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銀行業巨頭德意志銀行將區塊鏈技術視爲緩解利潤壓縮的一種手段。

一份新報告顯示,德意志銀行正在測試一個基於以太坊的平臺,但未透露其名稱。據該銀行稱,該平臺提供以代幣化基金爲中心的服務。

代幣化是創建基於區塊鏈的現實世界資產表示的過程。花旗集團估計,到 2030 年,代幣化市場規模可能達到 5 萬億美元,涵蓋債券、房地產和私募股權。

該銀行將利用該平臺提供記錄保存服務,幫助代幣化基金髮行人管理投資者信息。該平臺還具有互操作性,確保任何基金經理都可以使用它,無論底層區塊鏈是什麼。

該銀行亞太和中東證券服務主管兼全球銷售主管 Anand Rengarajan 表示,通過使用區塊鏈和基於智能合約的解決方案,這家德國銀行業巨頭可以降低成本、交易時間和總體風險。

阿南德表示:“這將幫助我們保持相關性,因爲隨着利潤率壓縮影響整個金融服務業,唯一的生存之道就是創新。”

利潤率壓縮是指由於成本增加、監管壓力和競爭加劇導致金融服務的利潤率下降。

目前,該項目仍處於概念驗證階段,但該銀行計劃在未來將其商業化。

阿南德補充道:“我們在未來兩到三年內進行的投資以及過去兩到三年內進行的投資應該會爲良好的商業未來鋪平道路。”

您可能還喜歡:德國國家銀行將在區塊鏈上對債券進行代幣化

該平臺是新加坡金融管理局 (MAS) 守護者項目的一部分。通過此次合作,政策制定者旨在探索固定收益、資產管理和外匯領域的代幣化用例。

德意志銀行於 5 月 14 日加入 Project Guardian,旨在測試資產代幣化應用在受監管市場中的可行性。

與新加坡金融管理局合作的其他主要公司包括摩根大通、星展集團、螞蟻國際、渣打銀行和普信集團。目標是在跨境外匯結算和債券交易等領域制定代幣化的行業標準。

儘管德意志銀行對區塊鏈持樂觀態度,但他們對加密貨幣的前景卻並非如此。該銀行最近的一份報告質疑了 Tether 的穩定性和償付能力,凸顯了人們對透明度和脫鉤事件風險的擔憂。

Tether 駁斥了這些說法,批評該報告缺乏清晰度和實質性證據。

閱讀更多:隨着區塊鏈的普及,銀行專業人士轉向加密貨幣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