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教裏面說人的苦基本都是來自慾望
但是慾望無窮無盡
喫飽了想穿暖
穿暖了想開車
有車了想上天
上天了,想去火星。
但是這種慾望,是人類前進的原動力
如果沒有這種慾望,我們現在可能是猴子。
從個人的角度,
那些甘心現狀的都很平庸
只有那些不甘心的,纔有可能創造更大的成就
對,我說的是“有可能”
這是一個必要但還不充分的條件。
如果你只是不甘心,但是能力跟不上
或者你不甘心的程度太高,
你不僅痛苦,不僅焦慮,你還達成不了目標。
你有沒有想過一個問題
痛苦和焦慮在一萬年的進化中爲什麼還保留在基因中?
因爲如果沒有痛苦
人類都不會想着前進
在劇烈的環境變化中就會被淘汰
如果不焦慮
不儲備更多的食物
人類早就餓死了
但是那都是適當的焦慮
不要獨立的看待問題
把問題還原到它發生的場景裏面去
這也是一種系統思考的能力
我們現代的焦慮和古代不同的是
我們在爲一些並不客觀的事情焦慮
比如在我們還是猴子的時候
真的隨時可能被獅子喫掉
也真的是包一餐餓一頓的
而且在選擇配偶這件事上,
更準確的表達不應該是選擇配偶,而是爭奪配偶。
這些事是真的會產生焦慮,也應該產生焦慮的。
試想一隻焦慮的猴子和一個吊兒郎當的猴子。
最後誰會被淘汰,誰會在競爭中勝出?
但是我們現在的環境,
獅子都看不到,治安也很好
喫的肯定不愁,愁的是喫得太多生各種病。
配偶上不考慮現在願不願意結婚,最起碼大致的性別比例還是1:1的
那我們在焦慮什麼?在痛苦什麼?
是因爲我們看到了本看不到的東西也不該看到的東西
比如法拉利
比如私人飛機
比如劉亦菲
這些本在你的村子裏是沒有的
可能你的基因只能應對你村口的那頭牛作爲交通工具
只能應對你村裏的小芳做爲擇偶對象。
簡單的說,就是我們想要的已經遠超我們的能力了
這是現代痛苦和焦慮的根源
佛祖叫我們離苦得樂
但是修行是一個過程
一下就出家離人性也太遠了。
但我們可以在世間修行
我說一個小和尚燒水的故事
有個小和尚裝了一大壺水在那裏燒,但是柴始終不夠,
怎麼都燒不開
他不斷地去找柴來燒,但是始終燒不開。
後來他的師父就問他:這個水始終燒不開,你爲什麼還要一直加柴?
小和尚說:我想要開水啊,別人都有開水。
師父:別人有爲什麼你就要有?
小和尚:別人都有啊。
師父:你去看看,別人燒開水是幹嘛。
小和尚去看了別人爲什麼要開水,發現原來是爲了燙豬皮拔毛喫豬肉。
小和尚很懊惱,但是他還是想要開水,最起碼可以泡茶。
師父又問:即使你想要開水,始終燒不開爲什麼要一直加柴,一直在做無用功,難道不能不燒了?不能放棄?
小和尚說:不加柴燒不開啊,如果放棄了,前面的柴不就浪費了。
師父:你加柴不也少不開嗎?你不放棄不僅前面的柴浪費了,你繼續加的柴也浪費了。
小和尚不語,只是低頭。
師父提起水壺,往旁邊的泥土上倒了半壺水,再放上去燒。說到:
放棄,不是說完全放棄,放棄也可以是放棄一部分。
沒有那麼多柴,就不要燒那麼多水。
你的因不夠的時候,果怎麼結的出來?
菩薩畏因不畏果。
這就是現代人痛苦和焦慮的來源。
也是現代人痛苦和焦慮的解藥。
不是不奮鬥,不是不努力。
是要匹配。
當我們求之不得的時候,
先把注意力轉移到過程上,
再把要的降低一點。
最後是:只和自己比,越來越好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