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成式人工智能 (AI) 及其相關服務領域不斷髮展,引發了人們對大型科技公司對環境影響的擔憂。仔細觀察就會發現一個令人驚訝的事實:亞馬遜等大型科技公司每年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遠遠超過所有比特幣挖礦產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總和。

計算比特幣的精確碳足跡是一項複雜的任務。挖礦作業的分散性使得追蹤全球能源消耗數據變得困難。不過,研究人員已經開發出估算比特幣環境影響的方法。

聯合國大學進行的一項研究估計,2020 年至 2021 年期間,全球比特幣挖礦網絡消耗了驚人的 173.42 太瓦時 (TWh) 的電力。這一能源消耗量相當於巴基斯坦這樣的國家的能源消耗量,這引發了人們對可持續性的擔憂。

另一項研究顯示,比特幣每年的碳足跡約爲 65.4 兆噸二氧化碳 (MtCO2),相當於整個希臘的排放量。這些數據引發了人們對比特幣對環境的影響以及其可能超過其經濟價值的批評。

雖然比特幣的碳足跡引發擔憂,但將其與大型科技公司進行比較時,就會出現不同的觀點。例如,亞馬遜自稱在 2021 年產生了 7154 萬公噸二氧化碳。這一數字遠遠高於比特幣同年估計的 6540 萬公噸排放量。

如果將谷歌和微軟也算上,差距將進一步擴大。谷歌自報 2023 年碳排放量爲 1430 萬噸,而微軟的排放量爲 1530 萬噸。這兩個數字加起來超過了 1 億噸大關,即使不考慮蘋果的貢獻或亞馬遜的潛在增長,也超過了比特幣的估計排放量。

必須承認,直接將報告的公司排放量與比特幣的估計數字進行比較存在侷限性。然而,數據表明,大型科技公司的碳足跡遠遠超過比特幣挖礦的碳足跡。

假設人工智能、雲計算和比特幣挖礦的數據中心具有相似的能源需求和碳排放量,那麼數據描繪出了一幅令人信服的圖景。自 2019 年以來,美國主要科技公司產生的碳排放量可能比比特幣自誕生以來全球所有挖礦業務產生的碳排放量還要多。

人工智能和大型科技公司日益突出的地位,促使人們有必要對環境影響進行批判性討論。雖然比特幣挖礦的能源消耗令人擔憂,但更大的問題可能在於大型科技公司對數據的渴求。創新的未來必須優先考慮可持續性,這要求大型科技巨頭和人工智能行業都開發出能夠最大限度減少其環境足跡的解決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