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b3是如何變成現在這樣低流通高FDV的市場格局的❓丨本文素材與部分數據源於#BinanceResearch 的研報

本文是基於當前的現象附上了一部分數據做觀點延伸,不是對版翻譯,更多的是基於該篇研報的觀點延伸~

首先,上線將流通控制在10%左右,FDV動輒幾十億,這是近段熱議的所謂“VC項目”的顯著特點

在這一基礎上,引發了行業對目前市場存量流動性是否可以承接住這麼高市值的討論

更長遠看,也是對未來代幣釋放到市場中價值析出的恐懼:我目前買入,未來解鎖是不是會大概率衝擊幣價?

目前的數據表明(圖1),初始的流通市值佔比平均在12.3%左右,這是在過去3年時間裏最低的水平,而FDV卻與去年全年已經近乎持平

援引原報告觀點:“爲了讓這些代幣在未來幾年內維持當前市場價格,大約需要800億的增量資金流入這些代幣才能夠匹配待釋放的份額。儘管市場週期一直在發生變化,但這可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同時,報告中還特別列出了15個頗具代表性的項目(圖2),它們大多都在一線交易所中完成了上市

這項數據是否具有決定性意義?我認爲是沒有的,但這項數據的確反映了目前投資機構與項目團隊之間在此前項目的發展階段中達成的一種羣體性共識

甚至於一些項目的背後有同一個機構,它們在過去2-3年裏的風險偏好趨同,以致於這種初期少額流通的共識在一級市場廣泛傳播

再加上交易所方面可能對項目及機構的要求,我印象當中 #Binance 曾表示會要求LaunchPool項目背後的投資機構至少鎖倉一年以此來保護投資者早期的利益

事實也證明,在過去每一期的Launchpool項目當中,凡是有機構參與其中的,基本都會有針對機構的一年死期代幣鎖定機制

這個動機是否是傾向好的,我認爲是偏樂觀的,客觀來說如果在上線階段機構就參與了市場流通,那麼機構的批量退出可能會造成比目前還要誇張的市場效應

因此低流通高FDV的格局下,也進一步引發了市場對 #MEME 代幣的關注,從BASE到Solana再到TON,可以說都是流動性與Meme之間的注意力遷移

大多數 meme 幣的所有代幣都在 TGE 階段100流通,這消除了未來稀釋帶來的拋售壓力。這表明持有者不會因代幣釋放而遭受持有價值的進一步稀釋

這種結構被初步歸因爲本輪市場對Meme的吸引力主要根源之一,特別是隨着市場對"VC代幣"解鎖事件影響的認識不斷增強(但其實解鎖並不完全等於市場價格一定遭受影響,甚至也不等於解鎖就賣出)

一個有趣的數據(圖3),在上方圖表中的末端顯示L1在今年的表現並沒有多麼出彩,但是在過去幾輪的牛市背景下,新興L1的崛起都是市場的主旋律之一,因此目前基於這個結果有兩個推斷:

(1)市場的流動性被過度稀釋,牛市預期提前被各種“僞”應用敘事透支

(2)真正的牛市行情遠未到來,當前也許牛市行至過半,但真正的高潮還需要一些條件

這又回到了本篇的主要議題:高FDV。這種高FDV的現象,是在一級市場就固定好了的

一方面是VC逐漸的佔據了上游市場的主導地位,儘管資本淨流入加密領域的規模一直在穩步上升。自 2017 年以來,加密項目的風投資金總額已超過910億 美元

尤其是在上一輪週期當中,二級市場的過於樂觀的積極情緒,以致於在那段期間裏面不光催生了許多的投資機構,還給一級市場帶去了更積極的融資環境

我們可以注意到下圖(圖4)中21年1季度-22年3季度期間,積累了幾乎整個加密行業發展階段的一級資金涌入的大頭

同時可能也是這種積極的融資環境,讓該時期項目的融資階段估值水平處於較高的水平線當中,以致於上一輪被融資的項目,這一輪登錄二級市場出現了比較巨量的FDV

這還是在多數項目沒有長期盈利模型,僅僅只是一些對“敘事正確”切入的背景下完成的

以致於一級的估值都是基於一些對盈利業務沒有幫助的數據環境下達成了

因此此前中文市場有KOL曾指出當前的所謂“價值幣”實際上和Meme市場的零和博弈沒什麼區別,因爲它們二者基本都是沒有協議的盈利業務的

在本文最後,我還想補充一些有關FDV的觀點:誠然FDV提供了一般意義上的規模統計,但我認爲其本身的意義並不大

在市場新幣上線的早期階段,爲什麼我時常會將代幣的釋放曲線作爲一個重要的參考因素,其核心原因就是在於加密市場的週期性存在着一個普遍規律:4年一牛熊

基於這項原則,目前我們可以肯定的是早在去年底就已經進入了新的市場週期,那接下來兩年內要走完的牛週期基本是歷史規律下必然的軌跡,那麼在本輪週期中去過度焦慮實際至少要3年以上纔會全流通FDV是否有益於我們的投資回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