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第一批廣播和電視廣播開始進入世界各地的家庭時,宗教節目是這兩種新媒體的早期支柱之一。現在,隨着世界逐漸擺脫平面、2D 屏幕和頻率受限的音頻廣播,來自世界各地的宗教信徒已經開始採用元宇宙、Web3、空間計算和人工智能技術作爲信仰的渠道。

然而,仍然有反對者相信這些技術存在危險,宗教領袖懷疑現代技術是否必要,數十億傳統宗教信徒仍在等待指導。

在支持者方面,格拉斯哥大學教授 Sreevas Sahasranamam 最近在《Swarajya》雜誌上闡述了元宇宙對於印度教信徒的積極潛力:

“想象一下直接從克里希納神那裏得到 Geetopadesha。不,我說的不是乘坐科幻時光機回到庫魯克謝特拉戰爭時期。相反,我說的是在我的客廳裏,扮演阿周那的角色,通過雷朋 Meta 眼鏡上克里希納神化身的 Geetopadesha 尋找我內心鬥爭的答案。”

許多人認爲,元宇宙的沉浸式特質,尤其是通過虛擬現實體驗時,可以讓他們更接近宗教經文和故事。

Sahasranamam 還寫了關於使用元宇宙作爲冥想輔助的文章,稱它提供的沉浸感可以帶來更深刻、更有意義的體驗。

並非所有人都對虛擬世界作爲宗教工具的潛力充滿期待。美國神學家兼基督教牧師 Gavin Ortlund 和 Jay Kim 認爲虛擬世界可以爲當前的團契模式增添新意,但他們似乎都認爲虛擬世界無法取代實體教堂。

兩人在最近的一段視頻中討論了這個問題。在談話中,金大聲質疑“元宇宙中的教堂”這一概念是否自相矛盾。

兩人的主要反對意見似乎是元宇宙的數字/虛擬性質。Ortlund 表示:

“所以,洗禮和聖餐都是身體行爲,教堂不可避免地是身體行爲,你知道,教堂需要身體,因爲你必須讓人們進入水中或吃麪包和葡萄酒。所以這只是一個例子,如果你遠離面對面的身體接觸,就會失去一些東西。”

在羅馬,天主教會則持完全不同的觀點。它擁抱了一些元宇宙技術,過去幾年曾涉足 Web3、非同質化代幣 (NFT) 和元宇宙,但其現任領導人教皇方濟各並不是所有面向未來的技術的粉絲。

正如 Cointelegraph 最近報道的那樣,教皇對人工智能時代的到來發表了一些言論:

“少數人獲得不成比例的利益,而多數人卻陷入貧困,這種風險十分巨大。”

他的最終建議是倡導建立強大的道德和立法堡壘,以抵禦人工智能帶來的生存和有害危害,儘管他確實認識到負責任地使用技術可以帶來好處。

相關:伊斯蘭教和加密貨幣:數字資產如何遵守伊斯蘭金融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