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作为全球金融中心之一,近年来一直试图在虚拟资产监管方面占据先机。2022年6月,香港证券及期货事务监察委员会(简称”证监会”)正式推出新的虚拟资产交易平台(VATP)发牌制度,旨在规范本地加密货币交易市场,保护投资者权益。

根据规定,所有在香港经营虚拟资产交易业务的平台,必须于2024年6月1日前申请并获得证监会颁发的VATP牌照。未获牌照擅自经营,将涉嫌犯罪。这无疑为香港的加密货币行业敲响了警钟,掀起了一场”牌照大战”。

然而,就在过渡期即将结束之际,市场出现了一些意外动向。近期,包括知名交易所OKX、VAEX等在内的多家平台,纷纷选择撤回了在港申请牌照。这让原本备受期待的”香港虚拟资产监管牌照”,变得越发烫手起来。

究竟发生了什么?香港这个金融中心,为何在推动加密货币行业合规方面遭遇如此困境?

香港证监会的”严苛”要求

要理解这一问题,首先需要了解香港证监会在发牌过程中的具体表现。

以获得牌照的6家交易所为例,他们的背景可谓各不相同:

OSL:香港首家获牌平台,背靠BC科技、富达和新加坡GIC等大型金融机构;
Hashkey:由以太坊”中国领路人”肖风创立,业务范围涵盖交易所、券商等多个领域;
HKVAX:由三位香港本土从业者创办,在合规和风险管理方面有丰富经验;
VDX:隶属于胜利证券,专注于虚拟资产券商经纪业务;
HKbitEX:属于太极资本旗下,专注于代币化资产服务;
HK BGE:港股上市公司HKE Holdings的子公司,涉足虚拟资产金融科技。
从这些情况来看,获得证监会发牌的,大多是本土金融机构或与之有深厚渊源的交易所。相比之下,一些知名的跨国交易所,反而难以获得青睐。

业内人士分析,这可能与证监会在发牌过程中的重点偏好有关。他们更倾向于关注平台的背景和关系网,而非单纯的业务规模、专业水平等因素。

也就是说,即便某些跨国交易所在技术实力、用户基础等方面occupy优势,但若缺乏足够的”关系资源”,也很难在香港扎根。这显然与正常的市场竞争规则大相径庭。

这种做法自然引发了一些交易所的不满。他们认为,自己完全有能力满足证监会的监管要求,却在”关系”这一隐性因素上落了下风,遗憾地被拒之门外。

此外,证监会还对获得”被当作获发牌”的交易所施加了诸多限制。他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内部政策、程序、系统及监控措施,并确保这些措施切实到位,才能获得正式发牌。在此期间,证监会也不建议这些平台”积极推广”或”与新零售客户建立业务关系”。

这无疑增加了交易所的合规负担,也可能影响其短期业务发展。对于一些本就运营规模偏小的本地交易所来说,面临的压力可能更大。

撤回申请的背后因素

在这样的监管环境下,不少交易所选择彻底退出香港市场,撤回了原有的牌照申请。这其中的动因,可归结为以下几点:

合规成本高昂
香港的监管要求相比其他地区要严苛许多,这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运营的合规成本。对于体量较小、资金实力有限的交易所来说,这无疑是一笔不小的负担。

业内人士透露,香港虚拟资产的合规成本可能是新加坡的3–5倍。在这样的情况下,一些交易所不得不三思而后行,权衡利弊后选择放弃。

本地市场吸引力不足
香港虽然是亚洲金融中心,但其加密货币投资者群体相对有限。整个香港地区的人口只有750万,这意味着潜在客户群也不容乐观。

对于一些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交易所来说,仅在香港获得牌照的价值并不高。他们更希望能在全球范围内合法经营,而不是局限于一个相对狭小的市场。

外部环境不确定性高
不仅是香港监管本身的影响,交易所在选择是否申请牌照时,还需考虑一些外部因素。

比如美国的监管态度。假如交易所获得香港牌照后,又因为受到美方制裁而无法在全球范围内正常运营,无疑会给公司蒙上一层阴影。

再比如中国大陆的政策导向。虽然香港是特别行政区,但其金融市场无疑与内地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交易所担心,即便在香港获得牌照,也可能因为大陆政策变化而难以持续经营。

在这样的不确定性之下,一些交易所宁愿谨慎行事,暂时远离香港市场,也许未来还会有改变。

香港政府的两难困境

这些交易所的撤出,无疑让香港政府和证监会陷入了两难困境。

一方面,他们一直在努力推动本地加密货币行业的合规化,希望在这一领域抢占先机,并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但现实却出现了不尽如人意的状况 ——一些实力较强的交易所纷纷选择退出。

另一方面,对于那些已经获得"被当作获发牌"的本土交易所来说,他们的处境也并非一片坦途。

这些交易所虽然暂时获得了类似牌照的地位,但仍需进一步加强内部管理,证明自身的合规能力,才能正式获得证监会的发牌。在此期间,他们还面临着不得"积极推广"的限制,这无疑会影响到他们的业务拓展。

如果这些本土交易所最终无法通过考验,获得正式牌照,那对于香港政府而言,就等于前期的努力付诸东流。而如果勉强放松审查标准,为他们发牌,恐怕又会引发新一轮的质疑和争议。

种种迹象表明,香港政府在推动加密货币行业合规发展的道路上,面临着来自多方的阻力与压力。一方面要满足国际监管标准,维护金融稳定;另一方面也要兼顾本地产业发展,为香港打造"区域加密中心"的目标。在这两个目标之间寻求平衡,绝非易事。

香港加密货币市场前景堪忧

从目前的态势来看,香港成为区域性加密货币中心的目标,恐怕很难在短期内实现。即便一些本土交易所最终顺利获得牌照,他们的业务发展前景也依然堪忧。

首先,香港作为一个相对狭小的市场,其加密货币投资者群体是有限的。即使全部6家获牌交易所都能正常运营,也难以支撑起一个百花齐放的加密货币生态圈。

而对于那些以全球市场为目标的大型交易所来说,仅在香港获得一张"牌照"意义并不重大。他们更关心的是能否在全球范围内自由经营,获得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其次,加密货币行业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受制于监管环境。而从香港证监会的表现来看,其对待本地和跨国交易所的态度,显然存在一定的偏好和差异。这无疑增加了行业参与者的不确定性,削弱了香港在全球加密货币版图上的吸引力。

再者,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也是个隐藏的变数。交易所在选择是否进入香港市场时,不得不为美国监管动向、中国大陆政策导向等因素的变化而担忧。这种顾虑,很可能会导致一些优质项目在香港"止步不前"。

总的来说,香港政府虽然出台了相关政策,试图在加密货币领域占据一席之地,但现实中的种种限制和挑战,使得这一目标的实现面临诸多不确定性。短期内,香港很难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加密货币市场的领头羊。

积极变革还需时日

虽然香港当前的加密货币监管环境令人失望,但这并不意味着未来就此失去转机。

香港政府和证监会已经意识到了自身在推动行业合规化方面存在的问题,正着手进行进一步的优化和改革。

最近,有港媒报道称,香港政府将与证监会保持密切沟通,尽快处理所有平台的申请,为投资者提供更多安心的投资选择。同时,未来还将完善监管框架,包括对虚拟资产场外交易服务提供商的规管,以构建更加稳妥的行业生态。

这无疑表明,香港当局已经意识到了当前监管存在的瓶颈,正努力寻求突破。他们希望通过优化监管措施,吸引更多优质项目落地,最终实现"区域加密中心"的战略目标。

当然,这一转变的进程并非一蹴而就。在确保金融安全的前提下,如何平衡监管要求与产业发展,仍然需要政府、监管层和行业参与者的不懈努力与博弈。

但可以预见的是,只要香港政府能够真正倾听行业诉求,不断完善监管体系,充分发挥其作为国际金融中心的优势,终有一天,香港加密货币市场必将迎来新的发展契机。

毕竟,在全球加密货币市场持续扩张的大背景下,香港这个金融枢纽的地位,注定不容忽视。只要抓住机遇,坚持改革创新,相信香港总有一天会成为亚洲乃至全球加密货币版图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角。#新币挖矿 #MegadropLista

$BT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