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MakerDAO的全新品牌升級?@SkyEcosystem 當看到滿屏RIP for DAI的時候就知道此事不簡單:

1)從抗審查去中心化穩定幣奠定者角度看,升級成有凍結功能的UDDS失去了“創新”內核;

2)從順應DeFi合規大勢,和USDC等搶奪市場份額角度看,新升級對MakerDAO而言或許只是新起點。接下來簡單談談看法:

1)DAI是特定歷史背景下的產物,當市場對USDT等穩定幣缺乏信任,又亟需一種能保持價值穩定的Token時,MakerDAO創新性提出了抵押ETH鑄造DAI的CDP模型。

爲了讓DAI 1:1和美元保持錨定,用戶需要超額抵押以對抗市場波動,當抵押品價格下跌超過某個閾值就會觸發清算,當抵押品上漲時則會有更多的DAI供應出來,最終目標,使DAI價格趨近於1美元。

這樣做存在兩個侷限性問題:

1、用戶獲取DAI需要超額質押ETH等加密資產,比如 150%的抵押率,要質押150美元的ETH才能鑄造100DAI,這會鎖住一部分流動性,增加用戶的資本使用成本,不利於DAI作爲穩定幣的大規模擴張(和USDT相比,有多少人用過DAI?);

2、DAI依賴市場供需來穩定價格,牛市時,用戶偏好持有ETH因此大量償還DAI,導致市場上DAI供應不足,而熊市恰恰相反,用戶又爭相質押ETH來獲取DAI,擴大DAI的供應量。這會給MakerDAO極大的系統調控壓力;

2)回顧MakerDAO的多個關鍵的升級節點,本質上都是爲了解決這兩個矛盾問題,但又不限於此問題。

比如,引入多資產作爲抵押品,是爲了緩解鎖倉ETH流動性造成的資金成本壓力,同時讓系統更加靈活穩定;爲了擴大市場用戶羣體引入USDC等中心化穩定幣做抵押品;而引入美國國債等RWA實物資產則是爲了增強與傳統金融的鏈接等等。

不難看出,MakerDAO的野心並不侷限於鏈上做一個更去中心化的穩定幣,而更傾向於擴大自身業務範圍和市場用戶佔有率。

我想,這是決定其最終作出Sky品牌升級的主要考量。將MKR進行了1:24,000的拆分,同時納入了質押借貸Reward計劃,可以吸引更多的用戶提供流動性,也有利於Sky代幣的市場流通性;而DAI升級到USDS則是要和Tether和Circle等中心化穩定幣搶奪市場份額的節奏;包括此前Endgame計劃的轉型做公鏈;這些基於商業視角都很Make Sense。

3)一個關鍵癥結問題是,DAI升級爲USDS後竟然加入了黑名單凍結功能,這纔是此次品牌升級爭議關鍵。

不過,對於穩定幣而言,供應量可擴展性、錨定價格穩定性,和抗審查制度也是一個不可能三角問題。原先的MakerDAO選擇了穩定性和抗審查,但卻以犧牲可擴展供應特性爲代價,無法滿足其大規模擴張的需求;而一些算法型穩定幣選擇了可擴展供應和抗審查,卻沒了基礎的價格穩定性;

而且在ETF現貨通過的情況下,對MakerDAO這類DeFi老項目而言,存在繞不開的監管合規問題,除非偏安一隅,但凡有擴大市場規模之心就勢必得迎合監管。

當然,迎合合規也不是MakerDAO一家的問題,市場對於DAI升級的爭議更多還是其穩定幣公開、透明以及鏈上信用會不會受影響。畢竟,MakerDAO代表的是市場對於DeFi老牌項目的Respect和信心,如果升級後Sky能進一步鞏固市場地位會皆大歡喜,如果落入了中庸,那Crypto市場會失去什麼?

4)我聽到一個說法,DAI這類穩定幣應該專注於作爲DeFi生態系統中的交易結算媒介而不是價值存儲,市場波動性下DAI通過調整供給量來穩定價格纔是其存在的內核,如果DAI升級成USDS後和USDC等一樣爭當價值存儲的角色,DAI也就失去了其核心命脈。沒錯,大家眼中的DAI應該是這樣的,可惜MakerDAO並不這麼認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