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 1800个 $BTC 的虚空质押问题,大家都在讨论站谁不站谁,或许最后无论谁获利,也不会惠及散户,甚至 FUD 的后果,最后还需要散户来买单 🤣
👉🏻 今天泵泵只想要聊聊,如果 TVL 数据有水分,用哪些数据可以辅助我们,衡量协议的 “含金量”
协议中的 总锁仓价值(TVL),在 DeFi 中是重要的衡量指标,如果把 DeFi协议 比作银行,TVL 就是储户在银行的存款总量,本质是协议向用户借的“债”。
就像,银行吸纳储户存款之后,可以进行放贷,协议也可以把资金,贷给需要流动性去创收的 DeFi 项目,作为回报,需要给协议相应的利息,这部分也是协议收入的大头之一。
🧐 为什么会存在 “虚空质押” ?
存款率之于银行,TVL之于 DeFi 协议,想上币安或者头部交易所,也会有类似银行存款率的要求,TVL不达标,就会使用一些小手段,可能已经是大家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比如 Solv 这次被爆出来的,大户只需要钱包签名,证明BTC归属权,表达质押意图,这部分 BTC 就可以被视为是协议的TVL,并不需要真的把 BTC 质押进协议。
这种资产,不具备流动性,大户不会去动,协议也没有权利去动用,大户拿了积分,项目方刷了 TVL,算是双赢,虽然是无效TVL。
💡 引入「资金运作效率」概念
真要去判断,哪些资金是 “无效TVL”,其实也比较困难,但是我们可以引入「资金运作效率」,侧面判断协议的含金量:
> 资金运作效率 = 协议净收入 / TVL总量
协议通过手续费、借贷利息等方式获得的收入,直接反映协议的盈利能力,或许比TVL高低,更能说明协议的潜在价值。
最后,找了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再质押协议做对比,Solv 和 $ETHFI 的体量比较相近,「资金运作效率」这块其实也没有差太多(有些再质押协议,没有公布协议收入数据,就不一一列举了,如果有误,欢迎指正)
👉 以太坊的再质押已经发展了 2年多 的时间,而比特币再质押生态,可以说还在起步阶段,相信 Solv 的资金效率提升起来,应该问题不大。
—— 与其 FUD,不如 Build,多赢总好过多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