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網路能夠以您想要的格式準確地召喚出您需要的資訊——在您知道足夠多的資訊之前,該怎麼辦?
這肯定會是一種非常不同的、甚至可能是令人嚮往的——儘管有點令人毛骨悚然的——互聯網體驗。然而,有一天它可能會成為 Web 3.0(網路的下一個版本)的現實。
由於 Web 3.0 支持者聲稱它將帶來的變化,互聯網將變得更加智能,因為人工智慧將無處不在。世界上所有的數據都將統一在所謂的語意網路中。對於如何使用他們的個人資訊,普通用戶將比富裕的公司擁有更多的發言權。當人們在沒有中介的情況下交換數位貨幣和記錄時,銀行將變得無關緊要。
Web 3.0 是否會成為現實,尤其是以當前設想的形式,仍然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顯而易見的是,人們對 Web 3.0 的興趣從未如此高漲。企業已準備好充分了解 Web 3.0,以決定採取哪些行動(如果有)。
本指南提供了常見問題的答案,並包含深入探討商機和風險的文章的超連結。它還詳細解釋了關鍵的 Web 3.0 概念,例如去中心化對 Web 治理和資料管理的影響,以及企業現在可以做些什麼來測試 Web 3.0 水域。
什麼是 Web 3.0(Web3)?
Web 3.0 描述了萬維網的下一代發展,即提供對互聯網上的文件、應用程式和多媒體的存取的使用者介面。
Web 3.0 仍在開發中,因此還沒有一個普遍接受的定義。就連正確的拼字也沒有確定下來,Forrester、Gartner 和 IDC 等分析公司在「Web3」和「Web 3.0」之間切換。
但顯而易見的是,Web 3.0 將重點放在去中心化應用程序,並可能廣泛使用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它還將使用機器學習和人工智慧來打造更智慧和更具適應性的網路。
網路的演變
如果它成為現實,Web 3.0 將成為前兩代 Web 的繼承者。
第一代被稱為Web 1.0,由英國電腦科學家蒂姆·伯納斯·李於1989年發明,他應用了美國資訊科技先驅特德·尼爾森於1963年提出的連結數位文本的超文本概念。除了對第一個瀏覽器進行程式設計之外,伯納斯李還編寫了超文本標記語言(HTML),它告訴瀏覽器如何顯示內容,以及超文本傳輸協定(HTTP),指定網頁伺服器如何將文件傳輸到瀏覽器。他也開始為「語義網」設計軟體,該軟體可以跨網頁連結數據,但硬體限制阻止了其實現。
直到 1993 年第一個流行的瀏覽器 Mosaic(後來更名為 Netscape Navigator)發布後,大眾才對網路有了太多的了解。隨後出現了類似的使用者友善圖形瀏覽器,包括 Microsoft Internet Explorer 以及後來的 Apple Safari。第一個受歡迎的搜尋引擎-熟悉的名字,如雅虎! Search、Lycos 和 AltaVista 相繼出現,但到 2004 年,Google 已經讓其中許多公司破產。
在世紀之交,專家開始推廣更具互動性的升級版網路的想法,並將其稱為 Web 2.0。他們開始將現有的大多數靜態網站的基本連接網路稱為 Web 1.0。伯納斯李在《科學美國人》上共同撰寫了一篇文章,充實了他的語意網概念。出版商 Tim O'Reilly 透過舉辦專門討論 Web 2.0 的會議來幫助推廣 Web 2.0。
幾年後,隨著 Facebook 等社群網路的快速普及,互動式網路的夢想終於實現。萬維網聯盟(萬維網聯盟)是網路標準機構,發布了語意網標準。大約在同一時間,兩項重要的 Web 3.0 技術誕生了:加密貨幣和區塊鏈。著名的記者和技術專家,包括著名區塊鏈平台以太坊的共同創辦人 Gavin Wood,開始普及「Web 3.0」和「Web 3」這兩個術語,以表示網路的去中心化、語義感知版本。

為什麼 Web 3.0 很重要?
如果去中心化的網路架構能夠帶來 Web 3.0 支持者所承諾的哪怕只是一部分好處,那麼它就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在網路上互動的方式以及公司從商品和服務中賺錢的方式。
亞馬遜、谷歌和 Facebook 母公司 Meta 等 Web 2.0 巨頭透過收集和集中 PB 級的客戶資料並以多種方式將其貨幣化,實現了快速發展。 Web 3.0 的全球點對點網路可能會成為一個巨大的均衡器,使這些公司很難透過囤積資料來實現成長。個人將對網路內容以及誰可以存取其個人資料並從中獲利擁有更多控制權。
相較之下,Web 3.0 的商業機會可能會圍繞著利用這種新能力來為個人客製化網路產品和服務。例如,Web 3.0 行銷功能可以幫助公司在隱私和個人化之間取得比當今網路更好的平衡。缺點:他們可能會發現 Web 3.0 強大的隱私權保護對他們已經進行的數位行銷構成了障礙。
不可變的區塊鏈帳本提供的更大透明度可以改善客戶服務,因為雙方都可以存取其交易記錄。透過使用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來打破資料孤島並查看供應商的活動,企業可以更輕鬆地監控其供應鏈。供應鏈參與者之間共享即時資訊可以減少短缺並加快交貨速度。
Web 3.0 作為元宇宙的基礎設施也很重要,元宇宙是一個擬議的 3D 虛擬世界,其中人們的數位代表(稱為化身)進行互動和開展業務。像 Web 3.0 一樣,元宇宙尚不存在,它同樣將依賴區塊鏈或類似的去中心化技術來實現其資料基礎設施和財務,以及人工智慧使其更能響應用戶的願望。
元宇宙和 Web 3.0 在技術和概念層面上是相互依賴的,因此可能同步發展。在 Web 3.0 基礎牢固建立之前,虛擬宇宙可能不會出現。
Web 3.0 將如何運作?
在 Web 1.0 和 2.0 中,HTML 定義了網頁的佈局和交付。它仍將是 Web 3.0 的基礎,但它如何連接到資料來源以及這些資料來源所在的位置可能會有所不同。
Web 2.0 上的許多網站和幾乎所有應用程式都依賴某種形式的集中式資料庫來傳遞資料並啟用應用程式中的功能。在 Web 3.0 上,應用程式將使用缺乏任意中央權威的去中心化區塊鏈。理論上,這種更民主的創建和確認資訊的方式將使用戶能夠更好地控制網路及其個人資料的使用方式。
Web 2.0 和 3.0 之間的另一個區別是,Web 3.0 將讓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在向每個使用者提供相關內容方面發揮更重要的作用,而不是其他人選擇提供的內容。雖然 Web 2.0 本質上使用戶能夠貢獻網站內容,有時還可以在網站內容上進行協作,但 Web 3.0 很可能會將這些工作移交給語義網和人工智慧。
因此,Web 3.0 將更加「智慧」和響應迅速,因為數據將在伯納斯-李為第一個版本的網路設想的語義網路結構中更加邏輯地組織,而人工智慧將更善於理解它。
去中心化自治組織 (DAO) 是當今區塊鏈和 Web 3.0 社群中的新興治理機制,它還可以透過從中央當局手中奪取控制權並將其移交給自治數位社群來徹底改變網路管理。
而且由於 Web 3.0 從根本上也依賴加密貨幣而不是政府貨幣,因此金融交易將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上進行,而不是透過當前的金融服務公司進行。
Web 1.0 和 Web 2.0 主要是使用 IPv4 尋址空間建構的。隨著網路在過去幾十年的大規模成長,Web 3.0 將需要更多的網路位址,而這正是 IPv6 所提供的。

Web 3.0 的關鍵功能與技術
幾個關鍵的 Web 3.0 功能定義了第三代網路可能的內容:
去中心化。與前兩代 Web 的治理和應用程式基本上是集中式不同,Web 3.0 將透過不依賴中央機構的分散式方法來交付應用程式和服務。
基於區塊鏈。區塊鏈去中心化是 Web 3.0 分散式應用程式和服務的推動者。透過區塊鏈,數據可以在廣泛分佈的點對點網路上進行管理和驗證。區塊鏈還採用理論上不可變的交易和活動分類賬,這有助於驗證真實性並在區塊鏈參與者之間建立信任。
支援加密貨幣。加密貨幣是 Web 3.0 的關鍵特徵,預計將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政府中央銀行發行的「法定貨幣」。
按語義組織。語義網背後的想法是以一種有助於「教導」基於人工智慧的系統了解資料含義的方式對資訊進行分類和儲存。網站將能夠像人類一樣理解搜尋查詢中的單詞,從而能夠產生和共享更好的內容。
自主和人工智慧。更全面的自動化是 Web 3.0 的關鍵特徵,它將在很大程度上由人工智慧提供支援。配備人工智慧的網站將過濾並提供個人用戶所需的數據。
雖然一些區塊鏈很大程度上是中心化的,但 Web 3.0 將使用去中心化的區塊鏈作為其分散式資料模型的基礎。
Web 3.0 用例和應用程式
Web 3.0 用例預計將大量利用網路新興的、人工智慧驅動的能力來了解用戶的意圖和偏好,並根據用戶控制的個人資料自訂向他們提供的內容。大部分內容將自動策劃和交付,從而節省公司的時間和金錢。
以區塊鏈為基礎,Web 3.0 將支援基於當今活躍使用的區塊鏈技術的新應用程式和服務。它們包括以下內容:
NFT。不可替代代幣(NFT)是一種獨特的加密資產,用於創建和驗證數位資產的所有權。 NFT 對於如何在 Web 3.0 上創建和交換有價值的東西非常重要。
去中心化金融。去中心化金融(DeFi)是一種新興的區塊鏈技術,可以成為 Web 3.0 去中心化金融服務的基礎。
加密貨幣。像比特幣這樣的加密貨幣是基於區塊鏈的數位貨幣,它使用加密技術來保護涉及生成貨幣單位、進行交易和驗證所有權變更的流程。支持者稱,加密貨幣將成為 Web 3.0 領域的貨幣。
dApp。去中心化應用程式(dApp)是建立在去中心化區塊鏈上的開源應用程式。它們可以透過其他方式進行增強,並在區塊鏈的分散式帳本上記錄此類變更的記錄。目前已經有用於中介軟體、慈善捐贈和社交媒體平台等的 dApp。
智能合約。智能合約是一種 dApp,已成為新興區塊鏈應用程式的基礎,預計將在 Web 3.0 中發揮核心作用。智能合約執行業務邏輯以回應事件。它們是程序代碼,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合約——它們的法律地位在大多數司法管轄區尚未確定——但它們比傳統合約更能適應不斷變化的條件。它們將成為強大的 Web 3.0 機制,讓區塊鏈用戶和應用程式以可信賴的方式進行互動。
跨鏈橋樑。 Web 3.0 世界中的區塊鏈將會大量存在,跨鏈橋的目的是在它們之間實現一定程度的互通性。
DAO。 DAO 可以是提供使 Web 3.0 服務的去中心化方法實用所需的結構和治理的組織實體。
Web 3.0 有哪些潛在好處?
Web 3.0 的優點和缺點很難自信地陳述,因為大多數 Web 3.0 組件都是新的或仍在繪圖板上 - 所有這些組件都被傾向於忽略缺點的黨派人士大肆宣傳。儘管如此,以下是您可以從由用戶管理的去中心化網路中獲得的一些好處:
控制和隱私。用戶將從中央提供者奪回對其線上身分和資料的控制權。
透明度。 Web 3.0 將提高交易和決策的可視性。
彈力。在去中心化網路上交付的應用程式不易受到單點故障的影響。
預測智能和個人化。支援人工智慧和機器學習的預測和個人化將使網路對使用者的回應更加靈敏。
去中心化金融。這將提供進行交易的能力,包括買賣產品和服務以及獲得貸款,而無需中介機構的批准。

Web 3.0 的潛在挑戰是什麼?
Web 3.0 具有企業領導者需要了解的嚴重潛在缺陷。它們包括以下內容:
複雜。去中心化網路和智慧合約給 IT 帶來了巨大的學習曲線和管理挑戰,更不用說日常網路使用者了。
安全。這些基礎技術的複雜性使 Web 3.0 安全性成為真正的挑戰。智能合約遭到駭客攻擊,區塊鏈和加密貨幣交易所的安全事件成為全國新聞。
監管問題。缺乏中央權威意味著幫助確保線上商務和其他網路活動對使用者安全的監管和合規制度無效或不存在。
技術要求。區塊鏈和 dApp 通常是資源密集的,除了能源使用的環境和金錢成本之外,還需要昂貴的硬體升級。
隨著區塊鏈、加密貨幣、NFT 和智慧合約工具的激增,技術選擇可能是嘗試開發 Web 3.0 應用程式的公司面臨的另一個挑戰。還有一種名為 Solid 的替代去中心化資料技術,由網路發明者 Berners-Lee 提出。他表示,區塊鏈太慢、太昂貴、太公開,無法成為個人資訊的可行資料存儲,因此他成立了一家公司 Inrupt,將 Solid 商業化。
Web 3.0什麼時候發布?
隨著區塊鏈及其應用程式日益成為現實,Web 3.0 的大部分內容已經出現。儘管如此,從 Web 1.0 過渡到 Web 2.0 仍然花了 10 多年的時間,而且大多數觀察家預計,完全實現 Web 並將其重塑為 Web 3.0 也需要同樣長的時間(甚至更長)。
一些網路。多年來一直受到專家關注的 3.0 趨勢正在結出碩果。網路資產的代幣化已經發生。 Gartner 預測,到 2024 年,25% 的企業將擁有分散式應用程序,但會將它們封裝在集中式應用程式中。社群媒體公司,尤其是 Meta,開始提供由用戶創建的元宇宙內容。星巴克和 NBA 等主要品牌已開始提供 NFT。
單獨的語義網路在搜尋引擎優化中已經存在多年,網站使用它來建立訊息,以便 Google 等搜尋引擎可以更準確地掃描和總結其頁面。語意網路通常適合特定的類別或功能,例如產品或員工技能,以幫助縮小單字編目任務的範圍。
包括Google、Meta 和微軟在內的 Web 2.0 重量級公司最近在他們的一些產品中添加了區塊鏈功能,並將它們標記為“Web 3.0”,也許是為了利用 Web 3.0 的炒作。
儘管如此,關於 Web 3.0 到來的預測是出了名的不可靠。一些樂觀主義者 15 年前就預期它會出現。鑑於其核心技術仍在不斷湧現並剛剛變得實用,Web 3.0 可能至少還需要十年的時間——這一觀點在很大程度上得到了行業分析師的證實。
您如何為 Web 3.0 做好準備?
為 Web 3.0 做好準備的最佳方法是先對其核心技術有基本的了解,然後獲得使用 JavaScript 等長期 Web 開發語言的經驗,以及 Rust(一種在 Web 3.0 中變得流行的較新語言)專案.此外,熟悉頂級區塊鏈平台也很重要,包括以太坊、Hyperledger Fabric 和 IBM Blockchain。使用者體驗和 dApp 設計等前端開發預計將成為重要的 Web 3.0 技能之一。
此外,用於開發大多數關鍵元件的 Web 3.0 工具已經可用,並且越來越受歡迎。例如,Alchemy、Chainstack 和 OpenZeppelin 可以幫助開發人員建立區塊鏈 dApp、加密貨幣錢包和 NFT,而 Chainlink 和 Fluree 等工具則適合整合和資料管理。其他公司,包括 Casper、Ethernal 和 Solidity,則專注於智慧合約開發。
建立像 Web 3.0 這樣龐大的東西顯然需要繁重的工作,這可能需要數百萬貢獻者的共同努力。如果每個人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網路的未來最終可能會更像納爾遜和伯納斯李等遠見者所設想的人類與集體知識的全球數位「大腦」之間的共生關係。
更多 Web 3.0 常見問題解答
以下是人們對 Web 3.0 的一些常見問題。
Web 3.0 與語意 Web 是一回事嗎?
語意 Web 是 Web 3.0 的重要組成部分之一,因為它使 AI 可以理解 Web 內容和使用者命令的含義,從而推動了更高的回應能力和個人化,這是 Web 3.0 的關鍵優勢。然而,除了語意網之外,Web 3.0 還需要其他技術基礎——尤其是區塊鏈。
Web 3.0 和元宇宙一樣嗎?
您可以將虛擬宇宙視為一種由 3D 增強和虛擬實境增強的使用者體驗,將互聯網變成一個單一的、共享的虛擬空間,使人們能夠做在物理世界中不可能完成的事情。元宇宙將需要區塊鏈(Web 3.0 最重要的部分)來分散和保護其數位內容並代幣化資產。理論上,Web 3.0 可能在元宇宙之前就存在,但相反的情況則不太可能。為了創造一個單一的虛擬世界(元宇宙),Web 3.0 將需要取代當今網路的基本基礎設施,或至少是其中的主要部分。
Web 3.0 和區塊鏈有何關係?
區塊鏈是Web 3.0去中心化資料模型的基礎設施。基於區塊鏈的技術——尤其是加密貨幣、dApp、NFT 和智能合約——預計將在 Web 3.0 高度分散式、更個人化的網路體驗中發揮重要作用。
誰創造了 Web 3.0?
沒有人或組織提出這個想法或技術組件。如果非要說出一個名字的話,那就是蒂姆·伯納斯·李 (Tim Berners-Lee),他發明了萬維網,並大力倡導語義網,這是 Web 3.0 與前幾代的關鍵區別。然而,區塊鏈和其上運行的技術(加密貨幣、智能合約和DAO)的創造者,以及將區塊鏈商業化的非營利組織和公司,如果他們能夠主導區塊鏈,也應該因構建這些區塊鏈而受到讚揚。
Web 3.0 會被駭客攻擊嗎?
儘管區塊鏈「真正的信徒」有極端的說法,但主要的區塊鏈和加密貨幣偶爾也會遭受駭客攻擊。沒有理由相信,當 Web 3.0 最終出現時,它不會受到攻擊,因為區塊鏈是其基礎中最重要的部分。
什麼是 Web 3.0 加密貨幣?
Web 3.0 硬幣將與 Web 3.0 的底層加密貨幣相同,例如已經在使用的比特幣和狗狗幣。
如何投資 Web 3.0?
一個顯而易見且已被廣泛實踐的第一步是投資一種更知名的加密貨幣。專門從事 Web 3.0 技術的供應商很少有公開交易的,但一些交易所交易基金 (ETF) 已經出現,將 Web 3.0 公司的股票集中在一個基金中,供投資者購買。還有捆綁加密貨幣的 ETF 和共同基金。現在將 Google 和 Meta 等更成熟的公司視為直接 Web 3.0 投資還為時過早,因為他們的 Web 3.0 工作只佔其業務的一小部分,但這種情況可能很快就會改變。
最新的 Web 3.0 新聞和趨勢
分散式區塊鏈儲存在 Web3 炒作中倖存下來 儘管市場對 Web3 炒作週期持謹慎態度,但銷售分散式區塊鏈儲存的儲存供應商仍在繼續為 Web3 技術進行企業宣傳。
網路的未來:是去中心化的 Web 3.0 嗎? Web 3.0,也稱為語義網,是互聯網的迭代,機器可以像人類一樣閱讀和理解資訊。
調查顯示:沒有人知道 Web3 是什麼 大多數人都對 Web3 承諾提供的全新去中心化互聯網感到失望,但他們並不熟悉這個術語本身。
超級充電 Web3:多鍊和 L2 解決方案 Web3 是新的去中心化互聯網的願景。雖然 Web3 是一種比 Web2 更好的方法,但它在可擴展性、互通性、開發和可訪問性方面面臨著挑戰。