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空間的競爭一直是比特幣協議不同用戶之間的核心矛盾之一。歸根結底,區塊空間的使用只有兩個限制:技術和共識層面,即協議實際可能或允許的內容;經濟層面,即人們願意爲將區塊空間用於不同目的支付多少錢。

這是網絡運作的基本且不可避免的現實。它是一種純粹由市場驅動的分佈式機制,用於決定如何使用比特幣。對於任何可能的事情,市場是最終的決定者,決定是否要這樣做。在實現尚未實現的新事物方面,市場也是最終的決定者。

對於市場參與者來說,真正瞭解區塊空間不同用例所涉及的動態,以真正評估不同用途如何相互作用,這一點很重要。

區塊空間作爲共同資源

區塊空間本質上是一種公共資源,無論是在生產方面還是在消費方面,沒有人擁有它,但它是有限的。這本身並不完全是公地悲劇,尤其是考慮到使用它的不可避免的成本,但它的使用動態確實有一些相似之處。每個消耗區塊空間的用例都會對需要該區塊空間的其他每個用例施加外部性。在某種程度上,區塊空間的消耗在很大程度上是一場零和遊戲。一個消耗空間的實體或用途會排擠另一個也會消耗該空間的實體或用途。

在任何類型的正常社會背景下,人們都會有意識地解決此類衝突。如果一種用途佔用了大量空間,人們就會努力提高這種用途的效率,或者提高被排擠的用途的效率,以保持某種平衡。在最壞的情況下,對大量其他用途有害的破壞性用途將受到限制或約束。但比特幣是一個無政府系統,沒有控制點或權威來參與這種類型的系統管理。

我們所擁有的只是市場。

區塊空間利用率與控制它的市場動態之間的關係通常被以一種非常簡單的方式概念化。人們購買區塊空間,然後他們可以在共識規則的範圍內做任何他們想做的事情。雖然這是這種動態的基礎方面,但並不是唯一的方面。什麼是共識?如何達成共識?這也是動態的一個組成部分。

共識規則是由經濟參與者執行的有機基礎,共識規則規定了區塊空間可以做什麼或不能做什麼。這是市場動態的一個關鍵層面,它管理着區塊空間的使用,而不僅僅是人們選擇購買區塊空間的簡單經濟方面。

這是系統的一個關鍵方面,也是系統如何運作以及區塊空間用戶如果希望保持其特定區塊空間用途的可行性,必須如何推理系統。系統中的每個參與者都需要明白,他們可以通過他們選擇執行的規則來參與市場行動,而不僅僅是他們選擇爲自己使用的區塊空間支付的費用。

如何使用區塊空間

在研究區塊空間的不同使用案例時,需要考慮許多不同的動態因素,以及它們將如何影響其他用途的總體空間可用性。使用量、使用頻率、面對價格波動時有多少非彈性需求等。每個設計基於比特幣的系統的人不僅需要考慮他們的系統如何以這些方式使用區塊空間,還需要考慮其他系統如何運作。

每個系統都需要考慮其與區塊鏈的內部交互,以及其與所有其他系統之間的平衡。一個系統可能在真空中運行良好,但如果必須在具有其他不同性質系統的環境中運行,則系統會承受壓力或最終陷入故障模式。

這些是在這些動態中需要考慮的核心屬性類別。

空間大小

最基本的因素是,特定用途在區塊中佔用多少字節空間?這是引入區塊空間這一公共資源的稀缺性的第一種形式。建立在比特幣之上的理想系統將尋求在不犧牲實用性或安全性的情況下,最大限度地減少其運行所需的空間。

將其視爲一個簡單的比率,您希望消耗盡可能少的塊空間,同時最大限度地提高系統用戶的實用性和安全性。在某些情況下,這可以以精確確定的方式完成,即使用的空間量是一個恆定且可預測的東西,取決於系統設計和系統需要使用塊空間時的狀態。在其他情況下,系統的塊空間要求無法如此精確地預先確定。在空間需求不確定的情況下,可以根據系統狀態和系統設計建立上下限之間的範圍。

因此,有些系統的大小要求是恆定的,在系統的不同狀態下不會改變,或者相對恆定,與使用水平成正比。其他系統的空間需求可能是可變的,並不直接與使用水平成正比。協議的空間需求是可變的還是恆定的,是設計系統時的一個重要考慮因素。

使用頻率

下一個重要因素是您需要多久使用一次區塊空間。系統中單個交易佔用的空間只是該系統總成本的一部分,交易頻率是多少?

有些系統每次改變狀態或執行某些操作時都需要不斷利用塊空間。其他系統則只需要偶爾使用塊空間。有些系統甚至可能除了進入或退出系統外根本不需要使用塊空間。

正如最小化單次使用塊空間的總體空間需求是一個理想的設計目標一樣,最小化系統必須消耗塊空間的頻率也是一個理想的設計目標。理想情況下,正確構建的系統不需要使用塊空間,除非在最壞情況下出現故障模式,或者在進入或退出系統時。

就區塊空間使用頻率而言,設計系統有兩種方式:恆定頻率或可變頻率。顯然,在恆定頻率系統中,只要系統執行操作並以某種方式進展,就必須使用區塊空間來推動系統前進。在可變頻率系統中,狀態可以進展,或者可以採取行動,而無需消耗區塊空間來處理這些事情。

這兩種類型的系統都以不同的方式與區塊空間市場進行交互,並且相互交互。

恆定頻率系統在區塊空間使用方面是可預測的,並且易於分析,具體取決於系統本身的容量或使用情況。這種系統的工程重點是儘量減少鏈上佔用空間,因爲它需要使用區塊空間的頻率是可預測的,並且根據使用水平確定,即不會發生根本性改變。

可變頻率系統不可預測,而且在區塊空間使用方面更難分析。該系統的重點不僅在於最小化其鏈上佔用空間,還在於平衡系統的激勵機制。可變頻率系統通常是可變的,因爲對區塊空間的需求源於系統用戶彼此不合作。這是不可預測性的根源,也是工程專注於激勵平衡以確保合作的原因。

時間敏感性

系統對利用區塊空間的要求有多大的時間敏感性?當需要執行系統更新或操作時,是否需要立即執行,還是可以等待?它是對其他操作的響應,還是隻是最終必須發生但沒有明確截止日期的更新?

恆定頻率系統通常不具有實時敏感性,除非需要將系統狀態變化從未確認轉變爲已確認。狀態進展的某些特定實例可能具有一些時間敏感性組件,但總體而言,系統要麼進展狀態,要麼不進展狀態。

可變頻率系統通常需要區塊空間,因爲鏈下狀態進展的緩存在鏈上受到爭議。這涉及時間敏感性,因爲區塊空間的使用不是保留當前狀態或推進當前狀態的問題,而是一個挑戰,在此期間,完全錯誤的狀態可能會在鏈上得到解決。

在時間敏感性方面,這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動態,因爲當系統需要區塊空間時,價格敏感性也會發生變化。時間敏感性較低的系統可能對價格更不敏感,因爲它們可以等待更長時間以確認鏈上的某些操作。相反,時間敏感性更高的系統對價格更敏感,因爲它們必須支付當前市場價格以快速確認,以確保正確的狀態進展。

交互系統

恆定頻率系統和可變頻率系統都需要相互作用,或者更確切地說,當它們與區塊鏈交互時,它們會爲每個人創造外部性。它們都是非常不同的野獸。恆定頻率系統是巨大的笨拙生物,適應性或動態性不強。它們在系統進展時必須始終使用區塊空間。可變頻率系統更加靈活,並且在運行中具有動態性。它們可以在設計或激勵方面找到創造性的方法,以避免消耗區塊空間。

這些系統在空間需求方面是恆定的還是可變的,也是決定系統與其他系統共享區塊空間公共資源的適應性的一個重要因素。每個系統的運營成本都是全球區塊空間使用總體飽和度的一個因素,而這又推動了區塊空間的價格。那麼它們需要多久消耗一次區塊空間,需要消耗多少呢?

最重要的是,飽和度的總體水平以及費用由比特幣上運行的系統總數決定。因此,這是一個反饋循環,運行系統的性質將決定區塊空間需求的飽和程度以及費用的高低。這會影響具有不同架構的系統的可行性和運營成本。

許多恆定頻率系統將產生一致且可預測的需求,並且在達到某個飽和點之後將開始不斷提高費用。恆定系統無法適應這種情況,除非找到降低鏈上佔用空間的方法、支付更多費用或只是等待更長時間以處理系統更新。

許多變頻系統對區塊空間的需求將不那麼一致且不可預測。這些協議驅動的區塊空間需求不是一致的系統狀態進展的結果,而是由進入和退出系統,或導致激勵失效或用戶合作中斷的嚴重破壞性事件引起的。

當談到適應高費用環境導致基於比特幣的系統成本增加時,恆定系統和可變系統有兩種根本不同的策略可用於適應該環境。

Constant Systems 可以壓縮他們需要包含在鏈上交易中的數據,這些數據用於推進系統狀態。除此之外,他們的選擇是等待更長時間或支付更多費用。

可變系統可以嘗試以激勵兼容的方式擴展更大羣體的協調。它們還可以調整架構以消除或減輕激勵失調或攻擊媒介,這些媒介可能會破壞系統並迫使它們消耗區塊空間來解決有爭議的狀態。

閃電網絡是可變系統的完美示例,無論是從區塊空間使用頻率還是數據大小來看都是如此。 Rollups 正在成爲恆定頻率和數據大小系統的完美示例。 這兩個因素相互作用將成爲觀察比特幣費用市場成熟的重要部分,瞭解它們消耗區塊空間的不同方面也很重要。

得到了什麼?

在比較不同的系統架構時,最重要的問題是從中可以得到什麼?用戶選擇一種特定的系統而不是另一種系統時可以獲得哪種類型的安全模型?一種架構中的安全模型相對於另一種架構的成本是多少?成本是由單個用戶獨自承擔,還是由大量用戶分擔?

需要權衡恆定和可變系統的成本與收益。安全模型越強,需要信任的各方或假設越少,用戶實現的價值就越大。

隨着時間的推移,這方面將有大量的權衡。許多不同的架構將帶來不同的成本、不同的區塊空間消耗頻率和不同的收益。這些系統中的每一個都會對所有其他運行系統的成本和收益產生影響。

另一個需要考慮的因素是集中壓力。可變系統創造了喘息空間,允許許多不同的參與者存在於系統中,併爲用戶提供了靈活性,使他們能夠在定期需要消耗區塊空間以保證系統正常運行的情況下適應彼此的存在。恆定系統可能不會這樣做,並且由於空間消耗相當嚴格以及其他系統運行空間的上限而導致更多的集中動態。

市場的選擇

歸根結底,比特幣上將存在哪些類型的系統,以及它們將對彼此產生何種影響,取決於用戶市場選擇使用哪種系統。對於用戶來說,重要的是既要了解不同系統的成本和收益,也要了解他們使用的不同系統對更廣泛的網絡和生態系統產生的外部影響。

當比特幣出現新功能時,人們不斷提出荒謬的擔憂,例如政府黑名單、任意數據或其他荒謬的合理化解釋,以監督人們應該能夠或不能用他們購買的區塊空間做什麼。在我看來,這些都是轉移注意力的藉口。

在討論爲比特幣添加新功能時,真正令人擔憂的是建立在比特幣基礎上的常量系統和變量系統之間的相互作用,以及新功能爲哪一種系統架構增加了實用性或效率。在分析比特幣的新功能時,需要深入考慮這一點。

基礎協議如何適應這些不同類別的系統,將對比特幣的費用市場以及不同類型系統的可行性(或缺乏可行性)的長期發展產生深遠的影響。

由於恆定系統對區塊空間的需求始終如一,因此其可擴展性的提升有一個硬性上限,而且如果同時運行太多恆定系統,這些動態因素很可能成爲持續且沉重的費用壓力的巨大驅動因素。

可變系統可能會在大規模上線或下線事件或系統運行中斷期間推動費用壓力,但除此之外,除非達到比恆定系統更深的飽和點,否則可能不會推動一致且可預測的費用壓力。如果接近理想的設計成爲可能,它們可能永遠不會達到真正的一致飽和點。

市場將最終做出決定,但市場應該是一個知情的市場。

來源:比特幣雜誌

文章《比特幣區塊空間:系統資源使用動態》首先出現在 Crypto Breaking News 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