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若缺乏新鮮血液的注入,其衰退甚至崩潰幾乎是不可避免的。
集郵市場就是這一現象的典型代表。在20世紀80年代,由於郵票升值的預期,集郵活動曾一度非常流行。但隨着通信技術的進步和郵票的過量發行,郵票的價值迅速下降。1997年,集郵愛好者的數量高達1700萬,而現在估計只剩下幾十萬。許多集郵者的收藏不僅沒有增值,反而不得不以低於原價的價格出售,幾乎變得一文不值。
另一個可能面臨崩潰的市場是茅臺酒市場。茅臺酒最初因爲公款消費而名聲大噪,但隨着國家對公款消費的整頓,茅臺酒轉向了民間市場。然而,現在的年輕人對茅臺酒的興趣並不大。儘管茅臺酒的官方定價爲1499元,但實際購買價格往往高達2000至3000元,這種高溢價現象已經難以爲繼。最近甚至有報道指出,即使是茅臺的官方機構也難以辨別真假酒。
這些案例揭示了市場的一個普遍規律:市場在初期往往非常火爆,早期參與者能夠獲得利潤,隨後大量新手的加入進一步推高了價格;但隨着供需關係的失衡,市場上出現了過量發行和假冒僞劣產品,泡沫不斷膨脹,年輕人拒絕接盤,最終導致市場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