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nance Square
LIVE
MasWooX
@MaxCryptoSpace
專注項目基本面的加密貨幣研究員【Substack 電子報:Max的區塊鏈空間】,同時也會在 YouTube 頻道發發科普影片 目標是把困難的概念變簡單,讓大家都能簡單進入 Web3 世界
關注
粉絲
點讚數
分享數
所有內容
LIVE
--
幣圈牛市佈局手冊:We Are Back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首先先恭喜大家,比特幣在不知不覺中就破 6 萬了,在你 FOMO 感爆炸、賣肝賣腎決定要 All In 加密貨幣之前 — 先別急,看完今天的文章。我會分享自己的牛市佈局手冊,包括牛市的三個階段&佈局時要注意的事情。 牛市正式開啟 在去年年底我曾在 Substack 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有講到幣圈市場的四個階段,分別是 — Accumulation(累積期)、Markup(上漲期)、Distribution(分配期)、Decline(下跌期)。在當時,我註明了我們處在熊市尾巴的階段(1-3),等待著兩大牛市催化劑。 好在其中一個催化劑已經成熟,隨著比特幣 ETF 通過帶來的大量資金(截稿前約 $7B 美金),我們渡過了漫漫熊市,正式進入了牛市初期(2-1)的階段,我把我們現在所處在的位置畫起來了(紅圈圈處)。 取自 www.alphatrends.net,市場四大週期(加上我自己畫的紅圈圈) 沒錯,我認為加密牛市才剛剛開始,幣圈在接下來的 18~24 個月將會非常忙碌。在分享我的佈局策略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牛市的三大階段。 牛市三大階段 在我看來,牛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振奮期、爆炸期、輪轉期,分別對應牛市的初期、中期、後期,我們一個一個聊。 🔶 振奮期(牛市初期) 這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幣圈徹底擺脫熊市陰霾,比特幣帶著幣圈往上飆漲,你的幣圈朋友們賺得很開心、隨時準備辭職,CoinMarketCap 每天都給你新的通知,你變得很喜歡看盤。 有趣的是,這時候的市場其實還沒有太多散戶進場,證據是: 使用 Google 搜尋「Bitcoin」、「加密貨幣」等等關鍵字的次數還沒有大的變化知名幣圈 YouTuber 的「訂閱增加數」還沒有大量增長現象你不在幣圈的其他朋友還沒有在 LINE 上密你(XXX,狗狗幣能買嗎?)其他更多數據,可以參考我的 Tweet 🔶 爆炸期(牛市中期) 經過一段時間後,大量散戶正式入場,資金的湧入產生了 FOMO 效應:比特幣、以太幣、XXX 幣的價格都已超過上輪牛市的 ATH(All Time High),往更高的地步前進。這時候的市場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敘事、VC 大力往 Web3 砸錢、主流媒體爭相報導幣圈「又回來了」、NBA 球星代言知名交易所,整體呈現一個派對狂歡的景象,大家都覺得比特幣會漲到 10 萬、100 萬、1000 萬。 🔶 輪轉期(牛市後期) 這時候的市場依舊火熱,但已經與真實世界脫節,泡沫隨時會被刺破。市場資金會在不同的板塊來回輪轉,可能今天炒 DeFi、明天炒 GameFi、後天換成炒迷因幣,散戶在買幣時不再考慮基本面,只在乎能不能用更高的價格賣給其他人。 …然而夢是會醒的,我們終歸要回到現實,幣圈在這個時期的總市值會慢慢往下,直到碰到黑天鵝事件,又或是監管介入而垮台(當然,這邊我們不考慮 Supercycle 的可能性)。 Supercycle(超級週級):在幣圈裡,指的是國家、用戶對比特幣的需求持續高漲,超出總供應量。Supercycle 會讓牛市延續好幾年,雖不再有週期;也不再有大幅的上下波動 牛市佈局策略 如果你正在看在這份電子報,那麼你很幸運地屬於「幣圈人」,而非沒接觸過幣圈的散戶。現在這個時間開始正是你需要好好把握的時間,爭取在「爆炸期」之前規劃出屬於自己的佈局策略。 我總結了我上個牛市所犯的錯誤,以下是這次牛市我會認真執行、注意的事項。 🔶 確認目標 先問問自己:這次牛市結束前的目標是什麼?是擁有 10 萬美金、還是存夠買一棟房子的首付?接著我們就能夠依照目標來建構相對應的「投資組合」以及「進出場策略」。 舉例來說:你希望在牛市尾巴能夠至少累積 $100K 美金的資本額。 在本金只有 $10k 的情況下,你需要投資能翻 10 倍的項目代幣在本金只有 $1K 的情況下,你需要投資能翻 100 倍的項目代幣 以此類推,我想表達的是:根據目標的不同,你需要配比不同市值的項目代幣進入你的投資組合中,否則目標會很難達成。如果你把 $10K 都投在比特幣上,風險固然低,但也不太可能賺到 100K 美金(除非你認為 BTC 在這輪牛市的市值可以翻 10 倍,對比黃金) 🔶 投資組合 我自己會把幣圈項目依照市值分為三類,分別是大市值(大於 $10B)、中市值(介於 $1B~$10B)、小市值(小於 $1B),根據每個人的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不同,你可以配比不同比例的項目作為你的投資組合。 大市值:通常都已經是幾個賽道的龍頭,風險較低,但漲幅也有限,屬於較為安全的投資項目中市值:這是我認為投資風險報酬比最好的一個區間,市值不高、潛力巨大(當然還是要看個體項目)小市值:能翻 50 倍以上的應該都是小市值代幣,如果本金少但是又想要追求高回報,那就配一點小市值代幣 我在熊市的持倉以大市值項目為主($BTC、$ETH),現在會開始慢慢把資產分配到我認為被低估的中低市值項目上(已經選好了一些)。等到整理完畢,我會再把自己的投資組合發布在 Substack 電子報上給付費訂閱的用戶參考,如此你就可以看到我買了什麼項目、為什麼持有、以及每個項目佔的比例 🔶 進出場策略(Take Profit) 進場時機:不要總想著買在最低點,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已經漲了 50% 的項目不代表他不會再翻個 5 倍。基本面在牛市裡依然重要,但也需要搭配炒作與敘事(多去觀察項目市值、鏈上數據、情緒&熱度)止盈策略:不管你有多愛你自己買的項目,永遠記得要階段止盈。你不可能永遠賣在最高點:自己制定一個止盈策略,並且遵守這個紀律。賣飛沒有關係,最怕的是一輪牛市過完又回到原點 建議根據項目的市值大小來制定止盈策略,假如比特幣的市值是 $1T,那你的第一階段止盈目標就不會是 $2T 的時候,因為那太難達成了。永遠記得用「市值」還衡量這個項目便不便宜,而不是用單個代幣的「價格」(去看看項目的代幣經濟模型2,狗狗幣並沒有比 Uniswap 便宜) 🔶 只專注在某幾個賽道上面 人的一天只有 24 小時,扣掉上班、陪朋友、吃飯,你每天可以追幣圈的時間可能就只有 2 小時 — 這代表你不可能追完所有賽道的項目並且賺到所有漲幅。看得廣不如研究的精,選 1~3 個賽道作為你這輪牛市的主要範疇,去看看他們的鏈上數據、治理提案、社群熱絡度,這會得到更多的 Alpha。 這次的 Uniswap 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你一直有在關注項目並在看到治理提案被發布的第一刻去購買 $UNI,那你可以吃到全部漲幅(就算在這篇 Twitter 貼文發布時買入都不算晚)。 Uniswap 價格走勢(Source:CMC) 不要看到 KOL、YouTuber 推了 XYZ 代幣就跑去 FOMO 購買,因為很大可能的機率是你會成為這些人的「Exit Liquidity」。Alpha 永遠不是從「能簡單看到的資訊」得來的,而是自己研究得來的 🔶 不要被基本面綁住 項目基本面固然重要,但是有多少人看得懂「好項目」?在牛市裡,會暴漲的通常是那些會做行銷、會講故事、會炒作的項目方:散戶不會管「代幣經濟模型」、不會管這個代幣的真實用處、不會管市值大小。迷因幣就是最好的例子,本身沒有用處,但市值卻大得可怕。 長遠來說,基本面好的項目的確容易成功,但價格不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反應。牛市裡,我們更需要花時間觀察「社群熱度」、「信仰力量」 Path To Altcoin Season 根據過去幾輪牛市的回測,幣圈資金的流動方式大概是以下這樣: 比特幣領漲 → 資金轉移到以太幣 → 資金轉移到大市值項目 → 資金轉移到中、小市值山寨幣 當然,這次牛市跟以往比較不一樣,是由機構買入比特幣現貨 ETF 產生的 $BTC 領漲 — 這些資金大部分會留在傳統金融,而比較難像上輪牛市一樣在幣圈裡面流動,所以很難說這次牛市是否依然會遵循這種循環(但我認為相似的可能性還是很高) 最後,如果你是撐過一整個熊市的幣圈人,請給自己一個掌聲 — We made it!接下來的 18~24 個月會非常忙碌,一起加油吧! 如果你喜歡這類型的文章,你也會喜歡我的電子報,歡迎去那邊看看!

幣圈牛市佈局手冊:We Are Back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首先先恭喜大家,比特幣在不知不覺中就破 6 萬了,在你 FOMO 感爆炸、賣肝賣腎決定要 All In 加密貨幣之前 — 先別急,看完今天的文章。我會分享自己的牛市佈局手冊,包括牛市的三個階段&佈局時要注意的事情。

牛市正式開啟
在去年年底我曾在 Substack 寫過一篇文章,裡面有講到幣圈市場的四個階段,分別是 — Accumulation(累積期)、Markup(上漲期)、Distribution(分配期)、Decline(下跌期)。在當時,我註明了我們處在熊市尾巴的階段(1-3),等待著兩大牛市催化劑。
好在其中一個催化劑已經成熟,隨著比特幣 ETF 通過帶來的大量資金(截稿前約 $7B 美金),我們渡過了漫漫熊市,正式進入了牛市初期(2-1)的階段,我把我們現在所處在的位置畫起來了(紅圈圈處)。

取自 www.alphatrends.net,市場四大週期(加上我自己畫的紅圈圈)

沒錯,我認為加密牛市才剛剛開始,幣圈在接下來的 18~24 個月將會非常忙碌。在分享我的佈局策略之前,我們先來看看牛市的三大階段。

牛市三大階段
在我看來,牛市可以分為三個階段:振奮期、爆炸期、輪轉期,分別對應牛市的初期、中期、後期,我們一個一個聊。

🔶 振奮期(牛市初期)
這是我們現在所在的位置:幣圈徹底擺脫熊市陰霾,比特幣帶著幣圈往上飆漲,你的幣圈朋友們賺得很開心、隨時準備辭職,CoinMarketCap 每天都給你新的通知,你變得很喜歡看盤。
有趣的是,這時候的市場其實還沒有太多散戶進場,證據是:
使用 Google 搜尋「Bitcoin」、「加密貨幣」等等關鍵字的次數還沒有大的變化知名幣圈 YouTuber 的「訂閱增加數」還沒有大量增長現象你不在幣圈的其他朋友還沒有在 LINE 上密你(XXX,狗狗幣能買嗎?)其他更多數據,可以參考我的 Tweet

🔶 爆炸期(牛市中期)
經過一段時間後,大量散戶正式入場,資金的湧入產生了 FOMO 效應:比特幣、以太幣、XXX 幣的價格都已超過上輪牛市的 ATH(All Time High),往更高的地步前進。這時候的市場似乎每天都有新的敘事、VC 大力往 Web3 砸錢、主流媒體爭相報導幣圈「又回來了」、NBA 球星代言知名交易所,整體呈現一個派對狂歡的景象,大家都覺得比特幣會漲到 10 萬、100 萬、1000 萬。

🔶 輪轉期(牛市後期)
這時候的市場依舊火熱,但已經與真實世界脫節,泡沫隨時會被刺破。市場資金會在不同的板塊來回輪轉,可能今天炒 DeFi、明天炒 GameFi、後天換成炒迷因幣,散戶在買幣時不再考慮基本面,只在乎能不能用更高的價格賣給其他人。
…然而夢是會醒的,我們終歸要回到現實,幣圈在這個時期的總市值會慢慢往下,直到碰到黑天鵝事件,又或是監管介入而垮台(當然,這邊我們不考慮 Supercycle 的可能性)。
Supercycle(超級週級):在幣圈裡,指的是國家、用戶對比特幣的需求持續高漲,超出總供應量。Supercycle 會讓牛市延續好幾年,雖不再有週期;也不再有大幅的上下波動

牛市佈局策略
如果你正在看在這份電子報,那麼你很幸運地屬於「幣圈人」,而非沒接觸過幣圈的散戶。現在這個時間開始正是你需要好好把握的時間,爭取在「爆炸期」之前規劃出屬於自己的佈局策略。
我總結了我上個牛市所犯的錯誤,以下是這次牛市我會認真執行、注意的事項。

🔶 確認目標
先問問自己:這次牛市結束前的目標是什麼?是擁有 10 萬美金、還是存夠買一棟房子的首付?接著我們就能夠依照目標來建構相對應的「投資組合」以及「進出場策略」。
舉例來說:你希望在牛市尾巴能夠至少累積 $100K 美金的資本額。
在本金只有 $10k 的情況下,你需要投資能翻 10 倍的項目代幣在本金只有 $1K 的情況下,你需要投資能翻 100 倍的項目代幣

以此類推,我想表達的是:根據目標的不同,你需要配比不同市值的項目代幣進入你的投資組合中,否則目標會很難達成。如果你把 $10K 都投在比特幣上,風險固然低,但也不太可能賺到 100K 美金(除非你認為 BTC 在這輪牛市的市值可以翻 10 倍,對比黃金)

🔶 投資組合
我自己會把幣圈項目依照市值分為三類,分別是大市值(大於 $10B)、中市值(介於 $1B~$10B)、小市值(小於 $1B),根據每個人的目標、風險承受能力不同,你可以配比不同比例的項目作為你的投資組合。
大市值:通常都已經是幾個賽道的龍頭,風險較低,但漲幅也有限,屬於較為安全的投資項目中市值:這是我認為投資風險報酬比最好的一個區間,市值不高、潛力巨大(當然還是要看個體項目)小市值:能翻 50 倍以上的應該都是小市值代幣,如果本金少但是又想要追求高回報,那就配一點小市值代幣
我在熊市的持倉以大市值項目為主($BTC 、$ETH),現在會開始慢慢把資產分配到我認為被低估的中低市值項目上(已經選好了一些)。等到整理完畢,我會再把自己的投資組合發布在 Substack 電子報上給付費訂閱的用戶參考,如此你就可以看到我買了什麼項目、為什麼持有、以及每個項目佔的比例

🔶 進出場策略(Take Profit)
進場時機:不要總想著買在最低點,因為那是不可能的。一個已經漲了 50% 的項目不代表他不會再翻個 5 倍。基本面在牛市裡依然重要,但也需要搭配炒作與敘事(多去觀察項目市值、鏈上數據、情緒&熱度)止盈策略:不管你有多愛你自己買的項目,永遠記得要階段止盈。你不可能永遠賣在最高點:自己制定一個止盈策略,並且遵守這個紀律。賣飛沒有關係,最怕的是一輪牛市過完又回到原點
建議根據項目的市值大小來制定止盈策略,假如比特幣的市值是 $1T,那你的第一階段止盈目標就不會是 $2T 的時候,因為那太難達成了。永遠記得用「市值」還衡量這個項目便不便宜,而不是用單個代幣的「價格」(去看看項目的代幣經濟模型2,狗狗幣並沒有比 Uniswap 便宜)

🔶 只專注在某幾個賽道上面
人的一天只有 24 小時,扣掉上班、陪朋友、吃飯,你每天可以追幣圈的時間可能就只有 2 小時 — 這代表你不可能追完所有賽道的項目並且賺到所有漲幅。看得廣不如研究的精,選 1~3 個賽道作為你這輪牛市的主要範疇,去看看他們的鏈上數據、治理提案、社群熱絡度,這會得到更多的 Alpha。
這次的 Uniswap 就是很好的例子,如果你一直有在關注項目並在看到治理提案被發布的第一刻去購買 $UNI,那你可以吃到全部漲幅(就算在這篇 Twitter 貼文發布時買入都不算晚)。

Uniswap 價格走勢(Source:CMC)
不要看到 KOL、YouTuber 推了 XYZ 代幣就跑去 FOMO 購買,因為很大可能的機率是你會成為這些人的「Exit Liquidity」。Alpha 永遠不是從「能簡單看到的資訊」得來的,而是自己研究得來的

🔶 不要被基本面綁住
項目基本面固然重要,但是有多少人看得懂「好項目」?在牛市裡,會暴漲的通常是那些會做行銷、會講故事、會炒作的項目方:散戶不會管「代幣經濟模型」、不會管這個代幣的真實用處、不會管市值大小。迷因幣就是最好的例子,本身沒有用處,但市值卻大得可怕。
長遠來說,基本面好的項目的確容易成功,但價格不一定會在短時間內反應。牛市裡,我們更需要花時間觀察「社群熱度」、「信仰力量」

Path To Altcoin Season
根據過去幾輪牛市的回測,幣圈資金的流動方式大概是以下這樣:
比特幣領漲 → 資金轉移到以太幣 → 資金轉移到大市值項目 → 資金轉移到中、小市值山寨幣

當然,這次牛市跟以往比較不一樣,是由機構買入比特幣現貨 ETF 產生的 $BTC 領漲 — 這些資金大部分會留在傳統金融,而比較難像上輪牛市一樣在幣圈裡面流動,所以很難說這次牛市是否依然會遵循這種循環(但我認為相似的可能性還是很高)

最後,如果你是撐過一整個熊市的幣圈人,請給自己一個掌聲 — We made it!接下來的 18~24 個月會非常忙碌,一起加油吧!

如果你喜歡這類型的文章,你也會喜歡我的電子報,歡迎去那邊看看!
Cardano 項目完整分析,該不該買 $ADA?(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是時候聊聊 Cardano 了:身為一個 2017 年主網就上線的 OG 項目,許多幣圈玩家應該對它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是 $ADA 代幣持有者。在這篇文章,讓我們從基本面切入,看看 Cardano 是否真如大家想像的這麼美好、在 2024 有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發展、以及我對 $ADA 的幣價分析。這篇是半公開報告(免費訂閱的讀者可閱讀 up to「盈利能力」前的內容)。歡迎使用付費訂閱支持我的報告產出 🔥 喜歡也請幫我按讚,或是留言給我反饋,以下正文。 🕵️ 註:這是我的研究分析,不是投資建議,投資前要做好自己的功課(DYOR),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我在文章後面也會公開我是否有持倉 $ADA、以及對他的幣價預測。 文章目錄 0.0 Cardano 項目簡介 1.0 Cardano 團隊 2.0 Cardano 產品與服務 3.0 Cardano 未來展望 4.0 Cardano 盈利能力 5.0 Cardano 的風險&挑戰 6.0 我的預測與想法($ADA 幣價) 7.0 參考資料 0.0 Cardano 項目介紹 Cardano 是一條 Layer 1 區塊鏈,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他,我會說:「最重視鏈上治理、最講究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相較於 Ethereum 追求極致安全性、Solana 追求極致效能 — Cardano 追求的是建構一個能穩健發展、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區塊鏈世界。 Cardano 是一條 POS 區塊鏈,使用 Ouroboros 作為共識機制(Polkadot、Mina 後來也選擇使用這種機制),TPS 大約是 10 左右。單方面看 10 感覺很慢,然而 Cardano 的會計系統(EUTXO)允許使用者把多個交易打包成一個送出,因此實際速度比 10 還高許多。隨著 Cardano 的 Layer2 升級(Hydra),理論上 TPS 將可以達到 3M 左右。 另外一點很有趣的是:Cardano 區塊鏈的發展圍繞著「科學研究」的形式來開發。 什麼叫「科學研究」形式?簡單來說,Cardano 的每一個區塊鏈重大進展都需要工程團隊、數學家、科學家的 Peer Review(多方審查),然後才能進行開發。他們認為這種形式有助於減少代碼錯誤、增強區塊鏈堅韌程度的優點。 這種方式是蠻新穎的,但缺點也顯而易見:「慢」。身為 2017 年就上線的區塊鏈,本該有著先行者優勢,但它竟然在 2021 年才擁有智能合約功能(整整 4 年!),導致現在鏈上的 DeFi 成熟度、TVL 總量相較於其他幾條鏈並沒有特別優勢(這些我們報告後面會提到)。 1.0 Cardano 團隊 要看項目會不會成功,團隊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照樣先來看看 Cardano 的團隊,包括項目團隊、投資機構、合作夥伴、社群。 1.1 項目團隊 Cardano 由 Charles Hoskinson 跟 Jeremy Wood 在 2015 年創辦,這兩人都曾是以太坊團隊的核心成員。我們這邊主要看看 Charles Hoskinson — 他是 Cardano 的門面,同時也是區塊鏈領域的 OG 級人物。 Charles Hoskinson 畢業於美國克羅拉多州的 CU Boulder(數學碩士),是以太坊最初的 8 位創辦人之一,也曾經當過以太坊基金會的 CEO,最後因為與 Vitalik 意見相左而在 2014 年選擇離開以太坊並創立了 Cardano。據說爭吵的原因是 Charles 想將以太坊轉為營利組織,而以 Vitalik 為首的團隊則認為 Ethereum 應該繼續維持原有的(非營利)形式。 Charles 本身的技術實力沒有 Gavin Wood(Polkadot 創辦人)、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創辦人)這麼強勁,感覺是一個比較偏行銷、管理型的人才。另外,Charles 很常在他的 個人 YouTube 上直播,與社群更新 Cardano 的目前進展、合作夥伴,是個接地氣、很討喜的創辦人 Cardano 區塊鏈背後的團隊主要有三個 — IOG(Input Output Global)、EMURGO、Cardano Foundation。 IOG:Cardano 背後的工程團隊,總部在美國,由 Charlies Hoskinson 主導,負責設計、建構與維持 Cardano 區塊鏈,目前有 300 人上下EMURGO:Carano 背後的營利組織,總部在新加坡,主要負責開發、支持並孵化商業機會,並幫助將業務整合進 Cardano 生態系,目前大約 50 人上下Cardano Foundation:Cardano 設於瑞士的非營利組織,主要負責發展 Cardano 生態系的各項應用 這三個團隊互相分工合作,彼此都在 ICO 時期獲得了一定比例的 $ADA 代幣作為啟動資金。目前 Cardano 的發展依然是這三者說了算,但隨著 Cardano 繼續朝著去中心化發展(關鍵更新是 CIP-1694,預計今年發生),這三個機構將會退位,改由社群控制 Cardano 金庫,以鏈上治理的方式主導區塊鏈的走向 1.2 VC 投資機構與投資人 Cardano 背後沒有大型 VC 注資,籌資的方式主要是透過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這種公平發行的方式一大程度避免了巨鯨出現,並加強了 Cardano 的去中心化程度。根據資料顯示,Cardano 總共發行過 5 輪 ICO,總共募得 $62.2M 美元,佔 $ADA 總量的 58% 左右。 1.3 合作夥伴 Partnership 通常寫到這邊我會蠻興奮,不只是因為我喜歡看各大項目之間的合作,而是這種資料通常也非常好找(項目都喜歡吹捧這種合作消息)…但 Cardano 官網竟然沒有列出他們的合作夥伴,甚至網路上資訊也非常分散、缺乏更新,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的合作。 New Balance:專案名稱叫做 NB Realchain,這是零售業與區塊鏈間的合作,New Balance 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來驗證賣出產品的真實性。只是這個 2019 傳出的消息到 2024 都還沒有任何更新,無法知曉合作是否已被終止IBM:在 Charles 的 YouTube 直播中曾提到,會與 IBM Research 合作建構一個分散式的軟體系統,但這個在 2020 傳出的消息依然沒有任何更新衣索比亞政府:專案名稱叫做 Atala,Cardano 會幫助衣索比亞建構他們的數位身分證、資產系統、治理架構,是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合作,但似乎 8 個月前就停止更新了COTI:在 Cardano 上建構了 Cardano Pay 與 DJED 穩定幣,是 Cardano 的重要夥伴之一,但似乎對 Cardano 的發展速度感到憂慮,最近轉向與 Ethereum 合作建構了 Layer 2Polkadot:Cardano 即將發行的 Partner chain 會使用 Polkadot 的 Substrate SDK 來建構,提高與 Polkadot 生態系的互操作性,第一條鏈叫做 Midnight(後面會提到) 通常這種 Partnership 是個對區塊鏈本身很好的行銷手段,但 Cardano 對於這方面似乎沒有很重視,有很多我認為很優秀的項目合作(NB Realchain、Atala)不但沒有官方新聞稿,甚至完全沒有後續消息的更新 1.4 社群 / 用戶 在評估社群以及用戶量時,我喜歡看兩部分 — 社群媒體影響力、鏈上活躍程度。Cardano 最引以為傲的一部分就是它強大的社群, 我們從數據上來看是否真的是如此,以下我把幾個有名的 Laye1 區塊鏈做比較,讓大家可以看到差別。 社群媒體影響力(As of 2/18/2024) 再來我們看看社群參與度,我喜歡看 Twitter 上貼文的愛心、轉發數量。我選了同一天、同一類型的貼文來比較,Cardano 在數據上依然沒有想像這麼亮眼。 鏈上活躍程度(單日活躍使用者數量): 從各項數據來看,我沒有看到 Cardano 社群有多大的「凝聚力」或是「影響力」,鏈上活躍使用量相比其餘 Layer1 區塊鏈也是排在中下游 2.0 Cardano 產品與服務 現在,來看看產品與服務,我會分析 Cardano 區塊鏈的核心產品、價值主張,另外看看 Cardano 在 Layer 1 賽道中表現如何。 2.1 核心產品與價值主張 Cardano 的核心產品是作為底層架構的「Cardano 區塊鏈」,讓 Dapps 開發商可以在上面建構自己的應用。只要在 Cardano 上面建構的應用程式越多,使用者就會越多;而使用者越多,對於 $ADA 代幣的需求也會提高。 Cardano 要做的事就是:吸引更多開發商在 Cardano 上開發程式與應用。只要開發商與 Dapps 成功,那 Cardano 就成功了 問題來了:區塊鏈這麼多,作為一個應用程式開發商,幹嘛一定要選 Cardano?這邊就要講到 Cardano 能帶來的價值主張,也就是讓它從眾多區塊鏈中脫穎而出的特點,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安全性」與「去中心化」。 安全性方面 Cardano 使用 Peer Review、科學研究的形式來開發,雖然慢,但效果其實是非常不錯。自從 Cardano 主網上線以來,沒有被駭客入侵、沒有停止出區塊過,非常穩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Cardano 的 Native Token 功能,讓 Cardano 區塊鏈上的代幣都不需要透過智能合約來創建,完全沒有智能合約被入侵的可能性。 去中心化方面 Cardano 目前擁有 3113 個質押池,大概 6000 多個節點。相較於其他區塊鏈常常透過中心化伺服器來管理,Cardano 節點選用的伺服器較為分散,可以大幅度保證區塊鏈的穩定性。另外,為了更進一步強化去中心化,Cardano 創建了 K parameter 來鼓勵質押者創造更多的質押池,意思就是:相較於加入現有的質押池,創建新的將會讓質押者得到更多質押獎勵。 相較於速度與效能,Cardano 注重的是「去中心化」與「穩定性」,這兩個東西雖然寶貴,但難就難在很難用數字來量化兩者的成就(相較於效能 = TPS)。這讓 Cardano 少了一些炒作及關注度,沒有令用戶興奮的感覺 2.2 市場份額與競爭者分析 在評斷 Layer 1 區塊鏈的市場份額時,我喜歡看三個數據: TVL(總鎖倉量):鏈上的資金有多少活躍用戶量(地址數):有多少用戶正在使用 Cardano 上的應用DeFi 活躍度(交易量):有多少 DEX 交易量正發生在 Cardano 區塊鏈上 Cardano 目前的 TVL 有$414M,排名第十,比 Sui 還要低;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現在大部分公鏈的 TVL 都是從 Liquid Staking(流動性質押)來的,而 Cardano 因為本身區塊鏈的設計,流動性質押的 $ADA 並不需要被鎖倉,因此不算在 TVL 裡面,造成 Cardano TVL 較爲被低估。如果把這些質押在區塊鏈上的資產算入,Cardano 的 TVL 應該會在 $2B 美金左右。 再來看看活躍用戶量及 DeFi 活躍度,我把 Cardano 與現在市面上較為知名的幾條公鏈(Aptos、BNB Chain、Ethereum、Solana、Sui)進行比較,從下圖可以看到 Cardano 在活躍地址數量上大約跟 Aptos、Sui 這兩條新興公鏈差不多,屬於第二梯次,離第一梯次(BNB、Solana)還有一段距離。 Dapps 數量方面,Cardano 目前有 52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建構在上方,數量比起其他鏈來說算少(Solana 有 230、Ethereum 有 4495)。再來看 DEX 交易量部分,Cardano 的數據與 Aptos、Sui 相似,雖不到第一梯次(Solana、Ethereum)的程度,但也不至於「沒人用」就是了。 Cardano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穩」,講求實事求是的緩慢進步,比較不像是一般 Startup 推崇的「快速發展、快速失敗」,似乎每步都走得很小心,與他們發展區塊鏈使用的「科學研究」哲學相符合,而這也造成它沒有任何爆點跟熱度、DeFi 活躍度令人堪憂 -- 以上是報告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 Cardano 的未來展望、敘事發展、盈利能力...等等,可以到我的 Substack 去閱讀。Cardano 可謂是公鏈賽道裡的一股清流,其他公鏈都是先炒幣、搞項目,接著才開始弄「去中心化」、「鏈上治理」;但 Cardano 直接反著做,沒想到,反而讓它做出了一個強大穩定的區塊鏈架構。 我是加密貨幣研究員 Max 🕵️,我們下次見! (這邊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歡迎到那邊觀看全文)

Cardano 項目完整分析,該不該買 $ADA?

(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是時候聊聊 Cardano 了:身為一個 2017 年主網就上線的 OG 項目,許多幣圈玩家應該對它都不陌生,甚至很多人都是 $ADA 代幣持有者。在這篇文章,讓我們從基本面切入,看看 Cardano 是否真如大家想像的這麼美好、在 2024 有沒有什麼值得期待的發展、以及我對 $ADA 的幣價分析。這篇是半公開報告(免費訂閱的讀者可閱讀 up to「盈利能力」前的內容)。歡迎使用付費訂閱支持我的報告產出 🔥 喜歡也請幫我按讚,或是留言給我反饋,以下正文。

🕵️ 註:這是我的研究分析,不是投資建議,投資前要做好自己的功課(DYOR),任何投資都有風險!我在文章後面也會公開我是否有持倉 $ADA 、以及對他的幣價預測。
文章目錄
0.0 Cardano 項目簡介
1.0 Cardano 團隊
2.0 Cardano 產品與服務
3.0 Cardano 未來展望
4.0 Cardano 盈利能力
5.0 Cardano 的風險&挑戰
6.0 我的預測與想法($ADA 幣價)
7.0 參考資料
0.0 Cardano 項目介紹
Cardano 是一條 Layer 1 區塊鏈,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他,我會說:「最重視鏈上治理、最講究去中心化的區塊鏈」,相較於 Ethereum 追求極致安全性、Solana 追求極致效能 — Cardano 追求的是建構一個能穩健發展、人人都可以參與的區塊鏈世界。
Cardano 是一條 POS 區塊鏈,使用 Ouroboros 作為共識機制(Polkadot、Mina 後來也選擇使用這種機制),TPS 大約是 10 左右。單方面看 10 感覺很慢,然而 Cardano 的會計系統(EUTXO)允許使用者把多個交易打包成一個送出,因此實際速度比 10 還高許多。隨著 Cardano 的 Layer2 升級(Hydra),理論上 TPS 將可以達到 3M 左右。
另外一點很有趣的是:Cardano 區塊鏈的發展圍繞著「科學研究」的形式來開發。
什麼叫「科學研究」形式?簡單來說,Cardano 的每一個區塊鏈重大進展都需要工程團隊、數學家、科學家的 Peer Review(多方審查),然後才能進行開發。他們認為這種形式有助於減少代碼錯誤、增強區塊鏈堅韌程度的優點。
這種方式是蠻新穎的,但缺點也顯而易見:「慢」。身為 2017 年就上線的區塊鏈,本該有著先行者優勢,但它竟然在 2021 年才擁有智能合約功能(整整 4 年!),導致現在鏈上的 DeFi 成熟度、TVL 總量相較於其他幾條鏈並沒有特別優勢(這些我們報告後面會提到)。
1.0 Cardano 團隊
要看項目會不會成功,團隊是關鍵中的關鍵。我們照樣先來看看 Cardano 的團隊,包括項目團隊、投資機構、合作夥伴、社群。
1.1 項目團隊
Cardano 由 Charles Hoskinson 跟 Jeremy Wood 在 2015 年創辦,這兩人都曾是以太坊團隊的核心成員。我們這邊主要看看 Charles Hoskinson — 他是 Cardano 的門面,同時也是區塊鏈領域的 OG 級人物。

Charles Hoskinson 畢業於美國克羅拉多州的 CU Boulder(數學碩士),是以太坊最初的 8 位創辦人之一,也曾經當過以太坊基金會的 CEO,最後因為與 Vitalik 意見相左而在 2014 年選擇離開以太坊並創立了 Cardano。據說爭吵的原因是 Charles 想將以太坊轉為營利組織,而以 Vitalik 為首的團隊則認為 Ethereum 應該繼續維持原有的(非營利)形式。
Charles 本身的技術實力沒有 Gavin Wood(Polkadot 創辦人)、Vitalik Buterin(以太坊創辦人)這麼強勁,感覺是一個比較偏行銷、管理型的人才。另外,Charles 很常在他的 個人 YouTube 上直播,與社群更新 Cardano 的目前進展、合作夥伴,是個接地氣、很討喜的創辦人
Cardano 區塊鏈背後的團隊主要有三個 — IOG(Input Output Global)、EMURGO、Cardano Foundation。
IOG:Cardano 背後的工程團隊,總部在美國,由 Charlies Hoskinson 主導,負責設計、建構與維持 Cardano 區塊鏈,目前有 300 人上下EMURGO:Carano 背後的營利組織,總部在新加坡,主要負責開發、支持並孵化商業機會,並幫助將業務整合進 Cardano 生態系,目前大約 50 人上下Cardano Foundation:Cardano 設於瑞士的非營利組織,主要負責發展 Cardano 生態系的各項應用
這三個團隊互相分工合作,彼此都在 ICO 時期獲得了一定比例的 $ADA 代幣作為啟動資金。目前 Cardano 的發展依然是這三者說了算,但隨著 Cardano 繼續朝著去中心化發展(關鍵更新是 CIP-1694,預計今年發生),這三個機構將會退位,改由社群控制 Cardano 金庫,以鏈上治理的方式主導區塊鏈的走向
1.2 VC 投資機構與投資人
Cardano 背後沒有大型 VC 注資,籌資的方式主要是透過 ICO(Initial Coin Offering),這種公平發行的方式一大程度避免了巨鯨出現,並加強了 Cardano 的去中心化程度。根據資料顯示,Cardano 總共發行過 5 輪 ICO,總共募得 $62.2M 美元,佔 $ADA 總量的 58% 左右。

1.3 合作夥伴 Partnership
通常寫到這邊我會蠻興奮,不只是因為我喜歡看各大項目之間的合作,而是這種資料通常也非常好找(項目都喜歡吹捧這種合作消息)…但 Cardano 官網竟然沒有列出他們的合作夥伴,甚至網路上資訊也非常分散、缺乏更新,以下是我找到的一些的合作。
New Balance:專案名稱叫做 NB Realchain,這是零售業與區塊鏈間的合作,New Balance 可以透過區塊鏈技術來驗證賣出產品的真實性。只是這個 2019 傳出的消息到 2024 都還沒有任何更新,無法知曉合作是否已被終止IBM:在 Charles 的 YouTube 直播中曾提到,會與 IBM Research 合作建構一個分散式的軟體系統,但這個在 2020 傳出的消息依然沒有任何更新衣索比亞政府:專案名稱叫做 Atala,Cardano 會幫助衣索比亞建構他們的數位身分證、資產系統、治理架構,是個非常值得期待的合作,但似乎 8 個月前就停止更新了COTI:在 Cardano 上建構了 Cardano Pay 與 DJED 穩定幣,是 Cardano 的重要夥伴之一,但似乎對 Cardano 的發展速度感到憂慮,最近轉向與 Ethereum 合作建構了 Layer 2Polkadot:Cardano 即將發行的 Partner chain 會使用 Polkadot 的 Substrate SDK 來建構,提高與 Polkadot 生態系的互操作性,第一條鏈叫做 Midnight(後面會提到)
通常這種 Partnership 是個對區塊鏈本身很好的行銷手段,但 Cardano 對於這方面似乎沒有很重視,有很多我認為很優秀的項目合作(NB Realchain、Atala)不但沒有官方新聞稿,甚至完全沒有後續消息的更新

1.4 社群 / 用戶
在評估社群以及用戶量時,我喜歡看兩部分 — 社群媒體影響力、鏈上活躍程度。Cardano 最引以為傲的一部分就是它強大的社群, 我們從數據上來看是否真的是如此,以下我把幾個有名的 Laye1 區塊鏈做比較,讓大家可以看到差別。
社群媒體影響力(As of 2/18/2024)

再來我們看看社群參與度,我喜歡看 Twitter 上貼文的愛心、轉發數量。我選了同一天、同一類型的貼文來比較,Cardano 在數據上依然沒有想像這麼亮眼。

鏈上活躍程度(單日活躍使用者數量):

從各項數據來看,我沒有看到 Cardano 社群有多大的「凝聚力」或是「影響力」,鏈上活躍使用量相比其餘 Layer1 區塊鏈也是排在中下游

2.0 Cardano 產品與服務
現在,來看看產品與服務,我會分析 Cardano 區塊鏈的核心產品、價值主張,另外看看 Cardano 在 Layer 1 賽道中表現如何。
2.1 核心產品與價值主張
Cardano 的核心產品是作為底層架構的「Cardano 區塊鏈」,讓 Dapps 開發商可以在上面建構自己的應用。只要在 Cardano 上面建構的應用程式越多,使用者就會越多;而使用者越多,對於 $ADA 代幣的需求也會提高。
Cardano 要做的事就是:吸引更多開發商在 Cardano 上開發程式與應用。只要開發商與 Dapps 成功,那 Cardano 就成功了
問題來了:區塊鏈這麼多,作為一個應用程式開發商,幹嘛一定要選 Cardano?這邊就要講到 Cardano 能帶來的價值主張,也就是讓它從眾多區塊鏈中脫穎而出的特點,我認為主要有兩個:「安全性」與「去中心化」。
安全性方面
Cardano 使用 Peer Review、科學研究的形式來開發,雖然慢,但效果其實是非常不錯。自從 Cardano 主網上線以來,沒有被駭客入侵、沒有停止出區塊過,非常穩定。另外值得一提的是 Cardano 的 Native Token 功能,讓 Cardano 區塊鏈上的代幣都不需要透過智能合約來創建,完全沒有智能合約被入侵的可能性。
去中心化方面
Cardano 目前擁有 3113 個質押池,大概 6000 多個節點。相較於其他區塊鏈常常透過中心化伺服器來管理,Cardano 節點選用的伺服器較為分散,可以大幅度保證區塊鏈的穩定性。另外,為了更進一步強化去中心化,Cardano 創建了 K parameter 來鼓勵質押者創造更多的質押池,意思就是:相較於加入現有的質押池,創建新的將會讓質押者得到更多質押獎勵。

相較於速度與效能,Cardano 注重的是「去中心化」與「穩定性」,這兩個東西雖然寶貴,但難就難在很難用數字來量化兩者的成就(相較於效能 = TPS)。這讓 Cardano 少了一些炒作及關注度,沒有令用戶興奮的感覺
2.2 市場份額與競爭者分析
在評斷 Layer 1 區塊鏈的市場份額時,我喜歡看三個數據:
TVL(總鎖倉量):鏈上的資金有多少活躍用戶量(地址數):有多少用戶正在使用 Cardano 上的應用DeFi 活躍度(交易量):有多少 DEX 交易量正發生在 Cardano 區塊鏈上

Cardano 目前的 TVL 有$414M,排名第十,比 Sui 還要低;但魔鬼藏在細節裡:現在大部分公鏈的 TVL 都是從 Liquid Staking(流動性質押)來的,而 Cardano 因為本身區塊鏈的設計,流動性質押的 $ADA 並不需要被鎖倉,因此不算在 TVL 裡面,造成 Cardano TVL 較爲被低估。如果把這些質押在區塊鏈上的資產算入,Cardano 的 TVL 應該會在 $2B 美金左右。

再來看看活躍用戶量及 DeFi 活躍度,我把 Cardano 與現在市面上較為知名的幾條公鏈(Aptos、BNB Chain、Ethereum、Solana、Sui)進行比較,從下圖可以看到 Cardano 在活躍地址數量上大約跟 Aptos、Sui 這兩條新興公鏈差不多,屬於第二梯次,離第一梯次(BNB、Solana)還有一段距離。

Dapps 數量方面,Cardano 目前有 52 個去中心化應用程式建構在上方,數量比起其他鏈來說算少(Solana 有 230、Ethereum 有 4495)。再來看 DEX 交易量部分,Cardano 的數據與 Aptos、Sui 相似,雖不到第一梯次(Solana、Ethereum)的程度,但也不至於「沒人用」就是了。

Cardano 給我的感覺就是一個字:「穩」,講求實事求是的緩慢進步,比較不像是一般 Startup 推崇的「快速發展、快速失敗」,似乎每步都走得很小心,與他們發展區塊鏈使用的「科學研究」哲學相符合,而這也造成它沒有任何爆點跟熱度、DeFi 活躍度令人堪憂
--
以上是報告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 Cardano 的未來展望、敘事發展、盈利能力...等等,可以到我的 Substack 去閱讀。Cardano 可謂是公鏈賽道裡的一股清流,其他公鏈都是先炒幣、搞項目,接著才開始弄「去中心化」、「鏈上治理」;但 Cardano 直接反著做,沒想到,反而讓它做出了一個強大穩定的區塊鏈架構。
我是加密貨幣研究員 Max 🕵️,我們下次見!

(這邊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歡迎到那邊觀看全文)
不要錯過! 這是對於幣圈最重要的一週 除了以太坊 ETF 以外,幣圈的兩個重要監管法案也會在這週有結果,一次整理讓你知道: 🔶 SAB-121:這是一條 SEC 2022 年發布的「加密貨幣監管會計原則」。法規會強迫任何持有、託管加密貨幣的公司將這些資產列為負債 SAB-121 的法案非常不合理,甚至會阻礙加密貨幣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目前的狀況是參眾議院兩者都已經通過了要「廢除該法案」 👉 目前只等待拜登的同意(5/28 前要給結果) 有趣的是拜登在眾議院投票前就說自己會反對,但是有一眾民主黨的眾議員依然選擇通過,不知道這會不會讓拜登改變主意 🔶 FIT-21:原名「21世紀金融創新與科技法案」,目標是幫數位資產的分類提供了明確的框架,例如哪些是「證券」、哪些是「商品」、哪些歸 SEC 管、哪些歸 CFTC 管 FIT-21 法案=國會不同意 Gary Gensler 眼中「加密貨幣不需要另外訂法案」的態度,認為需要給予加密貨幣足夠多的監管透明性。這個法案明天會在眾議院中被討論、表決,最慢 5/23 會有投票結果 🕵️ 除去法案本身,我想看的是拜登、民主黨、SEC 對於幣圈的態度是否會因為選舉的民調結果產生動搖。根據美國最新民調,川普一直領先於拜登,而執政黨對於幣圈的監管態度很有可能打開這個破口 美國對於幣圈的監管態度一直都是我重點觀察的基本面之一,這次的選舉如果能讓幣圈得到更多監管透明性,那麼對於未來發展一定是好事
不要錯過! 這是對於幣圈最重要的一週

除了以太坊 ETF 以外,幣圈的兩個重要監管法案也會在這週有結果,一次整理讓你知道:

🔶 SAB-121:這是一條 SEC 2022 年發布的「加密貨幣監管會計原則」。法規會強迫任何持有、託管加密貨幣的公司將這些資產列為負債

SAB-121 的法案非常不合理,甚至會阻礙加密貨幣產業在美國的發展。目前的狀況是參眾議院兩者都已經通過了要「廢除該法案」

👉 目前只等待拜登的同意(5/28 前要給結果)

有趣的是拜登在眾議院投票前就說自己會反對,但是有一眾民主黨的眾議員依然選擇通過,不知道這會不會讓拜登改變主意

🔶 FIT-21:原名「21世紀金融創新與科技法案」,目標是幫數位資產的分類提供了明確的框架,例如哪些是「證券」、哪些是「商品」、哪些歸 SEC 管、哪些歸 CFTC 管

FIT-21 法案=國會不同意 Gary Gensler 眼中「加密貨幣不需要另外訂法案」的態度,認為需要給予加密貨幣足夠多的監管透明性。這個法案明天會在眾議院中被討論、表決,最慢 5/23 會有投票結果

🕵️ 除去法案本身,我想看的是拜登、民主黨、SEC 對於幣圈的態度是否會因為選舉的民調結果產生動搖。根據美國最新民調,川普一直領先於拜登,而執政黨對於幣圈的監管態度很有可能打開這個破口

美國對於幣圈的監管態度一直都是我重點觀察的基本面之一,這次的選舉如果能讓幣圈得到更多監管透明性,那麼對於未來發展一定是好事
Polygon 研究報告:大企業的首選區塊鏈(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如果你相信區塊鏈的未來是 Web2 與 Web3 的組合,那你就不能錯過今天研究的項目:Polygon。這個項目在上輪牛市收穫了各大 Web2 巨頭作為合作夥伴(Nike、星巴克…),可以說是幣圈裡最會做行銷、最出圈的 Web3 項目之一。在今天這篇報告,我們從基本面切入,看看 Polygon 是否能繼續在這輪牛市綻放光芒,有哪些利好事件、以及我對 $MATIC 的幣價分析&佈局想法。 文章目錄 0.0 Polygon 介紹 1.0 Polygon 團隊 2.0 Polygon 產品與服務 3.0 Polygon 未來展望 4.0 Polygon 盈利能力 5.0 Polygon 的風險&挑戰 6.0 我的預測與想法($MATIC/$POL 幣價) 7.0 參考資料 0.0 Polygon 項目介紹 Polygon 的前身叫做 MATIC Network,主要的使命是解決以太坊區塊鏈常常堵塞的問題,增強以太坊的「可擴展性」。Polygon 的主要產品叫做 Polygon POS,是一條 2020 年 12 月就啟動的「以太坊側鏈」,因為是 EVM-Compatible 的關係,許多以太坊的 Dapps 都可以無痛轉移到 Polygon 上。 隨著以太坊往「Layer2+模組化」的方向前進,「可擴展性」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但另一個問題產生了:「以太坊 L2 與 L2 之間無法連貫,造成資產分散、使用者體驗不佳」。 因此,Polygon 在 2023 年 6 月宣布轉型,發佈了 Polygon 2.0 計畫:介紹了「Aggregation Layer」,試圖打造一個建構在以太坊上的中間層,增強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Polygon 可以說是「零知識技術」(Zero-Knowledge)的行業領袖,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 Polygon 目前的策略佈局,那一定就是:「All In on 零知識技術!」,你等等會在「核心產品」這邊看到 1.0 Polygon 團隊 1.1 項目團隊 建設 Polygon 區塊鏈背後的建設團隊叫做 Polygon Labs,由一群來自印度的工程師在 2017 年創立,包括 Jaynti Kanani、Sandeep Nailwal、Anurag Arjun、Mihailo Bjelic,不過在 2023 年因為種種原因造成 Polygon Labs 的高層重組: 2023 年 3 月,Anuraj Arjun(共同創辦人)離開了 Polygon,繼續建造 Avail(Polygon Labs 分離出來的項目)2023 年 7 月,Ryan Wyatt(當時的 CEO)決定下台2023 年 10 月,Jaynti Kanani(共同創辦人)選擇離開 Polygon,沒有說特別原因 重組之後,目前 Sandeep Nailwal 成為 Polygon Labs 的董事長,而 CEO 則是由 Marc Boiron(Polygon Labs 的 Chief Legal Officer)接任。 Sandeep Nailwal:從在印度貧民窟長大到創辦 Polygon,他不是一般人在幣圈看到的天選之人,而是個勤勤懇懇的工程師與夢想家,新創經驗豐富Marc Boiron:是個律師,曾經在各大區塊鏈顧問公司工作過,也是前 dYdX 的 Chief Legal Officer,可以說對幣圈法律、監管很有經驗 通常來說,換 CEO 就代表公司營運方針會轉型:可以看到 Polygon 之前的「大品牌合作行銷策略」優先級似乎下降了,反而是專注更多在開發基礎設施,如 zkEVM、Aggregation Layer — 我認為對 Polygon 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1.2 VC 投資機構與投資人 Polygon 總共募得了 $457M 美金,以下我把有名的幾個投資機構、VC 列在下方供你參考: Binance:在 2019 年 4 月份 $MATIC 上了幣安的 LaunchPad,總共募得 $5M 美金Coinbase Ventures:在 2019 年 4 月份,得到 Coinbase Ventures 投資的 $450K 美金Peak XV Partners(紅衫資本的印度分部):在 2022 年 2 月,紅衫資本聯合 Softbank、Dragonfly Capital 等等大 VC,總共為 Polygon 投資了 $450M,當時 Polygon 估值是 $2B 美金Disney:在 2022 年 7 月被選為 Disney Accelerator 的六個參與成員之一(當時唯一的區塊鏈),幫助開發 AR、NFT、AI 領域的創新Mark Cuban:NBA Mavericks 球隊老闆,曾公開表示自己有投資 Polygon 1.3 合作夥伴 Partnership Polygon 在上個牛市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很會找 Web2 的大巨頭當作合作夥伴(aka 願意花錢做行銷),下面依照列出一些我認為很重要的。 Nike:數位商城「Swoosh platform」正部署在 Polygon 區塊鏈上Starbucks:忠誠度計畫「Starbucks Odyssey」正部署在 Polygon 區塊鏈上Reddit:美國最大的社群網站之一,使用了 Polygon 來發行自己的 NFT(Reddit Avatar)Meta:NFT 商城正部署在 Polygon 區塊鏈上其他還有包括 Adobe、Mercedes、Adidas 等等知名品牌,也宣布已與 Polygon 達成合作 除了 Web2 大品牌合作外,Polygon 在 Web3 領域中也受到許多 DeFi、GameFi 項目的喜愛,以下列出幾個重要的合作。 Immutable X:Immutable X 是專注於 GameFi 的平台,對標的是 Web3 世界裡的 Steam,將會使用 Polygon CDK 來建構自己的 Immutable zkEVMOKX X1:世界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OKX 即將發行公鏈 X1,並使用 Polygon CDK 建構,會成為 Poylygon 生態系的一員Astar Network:日本團隊建構的 Layer2 區塊鏈,使用了 Polygon CDK 建構,是第一條連結 Polygon Aggregation Layer 的區塊鏈NEAR:將會幫助 Polygon 打造 zkWasm Prover,也提供了 Data Availability 解決方案供 Polygon 生態系作使用Manta Network:原本是使用 OP Stack 建構的 Layer2,在去年 10 月轉而使用 Polygon 的 CDK 建構,成為 Polygon 生態系的其中一員Canto:建構在 Cosmos 生態系的一條 Layer1 區塊鏈,將會使用 Polygon CDK 連結到 Polygon 生態系Celestia:為 Polygon CDK 提供 DA 的服務,成為項目方在建構新鏈時的多一個選擇 可以看到 Web3 的幾個大合作都是來自於 Polygon CDK(Chain Development Kit)的使用,這個神奇的工具我們等等在「產品與服務」會介紹到。 1.4 社群 / 用戶 在評估社群以及用戶量時,我喜歡看兩部分 — 社群媒體活躍度、鏈上活躍度。 社群媒體影響力(As of 3/23/2024),可以看到 Polygon 與一線龍頭 — Solana&Ethereum — 對比還是有一些差距,尤其是 Reddit 上的討論度似乎不高,也許跟 $MATIC 的幣價一直沒有大變化有關。 但是當我們看到鏈上活躍程度的部分,Polygon POS 鏈的數據相當不錯,緊緊追在 NEAR 以及 Solana 後面,算是第一梯次的程度。 2.0 Polygon 產品與服務 現在,來看看產品與服務,我會分析 Polygon 的核心產品、價值主張,另外看看 Polygon 在目前賽道中表現如何。 2.1 核心產品與價值主張 Polygon 有四大核心產品,每種搭配著不一樣的價值主張。 Polygon POS(即將轉變為 zkPOS) 這是一條 2020 年就創立的以太坊側鏈,擁有高 TPS、低手續費、與 $1B 左右的 TVL。為了符合 Polygon 2.0 的計畫,目前計畫是把 Polygon POS 鏈升級成「Polygon zkPOS」,正式由側鏈變成以太坊上的一條 Layer2 區塊鏈,能夠享用以太坊的安全性、同時擴大 Polygon 的生態系。 👉 價值主張:高吞吐量(TPS)、低手續費 Polygon zkEVM 這是一條由 ZK Rollup 打造的以太坊 Layer2,與 zkPOS 最大的區別是:zkEVM 是以 Rollup 形式打造,會把交易資料儲存在鏈上;而 zkPOS 則是以 Validium 打造,會把資料儲存在鏈下。因此 zkEVM Rollup 會更為安全;而 zkEVM Validum 則可以提供更快、手續費更低的使用環境 👉 價值主張:高安全性 Polygon Miden(開發中) Polygon Miden 是使用 ZK Rollup 建立的另外一條 Layer2 鏈。與前兩條最大的差別在於,Miden 並不是 EVM-compatible 的開發環境,可以讓一些「難以建構在 EVM 環境上」的 Dapps 當成主要的開發環境使用。另外 Miden 非常注重隱私性,之後應該可以看到有一些基於隱私的項目建構在上面。 👉 價值主張:強調隱私、鼓勵創新 Aggregation Layer Aggregation Layer(AggLayer)是 Polygon 目前正在開發的一個互操作結構。AggLayer 部署在以太坊上,可以讓以 ZK 技術驅動的 L2 與 L2 間實現完美的互操作性,共享資金池。未來只要是使用 Polygon CDK 來開發的鏈,就可以無縫連接到 AggLayer 上面。 👉 價值主張:增強互操作性、使用者體驗 Polygon CDK:一個強大的區塊鏈開發工具,能幫助開發者輕鬆建構屬於自己項目的 ZK-L2、或是把其他 EVM-compatible 的區塊鏈(如 Arbitrum、Avalanche)「變成」ZK-Layer2。如此就能大大降低連結到 AggLayer 的成本 2.2 市場份額與競爭者分析 在評斷任何區塊鏈的市場份額時,我喜歡看三個數據: TVL(總鎖倉量):鏈上的資金有多少活躍用戶量(地址數):有多少用戶正在使用 Polygon 上的應用DeFi 活躍度(交易量):有多少 DEX 交易量正發生在 Polygon 區塊鏈上 (以下分析使用已經在運行的 Polygon POS,因為其他兩條鏈還沒有大量資金入駐) Polygon 目前的 TVL 是 $1B 美金左右,排名第七,這個成績作為「以太坊側鏈」來說還算是不錯。 活躍用戶量部分,我把 Polygon 跟幾條知名的公鏈做比較,它的單日活躍地址數(七日平均)是 1M,與 NEAR、Solana 相去不遠,屬於第一梯次的部分,甚至高於 Ethereum 主網、Arbitrum 等等知名的區塊鏈。 DeFi 活躍度方面(a.k.a 有多少資金在區塊鏈上被轉換):Polygon 的七日平均大約是 $786M,跟 Sui 區塊鏈差不多,屬於第三梯次。 從以上資訊可以簡單觀察到一個現象:Polygon 活躍地址數雖然排在第一梯次,但 DEX 交易量卻屬於中下游水準,顯然有點落差 — 這是因為大量活躍地址數都沒有在用 Polygon 的 DeFi 項目,而是…GameFi! 從 Dapp Radar 這份數據來看,我們可以看到 Polygon 鏈上 Dapps 的獨特地址數(UAW)排行榜,其中前五名都不是 DeFi 項目(DeFi 第一名 UAW 才 6K),自然,DEX 交易量不高也是正常的。Matr1x 是 Polygon 上的一個 GameFi 項目,目前正在進行比賽,熱度很高。 -- 以上是報告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 Polygon 的未來展望、盈利能力、幣價估值...等等,可以到我的 Substack 去閱讀。 我是加密貨幣研究員 Max 🕵️,我們下次見! (這邊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歡迎到那邊觀看全文)

Polygon 研究報告:大企業的首選區塊鏈

(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如果你相信區塊鏈的未來是 Web2 與 Web3 的組合,那你就不能錯過今天研究的項目:Polygon。這個項目在上輪牛市收穫了各大 Web2 巨頭作為合作夥伴(Nike、星巴克…),可以說是幣圈裡最會做行銷、最出圈的 Web3 項目之一。在今天這篇報告,我們從基本面切入,看看 Polygon 是否能繼續在這輪牛市綻放光芒,有哪些利好事件、以及我對 $MATIC 的幣價分析&佈局想法。

文章目錄
0.0 Polygon 介紹
1.0 Polygon 團隊
2.0 Polygon 產品與服務
3.0 Polygon 未來展望
4.0 Polygon 盈利能力
5.0 Polygon 的風險&挑戰
6.0 我的預測與想法($MATIC/$POL 幣價)
7.0 參考資料
0.0 Polygon 項目介紹
Polygon 的前身叫做 MATIC Network,主要的使命是解決以太坊區塊鏈常常堵塞的問題,增強以太坊的「可擴展性」。Polygon 的主要產品叫做 Polygon POS,是一條 2020 年 12 月就啟動的「以太坊側鏈」,因為是 EVM-Compatible 的關係,許多以太坊的 Dapps 都可以無痛轉移到 Polygon 上。

隨著以太坊往「Layer2+模組化」的方向前進,「可擴展性」問題似乎得到了解決,但另一個問題產生了:「以太坊 L2 與 L2 之間無法連貫,造成資產分散、使用者體驗不佳」。

因此,Polygon 在 2023 年 6 月宣布轉型,發佈了 Polygon 2.0 計畫:介紹了「Aggregation Layer」,試圖打造一個建構在以太坊上的中間層,增強鏈與鏈之間的互操作性。

Polygon 可以說是「零知識技術」(Zero-Knowledge)的行業領袖,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 Polygon 目前的策略佈局,那一定就是:「All In on 零知識技術!」,你等等會在「核心產品」這邊看到
1.0 Polygon 團隊
1.1 項目團隊
建設 Polygon 區塊鏈背後的建設團隊叫做 Polygon Labs,由一群來自印度的工程師在 2017 年創立,包括 Jaynti Kanani、Sandeep Nailwal、Anurag Arjun、Mihailo Bjelic,不過在 2023 年因為種種原因造成 Polygon Labs 的高層重組:
2023 年 3 月,Anuraj Arjun(共同創辦人)離開了 Polygon,繼續建造 Avail(Polygon Labs 分離出來的項目)2023 年 7 月,Ryan Wyatt(當時的 CEO)決定下台2023 年 10 月,Jaynti Kanani(共同創辦人)選擇離開 Polygon,沒有說特別原因

重組之後,目前 Sandeep Nailwal 成為 Polygon Labs 的董事長,而 CEO 則是由 Marc Boiron(Polygon Labs 的 Chief Legal Officer)接任。
Sandeep Nailwal:從在印度貧民窟長大到創辦 Polygon,他不是一般人在幣圈看到的天選之人,而是個勤勤懇懇的工程師與夢想家,新創經驗豐富Marc Boiron:是個律師,曾經在各大區塊鏈顧問公司工作過,也是前 dYdX 的 Chief Legal Officer,可以說對幣圈法律、監管很有經驗
通常來說,換 CEO 就代表公司營運方針會轉型:可以看到 Polygon 之前的「大品牌合作行銷策略」優先級似乎下降了,反而是專注更多在開發基礎設施,如 zkEVM、Aggregation Layer — 我認為對 Polygon 來說是一件好事情
1.2 VC 投資機構與投資人
Polygon 總共募得了 $457M 美金,以下我把有名的幾個投資機構、VC 列在下方供你參考:
Binance:在 2019 年 4 月份 $MATIC 上了幣安的 LaunchPad,總共募得 $5M 美金Coinbase Ventures:在 2019 年 4 月份,得到 Coinbase Ventures 投資的 $450K 美金Peak XV Partners(紅衫資本的印度分部):在 2022 年 2 月,紅衫資本聯合 Softbank、Dragonfly Capital 等等大 VC,總共為 Polygon 投資了 $450M,當時 Polygon 估值是 $2B 美金Disney:在 2022 年 7 月被選為 Disney Accelerator 的六個參與成員之一(當時唯一的區塊鏈),幫助開發 AR、NFT、AI 領域的創新Mark Cuban:NBA Mavericks 球隊老闆,曾公開表示自己有投資 Polygon
1.3 合作夥伴 Partnership
Polygon 在上個牛市最出色的地方就是很會找 Web2 的大巨頭當作合作夥伴(aka 願意花錢做行銷),下面依照列出一些我認為很重要的。
Nike:數位商城「Swoosh platform」正部署在 Polygon 區塊鏈上Starbucks:忠誠度計畫「Starbucks Odyssey」正部署在 Polygon 區塊鏈上Reddit:美國最大的社群網站之一,使用了 Polygon 來發行自己的 NFT(Reddit Avatar)Meta:NFT 商城正部署在 Polygon 區塊鏈上其他還有包括 Adobe、Mercedes、Adidas 等等知名品牌,也宣布已與 Polygon 達成合作
除了 Web2 大品牌合作外,Polygon 在 Web3 領域中也受到許多 DeFi、GameFi 項目的喜愛,以下列出幾個重要的合作。
Immutable X:Immutable X 是專注於 GameFi 的平台,對標的是 Web3 世界裡的 Steam,將會使用 Polygon CDK 來建構自己的 Immutable zkEVMOKX X1:世界第二大的加密貨幣交易所 OKX 即將發行公鏈 X1,並使用 Polygon CDK 建構,會成為 Poylygon 生態系的一員Astar Network:日本團隊建構的 Layer2 區塊鏈,使用了 Polygon CDK 建構,是第一條連結 Polygon Aggregation Layer 的區塊鏈NEAR:將會幫助 Polygon 打造 zkWasm Prover,也提供了 Data Availability 解決方案供 Polygon 生態系作使用Manta Network:原本是使用 OP Stack 建構的 Layer2,在去年 10 月轉而使用 Polygon 的 CDK 建構,成為 Polygon 生態系的其中一員Canto:建構在 Cosmos 生態系的一條 Layer1 區塊鏈,將會使用 Polygon CDK 連結到 Polygon 生態系Celestia:為 Polygon CDK 提供 DA 的服務,成為項目方在建構新鏈時的多一個選擇
可以看到 Web3 的幾個大合作都是來自於 Polygon CDK(Chain Development Kit)的使用,這個神奇的工具我們等等在「產品與服務」會介紹到。
1.4 社群 / 用戶
在評估社群以及用戶量時,我喜歡看兩部分 — 社群媒體活躍度、鏈上活躍度。
社群媒體影響力(As of 3/23/2024),可以看到 Polygon 與一線龍頭 — Solana&Ethereum — 對比還是有一些差距,尤其是 Reddit 上的討論度似乎不高,也許跟 $MATIC 的幣價一直沒有大變化有關。

但是當我們看到鏈上活躍程度的部分,Polygon POS 鏈的數據相當不錯,緊緊追在 NEAR 以及 Solana 後面,算是第一梯次的程度。

2.0 Polygon 產品與服務
現在,來看看產品與服務,我會分析 Polygon 的核心產品、價值主張,另外看看 Polygon 在目前賽道中表現如何。
2.1 核心產品與價值主張
Polygon 有四大核心產品,每種搭配著不一樣的價值主張。
Polygon POS(即將轉變為 zkPOS)
這是一條 2020 年就創立的以太坊側鏈,擁有高 TPS、低手續費、與 $1B 左右的 TVL。為了符合 Polygon 2.0 的計畫,目前計畫是把 Polygon POS 鏈升級成「Polygon zkPOS」,正式由側鏈變成以太坊上的一條 Layer2 區塊鏈,能夠享用以太坊的安全性、同時擴大 Polygon 的生態系。
👉 價值主張:高吞吐量(TPS)、低手續費
Polygon zkEVM
這是一條由 ZK Rollup 打造的以太坊 Layer2,與 zkPOS 最大的區別是:zkEVM 是以 Rollup 形式打造,會把交易資料儲存在鏈上;而 zkPOS 則是以 Validium 打造,會把資料儲存在鏈下。因此 zkEVM Rollup 會更為安全;而 zkEVM Validum 則可以提供更快、手續費更低的使用環境
👉 價值主張:高安全性

Polygon Miden(開發中)
Polygon Miden 是使用 ZK Rollup 建立的另外一條 Layer2 鏈。與前兩條最大的差別在於,Miden 並不是 EVM-compatible 的開發環境,可以讓一些「難以建構在 EVM 環境上」的 Dapps 當成主要的開發環境使用。另外 Miden 非常注重隱私性,之後應該可以看到有一些基於隱私的項目建構在上面。
👉 價值主張:強調隱私、鼓勵創新
Aggregation Layer
Aggregation Layer(AggLayer)是 Polygon 目前正在開發的一個互操作結構。AggLayer 部署在以太坊上,可以讓以 ZK 技術驅動的 L2 與 L2 間實現完美的互操作性,共享資金池。未來只要是使用 Polygon CDK 來開發的鏈,就可以無縫連接到 AggLayer 上面。
👉 價值主張:增強互操作性、使用者體驗

Polygon CDK:一個強大的區塊鏈開發工具,能幫助開發者輕鬆建構屬於自己項目的 ZK-L2、或是把其他 EVM-compatible 的區塊鏈(如 Arbitrum、Avalanche)「變成」ZK-Layer2。如此就能大大降低連結到 AggLayer 的成本

2.2 市場份額與競爭者分析
在評斷任何區塊鏈的市場份額時,我喜歡看三個數據:
TVL(總鎖倉量):鏈上的資金有多少活躍用戶量(地址數):有多少用戶正在使用 Polygon 上的應用DeFi 活躍度(交易量):有多少 DEX 交易量正發生在 Polygon 區塊鏈上
(以下分析使用已經在運行的 Polygon POS,因為其他兩條鏈還沒有大量資金入駐)

Polygon 目前的 TVL 是 $1B 美金左右,排名第七,這個成績作為「以太坊側鏈」來說還算是不錯。

活躍用戶量部分,我把 Polygon 跟幾條知名的公鏈做比較,它的單日活躍地址數(七日平均)是 1M,與 NEAR、Solana 相去不遠,屬於第一梯次的部分,甚至高於 Ethereum 主網、Arbitrum 等等知名的區塊鏈。

DeFi 活躍度方面(a.k.a 有多少資金在區塊鏈上被轉換):Polygon 的七日平均大約是 $786M,跟 Sui 區塊鏈差不多,屬於第三梯次。

從以上資訊可以簡單觀察到一個現象:Polygon 活躍地址數雖然排在第一梯次,但 DEX 交易量卻屬於中下游水準,顯然有點落差 — 這是因為大量活躍地址數都沒有在用 Polygon 的 DeFi 項目,而是…GameFi!
從 Dapp Radar 這份數據來看,我們可以看到 Polygon 鏈上 Dapps 的獨特地址數(UAW)排行榜,其中前五名都不是 DeFi 項目(DeFi 第一名 UAW 才 6K),自然,DEX 交易量不高也是正常的。Matr1x 是 Polygon 上的一個 GameFi 項目,目前正在進行比賽,熱度很高。

--
以上是報告的其中一部分,其他還有 Polygon 的未來展望、盈利能力、幣價估值...等等,可以到我的 Substack 去閱讀。

我是加密貨幣研究員 Max 🕵️,我們下次見!
(這邊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歡迎到那邊觀看全文)
LIVE
--
看漲
如何佈局「以太坊坎昆升級」? 這次的大升級預計將於 3/13 完成,完成後會把 Ethereum L2 的手續費減少 10 倍以上 在我看來這主要能帶來兩大好處👇 🔶重新確保以太坊作為「模組化公鏈」的龍頭地位 近來隨著 Celestia 生態系的崛起,Manta、Dymension、Cosmos 都吸引了不少眼光,也成長得非常快。然而講到生態系的豐富程度,以太坊與 Layer2(Arbitrum、Optimism)依然能夠牢牢把住第一名 這次的坎昆升級可以將大眾的目光吸引回 Ethereum,幫助以太坊生態系繼續成長 🔶吸引 GameFi、SocialFi、DePIN 回到以太生態系 目前 Solana 主打的「高效能單鏈設計」讓許多項目選擇到 Solana 上發展(如 Render、Helium),而不是選擇生態系更豐富、更安全的以太坊,主要原因就是 — 太貴! 這次的坎昆升級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低廉手續費將會讓更多項目願意使用以太坊的 Layer2 作為底層架構,增加 ETH 的使用場景,帶動更多敘事 升級之後,以太坊 Layer2(如 Optimism、Arbitrum)的盈利能力將會大幅增加。假設代幣持有者未來有辦法獲得分潤的話,會是對 L2 代幣的大利好($ARB、$OP)。 (不過要注意代幣的解鎖時程,像 $ARB 就即將有大額解鎖)
如何佈局「以太坊坎昆升級」?

這次的大升級預計將於 3/13 完成,完成後會把 Ethereum L2 的手續費減少 10 倍以上

在我看來這主要能帶來兩大好處👇

🔶重新確保以太坊作為「模組化公鏈」的龍頭地位

近來隨著 Celestia 生態系的崛起,Manta、Dymension、Cosmos 都吸引了不少眼光,也成長得非常快。然而講到生態系的豐富程度,以太坊與 Layer2(Arbitrum、Optimism)依然能夠牢牢把住第一名

這次的坎昆升級可以將大眾的目光吸引回 Ethereum,幫助以太坊生態系繼續成長

🔶吸引 GameFi、SocialFi、DePIN 回到以太生態系

目前 Solana 主打的「高效能單鏈設計」讓許多項目選擇到 Solana 上發展(如 Render、Helium),而不是選擇生態系更豐富、更安全的以太坊,主要原因就是 — 太貴!

這次的坎昆升級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低廉手續費將會讓更多項目願意使用以太坊的 Layer2 作為底層架構,增加 ETH 的使用場景,帶動更多敘事

升級之後,以太坊 Layer2(如 Optimism、Arbitrum)的盈利能力將會大幅增加。假設代幣持有者未來有辦法獲得分潤的話,會是對 L2 代幣的大利好($ARB $OP )。

(不過要注意代幣的解鎖時程,像 $ARB 就即將有大額解鎖)
查看原文
Solana 項目研究報告,該不該買 $SOL(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在 2022 年 11 月 FTX 倒下後,連帶被影響最深的區塊鏈就是 Solana 與 $SOL 代幣,畢竟 FTX 就是 Solana 最大的投資人之一。不過近三個月 $SOL 卻開始逆勢上漲,似乎成功擺脫了陰霾,又重回大眾的眼中。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 Solana 的基本面,包括團隊、產品及服務、未來展望、以及代幣經濟模型等等。如果你在考慮入手 $SOL 代幣,這是一篇你需要看的報告。

Solana 項目研究報告,該不該買 $SOL

(這篇轉自我的個人 Substack,好讀版可以到那邊看)
早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在 2022 年 11 月 FTX 倒下後,連帶被影響最深的區塊鏈就是 Solana 與 $SOL 代幣,畢竟 FTX 就是 Solana 最大的投資人之一。不過近三個月 $SOL 卻開始逆勢上漲,似乎成功擺脫了陰霾,又重回大眾的眼中。
今天就讓我們來看看 Solana 的基本面,包括團隊、產品及服務、未來展望、以及代幣經濟模型等等。如果你在考慮入手 $SOL 代幣,這是一篇你需要看的報告。
比特幣現貨 ETF 通過:事件影響、重要指標、未來走勢與熱點晚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比特幣的現貨 ETF 在美國時間的 1/10 號正式被 SEC 審核通過,這是值得慶祝的一天,也是能夠載入史冊的日子($BTC 從只能買 Pizza 到現在竟然變成在傳統金融機構裡的 ETF 了!)。然而身為天使投資人,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這件事情帶來的整體影響、幣圈未來的走勢,以及可以期待的熱點。 在這篇文章,我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在未來會持續關注的事件。 幣圈資金流入量 從基本面入手,我第一個會關注的事情是這些 ETF 能夠為幣圈帶來的總資金量。對我來說,這才是會正面帶動比特幣&幣圈上漲的根本原因。只要散戶或是機構對於比特幣現貨 ETF 的需求越大,那麼管理該 ETF 的公司就需要買入更多比特幣現貨,形成強勁的買壓。 怎麼查看 ETF 資金量?舉例來說,Blackrock 的 IBIT 比特幣 ETF 即將在美國時間的 1/11 號於納斯達克上接受交易,只要找到該 ETF 的 AUM(總管理資產)你就能夠知道 IBIT 帶進的總資金量是多少。 目前 SEC 審核通過的 ETF 總共有 11 個,以下是每個 ETF 的代號: Blackrock's iShares Bitcoin Trust (IBIT)ARK 21Shares Bitcoin ETF (ARKB)WisdomTree Bitcoin Fund (BTCW)Invesco Galaxy Bitcoin ETF (BTCO)Bitwise Bitcoin ETF (BITB)VanEck Bitcoin Trust (HODL)Franklin Bitcoin ETF (EZBC)Fidelity Wise Origin Bitcoin Trust (FBTC)Valkyrie Bitcoin Fund (BRRR)Grayscale Bitcoin Trust (GBTC)Hashdex Bitcoin ETF (DEFI) 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灰度 GBTC 的 NAV(現資產淨值)依然屬於負溢價狀態,因此在 GBTC 轉為 ETF 後,灰度將大概率出售信託裡的比特幣來讓 GBTC 的價格回歸淨值。因此,GBTC 的總管理資產可能會減少,並分配到其他 ETF 上面。 另外一個可能帶來大量資金流入的突破口是:美國的退休基金(Retirement Fund)。美國的退休基金管理公司諸如 Fidelity、Charles Schwab、Vanguard 都管理著大量美國人的退休基金,截至目前大約有 $5.3T 的資產 — 當 Bitcoin ETF 成為這些管理公司提供給用戶的選擇,這些資金就有機會流進幣圈。 三大未來熱點與敘事 比特幣 ETF 這件事炒作了這麼久可以說是塵埃落定,我們要問的問題是:接下來呢?我認為 2024 還有三件事情值得期待與關注,分別是以太坊 ETF、以太坊坎昆升級,以及比特幣減半。 以太坊 ETF 比特幣 ETF 的通過不僅僅讓傳統金融資金能夠流入幣圈,更重要的意義是「開創了監管先例」(Set A Regulartory Precedence),這意味機構將可以借鑑這次的成功來發行其他種類的加密貨幣 ETF。其中,被 Gary Gensler 公開承認過是「非證券」的另一款加密貨幣 — 以太幣 $ETH — 就非常有可能是機構的下一個目標。 老實說,我自己對於以太幣 ETF 在近期通過的期望不高,原因主要來自於這一次 SEC 通過 Bitcoin ETF 給出的理由:「被灰度案的法院裁決影響」。換句話說,SEC 通過 Bitcoin ETF 的感覺有點像是被「逼迫」的,不管是來自法院的壓力、華爾街的壓力、又或是美國國會的壓力,都讓 Gary Gensler 不得不低下頭為 Bitcoin ETF 投下通過的一票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 SEC 幾位 Commissioner 為這次 Bitcoin ETF 通過而公開發表的聲明,你應該可以觀察到幾位 Commissioner 在這件事情上的明爭暗鬥(包括公開叫板 Gary、認為 Gary 導致 SEC 名聲變差等等),非常有趣。 以太坊坎昆升級 坎昆升級是以太坊的下一個重大升級,預計將在今年 3 到 4 月進行。這次的升級將會把 Ethereum Layer 2 的手續費減少 10 倍以上 — 在我看來這主要能帶來兩大好處: 第一:重新確保以太坊作為「模組化公鏈」的龍頭地位 近來隨著 Celestia 生態系的崛起,Manta、Dymension、Cosmos 都吸引了不少眼光,也成長得非常快。然而講到生態系的豐富程度,以太坊與 Layer2(Arbitrum、Optimism)依然能夠牢牢把住第一名。這次的坎昆升級可以將大眾的目光吸引回 Ethereum,幫助以太坊生態系繼續成長。 第二:GameFi、SocialFi、DePIN 敘事移動到 Ethereum 目前 Solana 主打的「高效能」單鏈設計讓許多項目選擇到 Solana 上發展(有興趣的去看我的 Solana 研究報告,會有更詳細的解說),而不是選擇生態系更豐富、更安全的以太坊區塊鏈 —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貴!」。這次的坎昆升級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低廉手續費將會讓更多項目願意使用以太坊的 Layer2 作為底層架構,增加 ETH 的使用場景,帶動更多敘事。 現在公鏈們解決「可擴展性」的方式大概可以分兩個:「單鏈強化」&「模組化」,Solana 作為「單鏈強化」的龍頭已經暴漲過幾輪;我預測作為「模組化」龍頭的以太坊能以坎昆升級作為熱點,重新再回到大眾目光 比特幣減半 比特幣的產出速度大約每隔 4 年就會減半一次,非常巧合的跟比特幣價格週期對上。因此,比特幣減半一直都被大眾預期為上漲信號,主要因為「需求不變,供給減半」。根據歷史數據來回測,比特幣減半後的一年半內都會再次達到牛市高點。因此,關注下一次的減半日期就非常重要。 依照目前的區塊速度來看,比特幣減半即將發生在今年的 4/17 號,大家可以使用這個網站來隨時查詢進度。 牛市已到? 在我 12 月初發表的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自己心中的兩大幣圈牛市催化劑:「比特幣 ETF 通過」與「美國降息」。現在第一個催化劑已經如約完成,預計可以帶來大量的資金進入幣圈。第二個催化劑則正在路上:我依舊認為降息會在今年發生,並且是另一塊牛市開啟時重要的拼圖。 這邊文章寫於美國時間 1/10 號晚上,明天比特幣 ETF 就將齊齊上線,到時可以在群組跟大家回報一下我觀察到的事情。最後,恭喜在幣圈的各位,ETF 的通過絕對能夠載入史冊,今天是值得慶祝的一天!

比特幣現貨 ETF 通過:事件影響、重要指標、未來走勢與熱點

晚安,各位天使投資人 👼
比特幣的現貨 ETF 在美國時間的 1/10 號正式被 SEC 審核通過,這是值得慶祝的一天,也是能夠載入史冊的日子($BTC 從只能買 Pizza 到現在竟然變成在傳統金融機構裡的 ETF 了!)。然而身為天使投資人,我們現在更應該關注這件事情帶來的整體影響、幣圈未來的走勢,以及可以期待的熱點。
在這篇文章,我簡單分享一下我自己的看法以及在未來會持續關注的事件。
幣圈資金流入量
從基本面入手,我第一個會關注的事情是這些 ETF 能夠為幣圈帶來的總資金量。對我來說,這才是會正面帶動比特幣&幣圈上漲的根本原因。只要散戶或是機構對於比特幣現貨 ETF 的需求越大,那麼管理該 ETF 的公司就需要買入更多比特幣現貨,形成強勁的買壓。
怎麼查看 ETF 資金量?舉例來說,Blackrock 的 IBIT 比特幣 ETF 即將在美國時間的 1/11 號於納斯達克上接受交易,只要找到該 ETF 的 AUM(總管理資產)你就能夠知道 IBIT 帶進的總資金量是多少。
目前 SEC 審核通過的 ETF 總共有 11 個,以下是每個 ETF 的代號:
Blackrock's iShares Bitcoin Trust (IBIT)ARK 21Shares Bitcoin ETF (ARKB)WisdomTree Bitcoin Fund (BTCW)Invesco Galaxy Bitcoin ETF (BTCO)Bitwise Bitcoin ETF (BITB)VanEck Bitcoin Trust (HODL)Franklin Bitcoin ETF (EZBC)Fidelity Wise Origin Bitcoin Trust (FBTC)Valkyrie Bitcoin Fund (BRRR)Grayscale Bitcoin Trust (GBTC)Hashdex Bitcoin ETF (DEFI)
要注意的一點是,目前灰度 GBTC 的 NAV(現資產淨值)依然屬於負溢價狀態,因此在 GBTC 轉為 ETF 後,灰度將大概率出售信託裡的比特幣來讓 GBTC 的價格回歸淨值。因此,GBTC 的總管理資產可能會減少,並分配到其他 ETF 上面。

另外一個可能帶來大量資金流入的突破口是:美國的退休基金(Retirement Fund)。美國的退休基金管理公司諸如 Fidelity、Charles Schwab、Vanguard 都管理著大量美國人的退休基金,截至目前大約有 $5.3T 的資產 — 當 Bitcoin ETF 成為這些管理公司提供給用戶的選擇,這些資金就有機會流進幣圈。
三大未來熱點與敘事
比特幣 ETF 這件事炒作了這麼久可以說是塵埃落定,我們要問的問題是:接下來呢?我認為 2024 還有三件事情值得期待與關注,分別是以太坊 ETF、以太坊坎昆升級,以及比特幣減半。
以太坊 ETF
比特幣 ETF 的通過不僅僅讓傳統金融資金能夠流入幣圈,更重要的意義是「開創了監管先例」(Set A Regulartory Precedence),這意味機構將可以借鑑這次的成功來發行其他種類的加密貨幣 ETF。其中,被 Gary Gensler 公開承認過是「非證券」的另一款加密貨幣 — 以太幣 $ETH — 就非常有可能是機構的下一個目標。
老實說,我自己對於以太幣 ETF 在近期通過的期望不高,原因主要來自於這一次 SEC 通過 Bitcoin ETF 給出的理由:「被灰度案的法院裁決影響」。換句話說,SEC 通過 Bitcoin ETF 的感覺有點像是被「逼迫」的,不管是來自法院的壓力、華爾街的壓力、又或是美國國會的壓力,都讓 Gary Gensler 不得不低下頭為 Bitcoin ETF 投下通過的一票

有興趣的讀者可以去閱讀 SEC 幾位 Commissioner 為這次 Bitcoin ETF 通過而公開發表的聲明,你應該可以觀察到幾位 Commissioner 在這件事情上的明爭暗鬥(包括公開叫板 Gary、認為 Gary 導致 SEC 名聲變差等等),非常有趣。

以太坊坎昆升級
坎昆升級是以太坊的下一個重大升級,預計將在今年 3 到 4 月進行。這次的升級將會把 Ethereum Layer 2 的手續費減少 10 倍以上 — 在我看來這主要能帶來兩大好處:
第一:重新確保以太坊作為「模組化公鏈」的龍頭地位
近來隨著 Celestia 生態系的崛起,Manta、Dymension、Cosmos 都吸引了不少眼光,也成長得非常快。然而講到生態系的豐富程度,以太坊與 Layer2(Arbitrum、Optimism)依然能夠牢牢把住第一名。這次的坎昆升級可以將大眾的目光吸引回 Ethereum,幫助以太坊生態系繼續成長。
第二:GameFi、SocialFi、DePIN 敘事移動到 Ethereum
目前 Solana 主打的「高效能」單鏈設計讓許多項目選擇到 Solana 上發展(有興趣的去看我的 Solana 研究報告,會有更詳細的解說),而不是選擇生態系更豐富、更安全的以太坊區塊鏈 — 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太貴!」。這次的坎昆升級將會解決這個問題,低廉手續費將會讓更多項目願意使用以太坊的 Layer2 作為底層架構,增加 ETH 的使用場景,帶動更多敘事。
現在公鏈們解決「可擴展性」的方式大概可以分兩個:「單鏈強化」&「模組化」,Solana 作為「單鏈強化」的龍頭已經暴漲過幾輪;我預測作為「模組化」龍頭的以太坊能以坎昆升級作為熱點,重新再回到大眾目光
比特幣減半
比特幣的產出速度大約每隔 4 年就會減半一次,非常巧合的跟比特幣價格週期對上。因此,比特幣減半一直都被大眾預期為上漲信號,主要因為「需求不變,供給減半」。根據歷史數據來回測,比特幣減半後的一年半內都會再次達到牛市高點。因此,關注下一次的減半日期就非常重要。

依照目前的區塊速度來看,比特幣減半即將發生在今年的 4/17 號,大家可以使用這個網站來隨時查詢進度。

牛市已到?
在我 12 月初發表的文章中,我分享了我自己心中的兩大幣圈牛市催化劑:「比特幣 ETF 通過」與「美國降息」。現在第一個催化劑已經如約完成,預計可以帶來大量的資金進入幣圈。第二個催化劑則正在路上:我依舊認為降息會在今年發生,並且是另一塊牛市開啟時重要的拼圖。

這邊文章寫於美國時間 1/10 號晚上,明天比特幣 ETF 就將齊齊上線,到時可以在群組跟大家回報一下我觀察到的事情。最後,恭喜在幣圈的各位,ETF 的通過絕對能夠載入史冊,今天是值得慶祝的一天!
幣圈牛市真的來了嗎? 用鏈上數據查明真相最近幣圈人最常聊的話題之一是:「幣圈牛市已到」,那今天就讓我們用各項數據來看看到底「#牛市 」是否真的到來了,我會分享我自己在判斷「牛回」時用的關鍵數據,馬上開始吧! 牛市判斷基準 判斷幣圈市場情況有很多種方法,有人會看交易所的資金費率、比特幣持倉量、或是各項技術面的指標。不過對我來說,這兩項數據最為重要 — #資金量 與 #活躍度 。 「總資金量」指的是幣圈整體的資金總量。我們會看看傳統金融或機構的資金有沒有在往幣圈流入,以此來判斷這些加密貨幣價格的漲幅的真實性。舉例來說,要是整體幣圈的資金量沒有提升,而單一幾種代幣的價格卻翻漲,就有可能是因為機構炒作、市場短期熱點等等的原因,而並不是因為牛市到來。「活躍度」指的是鏈上的活躍程度。我們會看看區塊鏈上的活躍地址、交易量來判斷用戶對於幣圈及 DeFi 的需求。活躍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幣圈用戶的回流,這會提高對於加密貨幣的整體需求,提升幣價。 幣圈資金量 幣圈的資金不單單只存在於區塊鏈上,可以簡單分為兩部分:鏈上資產以及鏈下資產。 鏈上資產:包含穩定幣市值、DeFi 總鎖倉量(TVL)這些可以在鏈上查詢到的數據鏈下資產:主要來源於中心化交易所、數位資產投資公司(#比特幣ETF 管理商)、有買入加密資產的公司(MicroStrategy、Tesla 等等) 鏈上資產部分,我喜歡從「穩定幣」著手。 我們這邊要觀察穩定幣總市值的變化來看看資金是否有流入幣圈:以下這張圖是穩定幣市值跟總鎖倉量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穩定幣市值在 Terra Luna 事件之後(2022 年 4 月底)便有一個階梯式的暴跌,之後持續緩慢下降到大約 2023 年 8 月份觸底。接下來在最近的三個月開始有反彈的跡象(穩定幣市值提升)。 圖取自 DeFiLlama。紅色是穩定幣市值;藍色是總鎖倉量(TVL) 從 #Artemis 上抓的這份數據會更加明顯,數據顯示穩定幣的市值在今年 8 月份觸底橫盤了一段時間之後,穩定幣的總市值開始持續增長,從大約 $118B 爬上現在 $124B 美元左右 — 大約是 5% 的漲幅。 取自 Artemis。從年初到現在的穩定幣市值圖 再來我們看看鏈下資產,這部分的資訊較為不透明(不是每個公司都會發財報,而財報也都是落後資訊),因此我會找諸如 Bloomberg、Coinshares 發行的報告來觀察鏈下資產的變化。 從 #CoinShares 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 Weekly Crypto Asset Flows(每週幣圈資產淨流入)已經連續九個禮拜是正值,在上個禮拜更是有 $346M 美金流入,代表鏈下部分的資金正在流入幣圈,跟我們在鏈上數據看到的情形相差不多。 取自 CoinShares 報告 綜合鏈上與鏈下資產數據,我們觀察到的是:資金正在從各方流入幣圈市場。因為投資人看好幣圈市場的原因,他們正在緩慢地買入加密貨幣 or 把法幣換成穩定幣。 鏈上活躍度 鏈上的活躍度我喜歡用「交易數量」與「活躍地址數」來衡量。 交易數量越多,代表越多人在鏈上使用 DeFi、挖礦、借貸、參與新項目、以及嚕空投等等的活動活躍地址數則通常拿來跟交易數量做對比,看看交易數量是否是由少數地址產生出來的,以及是否有新的外在用戶加入幣圈 這邊我們用最近三個月的數據來分析,看看交易數量與活躍地址的變化。首先是交易數量,可以看到之前一直是穩定在 10 millions 交易數量左右,但從 11 月中後交易數量就開始上升。 取自 Artemis。從 9 月到現在的交易數量圖(依照區塊鏈區分) 注意!魔鬼藏在細節裡,讓我們搭配上「活躍地址數量」才能看到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以下是近三個月的活躍地址數,你會發現「咦,怎麼交易數量變多,但是活躍地址數量卻沒明顯變化」 註解:最近兩天活躍地址數量變少我猜測來自於 NEAR Protocol 的數據錯誤(我在其他聚合平台也看到一樣的事情),因此沒明顯變化才是對的,而非減少 取自 Artemis。從 9 月到現在的活躍地址數量(依照區塊鏈區分) 要是活躍地址數量變多,我們也許可以推測交易數量的增多源自於地址(用戶)的增加。但以現在這個情況,結論會變成是:「幣圈的『鏈上』新用戶數量並沒有增加多少,交易量的增加是源自於老用戶們正在更多的使用區塊鏈上的產品及服務 — 不管是源於看好市場還是追逐熱點(銘文、NFT等等)」 市場階段 幣圈市場可以大略分為四個階段,對應了市場牛熊轉換的週期,分別是 — Accumulation(累積期)、Markup(上漲期)、Distribution(分配期)、Decline(下跌期)。 取自 www.alphatrends.net,市場四大週期 從「總資金量」與「活躍度」這兩項指標,我認為我們現在正好在累積期的尾部(1-3),即將邁入上漲期(2-1)。簡短來說,現在的市場位置是剛剛要進入牛市初期的位置。 為什麼這樣說?從上述兩項指標,我們能觀察到以下兩點: 幣圈整體資金量提升,鏈上鏈下都有資金湧入鏈上交易量增加,但是活躍地址數卻無顯著變化 整體的資金量提升我認為主要都來自於散戶跟機構對於「比特幣現貨 ETF 通過的期待」,這些期待轉化成對現貨以及穩定幣的需求提升,而沒有直接影響到「鏈上的活躍地址數量」。 換句話說,現在看到的資金流入可能更多的是來自於消息面的期待,而非 DeFi、GameFi 本身有什麼創新應用吸引了用戶,因為活躍地址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 你該關注的牛市催化劑 我主要關注以下兩個 — 「比特幣現貨 ETF」以及「美國降息」。 比特幣現貨 ETF 在美國的通過目前看起來已經勢不可擋,目前包括 BlackRock 在內已經有 12 個 ETF 申請書正在被審閱,而 SEC 的委員也公開表示完全沒有阻擋比特幣 ETF 的理由。 還記得 Cointelegraph 之前發表了「比特幣 ETF 正式通過」而造成的 8% 急速漲幅嗎?雖然後來被證實為假消息,但也顯示了投資人對於 $BTC ETF 利好的渴望。 取自 TradingView 比特幣 ETF 的通過只是第一站,接下來還會有 $ETH ETF,甚至其他種類的加密貨幣都能使用這次的通過作為先例來提高通過的機率,這種連鎖反應會是支持幣圈往「上漲期」推升的極強動力。 美國降息是我另一個看好幣圈進入牛市的催化劑,以下是美國近兩三年來每個月的通膨指數(%),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美國大幅度的利率提升,通膨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這是好事)。 取自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現在美國的利息大約是 5.5%,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去購買美國債券或是存放在銀行中,而不是放在風險市場(股市、幣圈)裡面。只要美國的通膨得到控制,美國聯準會的降息將會重新的把資金吸引回風險市場之中。 總結 以上這些數據總結了我對於現在幣圈市場的宏觀看法,大家接下來就可以用這些數據自己去做出市場判斷。雖然這些資料可能對於「長期 DCA 買進的投資者」沒什麼用,但我們至少知道市場正在往好的方向走,這就夠了。 以上這篇文章取自我的 Substack,歡迎關注!

幣圈牛市真的來了嗎? 用鏈上數據查明真相

最近幣圈人最常聊的話題之一是:「幣圈牛市已到」,那今天就讓我們用各項數據來看看到底「#牛市 」是否真的到來了,我會分享我自己在判斷「牛回」時用的關鍵數據,馬上開始吧!
牛市判斷基準
判斷幣圈市場情況有很多種方法,有人會看交易所的資金費率、比特幣持倉量、或是各項技術面的指標。不過對我來說,這兩項數據最為重要 — #資金量 #活躍度
「總資金量」指的是幣圈整體的資金總量。我們會看看傳統金融或機構的資金有沒有在往幣圈流入,以此來判斷這些加密貨幣價格的漲幅的真實性。舉例來說,要是整體幣圈的資金量沒有提升,而單一幾種代幣的價格卻翻漲,就有可能是因為機構炒作、市場短期熱點等等的原因,而並不是因為牛市到來。「活躍度」指的是鏈上的活躍程度。我們會看看區塊鏈上的活躍地址、交易量來判斷用戶對於幣圈及 DeFi 的需求。活躍程度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幣圈用戶的回流,這會提高對於加密貨幣的整體需求,提升幣價。
幣圈資金量
幣圈的資金不單單只存在於區塊鏈上,可以簡單分為兩部分:鏈上資產以及鏈下資產。
鏈上資產:包含穩定幣市值、DeFi 總鎖倉量(TVL)這些可以在鏈上查詢到的數據鏈下資產:主要來源於中心化交易所、數位資產投資公司(#比特幣ETF 管理商)、有買入加密資產的公司(MicroStrategy、Tesla 等等)

鏈上資產部分,我喜歡從「穩定幣」著手。
我們這邊要觀察穩定幣總市值的變化來看看資金是否有流入幣圈:以下這張圖是穩定幣市值跟總鎖倉量的對比,我們可以看到穩定幣市值在 Terra Luna 事件之後(2022 年 4 月底)便有一個階梯式的暴跌,之後持續緩慢下降到大約 2023 年 8 月份觸底。接下來在最近的三個月開始有反彈的跡象(穩定幣市值提升)。
圖取自 DeFiLlama。紅色是穩定幣市值;藍色是總鎖倉量(TVL)

#Artemis 上抓的這份數據會更加明顯,數據顯示穩定幣的市值在今年 8 月份觸底橫盤了一段時間之後,穩定幣的總市值開始持續增長,從大約 $118B 爬上現在 $124B 美元左右 — 大約是 5% 的漲幅。
取自 Artemis。從年初到現在的穩定幣市值圖

再來我們看看鏈下資產,這部分的資訊較為不透明(不是每個公司都會發財報,而財報也都是落後資訊),因此我會找諸如 Bloomberg、Coinshares 發行的報告來觀察鏈下資產的變化。
#CoinShares 這份報告中我們可以看到 Weekly Crypto Asset Flows(每週幣圈資產淨流入)已經連續九個禮拜是正值,在上個禮拜更是有 $346M 美金流入,代表鏈下部分的資金正在流入幣圈,跟我們在鏈上數據看到的情形相差不多。

取自 CoinShares 報告
綜合鏈上與鏈下資產數據,我們觀察到的是:資金正在從各方流入幣圈市場。因為投資人看好幣圈市場的原因,他們正在緩慢地買入加密貨幣 or 把法幣換成穩定幣。
鏈上活躍度
鏈上的活躍度我喜歡用「交易數量」與「活躍地址數」來衡量。
交易數量越多,代表越多人在鏈上使用 DeFi、挖礦、借貸、參與新項目、以及嚕空投等等的活動活躍地址數則通常拿來跟交易數量做對比,看看交易數量是否是由少數地址產生出來的,以及是否有新的外在用戶加入幣圈
這邊我們用最近三個月的數據來分析,看看交易數量與活躍地址的變化。首先是交易數量,可以看到之前一直是穩定在 10 millions 交易數量左右,但從 11 月中後交易數量就開始上升。
取自 Artemis。從 9 月到現在的交易數量圖(依照區塊鏈區分)

注意!魔鬼藏在細節裡,讓我們搭配上「活躍地址數量」才能看到具體發生了什麼事。以下是近三個月的活躍地址數,你會發現「咦,怎麼交易數量變多,但是活躍地址數量卻沒明顯變化」
註解:最近兩天活躍地址數量變少我猜測來自於 NEAR Protocol 的數據錯誤(我在其他聚合平台也看到一樣的事情),因此沒明顯變化才是對的,而非減少
取自 Artemis。從 9 月到現在的活躍地址數量(依照區塊鏈區分)

要是活躍地址數量變多,我們也許可以推測交易數量的增多源自於地址(用戶)的增加。但以現在這個情況,結論會變成是:「幣圈的『鏈上』新用戶數量並沒有增加多少,交易量的增加是源自於老用戶們正在更多的使用區塊鏈上的產品及服務 — 不管是源於看好市場還是追逐熱點(銘文、NFT等等)」
市場階段
幣圈市場可以大略分為四個階段,對應了市場牛熊轉換的週期,分別是 — Accumulation(累積期)、Markup(上漲期)、Distribution(分配期)、Decline(下跌期)。
取自 www.alphatrends.net,市場四大週期

從「總資金量」與「活躍度」這兩項指標,我認為我們現在正好在累積期的尾部(1-3),即將邁入上漲期(2-1)。簡短來說,現在的市場位置是剛剛要進入牛市初期的位置。
為什麼這樣說?從上述兩項指標,我們能觀察到以下兩點:
幣圈整體資金量提升,鏈上鏈下都有資金湧入鏈上交易量增加,但是活躍地址數卻無顯著變化
整體的資金量提升我認為主要都來自於散戶跟機構對於「比特幣現貨 ETF 通過的期待」,這些期待轉化成對現貨以及穩定幣的需求提升,而沒有直接影響到「鏈上的活躍地址數量」。

換句話說,現在看到的資金流入可能更多的是來自於消息面的期待,而非 DeFi、GameFi 本身有什麼創新應用吸引了用戶,因為活躍地址數量並沒有明顯增加。

你該關注的牛市催化劑
我主要關注以下兩個 — 「比特幣現貨 ETF」以及「美國降息」。
比特幣現貨 ETF 在美國的通過目前看起來已經勢不可擋,目前包括 BlackRock 在內已經有 12 個 ETF 申請書正在被審閱,而 SEC 的委員也公開表示完全沒有阻擋比特幣 ETF 的理由。
還記得 Cointelegraph 之前發表了「比特幣 ETF 正式通過」而造成的 8% 急速漲幅嗎?雖然後來被證實為假消息,但也顯示了投資人對於 $BTC ETF 利好的渴望。
取自 TradingView

比特幣 ETF 的通過只是第一站,接下來還會有 $ETH ETF,甚至其他種類的加密貨幣都能使用這次的通過作為先例來提高通過的機率,這種連鎖反應會是支持幣圈往「上漲期」推升的極強動力。

美國降息是我另一個看好幣圈進入牛市的催化劑,以下是美國近兩三年來每個月的通膨指數(%),我們可以看到隨著美國大幅度的利率提升,通膨似乎得到了一定的控制(這是好事)。
取自 U.S. Bureau of Labor Statistics

現在美國的利息大約是 5.5%,吸引了大量的資金去購買美國債券或是存放在銀行中,而不是放在風險市場(股市、幣圈)裡面。只要美國的通膨得到控制,美國聯準會的降息將會重新的把資金吸引回風險市場之中。
總結
以上這些數據總結了我對於現在幣圈市場的宏觀看法,大家接下來就可以用這些數據自己去做出市場判斷。雖然這些資料可能對於「長期 DCA 買進的投資者」沒什麼用,但我們至少知道市場正在往好的方向走,這就夠了。

以上這篇文章取自我的 Substack,歡迎關注!
探索最新的加密貨幣新聞
⚡️ 參與加密貨幣領域的最新討論
💬 與您喜愛的創作者互動
👍 享受您感興趣的內容
電子郵件 / 電話號碼

實時新聞

--
查看更多

熱門文章

查看更多
網站地圖
Cookie Preferences
平台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