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幣安終於迎來了,第一個 DeSci 項目。很多老人應該對它都有些印象,那就是 BIO 協議。從 18 年至今,團隊不斷在生物科學進行建設,期間也陸續合作推出新的項目,如 URO 和 RIF。
從最早的 Molecule,到如今的 BIO,7 年過去了,除了外界已知是幣安投資的以外,它究竟如何?
本篇爲此進行梳理 :
BIO 的創辦人是圈內早期的 OG,他最早在私募領域做投資分析,在 16 年接觸了以太坊後,從南非開始做開發者社區來步道以太坊,期間獲得了相關組織的資助。
而後,他進入到 Consensys,擔任業務發展總監,在 18 年的時候創辦了 Molecule,也就是 BIO 的前身和關聯公司。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最初 Molecule 想嘗試建設一套 IP 交易平臺,通過將生物製藥、研究公司的專利 IP,進行代幣化,來搭建自己的專利代幣交易所。
而後,在更多外界 VC 加入,和市場敘事發生變化後,其開始往基礎設施、募資平臺和商業資助上進行發力。
在今年 9 月,Solana 基金會向 Molecule 提供了捐贈,最終構建了 Pump Science 發射平臺,確保實驗人員可通過 MEME 發射,來爲想法進行募資。
目前平臺已發射了立放黴素 URO 和尿石素 RIF,都是 Solana 上的 Meme 神盤。
除此之外,BIO 也打算將項目,擴展至 Solana 生態,以部署 BIO 代幣、建立跨鏈橋、做相關的基礎設施,整個 Molecule 系統,也從以太坊陸續正在向 Solana 遷移。
這背後,可能離不開 Solana 基金會的持續支持。
在內部關係上,Molecule 更像是 BIO 母公司的角色,在 BIO 本次的代幣白皮書中,有 17.6% 的代幣總量,被歸屬爲 Molecule 基金會和相關投資人。
部分也被歸屬到了 VitaDAO 和 VITA IPT 的持有者,以迴應社區,關於團隊不斷髮新幣的爭議。
在市值預估上,BIO 的路徑,讓人想起了 CHZ,它曾經通過與各球隊合作,不斷髮行新的粉絲代幣,使其成爲一個 IP 交易和粉絲經濟的平臺,而 BIO 則是通過以科學資助的形式,來與科學家合作推出 DAO 代幣。
目前 BIO 計劃 25 年初,啓動 15 - 20 個 DAO 組織。因此首發市值會偏高,市場也會有新幣預期。
但 BIO,當前也有不少社區質疑聲,例如內部項目過多,彼此間的賦能和關係比較混亂。同時,過多的資助和相關 DAO 代幣的發射,可能會稀釋原有流通代幣的價值,如 URO、RIF 和 VITA。
讓人不免想起,輝煌時期,瘋狂投資和造項目的 Animoca。
畢竟有稱讚也會有質疑,以上是對 BIO 和 Molecule,還有相關項目的一次簡要梳理。
本次 DeSci 的熱潮,其實離不開 CZ 和 Solana 基金會,兩家頂力的支持,它們推動了人們對該敘事的發現,市場即將邁入一月行情,在這密集的發幣季,對幣價來說將是一次大考。
希望這些內容對您有所幫助,感謝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