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标题:Why Has the King of Altcoins Found Itself Surrounded by Crisis?  

原文作者:YBB Capital Researcher Zeke 

原文来源:https://medium.com/  

编译:火星财经,Daisy

前言

减半规则开始动摇,许多山寨币也陷入低迷。投机者纷纷退出,而信徒们也开始怀疑自己。行业内的绝望不仅源于二级市场的价格暴跌,还源于对未来方向的不确定性。批评已成为该领域的主要主题,从缺乏应用到主要区块链的财务报告细节,无所不包。现在,人们的注意力集中在曾经的加密货币沃土——以太坊上。那么,“山寨币之王”的内部斗争究竟是什么?

1.主链横向扩展,纵向分层

Vitalik 在 2018 年至 2019 年之间设定了对以太坊最终目标的愿景:通过完全模块化实现分形可扩展性。其想法是围绕数据可用性优化底层,同时无限扩展上层,从而绕过区块链三难困境,将以太坊定位为无数链的结算层,最终实现区块链可扩展性的最终目标。

一旦这一愿景的可行性得到确认,以太坊的路线图便在横向和纵向两个维度上迅速推进。2023 年,随着上海升级期间主链与 Beacon Chain 的成功合并,模块化成为以太坊生态系统的驱动主题。现在,随着坎昆升级迈出 EIP4844 的第一步,主链正在接近 Vitalik 的早期愿景。上层也蓬勃发展,Gas、TPS 和多样性的改善稳步超越之前的竞争对手。除了碎片化问题之外,来自异构链的以太坊杀手的叙事现在应该算是结束了。但残酷的现实是,TON 和 Solana 正在崛起,许多复制模块化叙事的项目在二级市场上的表现都超过了“模块化先锋”以太坊——即使有 ETF 的推动。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

最近,以太坊被批评的焦点是转向 PoS 和 Layer 2 的开发。但在我看来,无论是 Vitalik 还是以太坊的开发者,推进模块化都没有错。如果非要说错,那可能是这个过程推进得太快、太理想化了。我在今年早些时候写的一篇文章中提到过类似这样的话:如果区块链真的在金融领域之外有重大用例,并且最终会被大规模采用,那么以太坊转向模块化是有意义的。显然,以太坊在这方面过于理想化了,因为目前没有迹象表明这两个条件正在得到满足。DA 的定价曲线也是如此。以 Layer 2 的现状来看,预期的应用层爆发并没有实现。而且,许多通用链已经萎缩,只有 ARB、OP 和 Base 仍在活跃。仅靠 DA 的收入远远不足以维持以太坊的正向循环。

还有其他一些问题尚未解决。例如,Gas 消耗量下降了数十倍甚至数百倍;过去需要 0.1 ETH 的现在只需要 0.001 ETH,但用户活跃度并没有以相同的幅度增长,导致供应远远大于需求。不过,在保持最大程度的去中心化和安全性的同时推动公链大规模采用似乎并没有错。以太坊已经成功将其八年前的大部分“承诺”变成了现实,这在加密世界中是难能可贵的。不幸的是,市场是由实用主义而不是理想驱动的。在缺乏应用和流动性的情况下,以太坊技术驱动的理想主义与投资者需求之间的冲突将继续加深。

2. 人性

以太坊的理想主义不仅体现在它对应用层未来的愿景中,也体现在它对人性的理解中。目前,关于 Layer 2 的两个讨论最多的问题是:1)中心化测序器和 2)代币。从技术角度来看,Layer 2 有可能实现去中心化。然而,从人性的角度来看,顶级的 Layer 2 项目不太可能放弃测序器产生的巨大利润,除非去中心化以某种方式提升了代币的价值并产生更大的收益。例如,领先的 Layer 2 项目当然有能力将其测序器去中心化,但他们选择不这样做。这是因为它们是自上而下的项目,由大量资金推动,其运作模式非常让人联想到 Web2。社区成员与 Layer 2 之间的关系更像是消费者与云服务提供商之间的关系。就像亚马逊 AWS 服务器的常客可能会收到折扣或现金返还优惠一样,Layer 2 项目提供空投。然而,对于 Layer 2 项目来说,来自测序器的收入才是他们的命脉。设计、资金、开发、运营和硬件购买不需要社区支持。在他们看来,用户的贡献很少,这也解释了许多 Layer 2 项目对用户往往漠不关心的态度。因此,测序器去中心化的可能性很小,因为仅仅诉诸道德感是不够的。要使测序器去中心化,新的设计必须符合 Layer 2 项目团队的利益,但这样的提议无疑会引起争议。更好的方法可能是删除或无限期推迟与去中心化测序器相关的任何路线图项目。目前,Layer 2 项目与以太坊最初的模块化目标背道而驰;它们中的大多数只是转移概念并从以太坊吸走任何有价值的东西。

让我们继续讨论代币。目前形式的 Layer 2 在加密领域仍然是一个相对较新的概念,从以太坊、Layer 2 项目团队和更广泛社区的角度来看,代币会产生重大矛盾。让我们从以太坊的观点开始:从以太坊的角度来看,Layer 2 不应该发行代币。在以太坊的生态系统中,Layer 2 类似于一个“高性能扩展服务器”,它只是跨链使用并收取服务费。对于以太坊和 Layer 2 来说,这都是一个健康的模型,因为它最大化了 ETH 的稳定性和价值。更具体来说,如果将整个 Layer 2 生态系统与欧盟进行比较,那么维持欧元的稳定至关重要。如果许多成员国开始发行自己的货币,削弱欧元,欧盟和欧元最终可能会崩溃。有趣的是,以太坊并不限制 Layer 2 发行代币,也不强制使用 ETH 作为 gas 费。这种对规则的开放态度是典型的“加密”。然而,随着 ETH 的持续走弱,“欧盟成员”们也表现出了不安的迹象。在顶级 Layer 2 项目用于发行新链的主要工具中,明确指出项目可以使用任何代币作为 gas 费,并选择任何集成的 DA(数据可用性)解决方案。此外,一键发链很可能会导致 Layer 2 生态系统中形成更小的联盟。

现在我们再从 Layer 2 和社区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即使 ETH 未来强势反弹,代币也面临一个两难的境地。实际上,各大 Layer 2 项目最初都对发行代币犹豫不决。除了前面提到的以太坊的反对之外,还有几个原因:监管风险、资金充足不需要额外融资、难以确定代币的用途范围,以及直接使用 ETH 会更快速地推动 TVL (Total Value Locked) 和生态的增长。发行自己的代币可能会与这个目标相冲突,而且流动性永远无法超越 ETH。

还是那句话,人性使然,凭空印几百亿美金,谁能抗拒。而且,从社区成员和生态发展的角度看,代币似乎是必要的,除了收取固定的服务费,还能提供随时可提现的金库,谁会不喜欢呢?但代币的设计也要考虑到上述问题,导致效用最小化。于是,出现了一大批既不需要 PoS 质押,也不需要 PoW 挖矿的“空气代币”。这些代币只有一个用途:投票,每次线性释放,都会抽干市场的流动性。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缺乏真正驱动力的代币在空投之后会持续下跌,让社区和投资者都不满意。那么,这些代币是否应该被赋予效用呢?任何有意义的效用都会与上述问题相矛盾,导致陷入两难境地。 Layer 2“四大天王”的代币情况完美地说明了这些问题。

反观没有发行代币的Base,情况却比Zks和Starknet好很多,其sequencer收益甚至已经超越了Superchain的创立者OP。之前在注意力经济的文章中提到,利用社交媒体影响力、项目运营、拉高价格策略为MEME代币和各类项目创造财富效应,是一种间接的、多次小额空投的方式。这种方式远比直接发行代币然后空投一次要健康,除了持续创造吸引力之外,还避免了很多问题。通过每月分配一部分sequencer收益,Layer 2项目可以维持活跃度,构建可持续的生态。值得注意的是,目前Web3中的积分制度只是对PDD模式的表面模仿,Coinbase稳健的、长期的运营策略,远远超越了Ironfish这样的爆款玩家。

3.恶性竞争

Layer 1 和 Layer 2 之间,甚至不同的 Layer 2 解决方案之间的同质化趋势越来越明显。这种情况源于一个关键问题:在这个周期中,很少有独立的应用程序能够证明特定应用链的存在,而少数脱颖而出的应用程序已经“跑路”(例如 DYDX)。目前,可以说所有 Layer 2 项目都针对相同的用户群,甚至与以太坊的主链重叠。因此,出现了一个非常成问题的现象:Layer 2 解决方案不断蚕食以太坊,同时在 TVL 方面进行恶性竞争。没有人能够清楚地区分这些链,用户依靠激励计划来决定将资金存储在何处或在哪个平台上交易。同质化、碎片化和缺乏流动性——以太坊是目前唯一一个同时包含这三个问题的公链生态系统。这些问题也源于以太坊固有的开放精神,这导致了一些弊端。我们可能很快就会看到许多第 2 层解决方案的自然淘汰,而中心化问题可能会导致各种形式的混乱。

4. 领导者不懂 Web3

无论是早期的“Vitalik”,还是如今的“小V”,Vitalik Buterin 对基础设施的贡献无疑推动了加密领域进入了仅次于中本聪的新繁荣时代。然而,他现在被称为“小V”的原因不仅源于他个人生活中的问题,还源于一个普遍的批评:以太坊领导者不懂 DApp,更不懂 DeFi。在某种程度上,我同意这种说法,但在深入探讨这个话题之前,我想澄清一点:Vitalik 就是 Vitalik——既不是万能的神,也不是无能的独裁者。在我看来,Vitalik 是区块链领域一个相对谦逊和活跃的领导者。如果你读过他的博客,你会注意到他定期发布一到三篇更新,涉及从哲学到政治、基础设施和 DApp 等主题。他也喜欢在推特上分享。与一些偶尔抨击以太坊的区块链领导者不同,Vitalik 更加务实。

既然我已经说了一些积极的事情,让我们来谈谈我在 Vitalik 身上看到的问题:

  1. 他在这个领域的影响力太大了——影响了从散户投资者到风险投资家的每个人。他说的每句话都会影响人们的决定,“致 Vitalik”已经成为 Web3 项目创始人中的一种病态趋势。

  2. 他对自己所青睐的某些技术方向过分热衷,甚至公开支持它们。

  3. 他可能并不完全了解加密用户真正需要什么。

先从以太坊的可扩展性说起。以太坊急需扩容的观点,往往得到 2021 年至 2022 年外部流动性充裕推动的异常高涨的链上活动的支持。但每次 Vitalik 讨论这个话题时,他似乎都没有意识到这只是暂时现象,也错过了用户蜂拥上链的初衷。再比如,他反复强调 ZK(零知识)技术在 Layer 2 解决方案中的技术优势。然而,ZK 技术并不是特别用户友好,也不利于生态系统成长。如今,许多以“To Vitalik”心态创立的 ZK Rollup 项目不仅仅是 T2 或 T3 类别;即使是排名前两位的玩家也在苦苦挣扎,而 Optimistic Rollup 三巨头的表现超过了所有 ZK Rollup 的总和。类似的问题还有很多,比如去年对 MPC(多方计算)钱包的批评过于片面,偏袒 AA(账户抽象)钱包。更早之前,他提出了 Soulbound Tokens(SBT)的概念,但实际应用效果并不理想,甚至很少被提及。总之,Vitalik 近几年支持的大部分技术方案在市场上表现不佳。最后,他最近对 DeFi 的言论也让人费解。综合考虑这些因素,Vitalik 并不完美。他是一位优秀的开发者,有着理想主义的愿景,但对用户群体缺乏深刻的理解,有时会对自己不完全了解的话题做出主观判断。行业需要揭开 Vitalik 的神秘面纱,以清晰和明辨的态度对待围绕着他的争议。

5. 从虚拟到现实

从 2016 年的 ICO 热潮到 2022 年的 P2E 泡沫,区块链行业在每个时代都见证了各种庞氏骗局和新叙事的出现,推动该行业走向越来越大的泡沫,仅受基础设施限制。我们现在正在目睹这些泡沫的破灭——拥有巨额资金的项目正在自我毁灭,宏大的叙事正在失败,比特币和山寨币的价值之间的脱节越来越大。如何创造真正的价值一直是我今年许多文章中反复出现的主题。从虚拟世界走向现实世界也是当前的流行趋势。虽然以太坊拥抱模块化,但一些人宣称“以太坊杀手”的叙事已经结束。然而今天,最热门的生态系统是 TON 和 Solana。这些链是否带来了任何可以真正改变加密货币的创新?它们比以太坊更去中心化或更安全吗?答案都是否定的。他们也没有引入任何开创性的叙事。他们所做的只是让那些看似复杂的技术更像是现实世界的应用程序,将 Web2 标准与区块链优势融合在一起,仅此而已。

当以太坊经历内部指数级增长而外部流动性仍然稀缺时,对新叙事的追求无法填补第 2 层上的区块空间。作为行业领导者,以太坊应该首先解决其第 2 层生态系统的碎片化和内部衰退问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我之前没有提到的以太坊基金会(EF)。为什么尽管 EF 投入了大量资金,却未能履行其职责?在 Layer 2 基础设施已经严重过剩的市场中,为什么 EF 继续优先资助基础设施项目?即使是中心化交易所的领导者也在谦虚并寻求转型,而本应加速生态系统增长的组织 EF 似乎正在朝着相反的方向前进。

关于YBB

YBB 是一家致力于发掘 Web3 定义项目的 web3 基金,其愿景是为所有互联网居民创造更好的在线环境。YBB 由一群自 2013 年以来一直积极参与该行业的区块链信徒创立,始终愿意帮助早期项目从 0 到 1。我们重视创新、自我驱动的热情和以用户为导向的产品,同时认识到加密货币和区块链应用的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