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蘿蔔快跑”的連鎖反應》

前幾天我在外地旅遊,打車後被嚇到提前下車…

因爲我和司機聊到了“蘿蔔快跑”。

武漢投放的1000多臺無人車,幾個月就跑出了600多萬單,市場增長速度驚人。
這威脅了很多人的飯碗,武漢司機也在聯名抗議。

沒想到聊到這兒,司機異常激動,說無人車敢來,他就去砸爛。讓機器取代人,讓老百姓失業餓死,這就是科技發展的意義?

他越來越氣,說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大不了“同歸於盡”!

我有點害怕,提前找個理由下車了…

提到AI駕駛,我想作爲消費者,下意識是興奮的:武漢10公里的路程,普通網約車18到30元,蘿蔔快跑只要4到6塊錢。

不用被繞路宰客、忍受異味尬聊和強行被拼車、甚至不用擔心遇到壞人。提高了出行體驗,增加了社會效益。

但一幣兩面。麥肯錫2023年的研究報告稱,人工智能在2030年至2060年將取代全球一半以上的就業崗位。

不僅是無人駕駛,一切我們能想到的重複性基礎工作,都可能被AI取代。

所以可怕的點就出現了:以“蘿蔔快跑”爲例,AI的降維打擊太突然了,沒有給普通人過渡的時間。

當下本就經濟萎靡,失業潮席捲,基礎行業不是大家想做,而是不得不做。

樂觀的想,如果生產力大幅增強,所得的超額收益合理分配給老百姓,解放底層牛馬,大家都能享受科技成果,這就是造福全人類。

但如果,普通人並沒有公平的二次分配機會,生產果實都揣進資本的口袋,牛馬無用,就註定被淘汰。

如果最後的生機都被拿走,喪失收入來源,壓力激增帶來的社會問題又該如何解決…

可是大勢不可擋。

歷史上的科技進程沒有一次是因爲民衆抗議而停止的。
紡織工對珍妮紡織機抗議過、馬車伕對機動車抗議過,都沒用。
時代拋棄一個人的時候,從來不會打招呼,不在歷史的車上,就在車輪下。

所以:
1.我們都得好好想想,怎麼提升自己在AI時代的不可替代性:比如學習創造性工作、硬技能(維修、裝修等)

2.同時也理解了,爲什麼說未來一到三年要少出門、少聚集。專注自身,擅長在K線上掙錢的兄弟們,沒事在家看看盤、學習掙錢技能。不與人發生爭執,守好家守好財。

因爲出門碰到的每一個人,我們都不知道他經歷了什麼,正處於什麼樣的情緒。

大家猥瑣發育吧,少開合約了,不然以後爆倉,連滴滴美團都沒得跑了……

#美国6月CPI大幅降温 #美联储何时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