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機構圈熱議的加密貨幣美股化趨勢,會不會成爲一個主流? 結論:大概率會如此!

從下圖,我們來講講,我們經常用納斯達克100指數,來表示納斯達克上最大市值的100只股票。與此同時,羅素2000指數,用來表示美股當中的小盤股。

從年初以來標普500指數,從3839反彈到前期高點4607,漲幅高達20%,其中15.8%的漲幅來自FAANG+MNT,即Facebook、蘋果、亞馬遜、Netflix、谷歌、微軟、英偉達和特斯拉。 換句話說,FAANG+MNT 佔標普 500 指數市值的 25%,卻貢獻了年初至高點漲幅的 79%。(這可以類比爲藍籌幣,比如最近強勢的 BTC #LINK #AAVE 等)

與此同時,截然相反的現象(圖三):羅素2000已跌破22年9月低點,創下記錄:52周連續下跌。(這可以類比爲小型山寨幣) 隨着馬太效應的集成,大企業或者大型加密項目,擁有自己足夠厚實的壁壘,資金研發和市場開拓,將不容小覷。如同圖四的頭部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成本。

當研發+人才+資金+產品,形成四者飛輪效應的時候,加密貨幣會如同美股一般,形成併購潮或者打壓潮,不服從併購,便內部研發一個,以更低協議收入,投放市場,獲得碾壓式獲客能力,並從中獲得流量和頭部合作伙伴優勢。 最終加密貨幣馬太效應形成,強者恆強,弱者恆弱。或許在這個2023-2025年週期中。

我們將見到這類現象。所以不要排斥TOP50的大市值藍籌幣種,一旦它們有新的敘事邏輯和拓展,將獲得更大的優勢和頭部效應。這裏 #LINK 和 #RNDR 做了很優秀的榜樣作用! #ETF #FOMO #g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