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知名纪录片制作人Cullen Hoback的新作《电子货币:比特币之谜》(Money Electric:The Bitcoin Mystery)在币圈引发热烈讨论,原因是该片最终“揭露”比特币发明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就是前Bitcoin Core开发者Peter Todd。
中本聪是比特币的化名创始人,他于2008年发表的白皮书和2009年推出的比特币网络标志着数字货币时代的开始。尽管人们对于中本聪的真实身份进行了多年的揣测与研究,但至今未能得出确凿的结论。

根据整理,这条纪录片指证Peter Todd是中本聪有以下几个理由:

  • 2010年,Peter Todd使用一个新账号在Bitcointalk论坛上回复中本聪的贴文,影片声称他误用自己的账号回应中本聪贴文。

  • 两个账号在几天后都停止活动。

  • Peter Todd后来实现该贴文讨论的费用替换(RBF)概念。

  • 影片声称Peter Todd使用假名John Dillon来推广RBF。

  • 两者都使用英式/加式拼写。

  • 中本聪的发文时间规律与作为一名学生的时间表相吻合,周末发文会更多。

  • Peter Todd曾讨论过“牺牲”比特币,这可能指的是销毁中本聪的比特币。

针对纪录片的指证,Peter Todd郑重否认自己并不是中本聪:“我不是中本聪。Cullen Hoback的指证毫无根据,自己变成了Cullen Hoback的救命稻草,他不知道谁是中本聪,所以采用类似于阴谋论的推理方式,随便指出一个名字,这太荒谬了”。尽管实际上,Peter Todd过去曾在节目《What Bitcoin Did》上开玩笑说:“我是中本聪,我们大家都是中本聪”。

Peter Todd虽然是比特币早期的开发者之一,但他从来不是中本聪猜测名单上的头号人物。过去媒体也曾多次尝试揭开中本聪的身份,但均以失败告终。包括2014年,《Newsweek》误将美国物理学家、系统工程师Dorian Nakamoto认作中本聪,以及2019年自称中本聪的澳大利亚计算机科学家Craig Wright(澳本聪),均被证明不是比特币的真正创始人。这些年来,许多人不断猜测中本聪究竟是谁?但答案始终扑朔迷离。

总的来说,这次的新纪录片仍然没有揭开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更多的只是炒作。虽然人们的好奇心会持续存在,但中本聪身份永远不被揭露或许反而是一件好事。毕竟目前看来,即使知道了中本聪是谁,对比特币的未来发展没有任何好处,而且正是由于中本聪的隐退,让比特币具备了特别的特征。

1.避免权力集中

如果中本聪的身份被揭露,可能会导致个人对比特币的控制或操纵。中本聪的匿名性使得比特币避免了权威人士的影响力,确保了其去中心化的特性。这种去中心化的设计理念是比特币成功的核心,能够有效防止任何单一方对网络的控制。

2.维护比特币的中立性

中本聪的身份保持匿名,使比特币不受到个人背景、国籍或政治立场的影响。比特币被视为全球性的数字货币,能够跨越文化和国界的界限,成为不同国家和地区用户的共同资产。这种中立性使比特币能够更广泛地被接受,而不被视为某一特定国家或个人的产品。

3.减少法律和监管风险

若中本聪的身份被公开,可能会面临来自政府和监管机构的压力与挑战。保持匿名能够保护中本聪免受法律上的不利影响,也使比特币这一创新金融工具在法律和监管环境中更加灵活。

4.激发社区参与感

中本聪的神秘身份促进了比特币社区的活跃性,用户们都感到自己是这个去中心化网络的一部分。这种集体意识增强了社区的凝聚力,推动了比特币的进一步发展与普及。

5.提升比特币的吸引力

中本聪的身份之谜为比特币增添了一层神秘的色彩,吸引了更多人的关注和讨论。这种传奇性使得比特币不仅仅是一种数字资产,更成为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文化现象,激励着无数人探索和参与。

更现实的说,与中本聪相关的2.2万个地址中,目前约持有110万枚比特币(约690亿美元),这些资产已被市场认为永久锁仓了,要是中本聪真的重新出现,说不定反而带来潜在的卖压。

图片

总之,尽管关于中本聪身份的猜测和讨论仍将继续,但我们不应忽视其身份保持神秘的积极意义。正是这种神秘性,让比特币在竞争激烈的金融市场中,依然能够保持独特的魅力和吸引力。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演变,比特币作为一种革命性的数字货币,将继续在全球范围内影响着经济和金融的未来。无论中本聪的真实身份是什么,其创造的比特币将会继续引领数字货币的潮流。

#中本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