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啥行情,花半個週末水完了這本書,裏面的觀點還比較有意思,但整體是本入門讀物。

另外一點就是作者在行文上繼承了老美作家普遍的特點,廢話多,羅裏吧嗦還缺乏條理。書的一半厚度都是靠着1.5倍行距撐起來的。所以也別怪我閱讀時開了2倍速。

實體書,28塊錢買的,勉強還值。看吧,有人想要的話,我發個抽獎送了。

以下是正文:

  1. 預防失敗的訣竅在於:做好財務規劃,讓自己不至於因爲一次糟糕的投資而全盤崩潰。生存至上的理念對於財富管理來說非常重要,比起巨大利潤,財富安全更重要。

  2. 世界上很多事都不值得冒險,無論潛在收益有多大。許多人的失敗,歸根結底是太過自負造成的,一定要懂得什麼時候應該停止冒險,並讓自己真正停下來。

  3. 巴菲特845億美元金融資產中有815億是65歲後獲得的,祕訣有二,一是年輕時打下的良好財富基礎,二是對複利投資的長期堅持。

  4. 要選擇合乎情理而非絕對理性的理財方式。比如,在你不確定的時候,請選那支能讓你晚上安然入睡的股票。

  5. 萬物皆有定價,只不過有些不會寫在標籤上。同樣,市場回報永遠不會是免費的,現在不是,將來也不會是,你要發現這筆費用是什麼,然後去支付它。

  6.  沒有人是瘋子。世界是多元的,不同成長經歷的人,對金錢有着完全不一樣的認知。大家都是基於自己的認知做判斷。理財就是這樣一種,非常個人化的行爲。

  7. 運氣和風險:事情都不是它看起來的那麼好或壞。世事無常,隨時可能行大運或倒大黴。那些特別成功的人,一定是幸運的人,我們無法評估運氣在他們的成功中到底佔了多大的比重,所以我們幾乎不可能去模仿別人的成功。所以我們要冷靜看待這個社會上所謂的成功者和失敗者,他們的差異很可能更多來源於原生家庭和運氣的差異。並且,我們不要過分關注某個個體的成功經歷,而是去更多地探索共性。

  8. 永不知足:當富人們犯傻。爲什麼很多已經足夠有錢的人不惜違法去獲得更多的錢然後被關大獄失去一切?即使有足夠多的前車之鑑,依然有前赴後繼的有錢人這麼做?因爲貪婪,因爲慾望是個無底洞。最難的理財技巧就是:知足。知足並不意味着太少(我們需要自己設置知足的那條線),並且有些東西,比如家人、自由、聲譽是無論有多高的收益,都不值得冒險的。

  9. 複利具有魔力。要耐心,要在正確的路上堅持足夠長的時間,就會有巨大的收穫。

  10. 變有錢vs保持富裕。這是兩件完全不同的事情。一次好的決斷可能會爲我們帶來一筆財富,但是想長久地保持富裕的狀態,需要持續長久的複利,需要建立自己平穩但固若金湯的資產狀態:不需要大的收益,只要投資不會因爲生活變故被迫中斷就好。

  11. 6長尾效應:想獲得財富,並不需要總是做對。很多時候,在“爆款”之前,都是無數次的失敗。

  12. 自由:控制自己的時間是金錢的最高回報。有錢就有底氣,可以避開很多噁心人噁心事。良好的生活方式,是無論多昂貴的物品都無法比擬的。

  13.  悖論之開豪車的人。我們買奢侈品是爲了獲得他人的高看一眼或敬佩喜愛,但是大家看到這些奢侈品的時候,都在腦補自己是擁有它的人該多好,根本沒人注意這些奢侈品的主人到底怎麼樣。

  14. 財富是看不見的東西。通過花錢買東西的方式來向別人展示你很有錢,是擁有更少錢的最快方法。別人買了包包背後還有10套房產,你買了包包只剩一屁股債,這能一樣嗎?

  15. 存錢。運氣不可琢磨,世界變幻莫測,但是存錢,是實實在在的,多存一塊,就多一塊。積蓄可以讓我們更多地掌控生活,從容地進行職業和生活方式的選擇與變換。

  16.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黑天鵝事件總是出現。

  17. 安全邊際,犯錯的餘地。錯誤是一定會出現的,提前準備好。

  18. 你會改變。人總是會變的,現在想要的未必10年後會想要。所以,給自己留點餘地,不要走極端。

  19.  沒有東西是免費的。理財也需要交費,不要認爲自己可以聰明到可以總是低點買進高點賣出。

  20. 找準你的遊戲。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目標,都有自己的角色,會做出不一樣的選擇,獲得不一樣的收穫。

  21. 悲觀的誘惑:樂觀總是聽起來很廉價,而悲觀,聽起來像真的想幫你。大家特別容易對經濟形勢感到悲觀,是因爲:首先錢這個事情影響到每一個人,一旦有壞事發生,所有人都會關注。其次,當壞事發生時,大家往往會直線思維設想結果,而忽略了市場的調節能力。最後,改進和提高總是循序漸進,很難注意到。而壞事是可能一夜發生的。

  22. 相信的錯覺。當你特別渴望一件事情,但又沒有明確的渠道的時候,你就會有奇怪的,毫無道理的執念。比如農村的偏方治癌症。世界很大很多元,每個人的認知是有限的,微不足道的。真實世界與個人認知之間的空白地帶,我們總是會靠象限、臆測填補。這也是一種虛幻的相信。

  23. 維持很高的儲蓄比例,保持耐心,對全球經濟保持樂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