鏈上籌碼結構可以作爲趨勢判斷上極其重要的參考依據。通過鏈上籌碼的移動形成的密集區來觀察誰在買(購買意願),誰在賣(賣出風險),以此來預判接下來行情可能會朝哪個方向運行的概率更大。一個通過長時間換手而形成的籌碼密集區往往就是下一個階段的“起跳板”。

籌碼結構越牢(有厚度),價格跨度越廣(有寬度),向上發展的概率就越大。“有厚度”就表示在這個區間購買意願強烈,可以承接住其他低成本區間的籌碼派發,且由於對未來的高預期,當價格波動時產生的賣出風險也會偏低。“有寬度”就表示籌碼分散度好,不會產生集中性拋壓。只要不是突發性黑天鵝事件,籌碼密集區會對價格形成“阻力和粘性”作用,即對價格敏感度不強,不容易被擊穿。 

縱觀本輪週期,令人印象深刻的“起跳板”有2個:

A、25,000-30,000美元區間;

B、41,000-44,000美元區間; 

A區間的形成從23年3月至23年10月,用了220天;

B區間的形成從23年12月至24年2月,用了67天。因此,我們可以看到一個有厚度的價格區間的形成,必然是以“月”爲單位,在此期間多空雙方需經歷激烈的交鋒,最後才能形成“底部”的共識。下圖是2023年10月15日的URPD數據。經過220天的換手,在25,000-30,000美元區間形成了467w枚BTC的堆積,佔當時 #BTC總流通的24%。

可以說,這是一個非常誇張的天量級數據,幾乎所有賣出風險都在此處得到了釋放,接下來的“起跳”便是爲水到渠成。

在2024年1月6日現貨ETF審批通過的前夕,BTC在經歷67天換手後在41,000-44,000美元處形成了200w枚BTC的堆積。其中有169w枚就是從A區間(即25,000-30,000區間)轉移而來。這是一個低價籌碼換高價籌碼的過程,讓交易ETF利好預期的短線籌碼提前下車。

同時,在A區間仍然留有298w枚堅定信念的籌碼。這也是爲什麼當時在ETF通過後,BTC從46,000回調到38,000,但卻未繼續跌回A區間的重要原因。能動的籌碼幾乎都在這2個區間,持有低區的籌碼的不想賣,高區的籌碼不捨割,自然就爲再次起跳創造了條件。而當前,鏈上籌碼結構正在悄悄的形成C區間!這是一個從6w-7w美元的大區間,其中又包括2個小區間,即60,000-64,000美元和66,000-70,000美元。爲了方便表述,我們暫稱爲C1和C2區間。

截止到6月15日,C1區間堆積了110w枚籌碼,C2區間堆積了189w枚籌碼。其中有103w枚從A區間轉移而來,有97w枚從B區間轉移而來。

從時間週期上看,這個過程經歷了104天(以“月”爲單位的條件已滿足)。如果您要問我接下來還要積累多久?我並不知道。但是根據前幾次的數據,理論上作爲“起跳板”應該不需要1w美元這麼寬的價格跨度(5000美元就夠了)。因此,C1和C2都有可能成爲未來形成共識的底部區間。如果是C1,那麼就要等C2的籌碼被逐步消化,慢慢轉移到C1後繼續形成更爲牢固的區間結構。亦或是在C1和C2的中間形成一個新的堆積區。當然僅此還不夠......

$BTC $ETH #美联储连续第七次维持基准利率不变 #子鏈協議幣有哪些
$ SCDO挖礦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