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幣標準至關重要,因爲它們指導開發人員在特定的區塊鏈協議中創建和使用代幣,確保使用相同標準開發的產品之間的兼容性和互操作性。

代幣標準

代幣標準本質上是一套商定的規則,概述了特定區塊鏈協議上加密貨幣代幣的設計、開發、行爲和操作。爲了使這些標準有效,它們必須得到廣泛採用。如果沒有得到廣泛接受,這些規則就不能被視爲“標準”,因爲標準是大型社區普遍遵循的規則。

爲什麼需要代幣標準?

  1. 兼容性:Token 標準確保所有使用該標準構建的產品能夠無縫協作。

  2. 可組合性:在編程中,可組合系統允許開發人員重用現有組件來創建新產品,這也適用於代幣創建。

  3. 效率:代幣標準增強了智能合約之間的互操作性。當智能合約遵循代幣標準時,它們可以有效地管理網絡上的所有代幣。

通用代幣標準

  1. ERC-20:以太坊上最受歡迎的代幣標準,允許創建可替代代幣。例如 Shiba Inu、Tether、Uniswap 和 ApeCoin。

  2. BEP-20:幣安智能鏈(BSC)上的代幣標準,由於架構相似,與 ERC-20 具有相似的屬性。

  3. ERC-721:該標準允許在以太坊上創建非同質化代幣(NFT),許多流行的 NFT 都使用它。

  4. ERC-777:一種比 ERC-20 改進的可替代代幣標準,可增強隱私性並解決 ERC-20 代幣的某些問題。

  5. ERC-1155:該標準通過允許對交易進行分組來幫助降低成本,並且可以用於基本注意力代幣(如基本注意力代幣)等可替代代幣和 CryptoPunks 等不可替代代幣。

包裝的代幣

不同區塊鏈上的代幣通常無法相互交互。包裝代幣通過以可在另一個區塊鏈上使用的形式表示一個區塊鏈上的資產來解決此問題。例如,以太坊區塊鏈上的包裝比特幣 (WBTC) 是一種由真實比特幣 1:1 支持的 ERC-20 代幣。這允許 WBTC 持有者在以太坊網絡內使用比特幣進行交易、耕種、質押和與其他 ERC-20 代幣交互。

Token標準使得在同一個區塊鏈中使用多種資產成爲可能,解決了資產不兼容的問題,爲網絡提供了靈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