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現金一千萬可以躺平了嗎?

一、躺平可以,首先要繞開中產返貧的五大快車道:

第一名: 抹不開面子,借錢給不靠譜的親戚朋友。 返貧時間: 立馬返貧

第二名: 中產創業,即不能喫無產ii的苦,又沒有資產j的背景,還不熟悉所在的行業,最後只能潦草收場。返盤時間: 半年至一年

第三名: 跨行業投資,包括股票。不是太點背的話,至少能剩點渣,不至於血本無歸。返貧時間: 快則1年,慢則3年。

第四名:孩子教育及留學,孩子是不是那塊料大部分人心理清楚只是不願承認,於是燒錢,並以"開拓視野”聊以自慰。返臺時間:大於四年

第五名: 大病返貧,包括花費的治療費以及後續持續不斷的療養費。有商業保險的還好,能夠覆蓋一部分醫療費,沒有保險的,只能半輩子的積蓄砸下去。返盤時間:1-5年

結論:不年輕了,安撫那顆不羈的心,保重好身體,捂住錢袋子。越對抗通脹,返的越快。

二、其次,大部分的中產都沒活明白。他沒有明白這個世界的運行規則到底是什麼樣的。他們大部分的收入,大部分的成就都是因爲時代的紅利,但他們卻誤以爲這些都是他們憑自己的實力得到的。

在一個社會裏,只要你不掌握生產資源,只要你是靠出賣智力體力來生存的。不管你處於什麼階級,你都只是可以隨時被收割的對象。

只需要你有一個錯誤的判斷,錯誤的投資,以及找到了錯誤的伴侶,他們就會給你帶來無數的問題,最終將你所有時代紅利累積的東西消耗殆盡,所以很多中產爲什麼會返?因爲他們根本就認不清自己的定位到底是什麼,其實你可以觀察日本,日本雖然很僵化,但他有一個羣體很守固。小村鎮的人,他們大多都有自己的店,或者自己的田,日本和我們這裏不同,這些人掌握的是屬於小型生產資源。

有很多在東京混不下去的年輕人,都是回家繼承祖業,這些祖業其實就是穩定社會地位的基礎,只要他們有這些祖業在,它就可以源源不斷的產生現金流。

看懂了嗎?

最重要的就是源源不絕產生現金流的能力,並且產生的現金流要大於你每個月的投入,最後就形成了可以世代相傳的祖業。

你再去看美國那些大家族,最開始的那一船人,他們其實能存在到現在靠的就是最開始的祖業。你可以去全國各地看一看,但凡有“祖業”的,不論怎樣他也垮不了那裏去。你可以去城市的大街小巷,有些時候你會看到一些開了很久很久的小店。

這種小店的特點是,商鋪是他們自己的,生意是他們自己的,世道怎麼變,他們總有現金流,因爲他們等得起。

世道繁華的時候,他們的生意就會相對較好,賺錢的資金可以供給家人過上更好的生活,世道艱難的時候,他們的生意肯定會下降,但賺取的資金依然可以維持一家人的生活。祖業的存在,維持的是下限。

如果你的下限就能達到中產的級別,那麼你就屬於很難被收割的對象。大部分被收割的都是靠勞力、智力的中產,一切無法遺傳的祖業,都是無法維持家族階級的。

如果你活得夠長,就會發現沒有什麼東西是真正安全的,你所謂擁有的一切,都可能會因爲某些不可測的隨機原因煙消雲散。

錢只不過是一個符號,當有暴力背書的時候纔有效,這個暴力背書在保護你的時候纔是你的。當這個暴力背書去保護別人了,你的也就不是你的了。

甚至還有極端情況,就是當暴力背書自己完蛋的時候,這個符號也就消失了。

不動產也是一樣,雖然好像讓你住在裏面就擁有支配權,但你自己有能力守住它們嗎?更別說守住它們的價值了。一有風吹草動,帶不走的不動產是最沒價值的。

黃金珠寶古玩一類的東西,其實沒有什麼實用價值,關鍵時刻還不如一個窩頭。所謂的高價值也只是在被承認的體系下,而且這些東西還特別招災惹禍,沒有武力保護越多越危險。

至於編制經常被當成長期飯票9,有這個身份就能永遠享受相應的待遇。但付出的代價是失去了進行生產的能力,回到正常狀態下就無法生存。一旦遇到曾經多次出現的那些事兒,就會瞬間陷於天塌地陷的被動。

至於個人能力保值的說法更是雞湯,沒有相應配套保證,什麼能力都是屠龍之術9。“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不行就不行行也不行”,這可不是瞎編的。

其實最寶貴的是真正屬於自己的組織,所以各位導師纔不約而同的始終在強調,要勞動者組織起來。只有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組織,才能抵抗風險擁有自主的安全。有了安全自己的那些罈罈罐罐才能抵抗外部動盪,始終保持自己的價值。

四、遠離消費主義只陷阱,有一種消費主義陷阱,非常難以察覺,因爲它的誘餌不是別的,而是“用消費代替你本該付出的”,然後,你就輕輕鬆地成功了。

資本家用消費營造了許多美好的假象,讓人覺得“只要我買了xxx,我就能xxx”。然而--如果你想擁有一個好皮膚,你需要的不是一桌輕奢貴婦化妝品,而是良好的作息、健康的飲食、規律的運動。(以及最重要的基因遺傳)

如果你想擁有一手好字,你需要的不是iPad、Pencil、類紙膜筆尖套,而是日復一日的臨帖、書寫

如果你想要擁有過硬的專業技能,你需要的不是盲目報班和付費資料,而是刻苦的學習、積累、總結和反思。

如果你想要優異的考試成績,你需要的不是“考研要不要買平板電腦”,而是專注的聽課、海量的刷題。

消費不能讓人變得更好,只有你自己的付出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