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可以存在銀行了?

台灣金管會近日宣布,計劃於 2025 年第一季(Q1)推出「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試辦計劃,這項政策將允許銀行等金融機構,提供包括比特幣($BTC)在內等虛擬貨幣的保管服務。 

金管會綜合規劃處處長胡則華透露,此次虛擬資產保管業務試辦,是因應台灣虛擬通貨商業同業公會成立以及市場需求,同時參考國際金融趨勢而推出的一項創新舉措。 

試辦的主要目的是讓金融機構在正式受理申請之前,能夠透過試辦形式積累相關經驗,並且針對外界意見進行調整。 

目前,已有三家台灣民營銀行表達了參與試辦的興趣,並計劃在明年第一季提出申請。若試辦成功,意味著比特幣等數位資產將在未來進入傳統金融機構的保管範疇,讓虛擬貨幣持有者能享有更加安全的存放選擇。 

服務對象鎖定交易所及機構投資人

不過,散戶目前恐怕無法使用這項新業務,根據金管會的說明,虛擬資產保管業務的初期客源,主要鎖定在交易所及專業機構投資人。 

金管會指出,國際上不少虛擬貨幣交易所,每天處理大量數位資產並面對高風險的駭客攻擊,許多交易所希望將部分資產交由第三方金融機構進行保管。 

以國外經驗為例,這類保管業務除了交易所之外,還能吸引許多專業投資機構,像是創投、對沖基金等金融機構,也會尋求虛擬資產的安全保管服務。 

胡則華提到,銀行可以在服務成熟後進一步擴大客戶範圍,未來有可能開放給一般投資人使用,但初期僅限交易所及專業機構投資人使用。 

法規與安全性挑戰

而在現行的洗錢防制法下,如何在保管虛擬資產時,確保非法資金不混入合法資金中,是銀行必須著墨的功課之一。 

胡則華強調,若一個錢包同時儲存合法與非法的虛擬貨幣,一旦進入法律程序,整個錢包的資產都可能被扣押,因此,銀行在提供虛擬資產保管業務時,必須建立完善的資產隔離機制,確保客戶的資產安全不受非法資金的影響。 

隨著試辦方案的啟動,台灣銀行業有望成為亞太地區加密貨幣保管市場的重要參與者。未來隨著法規逐步完善,金融機構也將有機會吸引更多專業機構投資者,對於台灣而言,這不僅是金融創新的一大步,更是台灣在全球加密貨幣產業鏈中的重要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