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2024年美国总统大选进入关键阶段,特朗普对进口商品加征关税的承诺——包括对所有进口商品征收10%的全面关税、对来自中国的商品征收60%的统一关税——引发了人们对贸易保护主义的广泛担忧。更加令人担忧的是,假如特朗普在11月胜选,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将极有可能重返特朗普的“内阁”并担任要职,推行一系列破坏性更强的政策。作为前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在特朗普总统任期内曾担任了美国贸易政策“设计师”的角色,将美国引向了经济民族主义的道路,并对近年来美国的贸易政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那么,假如莱特希泽成功重返特朗普“内阁”,他可能会担任什么样的职务?他的任职会为美国的国际经济和贸易政策带来怎样的新变化,又会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什么影响?


▲ 罗伯特·莱特希泽(Robert Lighthizer)


坚定的经济民族主义者

莱特希泽出生于1947年,上世纪80年代时曾在里根政府担任美国副贸易代表,曾多次参与国际协议谈判,尤其关注保护国内工业不受到日本的冲击,贯彻了里根政府的对外贸易强硬路线。1985年,莱特希泽转行从事私人法律业务,作为世达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代表钢铁等行业进行反倾销、反补贴诉讼。2011年特朗普考虑竞选总统时,莱特希泽曾在《华盛顿时报》上发表了文章,为特朗普对自由贸易的批评辩护。2017年,莱特希泽被特朗普选为美国贸易代表,二人在贸易问题上的主张不谋而合,莱特希泽由此成为了特朗普政府最有影响力的官员之一,主导了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


在担任美国贸易代表期间,莱特希泽广泛地参与到了贸易保护主义的实践中。在特朗普的授权下,他对中国在技术转让、知识产权、创新等领域发起“301调查”,并声称中国诸多贸易行为存在所谓“窃取知识产权”“强制美国公司向中国公司转让技术”“对外资企业设置歧视性限制”等情况,为发起贸易战提供了所谓的依据。他推动美国对世界各地的钢铁和铝产品征收高达25%的关税,对中国出口到美国2/3的商品征收类似的关税。他还要求加拿大和墨西哥就《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行重新谈判并形成《美墨加协定》,对投资保护和投资争端解决作出大幅的调整,体现出鲜明的单边主义倾向,贯彻了特朗普政府“美国优先”的理念。


很大概率会“入阁”


假如特朗普11月胜选,莱特希泽有很大概率会继续在特朗普政府内担任要职。莱特希泽的具体职位仍然是不确定的,人们猜测他可能会被任命为美国贸易代表、经济顾问、商务部长乃至于财政部长。无论如何,可以肯定的是,莱特希泽仍然将在特朗普政府的对外经济政策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2023年出版的《没有贸易是自由的》(No Trade Is Free)一书中,莱特希泽强烈批评了贸易自由化、降低全球贸易壁垒的主张,认为其导致了美国制造业空心化,威胁了美国的战略地位。为了捍卫美国的经济利益、使美国重新成为“生产大国”,莱特希泽尤其关注贸易逆差这一关键指标。上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以及后续的金融自由化,美国的贸易逆差逐渐扩大。一般而言,贸易逆差源于消费与储蓄之间的缺口,而在莱特希泽看来,贸易逆差反映了美国的财富向竞争对手转移,需要通过政府的手段来消除贸易逆差。



具体来说,莱特希泽希望通过以下几种工具来实现其目标。第一,推动美元贬值,即迫使其他国家改变自己货币的价值,使美元汇率降低,从而扩大美国的出口优势,消除贸易逆差。第二,提高关税,即至少征收10%的全面关税,对特定的行业与国家(尤其是中国)出台更高的、更具有针对性的关税,取消“最低免税额”条款(注:该条款规定进口商品低于一定价值就可以完全免除关税,其取消会对中国跨境电商小包商品造成较大冲击),并逐年提高关税,从而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加速美国国内的再工业化。第三,改革美国税制,改变美国产品出口到国外后既要支付美国公司所得税、又要支付其在出口地的增值税的不利局面,减少美国产品的价格劣势,从而增强美国本土制造业的竞争力。


为了给争取连任积累更多政治资本,莱特希泽的这些措施比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政策更为激进,并且凸显了对美国自身利益的盲目追求和对全球经济稳定性的漠视,如果最终得到实施,将毫无疑问对世界经济产生巨大的破坏力。假如美元走弱、关税升高,进口产品的消费者价格将飙升,给美国的消费者和生产者带来沉重的负担,并进一步推高通货膨胀;以美元为基础的资产的价值将降低,威胁到美元作为世界储备货币的地位,也将影响美国利用美元实施制裁的能力;随着美国政府对外汇市场手伸得太“长”,全球货币体系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全球性贸易冲突发生的风险将会激增。此外,莱特希泽的系列主张将会使美国的盟友面临较大的损失,拜登政府竭力修复的盟伴体系很有可能会退回原点——不过在对美国自身狭隘经济利益的追求下,莱特希泽本身也“对与盟友合作不感兴趣”。



就对华政策而言,莱特希泽将中国视为美国“最大的地缘政治威胁”,主张与中国实现“战略脱钩”。在这一策略下,莱特希泽提出了以下八项手段:不再给予中国最惠国待遇,对中国进口产品征收额外关税;减少美国企业发起对中国“不公平贸易”诉讼的障碍;减少对中国的战略依赖;加大对中美关键领域投资的审查与监管;强化对华出口管制,扩大管制范围;停止中美在安全与技术领域的合作;坚持市场准入全面对等原则;打击所谓的“中国影响美国政治与社会”的行为。


相比于拜登政府通过“小院高墙”“去风险”等政策对半导体等战略性贸易产品与普通消费品进行了区分,莱特希泽“战略脱钩”的主张显然覆盖面更广,其对中国的打击力度也比特朗普第一任期内的要更大。在零和思维的驱使下,他将中国的任何收益视作对美国的威胁,最大限度地压缩了中美合作互利的空间,这将会推动中美双边贸易关系进一步恶化,阻碍双边经济、社会与文化的交流合作,损害中美政治互信、战略互信,甚至导致两大经济体的分离。



影响力持续存在


当然也存在着这样两种可能性。第一,莱特希泽可能因为年岁已高或者面临着特朗普政府内部的阻力而无法成为财政经济的最高长官——财政部长。例如,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内,莱特希泽的激进主张常常遭到财长史蒂文·姆努钦(Steven Mnuchin)的反对,而最近其有关美元贬值的系列主张也并未得到可能被特朗普任命为财政部长的约翰·保尔森(John Paulson)的认可。第二,特朗普在大选中失败,莱特希泽也自然不会在新一届政府中获得任何职位。


然而这并不会意味着莱特希泽的主张将就此销声匿迹。在第一种情况下,莱特希泽很大概率还是会担任财政部长之外的要职,并将沿着“美国优先”的道路,着力推进高关税政策、减少贸易逆差,掀起新一轮的贸易战——毕竟特朗普竞选期间加征关税的承诺便是出自莱特希泽之手。在第二种情况下,莱特希泽虽然不能直接干预民主党政府的经济贸易政策,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前者早已给后者留下了深刻的烙印。例如,拜登政府虽然在环保、移民等领域逆转了特朗普政府的主张,却在很大程度上延续了莱特希泽的提高关税、加大技术封锁等贸易保护主义措施,并积极执行《美墨加协议》;就哈里斯政府而言,尽管哈里斯曾宣称“我不是保护主义民主党人”,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哈里斯政府在贸易方面大概率仍会沿袭拜登政府的政策,如对华加征关税、加大高科技出口管制,从而维护所谓的“基于规则的秩序”。


由此可以看出,在莱特希泽的推动下,美国的贸易政策正在经历深刻的转变,并逐渐被引上了经济民族主义的道路。鉴于保护主义措施的有效性,加上莱特希泽运用系列技巧获得国会中民主党人的支持,保护主义已然成为了两党的共识,并进一步落实到立法、修改《北美自贸协定》等系列活动中。应当认识到,莱特希泽的主张本质上是将美国国内系列矛盾转移至国际贸易中,将经贸问题政治化。很大程度上,这不仅动摇了全球多边贸易体制根基,而且最终将反噬美国的自身利益。#非农就业数据即将公布 #BTC走势分析 #美联储何时降息? #新币挖矿DOGS #鄂B炒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