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将最终开盘的定价参考从一级高估值转向更符合当前市场流动性水平,进一步消除一二级市场之间的预期差,同时给原本新币挖矿所属的份额附上参考成本价,让市场初步定价更加合理。

甚至可以大胆预测:下一个上线的新币挖矿是过往大家认知中的"VC"币。

其实说来说去,都是在想办法改变原本一级市场高估值预期下和当下行业流动性缺乏活跃度的窘况,毕竟今年来能被称作亮眼的新币表现可真的不多。

  • (原本预想中的上市造富效应,反倒是最近上线了相对低市值的meme币才被市场再次尝到甜头)

这个机制除了提供的是现货之外,最主要的就是流动性差异。

我想过往Binance在新币上市过程中,开盘价的参考源之一多少会去考虑到最近半年兴起的这种预交易市场的价格。

但同样的标的,在不同的流动性下,所呈现的效果是完全不同的,所谓“南为橘北为枳”就是这样的道理。

其他市场的盘前交易数据,因为流动性和信息透明程度的问题,可能能够给到的信息参考价值,并不大。

与其这样,不如自己下场去测试自家平台流动性对这一标的的敏感情况,最终再基于这个博弈结果去思考更加合理的市场定价。

目前从机制细节上看,这个[预交易]市场初步是和新币挖矿进行初步绑定的,因为可供交易的份额就是归属于这个池子,这个机制有点像是传统金融市场的IPO阶段🔺

  • 也就是提前上市了初步流通的一部分,交给平台内的参与者去交易

我统计了今年来新币挖矿大家所认知中的“VC币”的份额,根据过往的数据统计,今年新币挖矿所属的份额平均占初步上线总额的32.2%。

那其实在原本的市场心理预期中,这部分的份额是[0成本]的,也就是不管挖出的人做了什么,市场都默认这部分为上线抛售。

那其实是给后来的参与者会造成不小的心理压力的,32.2%四舍五入都要一半了,合着我辛辛苦苦的拿钱冲,到头你拿着铲子给了我一铁锹?

那有可能就有人问了:我在预交易阶段接的,不也是零成本的❓

我的看法是:二者无法一概而论

先无论流通的份额就不一样,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这个池子都是来自于新币挖矿的,那么也就对应的是这个市场面对的是在几天内进行线性释放(挖出)的份额 @Yi He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抢先拿到筹码的,可能和最终的市场定价会差非常大,因为初始流通的部分少,参与博弈的双方,预期更不一样。

尤其是这个阶段明显买盘是明显大于卖盘的。

这就导致对于参与新币挖矿的持有者也需要因为这个线性释放的设计,去持价而估,毕竟这个时候战壕里没有其他的空投份额,只有都在拿着铲子的“矿工”队友。

可能原本大家算的都是先落袋为安,现在算的是哪个阶段出,会更有可能获得更高的回报率。

这个心理博弈随着线性释放的设计会回到一个更公允的价格,并且最终还会再进行一段封闭的时间,之后才是最终的上市。

同时因为有这个博弈的阶段,最终报出来的心理参考价就更加有实际意义了👇🏻

在行为金融学中有个[心理锚定]的理论,就是大家会在历史中寻找有迹可循的数据去作为买卖依据。

原本市场的估价体系,就是来自于一级市场的估值,但我开头也说了,不适用,两个市场间所处阶段,预期是不同的。

这个预交易市场,就是提前让市场试试水温的。

最后,我原本是有个问题,就是这个阶段其实是也有很大可能被项目方或者机构给操控的,但是看到有购买交易限制,好吧,那没事了🤣

一些浅见解读,感谢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