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塊鏈學習最大的問題是用詞太‘高端’,晦澀難懂不接地氣,沒有特別深厚的知識背景,很難了解一篇文章講的是什麼,也很難搞懂一個協議或者項目到底是想做什麼。

當然這或許也是有意爲之,別人看不懂的時候才更加容易進行忽悠/割韭菜---如果陰謀論推斷的話。😅😅😅

言歸正傳,自己最近學習了下區塊鏈共識層,數據可用性層,執行層,並儘可能的用通俗易懂,凡人能看懂的語言給總結一下

==========================

在區塊鏈中,共識層、數據可用性層和執行層是三個獨立但相互關聯的部分,每個部分負責不同的功能

1. 共識層(Consensus Layer)

共識層是區塊鏈網絡中所有節點達成一致意見的部分。它決定哪些交易被記錄到區塊鏈上,並且確保所有節點對這些記錄的看法一致。

通俗解釋:

  1. 想象一下,有一個大賬本,大家都在上面記錄交易。共識層就像是一羣裁判,他們需要一致同意哪些交易是有效的,然後把這些交易寫到賬本上。

  2. 如果有10個人,每個人都可以提議交易。共識層的任務就是選擇一個提議,並讓所有人都同意這個選擇。

    舉例:

    $BTC 使用的工作量證明(Proof of Work, PoW)就是一種共識機制。礦工們解決複雜的數學問題,誰先解決誰就能提議下一個區塊,其他礦工驗證這個區塊。如果大多數礦工同意,這個區塊就被添加到區塊鏈上


2. 數據可用性層(Data Availability Layer)

數據可用性層確保所有人都可以訪問並驗證區塊鏈上的數據。即使數據被壓縮或存儲在分佈式網絡中,也要確保數據在需要時可以被取用和驗證。

通俗解釋:

想象如果我們的大賬本很大,不可能每個人都存一份完整的。數據可用性層就像是一個圖書管理員,確保大家在需要時都能借到和查看賬本的任何一頁,並且確認賬本內容沒有被篡改。
比如Celestia $TIA 允許節點隨機檢查區塊中的一部分數據來驗證整個區塊的數據可用性,而不需要存儲整個區塊。這就像是隻看賬本中的幾頁,就能確信整個賬本是完整和有效的。

3. 執行層(Execution Layer)

執行層負責實際處理交易並更新區塊鏈的狀態。它運行智能合約、執行交易邏輯,並更新賬戶餘額和其他狀態數據。

通俗解釋:

繼續用大賬本的例子,執行層就像是會計師,負責具體計算每筆交易,並更新賬本上的數據,比如誰給誰轉了多少錢。

說了這麼多如果還感覺雲裏霧裏,直接用一個通俗的例子來解釋


假設我們有一個去中心化的淘寶:


共識層:決定哪些交易(比如買賣訂單)是有效的,並將這些交易打包成區塊。每個人都需要同意哪些訂單是真實的,才能記錄到區塊鏈上。

數據可用性層:確保所有交易數據(比如訂單的詳細信息)都可以被驗證和訪問,防止數據丟失或被篡改。

執行層:處理實際交易邏輯(比如買賣匹配、支付結算),並更新市場平臺上的狀態(比如庫存和餘額)。

通過這種模塊化的設計,將區塊鏈的不同功能獨立,使得每一層都可以獨立優化和擴展,從而提供更高的靈活性和可擴展性。

這樣我寫的夠明白通俗易懂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