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unded

撰文:Riley

 

2024 年注定不平凡。经过三年的蛰伏,Web3 终于迎来了新一轮牛市周期的开端。新周期,新叙事,究竟有什么新鲜的血液在脉搏之下跳动,我们且将目光聚集到亚洲金融中心,也是亚洲 Web3 的「心脏」——香港。一年间,监管、创新和资本三方在此狂飙突进,也让整个行业在创新与规范之间找到了一种微妙的平衡。

 

新叙事盘根错节,热点层出不穷。本文将回顾 2024 年香港 Web3 领域的十大热词,以此窥得一年中行业兴起与发展。

 

1. 原生合规——「不搞野路子,就搞清楚路子」

 

2024 年,全世界都在搞 Web3 合规,「监管套利」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区别于美国及其他地区的「先开再修」,香港走出了「规则先行,创新跟上」的新路线。从 VASP、CBDC、港元稳定币,再到虚拟资产现货 ETF、Ensemble 沙盒计划,每条立法、每个试点都是香港监管机构协同本地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的阶段性成果。

 

更重要的是,长期以谨慎著称的香港监管,在 2024 年彻底「换挡加速」。无论是 12 月港监会一口气发出 4 家 VASP 牌照,还是全球首发 ETH 现货 ETF,这种「稳中带快」的节奏足以窥见香港监管已经在审慎与开放之间,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如果说 Web3 是场游戏,那么 2024 的香港,不仅制定了升级路线,还将「新手攻略」整理成册,欢迎即将入场的新玩家。

 

2. BTC 资产配置——「 国家、企业争『囤币』」 

 

2024 年投资什么虚拟资产?全年涨幅达 150% 的 BTC,必须是答案之一。2024 下半年,美国率先发起囤币竞赛,特朗普的 BTC 战略储备计划直接把比特币升级成了「国家战略物资」,引发巴西、波兰、日本等多国效仿。

 

政策已定调,资本市场迅速跟上。2024 全年,机构投资者共购入 859,454 枚 BTC,其中长期投资 BTC 的 MicroStrategy(微策略)一马当先,本年度增持近 25 万枚,狂赚 200 亿美元,坐稳 BTC 巨鲸宝座。

 

全球迎来「囤币潮」,企业机构也不甘落后。香港上市公司博雅互动(HK.0403)直接宣布持有 2,641 枚比特币和 15,445 枚以太坊,并迅速将 1.42 万枚 ETH 换成 515 枚 BTC,一套操作行云流水;Nano Labs(Nasdaq:NA)更是携手 HashKey Exchange,豪掷 5,000 万美元布局 BTC 资产。截至撰稿时,Nano Labs 已经持有价值 550 万美元的 BTC。企业囤币一气呵成,堪称教科书式的操作。此外,据了解,国富创新、酷派集团等企业也悄然跟进,提前卡位比特币储备战场。

 

3. 虚拟资产现货 ETF——「老牌工具,新玩法」

 

ETF 在传统金融市场早已司空见惯,但当它和虚拟资产「合体」,却成了 2024 年 Web3 市场的破局神器。2024 年 1 月,美国批准首支 BTC 现货 ETF,引发市场狂欢。其他各国或保持观望或开始考虑时,香港反应迅速,不仅上线了 BTC 现货 ETF,还抢先推出 ETH 现货 ETF,实现亚洲市场的占位。

 

 

目前,香港市场已有 3 支 BTC 现货 ETF 和 3 支 ETH 现货 ETF,分别由华夏、嘉实、博时三家顶级机构推出。据 Coinglass 数据显示,截至撰稿,香港 BTC 现货 ETF 总资产净值达 4.39 亿美元,ETH 现货 ETF 净值为 6,356 万美元。虽然在规模上与美国还有距离,但香港的虚拟资产现货 ETF,已凭借创新与活力,迅速开始市场占位,为后续资金流入准备道路。于是,7 月香港迎来亚洲首只比特币反向产品——CSOP 比特币期货每日(-1x)反向产品;11 月,港交所推出虚拟资产指数系列,包括 BTC 与 ETH 的参考指数及汇率,为虚拟资产市场带来更多金融工具。

 

虚拟资产现货 ETF,不仅打开了香港传统金融市场的大门,更是香港 Web3 资本狂飙的起点。

 

4. 稳定币——「跨境支付的顶流,监管的『团宠』」

 

主流稳定币如 USDT、USDC,凭借与美元 1:1 锚定的「硬实力」,早已是跨境支付领域的「顶流担当」。无论是加密交易、工资结算,还是商品支付,稳定币的身影无处不在。但「人红是非多」,多次脱锚风险,也让它们成了全球监管的重点关照对象。

 

2024 年 6 月,欧盟《稳定币法案》生效,瞬间开卷全球监管。香港当仁不让,年初伊始火力全开:2 月发布法币稳定币监管咨询,3 月推出「稳定币沙盒」计划,7 月发布咨询总结,12 月直接送上《稳定币法案》...立法会的 KPI 安排得明明白白。

 

 

更有意思的是,首批沙盒玩家名单,京东币链科技、圆币创新科技、渣打银行(香港)、Animoca Brands、香港电讯(HKT)等知名公司纷纷上榜,瞬间把稳定币沙盒变成了「顶级俱乐部」。

 

当前香港的监管重点暂时放在港元稳定币上,但这波操作也稳住了市场,让香港的数字资产规则更上一层楼。至于全球用得风生水起的 USDT、USDC 等美元稳定币,香港是否会考虑放行呢?故事未完待续。

 

5. VASP 牌照——「有牌才敢开张」

 

玩转虚拟资产交易市场,VASP(虚拟资产服务商)牌照是「入场证明」。前有美国、新加坡,后有迪拜、欧盟,持牌上岗已是主流趋势。作为亚洲金融中心,香港 VASP 牌照也已就绪。

 

 

当前,香港持证开张的平台已壮大至 7 家,分别是 HashKey Exchange、OSL Exchange、HKVAX、HKbitEX、Accumulus、DFXLabs 以及 EX.IO。这些「好学生」不仅需要严格遵守了《打击洗钱条例(AMLO)》的合规要求,还通过了香港证监会(SFC)的多层审查。

 

付出总有回报,持牌上岗更受市场青睐。比如 HashKey Exchange,2024 年整体平台资沉突破百亿港元,累计交易量达 5,800 亿港元,跻身全球中心化交易所 Top10。尽管仍有更多的平台等待审查,但香港证监会已制订了清晰的发牌程序路线图。2025 年,相信会有更多平台持牌入场。

 

6. PayFi——「是老酒装新瓶,还是新一轮支付革命?」

 

2024 年,PayFi(支付金融)成为 Web3 圈新宠。看似只是把支付搬上区块链,但实际上,PayFi 大福提升了跨境支付的效率,让传统的「龟速汇款」瞬间升级成「秒到账」。

 

如果说 Web3 行业有一个公认且经久不衰的主流叙事,则一定是大规模采用(Mass Adoption)这一关键命题。PayFi 正是这一叙事的重要实践者。从广义上看,PayFi 属于 RWA 赛道,但它的野心远远不止于此。其背后是区块链对天量真实世界资产的撬动力量——仅在支付领域,信用卡、贸易融资、跨境支付等细分市场的总规模就超过 40 万亿美元,而 PayFi 目前仅在传统金融的「长尾市场」展开布局,潜力巨大。

 

PayFi 的核心价值在于连接区块链资金池与链下金融需求。这种连接并非易事,需要多重力量的整合:首先,必须在相对宽松的监管环境和加密友好的城市运营;其次,具有资金实力且能够提供从基础设施到 KYC、出入金、流动性管理等全链条合规支持的机构并不多,只有少数监管持牌机构具备这一能力,例如香港最大的持牌虚拟资产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

 

香港,或将成为 PayFi 的「金融热土」。 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香港具备庞大的跨境资金需求、成熟的金融基础设施,以及「Ensemble」计划和稳定币监管等政策护航。行业在香港落地的红毯持续铺设中。

 

7. 传统机构跑步入场——「老钱变新贵」

 

虽然虚拟资产现货 ETF,为传统资本找到了 Web3 入局之路,但间接投资哪有直接赚钱「香」?眼瞅着年初加密小牛市,美国传统金融巨头们靠着发行 BTC 现货 ETF 赚得盆满钵满。反观香港券商们,明明坐拥用户千千万,却还守着宛若寒冬的股市——10,00 多只港股日成交额不足 1 万港元。

 

思路打开,不如带着用户参与 Web3。于是,香港的传统券商们终于「跑步入场」。传统券商如胜利证券、艾德证券,互联网券商如富途、老虎,甚至外资大佬盈透证券,纷纷拿下香港证监会的 1 号牌照升级,迅速布局虚拟资产业务。为了「少走弯路」,他们选择联手本地持牌交易所 HashKey Exchange,集成 HashKey Pro 这个机构级综合服务,迅速开通 BTC 和 ETH 等虚拟资产的充提和交易功能。短短几个月,就拉动了 50 亿港元交易量。

 

券商们的加入不仅带来了流量,还把他们的专业优势也搬进了 Web3——什么风控、合规、老客户关系,分分钟把传统股民也拉进了虚拟资产的世界。最值得期待的是,如果 2025 年 Web3 行情进一步突破,凭借先天优势,香港的券商们甚至还会带着全球「老钱」们一块入场,全面链接传统金融与虚拟资产市场。

 

8. OTC 监管——百亿美金市场,或将戴上「紧箍咒」 

 

「出入金,去香港」,动辄数百家的线下转换店,吸引了更多的人慕名而来。尤其对那些动辄上百万交易额的机构和高净值用户来说,OTC 交易不仅灵活,还能提供更高的隐私性和流动性。也因此,香港 OTC 市场一直生机勃勃。据统计,全港有约 200 家线下 OTC 交易店铺和 250 家线上活跃服务商,年交易量高达近百亿美金。

 

繁荣背后暗流涌动。近年来,多起 OTC 抢劫事件以及 JPEX 事件中 OTC 推手的虚假宣传,让人们看清了 OTC 市场的合规短板和潜在洗钱等风险。对此,香港政府迅速「补课」,2 月发布《虚拟资产场外交易规管建议》,计划给 OTC 市场戴上「紧箍咒」。据最新消息,监管计划于 2025/2026 年进行咨询和立法,海关和证监会正在就该项目密切合作。

 

业内意见两极分化——有人担忧短期监管会让市场降温,也有人看好监管带来的长期信任红利。毕竟,没有「牌照」,市场只是「自由放养」;有了监管,香港的 OTC 市场才能从「野生王国」成长为全球资本信任的合规中心,迎接更大增长。

 

9. 跑会——「全民健身项目」

 

跑会,历来是 Web3 的「全民运动」,香港更是今年的运动大本营。细数 2024 年,仅香港中大型的活动,就不下于 50 场,从虚拟资产监管探讨到区块链技术落地实践,从技术极客的代码冲浪到商业领袖的战略对话,Web3 主题包罗万象。

 

大型峰会如 WOW Summit、FORESIGHT 2024、香港 Web3 嘉年华、金融科技周,技术论坛如 Solana Hacker House HK 和 HashKey Hackerhouse 太初,更别提多如牛毛的小型沙龙与酒会……最典型的当属香港 Web3 嘉年华。活动场地近 9,000 平方米,活动时间持续四天。除主会场外,活动附近还举办了近 200 场周边活动。模糊估计,线下累计参与人数超过 50,000 人,吸引了超过 300 位全球知名演讲嘉宾和 100 多个热门项目参展。明年 2 月还有将首次在香港举行的 Consensus,4 月底 Web3 嘉年华。

 

行业不停,跑会不止,2025 年,将持续火热。

 

10. 前店后厂——「深港组合拳,Web3 新局面 」

 

2024 年的舞台,华人 Web3 中心已转移从曾经的上海、杭州等地,转移至香港。而「前店后厂」模式更是香港协同深圳独门绝技。这套组合拳,不仅打出了行业优势,更打造出了独属大湾区的特色打法。

 

「前店」是香港的强项。作为全球数一数二的国际金融中心,香港拥有高效的资本市场、开放的商业环境和不断完善的虚拟资产监管政策。从远远不断的国际行业活动,到本土化、明晰的政策指导,再到诸如 100 亿港元创科引导基金、特别签证计划这类强有力的政策扶持,以及优质的融资环境。对于 Web3 企业来说,落地香港就意味着站在了全球市场的 C 位。

 

而「后厂」深圳的杀手锏,就是强大的研发能力、完善的产业链、极致的成本控制,为 Web3 项目的孵化提供了理想环境。因此,不少香港 Web3 企业偏爱将技术团队部署在深圳,区块链底层技术开发、硬件设备生产以及部分运营环节,快速试错快速落地。2024 年,香港数码港还与深圳的多个技术园区加强了合作,让深港两地的资源流动更加顺畅。

 

这种「前店后厂」的模式,形成了「品牌 + 技术」闭环,正帮助 Web3 企业释放巨大潜力,迈入全球市场。2025 年,香港,值得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