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譯:白話區塊鏈 從X上的討論來看,很多人似乎忽略了以太坊 vs Solana那種宗教式爭鬥背後的核心爭論。 這裏的基礎討論不僅僅是以太坊 vs 澤拉拉,而是我們如何爲大規模採用來擴容區塊鏈。在提出結論時,我認爲目前還沒有定論,選擇哪一方問題並不像表面看起來那麼簡單。這很好,因爲我們仍處在早期! 1、以太坊以外的L1的意義是什麼? 爲了更好地理解以太坊 VS Solana的辯論背景,我想簡單回顧其他主要L1的價值主張,幫助我們劃出L1在擴容方案上的地圖。 最近,我與主要L1以及zkSync進行了6場AMA,討論L1在L2時代的作用。 主要討論的問題是,當以太坊的L2可以帶來快速交易和低費用的擴容能力同時保有以太坊安全性優勢時,Alt L1的目的在哪裏? 不出所料,最具爭議的問題是是否認爲以太坊已經贏得L1競爭。Polygon的Sanket和zkSync的Alex認爲以太坊已經在很大程度上贏得L1競爭,而Solana、Avalanche和BNB Chain的團隊則沒有同意。 Near的立場較爲複雜:以太坊將繼續主導,但其他L1方案將在以太坊設計不擅長的領域中蓬勃發展。Near的價值主張之前較爲不明朗,但它最近與Polygon合作來在數據可用性層面擴容以太坊,這一立場是符合前述觀點的。 在Podcast中,Bankless稱Near將遷移至以太坊L2解決方案,但這是不準確的。Near作爲獨立系統存在的同時,也通過Near的數據可用性和存儲能力來助力以太坊的擴容。 實際上,Near也可以爲L2提供快速最終確認,比如Arbitrum首先結算到Near,然後再結算到以太坊,同時保有以太坊 + Eigenlayer的安全保證以及爲L2提供去中心化的Sequencer功能。 Eigenlayer 的再結算者們會重新執行交易,以確保 Sequencer 的誠實 Avalanche鏈的核心主張是採用模塊化設計進行擴容,任何人都可以無縫構建自己的子鏈。在結構上,Avalanche鏈處於Cosmos和波卡之間,它包含P鏈(進行驗證)、C鏈(智能合約)和X資產(用於發送和接收資金)。 當談到BNB鏈時,它最初是爲了解決以太坊高昂的gas費用而推出的。但是,即使gas費用低至0.5美元以下(這已經犧牲了一定程度的去中心化),BSC 的成本對許多用例,比如高頻交易,但仍然不夠低。爲此,BNB推出了在BSC 上的opBNB L2和Greenfield的數據可用層,以解決這個問題。 這些擴容解決方案是否聽起來很複雜?這就是模塊化區塊鏈世界的常態。這也是以太坊與Solana辯論的核心。 這裏的假設是,單一區塊鏈在區塊鏈技術的三個關鍵方面——安全性、可擴展性和去中心化中必須作出權衡。一個區塊鏈只能實現其中兩個。以太坊側重於安全性和分佈式,導致gas費高昂和交易速度慢。因此,它將擴容外包給執行層和數據可用層。 然而,Solana有很大的野心,想通過一個單一的模塊化設計來解決區塊鏈三難的問題,這是否能實現? 2、爲Solana辯護 Solana的理念是將所有優點,如廉價快速的交易、快速最終確認和低延遲,集成在一起。實際上,這可以消除繁瑣的跨鏈橋接的需求,成本也遠低於目前最好的L2解決方案可以提供的費用。 以當前寫作時Arbitrum單筆交換的0.69美元費用來看,還不夠優秀...我們迫切需要L3! 現在,所有這些優點需要強大的硬件,這使得運行驗證節點變得很昂貴(這裏有一個計算器)。實際上,因高開發成本,Lido已經退出了Solana網絡上的stSOL質押業務。 此外,還有關於SOL分配的批評,其中48%分配給內部人員/風投。最後,Solana缺乏第二個產品客戶(Solana僅有一個區塊鏈軟件客戶端,意味着需要修改一個程序即可剝奪財產權)。 主要就因上述特點,以太坊社區(注意,我的大部分資產持有以太幣)聲稱Solana比以太坊不夠去中心化。這是一個敏感話題,但我目前站中立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