時代的新事物,蒸汽火車、汽車、飛機等,在出現時引起了極大的恐慌,但當普通人開始使用它們時,恐慌就會消散。區塊鏈和數字貨幣也必然會經歷這個階段。畢竟,即使是畢達哥拉斯、柏拉圖、亞里士多德和托勒密這樣的偉大思想家,也曾幻想過地球是宇宙的中心,甚至認爲地球是普通人的中心。
Web3並不是單純的技術驅動,伴隨它發展的還有第二次金融革命。所以 Web3 對經濟社會的推動作用並不是單一的,而是通過疊加可編程金融產品 Crypto,也就是加密貨幣來發揮作用。可編程金融產品不是怪物,甚至不是穩定幣。可編程金融產品在過去 500 年的工業時代從未出現過,但在數字金融發展的某些階段必然會出現。各國政府顯然還沒有適應這個新事物,還處於驚訝、困惑、學習、理解、琢磨、測試的階段。
但總有人早早抓住技術和金融變革,並趁勢而上。典型案例有Meta(Facebook)創立的Aptos和Sui;高通出面創辦了Solana;以紅杉資本、a16z爲代表的投資機構自2021年以來已向Web3投資573億美元;全球頂尖大學的畢業生也紛紛加入“圈地運動”。根據Rootdata收集的哈佛大學、斯坦福大學、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麻省理工學院、清華大學、北京大學、浙江大學校友創建的Web3項目數據庫,做了一個簡單的統計:
在所有獲得融資的項目中,美國有386個,佔比35.12%;中國有109個,佔比9.92%;新加坡有105個,佔比9.55%;印度有68個,佔比6.19%;英國有62個,佔比5.64%;韓國有35個,佔比3.19%;加拿大有34個,佔比3.09%;法國有34個,佔比3.09%;越南有26個,佔比2.37%。中國項目獲得投資的難度遠高於美國項目,中國Web3資本的話語權也遠低於美國Web3資本。
說到Web3政策,中美兩國的態勢最爲關鍵。2023年2月20日,香港證監會發布加密貨幣交易諮詢文件,標誌着香港政府在中央默許下開放加密貨幣交易領域。這是否意味着中國在未來十年有可能重奪Web3的主導地位。
無論如何,Web3在全球擁有2.5億用戶,其滲透範圍從金融領域延伸到遊戲、社交、內容創作、通信、旅行、醫療、教育、購物、供應鏈、製造、金融、營銷、公司治理等各個領域。按照目前的地盤爭奪速度,Web3可能只需不到五年就能在全球達到10億用戶,最快10年就能覆蓋全球60%的人口。換句話說,Web3只需要十多年就能喫掉全球。到那時,世界將在一代人的時間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Web3 #cryptocurren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