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有特朗普賣 NFT ,後有卡戴珊家族大爹 Jenner 開啓 Pump . fun 銷售 Meme 幣……上一次各界名流爭相涌入加密行業的沸騰場面還是 2021 年到 2022 年的 NFT 熱潮;而現在,如同曾經的「萬物皆可 NFT 」一樣, Meme 幣熱潮有望接力 NFT ,成爲無數名流、名人、 KOL 、匿名團隊等開盤收割的新陣地。
共同點解析:Memecoin 與 NFT 是孿生兄弟?
在《 3 分鐘速覽 Meme 幣簡史:過去與未來》一文中,我們有提到,Meme 幣最早起源於比特幣之後的 POW 幣,誕生於 2013 年的 DOGE 一般被視爲「首個 Meme 幣」,甚至遠遠早於 NFT 的出現,因此,基於二者的相同之處,從時間上來說,Meme 幣是「哥哥」,而 NFT 是「弟弟」。細分下來,二者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面存在共同點:
起點類似:從社區中來,到社區中去
提到 Meme 幣和 NFT 之間的首要共同點,社區屬性無疑是排在第一位的。
無論是 D OG E 、 SHIB 這樣的老牌 Meme 幣,還是 PEPE 、 WIF 這樣的後起之秀,亦或者 Cryptopunks 、 BAYC 這樣的 NFT OG 項目,以及 Pudgy Penguin 、 Azuki 、 Weirdo Ghost Gang 這些在 IP 運營領域不斷探索的 NFT 頭部項目,一個強大且團結的社區在一個項目的起點以及後續發展過程中都是必不可少的。
這也是很多 NFT 玩家開始玩 Meme 幣之後能夠快速融入進入的原因之一,因爲一個好的項目,無論是社區氛圍,還是文化審美,相對來說都是比較一致的,臭味相投也好,志趣相惜也罷,總歸是能玩到一起才能組成一個社區。
符號類似:從動物園到名人明星
Meme 幣和 NFT 的符號也是二者的一大共同點,無論是狗、貓、老鼠、猴子、青蛙、熊貓、企鵝等動物園符號,還是諸如特朗普、 Kanye West 、 Coinbase CEO Brian Amstrong 、 Steve Aoki 、 Snoop Dogg 等一衆名人,都是 Meme 幣和 NFT 項目的常用形象和視覺符號,尤其是特朗普與 Pepe 形象相結合的 Meme 內容,還曾經被用作其競選素材。
也難怪之前有消息稱,拜登競選團隊擬聘請 meme 經理,試圖以此爭取年輕選民支持,畢竟, Meme 就是能夠引發共鳴的「文化公約數」,而 Meme 幣和 NFT 都可以作爲 Meme 的載體。
特朗普& Pepe Meme 內容
門檻類似:Meme 和「小圖片」
在進入門檻方面, Meme 幣和 NFT 也存在一定的相似之處,例如,
1)二者的理解成本相對較低,一個是 Meme 相關的代幣,一個則是「小圖片」;
2)二者的購買門檻相對較低,一個是單價小數點後好幾個 0 的代幣,一個則是有着只付 gas 、可以 free mint 的非同質化代幣;
3)二者的售賣操作相對簡單,一個是直接通過 DEX 進行鏈上交易或交易所賣出,一個則是通過不同的 NFT 市場進行掛單交易。
當然,二者的進入門檻難度較低都只是相對 DeFi 、 GameFi 、 SocialFi 等其他加密貨幣領域而言,畢竟一個錢包可能就擋住了無數 Web2 人羣,只能對加密貨幣行業的「空投」望洋興嘆。
差異點拆分:Memecoin 比 NFT 更讓人上頭?
相較於共同點, Meme 幣和 NFT 二者的差異點更值得多說幾句。對於很多人來說,之所以在 NFT 領域越玩虧得越多,在玩 Meme 幣之後這個現象也沒有太大改觀,就是因爲對二者之間的差異點產生清晰認知,很容易掉入更爲兇險的「 PVP 陷阱」,進而一虧再虧,只能無奈離場。具體來說, Meme 幣和 NFT 之間的差異點包括:
流動性差異
業內有句話說得好,「不談流動性,只談地板價 / 單價的項目,都是耍流氓」。誠哉斯言,加密貨幣就是一個由無數流動性支撐起來才邏輯成立的行業,所以,只看 Meme 幣單枚代幣價格或者 NFT 的地板價,很難在風詭雲譎的市場上找到優質投資標的。
而且,相比較於 NFT 項目業內約定俗成的 5 K 或 10 K 的數量限制, Meme 幣項目的總量則動輒幾十億枚乃至幾百億、幾千億枚,結合行業現在的主力人羣仍然是代幣類玩家,以及相對 NFT 市場買賣操作更爲簡便的 DEX ,二者的流動性差異巨大,主要體現在:
1)初始流動性。一般而言, NFT 的初始流動性遠小於 Meme 幣,有的 NFT 項目,幾十個 ETH 就能將地板價擡起來,而 Meme 幣的初始流動性要求更高;
2)流動性速率。一般而言, Meme 幣的流動性速率要遠遠大於 NFT ,如果成爲短時間內的焦點,流動性、市值都能夠快速增長, NFT 則受限於 NFT 交易市場的功能操作,很難實現這種價格飛速上漲的效果;
3)流動性斷崖。一般而言, Meme 幣的流動性斷崖更爲陡峭,極限情況下,砸盤人數和代幣砸盤量能夠在短短的幾分鐘甚至幾十秒內極速減少,比 NFT 的「買盤消失術」更爲恐怖。
所以說, NFT 玩家轉戰 Meme 幣領域,首先要注意的就是提高對項目流動性的優先級重視。
消息面差異
Meme 幣和 NFT 項目對於消息面的反應也有着很大的不同,而這些不同主要是由於二者之間的介質( Token VS NFT )不同所導致的。
對於 NFT 項目而言,利好消息往往分爲幾種,如:
1)項目創始團隊爲業內知名團隊;
2)項目獲得鉅額資本投資;
3)項目在 Web2 領域引發巨大轟動或眼球效應等等。
而在這些信息的背後,隱藏着的則是 NFT 玩家對於「接盤者」的期待,也就是說, NFT 玩家只有看到實力更爲強大的玩家進場,並且能夠接盤,纔會選擇 FOMO ,以圖將「小圖片」賣給「價值投資者」,所以,很多 NFT 項目哪怕轉向發幣,沒有強力資本介入,也很難阻擋地板價下降的頹勢。
而 Meme 幣則完全不同,對於社區屬性和 Meme 屬性更強的 Meme 幣項目來說,很多時候資本或者機構的進入,反而會使得持有者爭相拋售,或許是因爲 Meme 幣寄託了更多人對去中心化主義精神的期待,也或許是很多人會覺得機構入場反而是價格頂點。
除此以外,區別於 N FT 項目的「看喜不看憂」,很多時候,通俗意義上的「壞消息」,對於一個 Meme 幣項目來說反而是好消息——例如 Solana 生態 Meme 幣項目 SLERF ,在創始人因操作失誤將流動性池子銷燬之後,反而引發了加密社區的巨大關注,並由此使得「 Oh , Fuck 」成爲一段時間內的著名 Meme ,帶領幣價一路突破 1 美元,並快速登錄 N 家主流交易所。
換句話說, Meme 幣項目更在乎「有沒有更多人關注」,而不是「這件事情是好是壞」。
傳播度差異
基於以上的差異,以及 Meme 幣相比 NFT 更具病毒性的文化載體,二者在傳播度的差異也尤爲巨大。
一個好的 Meme 幣能夠在短短的幾天甚至幾個小時實現數十萬乃至數百萬量級的人羣傳播,而一個 NFT 項目再怎麼努力,圈定的受衆人羣也只能侷限在相對有限的小圈子,數千人甚至數萬人已經是頭部項目才能夠達到的影響量級。
畢竟, NFT 的圖片是有限的,而 Meme 的傳播卻是無限的。
黑箱性差異
除此以外,由於人羣範圍以及分發形式的區別, Meme 幣的黑箱屬性要比 NFT 更強,畢竟, NFT 的老鼠倉往往只能通過白名單分發,而且地址數量相對較少,而 Meme 幣的參與地址數量更多,因而老鼠倉地址更爲隱蔽,出貨方式也更爲多樣。
Token 的靈活性要遠遠大於 NFT ,這也是顯而易見的。
投資策略選擇
因此,基於以上差異, Meme 幣玩家的遊戲難度其實是要高於 NFT 玩家的,所以,投資策略主要就成了 3 種:
第一種,是運氣型,純看運氣,買中金狗並且還能僥倖不賣飛,那活該你賺錢;
第二種,是撒網型,廣撒網,看耐心,尤其是在 Meme 幣熱潮中,單個項目投入少量資金,最終實現賽馬機制的勝利,也就是一個或幾個跑出來的項目覆蓋所有成本還有得賺,也是一條不錯的出路;
第三種,是追蹤型,適合「住在鏈上」+「消息面靈敏」的 Alpha 玩家,能夠在 Meme 幣上線早期(一般爲 1-3 小時內)完成狙擊,隨後結合項目發展以及消息面情況,分批賣出,也就是早期獲得較多籌碼,然後分批止盈,笑到最後,難度最高,收益最大,當然,風險也最大。
Darkfarms 1 賬號主頁背景圖
主體角色分析:時代變了,人還是這些人
聊完發生改變的,接下來說說沒有改變的,也就是目前場上的主要玩家,我們可以將其分爲 3 類,時代變了,但是人還是這些角色:
項目方
以往的 NFT 項目方主要有 2 種人羣:一種是來自 Crypto Native 團隊,無論是 DeFi 團隊,還是行業人士,相對來說加密貨幣行業從業經驗更加豐富,項目成功率也較高;另外一種,則是在財富效應的影響下,從傳統行業進入 Web3 領域,實現「 Web2 升級」的團隊,包括明星項目、傳統公司項目、 IP 項目等等。
相比較而言,現在的 Meme 幣項目方也包括以上 2 類人,但前者的比率要略高一些,原因無它,只是因爲 Crypto Native 的人羣的生存能力更強,能夠穿越熊市,堅持到牛市,並且活躍在如今的「猴市」;而傳統團隊要麼已經被淘汰離場,要麼已經快速融入,逐漸摸清行業規律和熟知行業潛規則,開啓了自己的「開盤收割之路」。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的 Meme 幣熱潮項目方一大主力人羣是曾經的加密藝術家, BOME 在 Darkfarms1 的努力下才成爲引領 Meme 幣熱潮、實現「 3 天上幣安」成就的一大熱門項目,而他本人則是 Pepe Meme 的忠實愛好者和創作者,同樣也是 NFT 藝術家。
參與者
和以往 NFT 賽道相對成分比較單一,或者說,可能是「爲了藝術」、「爲了審美」、「爲了收藏品」等等目的而進入 NFT 的參與者們不一樣的是,目前 Meme 幣行業的參與者們的成分更爲複雜,既有腰纏萬貫的巨鯨、鉅富、野莊,也有入圈追夢的小散,更有「爲了改善生活」的有志青年,倒是大家的目的出奇的一致且純粹:就是爲了賺錢。
不管是場內零和博弈,還是場外資金流入,讓我賺錢的 Meme 幣項目就是好項目。
不同類型的平臺
區別於以往 NFT 交易市場的一超多強,以及「 Blur 一出, NFT 全滅」的局面,目前 Meme 幣的出現反而有助於不同類型的平臺不斷髮展完善,既有 DEX SCREENER 、 DEX TOOLS 、 BirdEye 這些聚合型平臺,也有 BananaGun 、 PepeBoost 、 Gmgn . ai 、 NFT Sniper 等機器人工具,靠着廣告、訂閱或者手續費,在 Meme 幣熱潮中吸金無數。
只能說,機會是留給有準備的人的,金錢也是。
Dex Screener 賬號主頁背景圖
萬變不離其宗的主題:資產發行與財富博弈
時光芿苒,牛熊繼續,改變的事情有很多,不變的卻只有 2 件事情:
資產發行:從 NFT 組件平臺到「一鍵發幣」
以往 NFT 作爲資產發行的一大途徑,存在諸多問題,如美術準備、合約部署( ERC 721、 ERC 1155 等不同標準)、項目運營準備、定價策略、 KOL 營銷、白名單機制、 Mint 期間 gas 費用等等,也催生了如 NFT 組件平臺、 NFT Mint 平臺(如 mint . fun 、 Zora 、 Manifold 等)以及掃地板平臺( 如 genie )等不同類型的平臺,也無怪乎彼時有人開玩笑說,「很多 NFT 項目方明明能夠直接搶錢,還送我一張小圖片」。
而現在, Meme 幣成爲了時下最熱門的賽道,無論是名人、藝術家、明星還是 L2 網絡、熱門生態,都能夠通過 Meme 幣實現資產發行以及市場注意力吸引,而 Pump . fun 等「一鍵發幣」平臺更是將 Meme 幣熱潮推向了極致, Solana 生態 Meme 幣的數量極速增加也得益於此。
這也反應出加密貨幣行業的一大長期趨勢:凡是能夠完成資產快速發行的模式,都會成爲行業的一部分。
從過往的 DeFi Summer ,到 GameFi 狂潮,再到 NFT Summer ,無不如此。
財富博弈:從信奉資本到互不接盤
相較以往,財富博弈的局面也發生了巨大變化,以往加密貨幣行業的發展往往離不開風險投資機構和加密貨幣基金等資本的助推,一方面,是出於資金支持的需要,資本的進入能夠帶來更爲穩定的現金流支持;另外一方面,則在於資本帶來的除資金以外的影響,如市場營銷、法律合規、背書站臺等等。
而在今年年初比特幣現貨 ETF 在美國通過之後,情況發生了變化。
以往散戶爲機構接盤的情況受到了市場的排斥,無論是 L1 公鏈,還是基礎設施建設,亦或者 L2 網絡,或者 AI 、 DePIN 、 RWA 賽道,相比較於「至少明面上看起來更加」去中心化的 Meme 幣賽道,吸引力都大不如前。
一方面,如果是出於投資倉位分配的考慮,散戶可以通過美股進入加密貨幣市場,購買比特幣現貨;另外一方面,如果是出於高倍數、高風險博弈的賺取財富的考慮,散戶則更傾向於投資購買門檻更低、更容易理解、沒有所謂的「價值賦能和路線圖畫餅」的 Meme 幣。
不得不說,這屆散戶好像不如以前那麼好忽悠了。
也或者,市場環境確實發生了變化。
結論:Memecoin 或將成爲後續的「加密新人第一課」
很多人都是通過場外人羣的 FOMO 程度來判斷市場情緒到達了哪個階段,有些人以圈外人(尤其是菜市場大爺大媽)是否詢問比特幣購買時機作爲標準,有些人則以圈外人是否購買 Meme 幣作爲逃頂指標,關鍵有時確實很準。
但換個角度想,一個資產有限的普通人第一次進入加密貨幣市場,看着交易所或者 DEX 上琳琅滿目的代幣、花花綠綠的 K 線圖、買入賣出的不同操作鍵,拿着手裏幾百美元、幾千美元的資金,他是會選擇「穩紮穩打,投資比特幣、以太坊」,還是會選擇「傳染力強、情緒共鳴強、代幣單枚價格低到可以忽略不計而且可能擁有 10 倍、 100 倍甚至 1000 倍高收益的 Meme 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