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rdi事件绝非偶然,这一方面看出比特币派系资本和开发者以及矿工分歧很大,虽然本次事件开发者最终妥协了,但实际上早已经点燃了领域之战。
2014-2017年间,比特币社区经历了一场持续多年的大大小小的区块争论,国内矿工与交易所,以及比特币原教旨主义者之间展开了一场生死之争。最终,大区块阵营溃败,分裂出BCH和BSV。国内矿工也因此被贴上了“矿霸”的标签。
小区块派的领军人物是Adam Back和Greg Maxwell,后来他们创建了Blockstream,专注于比特币侧链Liquid Network的开发。
因此,一直以来在社区中存在着一种阴谋论,认为Blockstream为了推动自己的侧链,不惜引发比特币网络分裂,支持小区块,反对比特币扩容,以推动Liquid Network的发展。
虽然有这些阴谋论,但多年来,对比大区块分叉链的发展来看,小区块主义者似乎更具有先见之明。
新一轮的大区块运动
2023年,在国内散户和交易所的推动下,以铭文为媒介,发起了新一轮的“大区块主义”运动。铭文问题的核心仍然是比特币的扩容,本质上仍然是大区块与小区块的争论。
铭文当然是由市场需求驱动的,但比特币毕竟是一个小容量的容器,铭文就像在杯子里玩龙卷风,硬塞必然导致正常交易受到挤压。我曾经也是大区块主义者,相信技术应该满足最广泛大众的需求,但后来我完全和解了。
比特币是一种宗教和价值储存,需要极度的保守和百年不变;而以太坊则是一种进步主义,需要不断更新和快速迭代。
我们无需在两者之间进行二选一,各取所爱。喜欢热闹和创新的人可以前往以太坊或者侧链玩耍,而让比特币成为安静的价值储存是否不好呢?大区块与小区块涉及到比特币的定位和扩容问题,不仅是技术路线的争论,本质上还是关于对“比特币是什么”这个认知的争论。
如果比特币选择了大规模的科技主义扩容,以满足所有使用者的需求,那就必须进行无限扩容,不仅仅是像铭文这样的资产。在13-15年间,有许多项目试图直接在比特币上实现智能合约功能。
这样一来,比特币的定位就变成了通用的智能合约平台和资产平台。实际情况是,即使是以太坊这样灵活的架构,也很难实现这样的扩容。如果不放弃比特币其他核心目标,技术上是无法实现的。
大区块主义的推动,走一步算一步,是冒进和投机主义的表现。头疼医头,脚痛医脚,根本无法巩固比特币的底层。作为资产平台,比特币可以不像以太坊那样灵活,同样,作为价值资产,你不能过于冒进。
因此,不是比特币没有星辰大海的梦想,而是在过去十年的尝试中,技术和叙事上找到了自己的最大公约数,也顺便“解决”了扩容问题。
比特币是如何解决扩容问题的?
比特币的解决方法是调整叙事,将其塑造成“数字黄金”和非主权货币。在这个叙事下,扩容变成了伪命题,将扩容难题交给以太坊等其他项目去解决。
在“数字黄金”的叙事下,每年实体黄金的物理周转仅占库存的1%不到,作为价值储存的比特币,主链上并不需要高频交易,因此tps和扩容根本不是问题。
实际上,以太坊解决扩容问题的方式也是异曲同工的,将主网转变为结算网络(昂贵、缓慢、稳定),然后让Layer 2真正解决扩容和tps的难题。
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比特币没有高tps和链上交易,那么从哪里来的高额手续费呢?没有高额手续费,比特币在2140年挖完后,网络安全如何保证?这个核心问题是大区块主义者强烈推动无限扩容的最根本逻辑问题。
说实话,这确实是比特币的一个困扰,目前还没有解决方案。然而,考虑到比特币在未来几十年内可能达到100万亿美元的市值,我相信这将迫使各方形成新的代币模型和共识,解决“手续费”问题。
小区块主义者虽然无法回答“区块奖励结束后,低容量比特币的低手续费无法维持网络安全”的核心问题,但大区块主义的扩容主张显然是对比特币核心价值直接破坏的。
无限扩容意味着不断的变革和引入技术风险,最终可能导致庞大、低效、节点集中、技术风险极高,这都是对比特币作为数字黄金、安全性和永久价值储存核心定位的致命打击。
小区块和大区块如何选择?
小区块和大区块,两者权衡,采取其中较轻的一方。我认为小区块主义在逻辑上更为自洽,将“手续费”问题留给未来几十年后的持币人;而大区块主义推动的更新式扩容,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则是即时的。
作为持币人,比特币生态的热闹当然是好的,但比特币不可能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技术和欲望之间的平衡可能是持币人、投资者、矿工、交易所等都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没有一个稳定、不变的技术底层的情况下,比特币无法成为最终的价值储存,高手续费也只是短暂的幻觉。
铭文问题只是大区块和小区块路线之争中的一个小插曲,也许有技术替代方案可以在这两个阵营之间找到最大公约数。也许应该三思而后行,再次分叉可能只会让一切变得更加混乱。
后期会给大家带来其他赛道的龙头项目分析。感兴趣的可以点个关注。我也会不定期整理一些前沿资询和项目点评,欢迎各位志同道合的币圈人一起来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