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流通量、高FDV”項目正在傷害散戶投資者,從長遠來看正在摧毀市場。

散戶投資者最關心的是“投資項目時可以相信誰?”最初是“相信Vitalik(或其他項目創始人)”,然後是“相信大型CEX”,再到“相信大型VC/KOL”,因爲他們已經進行了徹底的盡職調查,對行業有深刻的理解。雖然這是事實,但選擇信任這些機構,散戶投資者實際上將錢包交給了他們,而這些機構可能會出乎意料地損害投資者的利益。

短期內,爲了解決這個問題,我們需要更中立、更可信的研究機構。但從長遠來看,這些機構最終可能會演變成另一種形式的VC或KOL,並加入準信託壟斷遊戲。

最終的解決方案是“信任指標”。這些指標必須來自鏈上數據,應該對公衆公平且易於理解,類似於股票市場的每股收益(EPS),但不依賴於外部審計師。 TVL 是一個很好的早期指標,但隨着許多項目利用該系統,其可信度開始下降。有了像 EPT(每代幣收益)這樣的主觀指標,項目的估值可以簡單地計算爲 EPS ×(合理的)PE 比率,而不是代幣價格 * 代幣數量。

當我們足夠關注“收益”時,我們自然會更多地考慮“打造對人們有用、讓世界變得更美好的創新”,而不是參與資本遊戲。在我看來,這種方法讓我們回到了去中心化的最初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